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怎么看电影的我,看了制作方的炒作和众多的评论后,我带着复杂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我于上世纪六十年初入伍,经历了《芳华》所叙述故事的整个年代,可以说是过来人。我没有写过电影评论,也不会写。那就作为过来的老兵,谈谈对电影《芳华》的观后感吧。

首先,《芳华》是一部商业大片。商业大片,就要考虑产出和收入。制作方为了资本的最大利益化,就要考虑如何吸引观众。于是,制作方就用了许多所谓能吸引观众眼球的故事和镜头。电影拍成后,又进行了大肆的宣传和炒作,包括改变电影放映档期。冯小刚导演在一档节目中还因电影放映改变档期流了眼泪。冯小刚导演为何流泪,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宣传和炒作吊足了广大观众的胃口,其中包括像我这样很少进电影院的中老年朋友。于是,电影公映后,观众多多,票房高高。我原本12月23日去看的,结果票已全部售出,到12月25日才看上,而且电影院座无虚席。到目前为至,票房已超过10亿元大关,远超过同档期其他任何一部电影。从商业角度看,《芳华》是成功的。

第二,《芳华》是一部故事片。故事片就要有故事。于是,编导就要编故事。严歌岑和冯小刚以其在军队文工团的亲身经历,编导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军队文工团的故事,但如何编导大有讲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大变革的时代,解放军是个大学校的时代。在这个大学校里,官兵们积极向上,团结相互,争当先进。然而,编导没有突出文工团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一面,反而夸大了阴暗的一面,把军队文工团描写成一个充满矛盾、互不关心的集体。男主角刘锋,从活雷锋变成了小流氓,罚判到伐木连。女主角何小萍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部队这个大熔炉的温暖,处处受到排挤诽谤,罚判到前线卫生队当护士。对于这样的一部电影,大部分当过兵的观众认为,我们的芳华不是这样的《芳华》,感到失望,甚至不满。文学艺术是以一定形式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并表现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心灵世界。从《芳华》中,我们看到了编导的心灵世界。

第三,《芳华》是战争片吗?《芳华》算不上是一部战争片,可以说冯小刚也不会拍战争片。首先,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然而《芳华》没有作任何交代。其次,战争至少要有交战的双方,那怕是一次战斗。《芳华》中,只有我方,没有敌方……冯小刚拍的战争场面,完全是乱斗乱打,毫无目标,像一群小孩子在玩游戏。最让人难于接受的是,《芳华》中展示的我军小分队,只有招架没有还手之力,处处被动挨打,结果伤亡惨重。那场自卫反击战,我们是杀鸡用了牛刀。但是,我们还是凯旋而归,换来了边境的安宁。另外,冯小刚用了许多镜头来描述战争的残酷性,尸体成排,伤员成群,男主角刘锋失去了手臂,女主角何小萍得了精神病。

看完《芳华》,心里感到十分压抑,欲哭无泪,没有得到美的享受。略感欣慰的是,男主角刘锋和女主角何小萍最后将共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