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刚退居闲下来那阵,无所事事,毕竟生活慢下来。漫漫人生路,生活中有很多乐趣可以开发的,“淘书”就是我晚年新开发出来的一种乐趣。

  我是习惯逛下书店的,几乎每周几日都要去看看。

  但我的心理更喜欢在书摊边转转,就像想要吃顿饭,我喜欢走进路边的小餐馆而不去所谓星级酒店一样。书摊的书,是旧书,却更吸引着人的目光。

  海陵区泰山公园附近,离我家不远的金州花鸟市场里有个小书摊。说是“摊”,并无板凳和木板支起来的摊床,只是在水泥地上铺开一张厚厚的广告胶纸,然后,将书一本一本整齐地摆放在广告纸上。所售之书不拘种类、版本、品相,一律横陈于地,任由人选。他摆放书的样子,像极了正在为佛祖上香的香客,一脸的虔诚。虽然,他书摊上的书全部是旧书。

  以前居然没有发现这块“宝地”,一日,与妻逛公园时,不知不觉逛到花鸟市场,这个书摊忽然闯进视野,当时就在我的眼里撞出了惊喜的火花!于是这小书摊便成了我常去之地。

  站在书摊前,悠闲地打量着每一本书,从左看到右,从右又看到左;蹲下身,翻翻这本,看看那套,遇到喜欢的,就如孔乙己般“排出几文大钱”,买下相中的宝贝;没遇到心仪的,也不恼,手插衣兜,哼着小曲离开。

  地摊的书多混杂着放在一起,所以买书人得蹲下身翻拣,这个过程就叫“淘”。“淘书”最大的乐趣是它常常给人惊喜:不经意间,就从一堆旧书中发现了几本非常好的书,且价格非常便宜。

  有一次,我居然花15块钱淘到了《兴化历史名人研究丛书》之《郑板桥研究》《施耐淹研究》《刘熙载研究》(全三册、定价150元)等3本难见的好书,立马如获至宝般抱回家,展卷通读。这次的经历让我瞬间开了窍:莫谓山野无诸葛,好书须向淘来得呢!

  也确乎如此,此后,我对逛书摊情有独钟,把“淘书”当成了晚年的一项生活内容,不管是白天逛街,还是晚上逛夜市,必先逛逛街巷里弄的小书摊,在杂乱的书堆中,像考古学家一样睁大眼睛淘金。

  我走近书摊像女人闲逛商场一样,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就是爱在那里站一下, 悠闲自由地拿起一本,随便翻翻而己。多数的情况下能买几本,但也有时候看了半天却一本也不买,不是书价太贵,就是没有遇到好书。

  自去年,我常住老家兴化陪护年迈父母,白天到八字桥文化广场的书摊看一看,晚上到马桥路夜市上的书摊瞧一瞧。书店装修华丽,阅读环境舒适,虽说很牛气,但很不实惠,不能讲价,就算费劲打个折,也省不下多少钱。而书摊就不一样,书价吸引人,弄好了还会买到几本好书,只是盗版书多些,其实也无所谓,书店里的未必就是正版,书籍不必衣服,能看就行,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马桥路夜市上的书摊,摊主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看样子是下岗工人,文化不是很高,人却不错,特别是丈夫,红脸膛上透着憨厚和实在,让人不忍心跟他讲价。他们夫妻经营的全是新书,而且都是过期或是流行过的,价格便宜,一般都是三、五元一本,个别的工具书贵些,但比书店里的也便宜许多。

  每天晚上逛夜市时,我都要在书摊前驻足一会儿,翻翻新书或旧书什么的,他们也对我这个戴眼镜的老书生格外照顾,有时候买完几十元钱的书,再拿一本送我,都是我感兴趣翻阅过的。几年来,我还真的在这里买了一些书,都是成套的。如一部10册装《史记》以区区18元人民币购得,拎书回家,心中禁不住春风骀荡,确有“抱得美人归”的英武豪气;定价1200元的《中国书法临帖大全》36册精装版被我“慧眼识珠”,以400元超低价“淘”得,那种惊喜和兴奋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躲开红尘的喧嚣和应酬的烦扰,在僻静的书房将淘来的“收成”一一展卷,那份欣喜、自得、满足、惬意、侥幸……简直难以用文字来形容!

  日子长了,我连正常去书店买书的时间也少了。有时候看到新书介绍,就委托书摊夫妇给代“淘”,他们也总是很认真地帮忙,而且从来都是打折。有一次,我看到书摊新进了一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粹选》,书的装祯不错,牛皮纸封皮,印得也精美,价格更便宜。我赶快告诉他们夫妻,这套书价格低了,再提高一下,再进10多套,一定好卖。那个男人半信半疑地听了我的话,就提高了价格又进了书,只两个星期的功夫,20套书销售一空,由于提高了价格,也多挣了钱。这对夫妻对我从此必恭必敬,男的还说,要是大哥你跟我们干就好了,你有文化又爱看书,保证能挣钱。我笑笑,无言应对他们。不过我倒是想过,要是有机会摆个书摊可不错,自己白看书,还能挣钱,要是真有那么一天,当个书摊的大老板,岂不是一举两得呼!

  淘书是分场合地点的。比如在大书店里购书,很难用“淘”字来形容,而多半用“选购”这样的词;真正的淘书大多是在不求闻达的僻静小街旧巷里,一位老者、一个马扎、一副眼镜、一个书摊、一伙看书的闲人、一股书卷的气息——这便是淘书的最佳境界。

  淘书有时又是不分场合地点的,完全凭机缘。往往闲逛时,猛抬头,便见一处书摊撞入视野,三五分钟的浏览工夫,便可能抱得三五珍本而归。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几年,我淘来的书籍已逾数千册。我的书房“四壁皆书”,抬眼一望……哦,架上有书,四壁有书,厚的薄的,精装的,简装的……一本本都有这样那样“淘”的来历,置身其中,先不说阅读的快乐,光依稀想想这些“淘”书的“来历”和因来历而生的“淘”书故事,就够自我陶醉的了。

  我每每钻进书房,面对那些“淘”来书册,一个人可以像将军一样检阅他的部队,享受一个人独处时的孤独快乐。柜架上的书并非全看过,有的只有略略翻一下,有的得到后,顺手放在柜架上,过后就忘了,有的即便翻过也记不起来。惟其这样,每每翻书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甚至新的惊喜。哎呦,我还有“淘”来的这么一本好书呢!这便从柜架抽出来看。也许,淘书享受的是淘的过程,淘的结果倒在其次;淘书注重的是淘的心境,淘的收获倒在其次。淘书,淘来的是书籍,开花的是心境。

  开卷有益,淘书快乐,活到老,淘到老,读到老,快乐到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