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史文炽执导,高保成、李力、李长华、张怀志、霍德集主演的故事片,这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依据创作的影片,1958年上映。
该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五位八路军战士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精神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是一部形象化地反映中华民族舍生忘死,抵御外来侵略斗争的优秀文艺作品,上映之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堪称新中国文艺的红色经典,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教育和认知作用历久弥新!
那么这部影片背后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真实的狼牙山阻击战是什么样的?真实的“狼牙山五壮士”又是什么样的?
作为新华社军事记者的我有幸采访过“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采访过“五壮士”的老领导、当时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采访过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老领导,对《狼牙山五壮士》背后的故事略有所知。
1993年6月10日,是原北京军区“红一师”——65集团军193师召开建师60周年纪念大会的日子,这一天我荣幸地采访到杨成武将军与“五壮士”的幸存者——葛振林会见的场面。
本文作者(右一)采访葛振林(左一)和当年为红军强渡大渡河撑船的老船工
纪念会上,“红一师”老师长杨成武和他的老部下葛振林走到了一起。
葛壮士见到杨将军,大步流星地疾步上前,杨将军见到葛壮士,早早地伸出了双手。
将军和壮士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摇着、晃着。
52年前,将军和壮士的手,也是这样紧紧地握着、摇着、晃着。那是在北娄山为葛振林、宋学义举行盛大的发奖大会上。 巧的很,“红一师”纪念馆中,挂有杨将军为葛壮士颁发“模范青年”奖章时的照片。将军看到了,站在将军身后的壮士也看到了。我看到将军驻足许久,陷入沉思。
狼牙山使将军难忘啊! “五壮士”令将军动情啊!
会见把将军和壮士带回了当年的抗日烽火中,也使我有幸从亲历者那里得知了五壮士当年跳下狼牙山的来龙去脉。
红一师纪念会上,杨成武将军与葛振林亲切握手
当年那篇杨成武将军与葛振林壮士参加红一师纪念会的特写刊登在1993年6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原文如下:
日寇扫荡引发八路军在狼牙山展开阻击战
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1941年9月24日清晨,3500多名日军带领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突然从四面八方对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所在地——狼牙山进行包抄,被合围在狼牙山上的地方党政机关和周围群众达三四万人。
如何掩护这么多人突围呢?当时担任一分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将军谈了他当时的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斗方案,把主力调到外线打击敌人,以解狼牙山之围。当时,他向一分区1团团长邱蔚交待任务,由他们掩护突围。
邱团长把掩护突围的重任交给了7连,并根据杨成武的意见,待大家安全转移后,留下一个班拖住敌人,最后转移。
葛老回忆说,当时我是6班副班长,班长马保玉听到要留下一个班拖住敌人的消息后,代表我、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找指导员蔡展鹏请战。考虑我们班战斗力强,指导员和连长商量后,同意了。
夜里,狼牙山上刮着寒风。山下的日军盲目地向山上打枪却不敢上山。
午夜,敌人包围的口子出现了空隙,杨司令员果断地下令突围。
在清冷的月光下,三四万名地方干部和群众由部队掩护着,很快消失在碾子台方向。
邱团长临走时,对我们班的同志说:“突围的队伍和你们连队的主力能不能安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全看你们能不能把敌人死死拖住。从现在起,你们一个人就要对付十个或几十个敌人了。你们要充分利用狼牙山的天险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后来7连主力撤退时,指导员蔡展鹏又对我们班交待:“你们在山上掩护要争取让地方的同志和群众走得更远一些,让连队主力安全地突围出去。你们坚持到中午,然后看情况,能往哪儿撤就往哪撤,明天到规定地点集合。”
“连队主力撤离后,我们趁着月色,把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捆作一束一束,当地雷从山脚一直埋到半山腰。然后占领有利地形隐蔽起来,等待敌人上当。”葛老回忆说。
五名八路军壮士与百倍于己的日寇殊死搏斗
9月25日上午,500多名日军嗷嗷叫着,扑向我们6班。“轰!轰!”地雷连连爆炸,鬼子尸体横飞,但仍穷追不舍。
硝烟过后,日本兵谨慎地向山上爬来。越来越近了,只有二三十米了。
“打!”班长马保玉猛地站了起来,把手榴弹狠狠地投向敌人。紧接着,我们四个人的手榴弹也一齐飞进鬼子群里,鬼子兵滚着滚、爬着,退下去了。
敌人又进攻了。率先冲上的7个日本兵,两个在前面,5个在后面,随着一声枪响,一个端机枪的日本兵往后仰,旁边的那个赶紧扶住他,把他放到一块小平地上,用白纱布给他缠头,然后把他背了下去。有个敌人一摇小旗,下头又上来30多个敌人,这时松树坨那里摆上了一门小炮,东西水那里安上了一挺重机枪,朝山上猛烈射击。
一阵炮火过后,敌人又开始冲锋。我们班接连打下敌人4次冲锋,5个人一个也没少。
“鬼子又上来了,打!”班长马保玉喊道。
敌人的第5次冲锋又被打退。
山脚下又集结着新来的100多名敌人。一个指挥官叫士兵把日本旗插在地上,将一块大红布铺开。我们看得莫名其妙,忽听空中一阵巨响,两架敌机恶狠狠地俯冲下来。我们刚卧倒,敌机便射出一串子弹,呼啸着掠过。紧接着,山下的敌指挥官把战刀一挥,敌人又往上冲了。
为了不让敌人跟得太紧,凡是到了能够射击的地方都向敌人射击。他们就这样牵着敌人的鼻子往山顶撤。
我们边打边往山上撤,在那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鬼子兵的尸体。
大阳偏西了,我们继续把鬼子往狼牙山主峰棋盘坨引,上当的鬼子紧追不舍。
我们在往主峰棋盘坨撤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乡,后来得知他叫冉元同。我们说:“老乡!鬼子追来了,快找个地方藏起来吧!”
冉元同问:“同志们上哪儿?”
“上棋盘坨。”我回答。
影片《狼牙山五壮士》剧照
冉元同劝道:“别上那儿,那是绝路。附近就有山洞,鬼子找不着。跟我去吧。”
班长马保玉感激地笑笑:“不行啊,我们得把敌人引到棋盘坨去!”
这时,传来了日军的怪叫声,我们赶紧往棋盘坨顶峰上跑。
后来得知,日军发现了冉元同,打了几枪,没打中。他连忙藏进山里。鬼子走后,他牵挂着我们的安危,从山里钻出,哪里高,哪里能看到我们,他就往哪里去。
鬼子死死地跟着我们。班长扭头一看,吼了一声:“去你娘的!”把唯一的一颗手榴弹甩向爬上来的敌人。
“轰”的一声,前头的几个鬼子被炸死炸伤。
子弹已经用完了,我们用石头砸向敌人。最后,身旁的石头也用完了,敌人还是步步向我们逼近。
日军向跳下狼牙山的五壮士列队鞠躬
我们最后退到了狼牙山顶峰——棋盘坨,前面是敌人,三面是悬崖。
我走在最后面,等我赶上去,班长马保玉带着3名战士已经站在崖边上了,我看见大家的脸色都很特殊。
历史上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
班长马保玉伸手抓住了我的肩臂:“老葛!我们牺牲了,有价值、光荣,我们消灭了这么多个敌人,完成了任务,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当俘虏!”
我把班长叫到一旁,商量介绍几个同志入党的事,班长掏本记了下来。然后,他走过去对3名战士说:“同志们,我和葛振林是共产党员,以前我们俩对同志们的帮助和照顾很不够。这次战斗证明你们三个人都具备了做共产党员的条件。将来如果同志们能找到我的尸体,他们会在我的衣袋里发现我和葛振林介绍你们三个人入党的信。现在就让我们都用实际行动,表示我们对党的忠诚吧!”说完,他把小本子装进口袋,大步向悬崖边走去。我们也都学着班长的样子,昂着头,挺着胸,紧跟在他的后面。
我说:“人牺牲,枪也不能叫敌人得!”
话没说完,石崖后边已经有敌人的钢盔乱晃了。班长马保玉随手一抡,那支崭新的三八大盖飞到悬崖下面去了。我也举起手中的枪就往石上摔,没摔烂,也随手甩下崖去了。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噙着泪举起心爱的枪,狠狠地摔了几下。
敌人在疯狂地嚎叫,已经冲上来,想活捉我们。
班长马保玉昂起头来,一步一步地走上悬崖,正了正军帽,大声喊道:“同志们,跟我来!”
顿时,我们喊起了口号——
“共产党万岁!”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同志们!乡亲们!永别啦!”
班长马保玉跳下了山崖,我跳下去了,全班都跳下去了。
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被老乡冉元同看到。
在惊得目瞪口呆的日本侵略军面前,5位视死如归的八路军壮士,一个个纵身跳下悬崖!
如今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
冉元同看到爬上高高崖头的日军,竟然整整齐齐地排成几列,面对五壮士跳崖处,随着指挥官口令,恭恭敬敬地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这群“皇军武士”终于发现与其500之众激战一天的八路军,仅仅只有5人。他们震惊之余,完全被中华壮士捐躯殉国的牺牲精神折服了!
后来,我在杨成武将军的秘书张子申等编著的《走向神社的哀歌》一书中得知,狼牙山上的日军指挥官名叫水上源藏,当时任日军第110师团步兵第110联队长,后任56师团56步兵团团长,晋升为中将军衔,在缅甸作战中被中国远征军击败后,饮弹自杀。
五壮士英名千秋照耀中华民族
在狼牙山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使几万地方干部和群众转危为安,牵制了500多名日寇,共消灭了50多个日本兵。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从冉元同那里得知五壮士跳崖的消息后,杨成武将军说:“当时我落泪了。”
然而,当天傍晚将军又激动起来,一团长邱蔚忽然从电话里听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挂在狼牙山悬崖古树上的两位战士——葛振林和宋学义,居然带着伤归队了!
两位幸存的战士向杨成武介绍了狼牙山战斗的经过和他俩跳崖后的情况:
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悬崖壁上的树枝挂住,日军一点也没察觉。他俩当时晕过去了。醒来后,忍着伤痛爬到崖上。在乡亲们的援救下,两位壮士终于带着伤返回连队。
战后,晋察冀军区召开庆功会,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把军区颁发的“坚决顽强”的五星奖章分别挂在葛振林、宋学义的胸前。
狼牙山五壮士的幸存者葛振林与宋学义在一起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一分区,飞遍了晋察冀,飞遍了全中国。“狼牙山五壮士”成为抗日战争中全国闻名的英雄群体。
1942年3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边区军民自己带着干粮和工具,肩扛、身背、手提,攀山崖,翻陡壁,将一块块石料,一袋袋沙子送上了海拔1000多米高的狼牙山。在狼牙山上五壮士跳崖之处,修建了一座《狼牙山三烈士塔》。
日本鬼子得知后,恼羞成怒,于1943年用山炮将该塔击毁。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该塔又得以重建,聂荣臻元帅特地为塔题名《狼牙山五勇士塔》。杨成武写了一副《赞五壮士》的联语:“狼牙山涧成壮士,威震敌胆,易水河畔舒正义,万世流芳。” 如今《狼牙山五勇士塔》巍然耸立在狼牙山上。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以纪录片的形式把“狼牙山五壮士”搬上银幕。八一电影厂领导只是让邢野、谷岩、孙福三人把这一英雄事迹写成反映五个战士在狼牙山上战斗过程的纪录片,大家没有同意这个意见。
导演史文炽带着摄制组赶到了狼牙山,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当地老乡家里了解情况,登上狼牙山亲身感受战斗现场。他们访问了第一军分区杨成武司令员和第一团团长邱蔚和五战士的幸存者之一的葛振林,并查看了有关材料。之后,他们向八一电影厂建议,将该片写成一部故事片,最终八一厂领导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使红色经典《狼牙山五壮士》得以问世。
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成了全国小学语文课中的必读课文,教育和鼓舞了好几代人。
五壮士的幸存者宋学义1918年出生在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出身佃农,从小就要饭,当童工,打短工,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1939年在讨饭途中,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宋学义复员到河北省易县管头村任农会主席。1947年返回家乡,历任民兵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中共王曲公社委员会委员、县委委员。曾先后出席"全国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1971年在郑州病逝,享年53岁,遗体安放在沁阳市烈士陵园墓区正中央。1979年被追认授予革命烈士光荣称号。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幸存者葛振林
五壮士的幸存者葛振林,1981年7月从原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副师级)的职位上离休。离休后的葛振林老人仍继续发挥余热,担任了驻地10余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据统计,仅1987年到1994年,葛振林就为“红领巾”们作了68场报告,直接听众近2万人次。2005年3月21日在湖南衡阳因病去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