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岗村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村。丹灶、仙岗的命名与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以及他的妻子鲍姑有关。传说当年葛洪云游四海,来到仙岗一带,看到这里风景秀美,于是在此掘井炼丹,悬壶济世。他得道升仙后,遗下炼丹用的灶台和仙钵,丹灶分得一灶,所以叫丹灶,仙岗分得一仙钵,所以叫仙岗。距仙岗村不远有一湖,当年葛洪和鲍姑在此邂逅相恋,所以叫仙湖。

     美丽的传说吸引了我,去年夏天,我和文友走访了仙岗村,解读了这个美丽的传说。

     从桂丹路进入仙岗村,经过仙岗村门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边一幢幢别墅式的楼房,精致美丽。经过林荫道,刚进村中,就见村前的荷塘,荷花朵朵,清新艳丽,像刚出浴池的少女;荷叶片片,碧绿油亮,像亭亭舞女的裙。荷香阵阵,沁人心田。

     来到村前,见有两口清澈的水井。村民告诉我们,这叫“蟹泉”,有雌雄二泉。因仙岗村的地形象一只蟹,而两口泉眼的位置在村前,恰似蟹的眼睛,故名为蟹泉。因葛洪和妻子鲍姑曾在此取水炼丹而闻名。

     蟹泉泉水甘洌,细流涓涓,汩汩而唱,仿佛在向我们述说仙岗村的沧海桑田,述说葛洪和鲍姑在此炼丹的爱情故事。


       一、仙岗村,沧海桑田

      仙岗村处于珠江入海口处、堤围桑园围内,是个鱼米之乡。珠江在入海口处分流成多条辫似的支流,汇入南海。过去,地处珠江入海口处的农村不仅盛产鱼虾,而且在鱼塘周围种满了桑树,形成桑基鱼塘的格局。人们采桑养蚕,造就了发达的丝织业,因此广州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盛唐时,大批外国商人到广州进行贸易活动,繁盛一时。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攻占广州时在城内屠杀各国商人12万人,摧毁一切教堂,砍绝桑树,不许养蚕织丝以货外夷。由此可见当时广东沿海桑田之广、丝织业发达程度。

     但在北宋之前,这里未修筑桑园堤围,经常有洪水侵蚀。珠江入海口冲积三角洲属于浅海,洪水和海水经常将陆地变成海洋。每年洪水一来,桑田就成沧海,洪水过后,沧海又成桑田。这就形成了沧海桑田不断变幻的景象,蔚为壮观。

     南粤先贤、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于公元329年来到此地炼丹,耳闻目睹沧海桑田的变幻莫测,他所著的《神仙传-麻姑》里就引用了此地的景象:“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于是有了沧海桑田的传说,“沧海桑田”的成语由此而来。

 

       二、葛洪与鲍姑

      葛洪出身官宦世家,十三岁时父亲早逝,但他勤奋求学,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经》《易经》等儒家经典。后拜郑隐为师,博览经史百子之言,以及当时颇流行的风角、遁甲、六壬之类的术学书。郑隐为其立坛盟誓,将金丹仙术传授给他。后来,二十岁的葛洪参加了镇压张昌、石冰起义军的战争,因功被授为伏波将军。不久他的故友嵇含被任命为广州刺史,他被荐为参军,但因嵇含没到任就被仇人暗杀,葛洪只得作客他乡。苦闷中的葛洪开始撰写《抱朴子》一书。

这时他认识了南海太守鲍靓。鲍靓学兼内外,明天文、河图、洛书,也精仙术,他们喜好一致,很快成了好朋友,葛洪拜鲍靓为师。

      精通经史、长于丹道的鲍靓有个女儿叫鲍潜光(即鲍姑)。鲍姑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所闻所见皆是修身养性之道、炼丹修仙之法,耳濡目染,她小小年纪就修了道。受淡薄名利、修身养性、乐善好施的家庭环境影响,她也淡薄名利,乐善好施。因她对医学尤感兴趣,所以走上行医济世的道路。

      葛洪虽然其貌不扬,不善言语,但他的学识、修为与品行深为鲍靓父女所折服。葛洪也喜欢青春亮丽、聪明伶俐、大方得体的鲍姑,葛洪、鲍姑两人志趣一致,情投意合。至于两人是否像传说中在湖边邂逅就不得而知,但两人在湖边相恋,共同研究医学和炼丹术,同时为当地百姓治病,那是历代村民口口相传下来的故事。

      相较于醉心安鼎炼丹的葛洪,鲍姑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医术上。她修道之余,出没于崇山峻岭、溪涧川流,采药制药,自研灸术,终于独创一门艾灸的绝学,成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此是后话。

 

     三、炼丹仙岗

     炼丹制药需要珍珠。葛洪与鲍姑乘舟沿珠江而上,寻找盛产蚬、蠔的湖泊。

     一天,他们泛舟珠江,见前面出现了一处大湖。村民在湖边忙碌着,他们打捞出一只只肥美的鲜蠔。葛洪便问村民此地是何方。村民告诉葛洪,这里是珍岗塱。葛洪和鲍姑弃舟上岸,信步珍岗塱,拐弯处,看到沿路都是大大小小的蚬壳,有的蚬壳用来铺设道路,有的蚬壳被镶嵌在屋墙上。鲍姑年轻,一切都觉得新奇。她问路人,路人说,这里叫作蚬壳围,这一侧的大湖湖畔盛产蚬,因此有大量的蚬壳,村民就用蚬壳来铺路、砌墙。

     他们继续往前走,见前面出现一个村庄,房屋参差,人烟稠密。葛洪向村中走去,看到村口大路旁的石碑上写有“珍岗村”三个大字。这时,葛洪见一位老人家从村中走来,他对老人家行了礼,打听村里的情况。原来老人家是珍岗村的陈村长,该村盛产珍珠,村后不远有一山岗,合起来就称作珍岗村。村中的珍珠品质优良得益于一个水井,水质清澈、甘甜可口,井水源源不绝地从井里溢出,流到大湖之中,已经流淌了上百年,湖中的蠔因井水甘甜,才生长得肥美,珍珠才培育得如此晶莹。

     葛洪听后十分高兴,他认为这里有上好的珍珠、上好的水源,一定可以炼成金丹。于是决定和鲍姑在大湖湖畔筑炉炼丹。可是,炼出来的丹仍不尽人意,葛洪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他漫步树林。在树林深处的一个村子里,他发现了一口水井,井水汩汩溢出,流向大湖。葛洪走近一看,看到水井的刻着“坤井”两字,葛洪马上联想到《金丹秘典》中“取乾坤二物”的说话,隐约中感觉坤井中的水,就是乾坤二物中的“坤物”。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葛洪来到了珍岗村,在村中的水井上,葛洪果然看到了水井上刻着“乾井”二字。

     葛洪大喜过望,急忙赶回自己的房子,跟鲍姑讲述今天所发现的事情。鲍姑提醒说,“乾坤二物”,应是指世间上阴阳相对、相辅相成的物体。如今乾坤二井的出现,正好应验了“取乾坤二物”的说法,或许炼丹的水源需要采用两井的井水。葛洪非常赞同鲍姑的说法,于是马上到乾井、坤井采集水源。

     葛洪选择在一天清晨炼丹。这时,太阳初升,朝霞万道,金光闪闪,整个珍岗村和大湖时笼罩在金色的光芒里。霞光中,绿荫掩映,鲍姑苗条的身影在忙碌着。此时四周一片宁静,鸟语声声,花香阵阵,葛洪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赞叹:“此乃人间仙境也!”

     正在忙碌的鲍姑,听到葛洪的说话,脸露绯红。她举头张望珍岗村四周,看到的亦是仙境一般:万籁俱静的珍岗村,隐约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轻雾,呼吸时候闻到的是淡淡的花草之香,倾听之下却是鹊鸟的欢歌、虫儿的鸣叫,一派蓬莱仙境的气息。

     鲍姑由衷地赞叹说:“仙境的气息,似乎都凝聚在这里了。”

     葛洪随即想到了“纳仙凡二气”一句,打断鲍姑的话,提出“仙凡二气”是否就是指仙境与凡间两者的气息?鲍姑说,炼丹讲求天时,环境气候对丹药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假如真的可以采仙境的气,再融合凡间的气来炼丹,也许会相得益彰。

     葛洪十分认同鲍姑的看法,他登上珍岗村村后不远处的金峰岗顶,遥望东南,山环水绕,群鸟相鸣,百花齐放,周遭仙境般的气候,凝聚深厚的仙气,而山岗脚下则是纯朴的凡间气息。他想,若在在山岗上炼丹,就能真正吸取“仙凡二气”,金峰岗实在是修身炼丹之胜地。

     终于解开了《金丹秘典》的谜底,葛洪和鲍姑欢欣鼓舞,他们在金峰岗顶举锄劈灶,取岗下小村的坤井(即蟹泉)水和“乾井”水洗药炼丹。

      这一次,却出奇的顺利,在珍珠、乾坤井水、仙凡气息的帮助下,终于在练好了金丹。晨光下,金丹熠熠生辉。鲍姑将金丹派发给珍岗村中的村民,并与葛洪一起用金丹为村民治病。

      自此,珍岗村的村民体魄健康,聪颖长寿。珍岗村的村民无不对葛洪感恩戴德,开始称呼葛洪为“葛仙翁”。在炼丹过程中,葛洪和鲍姑缔结了深厚的感情,二人终成眷属,在珍岗村民的见证下成了亲。

 

     三、丹灶、仙湖、仙岗的命名

     十多年后,葛洪与鲍姑炼成了金丹,离开珍岗村,留下了一个炼丹灶。他们登上小舟时,珍岗村的村民纷纷来到了岸边,洒泪送别。之后陈村长提议将“珍岗村”改称“丹灶村”,以纪念葛洪和鲍姑的大恩大德,同时将盛产珍珠的大湖称为仙湖,村民拍手称好。葛洪和鲍姑离开珍岗村前,留下炼丹用的仙钵给金峰岗下的村子,所以这村就叫仙岗村。

     如今,仙岗村中仍保存着葛洪炼丹的仙钵(80年代曾由省博物馆收走保管,这些年已经归还仙岗村中保管)后来,附近村民都不约而同地将葛洪炼丹的水井都称为仙井(即现在仙岗村的“蟹泉”和丹灶村的“仙井名泉”)。再后来,有村民在仙岗村上盖了一座“葛仙祠”纪念葛洪,“葛仙翁”炼丹的遗迹等亦成为后世纪念葛洪的地方。

     现在,丹灶村和仙岗村所属的镇改为丹灶镇,仙岗村成为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村,仙湖成了丹灶镇内一个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的度假村。

     仙岗村蟹泉的泉水日夜不停地流淌着,一年又一年,从未干涸过。她像美人的眼睛,纯净清澈,见证着村中千百年的历史,仙岗村因有了蟹泉而显得灵动、纯净,因有了葛洪与鲍姑的传说,而更具浪漫色彩;丹灶镇因有了仙岗、仙湖的点缀,显得更美丽,更富有文化底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