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太原失守后,毛泽东主席认为,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将提高到主要地位。针对我军内部的不同看法,毛泽东做了大量的解释说服工作,1938年5月,还专门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以统一认识。为了在山西全境实行战略展开,11月13日,毛泽东致电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明确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争夺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并使之成为游击战的根据地。只有建好敌后根据地,才能深入而持久地支持游击战,使之成为战争胜利的战略后方与稳定依托。根据指示,八路军总部调整部署,命令各主力部队挺进敌后,在山西四边创建山区抗日根据地。聂荣臻率第一一五师一部创建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第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以师主力开辟以吕梁山为依托的晋西南根据地,贺龙、关向应以第一二〇师创建以管涔山为中心的晋西北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一二九师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根据地。至1938年4月,八路军深入敌后与日军展开400多次大小战斗,歼敌两万多人,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八路军建立敌后根据地,以机动力量打击敌方的军事据点和交通线,严重地扰乱日军的军事部署,打破日军速战速决的幻想,迫使日军派重兵进入华北,展开针对我军根据地的“扫荡”。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于是改变了侵华策略。一方面,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另一方面,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抗日根据地,妄图摧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巩固其在占领区的统治。1939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正面战场停止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转而将主要兵力用于巩固其占领区,对抗日根据地展开残酷的 “扫荡”。为了实现其长期统治中国的野心,日军推行了臭名昭著的 “囚笼政策”,妄图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将抗日根据地分割包围,逐步压缩和消灭八路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力量。在华北地区,日军频繁调动部队,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反复 “扫荡”,企图摧毁抗日军民的生存基础,打破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意志。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横跨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之境,处于华北抗战的最前沿,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接插入日军的心脏地区。根据地的存在严重威胁着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和重要据点,成为日军的心腹大患。因此,日军将晋察冀边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频繁发动大规模的 “扫荡”,企图消灭边区的抗日力量,摧毁抗日根据地。日军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视为重点 “扫荡” 目标,企图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消灭八路军主力,摧毁根据地的抗日政权和群众组织,消除这一战略威胁。

阿部规秀,日本陆军中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他是日本陆军中公认的 “名将之花”,以擅长运用 “新战术” 而著称。他作战经验丰富,战术思想较为先进,被日军视为山地战专家。

阿部规秀在“山地战”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但缺乏实战经验,迫切需要战功在军界站稳脚跟。1939 年 10 月,阿部规秀被任命为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负责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部地区的 “扫荡” 任务。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下辖 5 个步兵大队及炮兵、工兵等直属部队,总兵力约 5000 人。在刚被授予中将军衔的阿部规秀指挥下,深入我晋察冀地区北岳区,企图打通涞源到易县的公路线,压缩八路军活动空间。该旅团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其士兵大多参加过侵华战争,作战经验丰富。他自恃军事才能高超,妄图在这次 “扫荡” 中一举消灭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建立赫赫战功,因此在行动中表现得极为骄横。临行前,阿部规秀在家信中写道:“我们打仗的时候是最悠闲而且最有趣的,支那已经逐渐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劲,就会投降。”阿部规秀到任后,积极策划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新一轮 “扫荡”,企图在短期内取得重大战果,为自己的仕途增添光彩。

1939 年 10 月 25 日,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开始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冬季 “扫荡”。其一部由涞源城出动,分路向银坊、走马驿等地进犯,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摧毁根据地的抗日设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部队在司令员杨成武的指挥下,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军展开周旋。以小部队不断袭扰日军,且战且退,将日军逐步诱向黄土岭、司各庄一带的预设战场。11 月 3 日,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一大队在大队长辻村宪吉的率领下,孤军深入到雁宿崖地区。早已在此设伏的八路军第一军分区部队迅速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成功歼灭日军 600 余人,取得了雁宿崖战斗的胜利。雁宿崖战斗的失利让日军恼羞成怒,阿部规秀亲率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主力 1500 余人,从涞源出发,沿着崎岖山路向银坊方向急进,妄图寻找八路军主力复仇。阿部规秀凭借着自己的军事经验和日军的装备优势,一路气势汹汹,扬言要 “荡平晋察冀”。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已经一步步踏入了八路军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取得雁宿崖战斗胜利后,敏锐地察觉到日军必将进行疯狂报复。司令员聂荣臻指示杨成武,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再次设伏,给进犯的日军以沉重打击。在多次对日交战中,我军逐渐摸清了日军的特点:日军每遭歼灭必急于报复,败得越惨,报复越凶,败兵刚刚归巢,报仇随即而至。针对日军可能的突袭,杨成武及时制定了周密的应对计划,命令部队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11月4日,如我军所料,闻知辻村宪吉败状的阿部规秀立即集结主力部队,亲率第二旅团第二大队、第四大队共1500余人,沿辻村大队被歼的路线向银坊方向搜索前进,企图对第一军分区实施打击报复。为应对可能的敌情,聂荣臻将游击第三支队和二十五团的两个营调拨给杨成武指挥。正在阜平附近的一二〇师师长贺龙闻讯,也主动派一二〇师特务团参战。而针对阿部规秀急于报仇的心理,杨成武采取“诱敌入瓮、据险伏击、牵制增援”的战法,以少数兵力采取“时堵时撤、若即若离、激怒日军”的方式节节抗击,将敌军诱至黄土岭以东的峡谷地区。黄土岭是太行山北部群山中的一处峡口,地势险要,形似一条长“口袋”,最宜设伏。经过仔细侦察和分析,杨成武决定将伏击地点选在黄土岭地区。黄土岭位于涞源县城东南约 70 公里处,是一个东西走向的狭谷,两侧高山耸立,中间只有一条蜿蜒的小路,是日军进犯银坊的必经之路。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非常适合八路军进行伏击作战。为了确保战斗的胜利,杨成武精心部署了兵力。他命令第一军分区第一、第二、第三团和第三军分区第二十五团,在黄土岭以东的上庄子至寨头之间设伏,形成一个 “口袋阵”,等待日军进入包围圈。同时,他还安排了一部分兵力在日军后方进行袭扰,迟滞日军的行动,防止其逃脱。此外,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杨成武还预留了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11 月 4 日清晨,阿部规秀率部从涞源出发,一路上小心翼翼,频繁派出侦察部队搜索前进。但八路军早已做好了应对准备,沿途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袭扰,使日军行军速度极为缓慢。11 月 5 日,日军进至黄土岭、司各庄一带。这里群山环抱,地形险要,是一个打伏击的绝佳场所。八路军第一军分区部队在杨成武的指挥下,迅速在黄土岭周围的山上占领阵地,对日军形成了包围之势。同时,八路军第三军分区和第一二〇师特务团等部队也迅速赶来增援,进一步加强了包围圈的兵力。11 月 7 日上午,日军主力部队在阿部规秀的带领下,沿着山路向黄土岭方向缓慢前进。当日军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后,杨成武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一时间,枪声、炮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八路军各部队从两侧山上居高临下,向日军展开猛烈攻击。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打得晕头转向,顿时陷入混乱。阿部规秀迅速组织部队进行抵抗,但由于八路军的火力太猛,日军无法展开有效的反击,只能龟缩在山谷中,凭借着武器装备的优势,进行垂死挣扎。阿部规秀见势不妙,急忙组织部队进行反击,但在八路军的猛烈攻击下,日军的反击一次次被击退。战斗中,八路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有的战士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有的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崇高的爱国精神。日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在八路军的英勇抗击下,始终无法突破包围圈。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八路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不顾日军的猛烈炮火,奋勇杀敌。双方展开了多次白刃战,有的战士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有的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崇高的爱国精神。日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在八路军的英勇抗击下,始终无法突破包围圈。至下午3时,正当日军完全进入峡谷伏击区时,预伏的八路军从正面和西、南、北三面发起猛烈攻击。日军慌乱中图谋抢占上庄子东北高地,并向寨头阵地反扑,敌我展开激烈的山地争夺战。下午4时左右,在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第一分区一团长陈正湘从望远镜中发现,在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的独立院落附近有日军指挥官活动。他断定独立小院是敌人的指挥所,当即下令使用迫击炮轰炸小院。炮兵连连长杨九坪带领迫击炮射手上山,杨九坪目测射程,年仅18岁的战士李二喜奉命连发四炮,四枚炮弹在目标点爆炸,阿部规秀被弹片击中,当场毙命。阿部规秀被炸死的消息传回日本,日本《朝日新闻》连续三天以通栏大标题刊登《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文章,说:“自从皇军成立以来,中将级将官这样的牺牲是没有前例的。”在日本国内,阿部规秀的死讯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事件让日军认识到,即使是他们的高级将领,也无法在与八路军的战斗中全身而退。黄土岭战斗的胜利,极大地动摇了日军的军心,使得日军在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后续 “扫荡” 行动中,变得更加谨慎和小心。

虽然阿部规秀被炸死,但日军并未放弃抵抗。他们在剩余指挥官的带领下,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精良的武器装备,开始组织突围。八路军各部队紧密配合,对突围的日军进行了顽强阻击。与此同时,驻涞源、蔚县、易县、唐县的日军分兵增援黄土岭,各县区游击队沿途袭扰以牵制增援日军。经过一整天的激战,日军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仍然未能突破八路军的包围圈。当晚,日军趁着夜色,利用山区复杂的地形,向司各庄方向突围。八路军发现日军的突围企图后,立即组织部队进行追击。在追击过程中,八路军战士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紧紧咬住日军不放。经过多次战斗,八路军又歼灭了大量日军, 11 月 8 日,日军残部在得到增援后,狼狈地逃出了黄土岭地区。至此,黄土岭战斗胜利结束。

黄土岭战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取得的众多辉煌胜利中的一次战斗,奠定了晋察冀地区反“扫荡”胜利的基础,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黄土岭战斗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共歼灭日军精锐部队900多名,缴获200多辆满载军用品的骤马车、5门火炮、几百支长短枪和大批弹药,还生俘10多个日本士兵。黄土岭战斗击毙了日军中将指挥官阿部规秀,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它让日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黄土岭被彻底打破。这场战斗展示了八路军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顽强的战斗作风,证明了八路军有能力在运动战中消灭日军的精锐部队,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黄土岭战斗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对晋察冀边区的 “扫荡”,保卫了边区的安全。它使晋察冀边区的抗日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同时,这一胜利也为其他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鼓舞了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斗志。黄土岭战斗的胜利,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阿部规秀被击毙的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了这一喜讯,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人们看到,八路军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说明中国人民有能力、有信心战胜日本侵略者。这一胜利,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坚定了人们抗战到底的决心。在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的艰难时刻,八路军取得这样一场辉煌的胜利,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力量和抗战胜利的希望。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报道了黄土岭战斗的经过和结果,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这一胜利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黄土岭战斗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它让全国人民看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八路军是一支真正为了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这一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望,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阿部规秀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此事在我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黄土岭战斗胜利的消息,各团体组织纷纷向八路总部、晋察冀军区发来贺电。聂荣臻司令员给杨成武打来电话:“成武同志,好消息啊!延安拍来贺电,说你们打死了阿部规秀,我祝贺你们啊!”党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各抗日团体、著名人士,纷纷拍来电报,祝贺胜利。普察冀军区颁发嘉奖令:“在黄土岭战斗中,我第一军分区炮兵连充分发挥了炮兵的作用,给予敌人以极大的杀伤和威胁,以准确的射击命中敌酋,使敌失去指挥与掌握,致全线动摇而陷于极端混乱状态中,并密切配合我之步兵获得黄土岭的胜利。”蒋介石也致电嘉奖,“朱总司令:据敌皓日(十九日)播音,敌[迁]村部队本月江日(三日)向冀西涞源进犯…支日(四日)阿部中将率部驰援,复陷我重围,阿部中将当场毙命等语。足见我官兵杀敌英勇,殊堪奖慰。希饰将上项战斗经过及出力官兵详查具报,以凭奖赏,为要。”不久,在彭真指示下,战后杨成武写了一篇名为《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文章,以铁的事实严厉驳斥了国民党内部一伙人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谬论。 黄土岭之战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计划,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 黄土岭之战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军民抗击入侵之敌的英勇气概,它将永载史册。

黄土岭战斗的胜利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际媒体对这场战斗进行了报道,赞扬了八路军的英勇作战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一事件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同情和支持,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抗战胜利后,杨成武曾赋诗一首,名为《忆黄土岭之战》,诗曰:“云谷重关雾沉沉,六郎插箭雄风存。巧布伏兵雁宿崖,全歼辻村侵略军。再展奇谋黄土岭,阿部规秀化青鳞。捷报飞若初冬雪,扶桑朝野俱断魂。”

黄土岭战斗是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取得的重要军事胜利,八路军挫败了日军进攻,奠定了晋察冀地区反“扫荡”胜利的基础,也荡涤了日寇侵华以来国民党军内部的悲观失败情绪,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黄土岭战斗虽然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但它所展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在这场战斗中,八路军将士们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尊严荣誉而努力奋斗。回顾历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结果,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共创美好的未来。

 附:图片

A.黄土岭战斗示意图


B.黄土岭激烈战斗

C.八路军迫击炮阵地

D.日本东京《朝日新闻》哀叹 “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