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较短的时段内,不顾及新闻价值与否,不考虑新闻宣传的指导性和典型性,连续、集中、高密度发表来自于同一区域各基层单位的同类“新闻”,我们把这样的所谓的新闻报道称之为“一窝蜂”新闻。

  这种“一窝蜂”新闻,早已有之,只不过无人关注,无人问津而己;偶有谈及,也只是晃晃头,一笑了之。像这样所谓的新闻,本该挥动大斧,毫不留情的砍之、诛之、伐之。然而,近年来不但无人摒弃,反而有增无减,越来越盛。新闻机关视而不见,不予否定,似有助长之意。

  “一窝蜂”新闻,有个共同的特点,均出自于上级部署某项工作任务之后。它所报道的是各个基层单位为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动向和做法等。在落实上级指示、要求、部署过程中,所有基层单位都会有所行动,而且是必然的,必须的,不折不扣的。如果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这就是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主体,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所发布的新闻,绝大部分都是动态新闻。它以灵活、短小,尤其是快捷而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在现代信息业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已经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进行信息同步发布。基层单位落实上级部署的举动即属动态新闻之列。

  在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过程中,由于各基层单位在领导水平、工作方式方法、采取措施、发动群众是否到位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产生的效果或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也就有了好、中、差之分。有的部门在落实上级部署过程中,可能有创新、创举,有适当的发挥,可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那些好的也就是值得推广的、可以借鉴学习的,正是新闻机关应当予以大力宣传的、弘扬的。因为它对推动全局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这也是新闻应当具备典型性,具有指导性所要求的。

  “一窝蜂”新闻所报道的动态消息,大体上是一个套路:召开职工大会,传达学习文件,复述上级要求,等等。传达了,就算落实了;至于以后的结果如何,根本不去调查、研究、总结……

  “一窝蜂”新闻,就如同“点名册”一样,每个基层单位都“点”一遍,为每个单位发布一条同类新闻,根本就没有指导性可言。对于新闻机关来说,真是不偏不倚,都照顾到了。这也可以称之为“人情新闻”。

  何以会出现这种“一窝蜂”新闻呢?

  据观察和分析,产生这种“一窝蜂”新闻的根源是工作作风飘浮所导致的,是工作上采取应付态度的典型之一。

  “一窝蜂”新闻,在客观上以期达到的目的和作用,一是向受众展示:我们贯彻落实上级部署有行动,而且很迅速;二是以这种方式向上级“汇报”——成效如何我不管,反正给你“落实”了。说得露骨一点,就是应付上级的指示,敷衍上级的工作部署。这种应付、敷衍的手段,跟造假没有什么区别,没什么两样。

  新闻机关及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们难道不懂得这种新闻毫无价值,没有指导意义吗?懂得又如何,知道又怎样?你能驳了那些基层单位的面子吗?不就是发一条无关痛痒的消息吗?作为关系单位、老熟人、老朋友等,他们请求你给发条消息,太正常不过了。所以,“一窝蜂”新闻无人禁止,也很难禁止,恐怕也不会禁止。

  上级领导机关及其领导对这种“一窝蜂”新闻又持什么态度呢?

  据分析和揣测,上级领导见了这种“一窝蜂”新闻,大概会很欣喜:还是我们领导机关权倾天下呀,众下属一呼百诺啊!不然的话,何以“一窝蜂”新闻会沿续多年而源源不绝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