读了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卢兆璋魏红莲著的长篇小说《醒心杖》,感慨颇多。魏红莲,朝阳人,做过农民、当过矿工,下岗之后,拿起笔做起小说来。展示家乡风物人情,抒写牛河梁女儿追求爱的艰辛曲折。几代人怀着对美好执着的爱,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求索奋进精神。悲欢离合,动人心魄。玩味人物遭遇,体会人情事故,感发、激愤、景仰、痛惜、扼腕、思索,很多念头,在我的心里萦绕。

      小说包括《牛河梁女儿》和《醒心杖》两部。

      《牛河梁女儿》以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背景,着笔牛河梁下的乡村。拉马沟村五姑娘满桌儿的娘17岁嫁给厚道的农民温振义,19岁生下大女儿,二胎好不容易生个大胖小子,可第7天时竟然“四肢抽搐”而亡。求子心切,又连生5个女儿,生到42岁,才生一子“小七”。六个女儿的人生:大女儿花枝丈夫早死,拖着三个孩子,“孤儿寡母”地过;二女儿翠枝,“受气挨打”,下了关东,丈夫学会抽大烟,卖了亲生女,还动不动就把她往死里打。无奈,喝下大烟,不救身亡;三女儿三枝,卖给杨府当丫鬟,最后随着杨家离婚的大小姐做了“洋姑子”;四女儿四儿,“快坐月子了”,还“一个人到梁上薅苗”,不幸惨死在地边;六女儿年龄小,还未走上独立的生活路;唯有五女儿满桌儿,不媚世俗、不惧强悍、怀着生活进取的爱心,找到了共产党,成为抗日英雄。杨府的两个女儿,大小姐思勤,23岁结婚,做了奉军连长又升营长的丈夫另有新欢,自己只得遁入基督教;二女儿思俭18岁时就成了望门寡。几番周折,接受新思想,投身抗日。被卖的麻丫、被收做童养媳的水冲、以及当年就失身老钱的俊儿,这一群女性形象,有的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有的落入空门寄希望于茫茫救世主,有的仍在新旧理念的交织中寻觅,而满桌儿找到了人生新路。

      牛河梁女儿所处的时代,正反映出新旧思想意识的交替时期,旧理念维系的时政更加残酷,日本侵略者使民族矛盾激化,民生维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已使人民看到了曙光。固有的自由民生意识、三民主义明确的民权理论、马克思主义照亮人心的光芒,虽在辽远的农村呈不平衡状态,但满桌儿、麻丫的成长,代表了不可抗拒的力。形象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指引承载起人生爱的寄托

      《醒心杖》,小说的标题,寄意极深。辽西一种叫远志的草药,“小草远志具有宁心之妙”,唯其宁,才能醒心,醒心明志。书中以此草品性类比,热情歌颂了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李慎行、李校长、岳署长等投身家乡教育事业的典型。建国之初,献身事业的志士仁人可歌可泣。李慎行,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可见祖国大业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无私的奉献。

      小说纵横跌宕,开合有致。以聪明灵秀的女主人公初凤兰情爱婚姻人性纠葛为主线,枝杈横生。初凤兰暗恋老师李慎行、却失身徐树山,被迫嫁给徐树山、却私通小影匠韩子龙。嫉妒初凤兰的江为慧错嫁科长王庆元,而又思慕同学李慎行,最后投河而死。干妈张寡妇亲口自述与银匠郑山长期交好,情夫砍死丈夫。玉苹的困难民政助理无法解决,终究离家出走。这些人物,包括仰慕“醒心杖”的初凤兰在内,在情爱的交织中,都没能真正做到“醒心”。

      小说表现的情与爱的纠结,阴差阳错,不如意事常八九。尽管长出光明的尾巴,但“世事茫茫难自料”正是生活的实际。

      我读到了作者魏红莲的原稿,见识到了她的文字功夫。尤其觉得衬托性语言,犹如点睛之笔,引人寻味;事件的叙述角度得当,正面侧面各得机宜;把对生活的爱寄托在人物形象命运中体现,应该是小说的功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