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年年过,狗年的新春就快到了。眼见得,市井百姓无论贵贱贫富,人人都又开始忙活。大扫除、办年货、贴春联、挂红灯、张罗着儿孙满堂大团圆的各项准备……总之,这辞旧迎新的事儿就是一年里最大的事儿,心里的规格、重视的程度,无与伦比。

  可是,我这颗不老的心脏里,却不时蹦跳出一个问号: “今年春节去哪过?”

  不安分吗?不!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已经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国家富裕了,人们的日子是越来越红火,年节的愿景也越来越丰富。可在潜意识中,又每每生发“年味儿越来越淡了”的感叹。传统的过年模式虽然不失温馨热闹,有人却总觉着老套,觉着不过瘾。由此,一些充满活力的中青年家庭喊出了“生命要远行,节日要运动”的口号。亦有许多北方的中老年朋友干脆置房或者租赁,年年春节去听涛看海沐椰风。

  如此心绪下,我的记忆却回到了六年前,回到了虎年的拉萨。

0122_8_副本.jpg

  那个春节,我很幸运。藏族的藏历新年与我们汉族的春节只差着一天,西洋的情人节与我们的春节竟然零距离地拥抱在了同一天。赶上这样一个近乎“三节同日”的好时光,一家人结伴儿团圆在那个地球上最高的、被叫做世界屋脊的地方,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感觉?您就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琢磨吧。而我,却荣幸之至,真真切切地亲历了。

  身着戎装,服役高原,节日坚守部队与官兵同乐,早已经是常态。夫人和女儿却从兰州打来电话,说是相约拉萨陪我过年。心中的那份美哦,一言难尽。但放下电话我又暗自笑了,因为女儿电话中似乎透出一丝狡黠,逗笑的元素中让我隐隐察觉到真意背后存在着某种表达上的“小伎俩”。哈哈,明白了,与其说是她们来陪我过年,不如说是我陪她俩赶一次时髦,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过一个情人节。况且,还有她们难得一见的藏历新年呢。

  都说去西藏最好的日子是夏秋季节,因为这个时段空气最好,景色最美,含氧量也是年度最高。于是对那里充满了向往的旅行者通常会选择在此期间去崇拜自然、去观赏美丽。可人们未必知道,拉萨冬日的暖阳也是温和而亲切的,因为它的地理纬度偏南,几乎与南昌、杭州等城市在同一纬线上。冬天的拉萨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冷,“日光城”的特殊地理条件给拉萨创造了白天十几度的气温,晚上也就在零度左右,比北方的许多地方都还要稍暖和一些。而且拉萨的气候干燥,不会有潮湿阴冷的感觉,晒着太阳尤其舒服。春节期间,当街市面儿上减少了以往熙熙攘攘的内地游客、多是藏族老百姓载歌载舞过新年的时候,这座古老的高原名城才真正回归到了它本来的样子。

0122_6_副本.jpg

  我们单位工作生活的驻地位于拉萨城西区、拉萨河南岸的柳梧镇附近,特别的时间地点,我和妻子女儿的特别春节开始了。

  藏语称新年为“洛萨”。记得除夕那天,看见镇上的藏族居民一大早就在房顶上树起新的经幡,据说那是祈愿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飘荡不息的经幡由蓝、白、绿、黄、红五色的三角或长方形彩布块连接而成,寓意蓝天、白云、绿水、黄土和对菩萨虔诚的赤心,上面印有密密麻麻的藏传佛教经文。

  大年初一天蒙蒙亮,金珠路大街小巷隐约蠕动着保洁的男女童叟。他们身着崭新的藏袍,各自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各家的门前都用白石灰撒上了象征吉祥的各种图案。马路边裸露的巨石上,也都被画上了各种各样的吉祥彩图。最醒目的是藏文“嗡玛尼悲美吽”六个大字,几乎随处可见。我知道,那是可以覆盖雪山草原、被藏胞们口口相传的“六字真言”。

  拉萨市藏医院的副院长扎西,是我在西藏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友之一。听说我妻子女儿来拉萨过年,他便兴高采烈地带着夫人赶来拜年。嘘寒问暖之后,藏民族过大年的风俗成了滔滔不绝的话题。他说:藏历十二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家家户户要在庭院和屋里铺上崭新的卡垫,挂上新的唐卡年画。二十九日晚饭前,要在打扫干净的灶房正中墙上用糌粑粉撒上“八吉祥徽”,在大门上用石灰、白油漆或糌粑画上象征吉祥、永恒的“十”字或表示太阳和月亮的图案,也有的模拟描画青稞麦穗。有的人家还在房梁上涂上很多白粉点,表示人丁兴旺,粮食满仓。晚上,当然要聚在一起喝青稞酒、酥油茶,吃各种好吃的东西。

  说着,扎西打开了带来的几样年货,介绍说: “给你们捎来了点儿吉祥,一壶酥油奶茶,一包蕨麻干果,两斤古突面,尝尝吧。”

  保温壶盖打开,热腾腾的奶香扑鼻而来。女儿瞪大眼睛好奇了,于是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女儿: 叔叔,这奶茶我喝过,可这面圪瘩为什么叫古突呢?

  扎西: 藏语面圪瘩的译音就叫“古突”。它是按日期命名的,古即是“九”,“突”是面粥的意思。从大年二十九开始吃的面圪瘩饭,是藏家最传统的年节饭。做饭的时候,女主厨要有意地搞一点恶作剧,在锅里放进各种东西,比如白石子啦,羊毛卷啦,辣椒段啦等等,洗净混到面疙瘩中,当有人吃到这些东西时,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给节日增加欢乐的气氛。”

  女儿: 太有趣了。今天是藏历新年初一,正好也是我们汉族的春节大年初一,阿爸阿妈哥哥姐姐们都将要做些什么呢?

  扎西: 早上第一件事,各家女人打扫卫生,男人到河边背回第一桶水,我们都视它为“吉祥水”。之后,全家上下都洗漱打扮一番,按长幼辈份坐下,一起吃蕨麻果、古突面,或者用酥油和白糖拌的米饭,也称“吉祥饭。饭后长辈端来五谷杂粮,每人依次抓上几粒撒向头顶上空,表示祭神,然后拈一点放进嘴里,边吃边相互敬酒献茶,相互祝福“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剩下的时间陪老人“守岁”。这一天原则上不出远门,但也有好动的年轻人跑出去游玩会友送礼物。

  女儿: 民族风,藏家情,好有特点哦!初二之后呢?

  扎西: 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彼此走访,拜年祝贺,要持续三、五天。除了相互道一声“扎西德勒”,还要相互赠送哈达,一起品尝糌粑、奶渣、风干牛肉,一起喝下大碗的青稞美酒,而且要以指蘸酒敬天敬地敬尊长和贵客,三口一碗必须干了,以表示义气豪爽和相互尊重。如果客人中有谁喝不完,好客的主人会委托家人或亲戚唱歌劝酒,歌声不断酒不断,歌声一落,客人定是一饮而尽,有人不知不觉就醉倒了。如果天色已晚,倒在谁家住谁家,以示情份深厚。

  女儿笑了: 真是淳朴的民族豪放的人儿。今天初一,那您老今天来看我们,无疑是破了规矩喽!

  扎西也笑了: 当然是啦,你和你妈妈是远道来的,贵客来了要高看一大截哩!不过,一些不合时宜老规矩早就在慢慢改变,我们都在变啊。

  哈哈哈,想不到,我家“小棉袄”上了几年大学淑女多啦,竟然还有点“记者范儿”了呢。扎西让我们开眼了,长知识了。我和妻子女儿已然现学现卖,也向扎西夫妇敬上从兰州带来的玫瑰花茶和陇南春白酒。这种汉藏两个家庭间的情谊互动,绝对是记忆中的永恒。

  与汉族习俗一样,藏族新年第一天并非完全窝在家里不动,而是也讲究要出门感受祥瑞的。送走扎西夫妇,漫步在拉萨最大最美丽的布达拉宫中心广场,妻子和女儿各自挽着我的胳膊,左右依偎着。我这穿惯了军装的身板,换了便装仍显得硬邦邦,然而此刻,两个女性的柔情暖意丝丝袭来,浸透了身心。大年初一、藏历新年、浪漫情人节,呵呵,过节的感觉真好!

0122_5.jpg

  昔日,布达拉宫几乎天天相见,觉着那就是坐落于高原的一群古老建筑,只不过仍留存着吐蕃王权的影子和宗教统治的些许尊贵罢了。可今天陪同妻子和女儿一起驻足它的脚下,突然发现它更像是艺术,是悬挂在如洗的蓝天白云之下的一幅巨大油画。伴随着高原天候的须臾变幻,这座象征西藏几千年文明的宫堡不时更换着不同的光影背景,以绝美的英姿展现在人间。

  闻名遐迩的大昭寺,就在布达拉宫东侧半里地的位置。对它,我并不陌生,携妻女一同进入,却是首次。大经堂里面的万盏酥油铜灯,已经上满了新油,佛号响过,僧众依次盘腿打坐,双手作揖齐诵经文。环境氛围不由人不肃穆,夫人和女儿也学着当地市民的样子单手作揖,连连道了几声“扎西德勒”!

  留下几句祝福,带走几分虔诚,我们踏出了圣寺西门。通常香火烟雾弥漫的寺外广场,比平时清新靓丽了许多。唯一不变的是如潮的转经队伍,手执玛尼轮的藏族男女老少面带纯粹的微笑,在环形转经道上不停地循环往复,身后留下一串串喃喃佛语。他们在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好运不断。

  寺院门口庞大的磕长头的阵容,让妻子和女儿唏嘘震撼,至今提起仍回味无穷。那些个长磕者,在用身体反复丈量着那条古老的石板街、永远的转经道。那番执着,惊煞了人们的眼球,荡涤着许多人的灵魂。

  过藏历新年,看百味人生,能够从拉萨午后的安详中得到心灵的些许宁静,感受到一点超脱尘世的飘逸,增加一些美德善念,想必是这娘儿俩新年第一天最大的收获吧。

  八角街是大昭寺建筑的环形街,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绿松石、米拉石、藏式银器玉雕以及异彩纷呈的工艺唐卡琳琅满目。一位“相熟”的卖家小伙,一看就是内地小商贩,叫卖词儿溜溜地娴熟。他不停地与我们套近乎,说认识我的妻子和女儿,还煞有介事地描绘妻子和女儿之前买过他家不少的东西,弄得第一次来拉萨的娘俩开始不知所措,继而又乐得搭睬。因为她俩知道了,说相熟,不过是小伙子拉客促销的技巧,准确说,是在上演并不很高明的小忽悠罢了,手法不失简单,却也有趣。我在旁边推波助澜配合敷衍,大家彼此一乐。好心境驱使,我来打赏,娘俩各自选中了一对藏银耳坠、一条红色的珊瑚珠手链,讨得一份吉祥。

  八角街东南角的黄房子“玛吉阿米”,依旧透着苍凉神秘,绝世情僧仓央嘉措300多年前的爱情传说,令妻子和女儿耳目一新,赞叹不已。我带她们穿过不太好走的木楼梯,来到小楼的最高处。在这个坐落了据说已经一千多年的臧家小酒馆里,我们品着地道的藏餐和甜奶茶,感受着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经的存在。伴随一曲《我的旺姆》轻盈柔美的情歌旋律,那一摞摞堆满书架的留言簿里,留下了妻女各自的心语。写了什么?说给谁听?只有自知,谁也无权过问。见她们搁笔了,我忍不住凑上去逗趣: “当年仓央嘉措在这里写下内心的情感,雪葬几百年后方得解密,如此也才有了今天央金兰泽和韩红的一番醉唱。至今,那位“未嫁娘”究竟是谁?依然没有确切答案。你二位刚才的这番神秘,何时能见天光啊?”唰——,娘俩几乎是同时白了我一眼,然后夫人故作姿态先开口了: “宁负老公不负心”,接着又闻调皮的女儿唇舌间蹦出了人人耳熟能详的那两句话: “留下一个美丽的遗梦,天机不可泄露”。是啊,来者留言,心语别人不知,写完便淹没于一堆一堆文字的汪洋大海,这是这个特殊环境中约定成俗的法则,据说几百年来所有光顾者都在遵守,自觉到了极致而显神奇。

  布达拉宫西侧300米处,是当年达赖喇嘛的夏宫罗布林卡,如今装饰一新,门口也建起了非常优美的休闲广场。欢度新年的节庆演出活动正以这里为中心,新年照例举行着盛大的“跳神会”,引来各方观者如潮。成群结队的藏族同胞拉着孩子,摇着铜铃经轮,穿戴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唱着藏曲和藏戏,在广场和街边上游荡着。人群中无论汉藏,也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大家迎面都微笑着互相拜年,互致“洛萨尔桑”(新年好)!“顶多德瓦土巴秀”(愿岁岁平安吉利)!

  不知不觉走到了“高原母亲河”之一的拉萨河边。暖阳照射下的河面并未封冻,潺潺的涛声诉说着英雄战神格萨尔的传奇故事。由河岔口地下隧道贯通布达拉宫后花园宗角禄康的支流小河也缓缓流淌着,水虽不多,却清澈见底。放生桥边排满了依次放生的队伍,他们或手提水桶,或端着瓦盆,非常有秩序。器皿里面盛满了从水产市场买来的小鱼,这些鲜活的生命正经历着一场劫后余生的壮美。获得重生的鱼群在小河中尽情抢食着人们投下的糌粑。我知道,藏族同胞是不吃鱼的,原因不光在于鱼儿是他们心中的天使,死后水葬要拜托鱼儿将他们的灵魂送往天堂,更在于他们对于任何生命的敬畏与平等尊重。女儿也从包内掏出半块面包,一点点撕碎投入小河。娘俩的那份认真,让我禁不住心生感动,眼眶有点潮湿了。在想,自然界的所有生命,本该拥有生存权利的平等,可为何总要存在弱肉强食呢?这个世界什么时候消亡了不公正的生存法则,那该是多么的美好。

  那一刻,我的一家人与其他放生者一样,灵魂也经受了一次无边善德的洗礼。

0122_7_副本.jpg

  西藏军区部队的歌舞表演和各机关的秧歌队来了,宽阔整洁的金珠路、北京路和步行街上鼓乐阵阵,更增加了拉萨城的节日欢乐气氛。能歌善舞的市民们不约而同地争相参与进去,古老的日光城,成了载歌载舞的海洋。

  披着午后暖阳,携妻女乘车西行70里,我们来到著名的“地热宝库”羊八井。这里的温泉以充满力量的念青唐古拉神山为背景、以蒸腾的热气为能量、以高温喷泉雷鸣般的轰鸣声为礼仪,向我的一家发出新年的问候。这是高原的另一种热烈,粗狂豪放的热烈。一家人除了惊叹,什么都不能做,能做的就是呼吸!深深的呼吸那温润洁净的空气!这个中国最大的地下热能基地,以自己特有的温暖胸怀拥抱着我们,让我们尽情陶醉。

  晚上饭点回到拉萨,藏族好友加布拉和夫人用他们最好的节日食品招待了我们一家。席间互敬酒茶,接受哈达,品尝风干牛肉的酥脆、羊汤奶茶的香甜、炸油糕和牛灌肠的腻口,当然还少不了不醉不归的青稞酒。正宗藏餐,其味美然也。

  一起陪同进餐的四川籍好友覃玉蓉,在西藏已有12年生活经历。这位漂亮的川妹子很是有心,特意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条纯白巨幅哈达赠送给我的女儿,并深情地说了一声“祝你考研成功”!妻子和女儿将哈达徐徐展开,我看到上面有大大的格桑花暗纹,并用银线绣满了汉藏两种文字的“扎西德勒”。

  入夜,因为回住处的路途不算遥远,夫人和女儿意犹未尽,坚持要迈步街头徐徐而归。

  拉萨城华灯闪烁,一派辉煌。穿着新衣的青年男女和孩子们在街头夜灯下追逐嬉戏。布达拉广场上的音乐喷泉美若瑶池,动听的草原牧歌伴随流光溢彩的水雾此起彼伏。以“锅庄圈舞”为特色的广场舞绕着音乐喷泉移步,唤醒了沉睡的雪山,欢乐着万千藏胞。

  梦幻般的拉萨月夜,天空好美好静,眨着眼睛的星星似乎很近很低,低的触手可及。别样的年节,别样的感受,催生了内心别样的愉悦,激发出对于熟悉而又陌生的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感恩。

  许是因为酒兴壮胆,我们一家人不由自主地加入藏族同胞队伍,和他们一起翩翩起舞,舞得如痴如醉望了自己姓谁。那晚,作为军人的身子骨仿佛少了一些硬朗的感觉,多了一些潇洒飘逸……

  虎年,我的新春,我的藏历新年,我的情人节。不同的民族、雪山、圣湖、高僧大德的自然能量,让我们填补了生命中的未知和觉醒。

  生命应该远行,节日可以行动。 谁说不是哦朋友,您早已习惯了的传统年节愿景,是否已经慢慢变得不再那么习惯了呢?节庆时日窝在家里山珍海味、喝酒打牌、或者K歌娱乐,也许未必仍是上乘选择。远行的路上,您将会对生命意义有一番新的发现。

  一样的年节,不一样的收获。远行路上的生命,五彩斑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