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经了长期的战乱,民生凋敝,政策失当。汉文帝没有逃避责任,反而以民为本,真诚地检讨自己的过失。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国民的安乐,岂能不忧。于是,他决定与臣子们一同商讨解决百姓问题的方案。文帝向群臣坦诚地承认了政策的失误,并表示自己愿意承担责任。在《资治通鉴》卷十五有如下记载,原文如下:
太宗孝文皇帝下后元年。
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谐诈也”;下吏治,诛夷平。是后,上亦怠于改正、服、鬼神之事,而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往焉。
春,三月,孝惠皇后张氏薨。诏曰:“间者数年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废,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馀,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太宗孝文皇帝下二年。
夏,上行幸雍棫阳宫。
六月,代孝王参薨。
匈奴连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郡万馀人。上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与匈奴和亲。
八月,戊戌,丞相张苍免。帝以皇后弟窦广国贤,有行,欲相之,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久念不可。”而高帝时大臣,馀见无可者。御史大夫梁国申屠嘉,故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封关内侯;庚午,以嘉为丞相,封故安侯。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爱幸,赏赐累巨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幸无比。嘉尝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嘉奏事毕,因言曰:“陛下幸爱群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诣丞相,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嘉坐自如,弗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上泣曰:“丞相几杀臣!”
这段话的意思大意是,太宗孝文皇帝下后元年,冬季,十月,有人上书告发新垣平“所说的都是欺诈的话”;汉文帝把这件事交给司法官吏查办,最终诛杀了新垣平并灭了他的全族。从这以后,汉文帝也对更改历法、服饰制度以及祭祀鬼神等事懈怠了,而对渭阳、长门的五帝庙,只命令祠官去管理,按时按节去祭祀行礼,自己不再亲自前往了。
春季,三月,孝惠皇后张氏去世。汉文帝下诏说:“近来连续几年庄稼歉收,又有水灾、旱灾、疾病瘟疫等灾害,我非常担忧这些情况。我愚昧而不圣明,不明白其中的过错究竟在哪里:想来是我的政治上有失误,行为上有过错吗?还是天道有不顺的地方,地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之间的关系大多失去了和谐,对鬼神的祭祀被荒废没有好好供奉呢?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呢?或许是百官的奉养标准有的被降低了,而做了太多没有实际用处的事情吗?为什么百姓的粮食如此匮乏短缺呢?丈量的土地并没有比以前减少,统计的人口数量也没有比以前增加,按照人口数量来计算土地,比起古代还是有剩余的,然而百姓的粮食却非常不足,这过错究竟在哪里呢?难道是百姓中从事工商业而损害农业生产的人太多了,酿造酒而浪费谷物的人太多了,喂养六畜而消耗粮食的情况太多了吗?大大小小的道理,我还没有找到其中的关键,希望丞相、列侯、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博士们一起商议这件事。如果有可以帮助百姓的办法,就尽情地从长远考虑,不要有所隐瞒!”
太宗孝文皇帝下二年。
夏季,汉文帝前往雍地的棫阳宫。
六月,代孝王刘参去世。
匈奴连年入侵边境,杀害掳掠百姓和牲畜非常多;云中郡和辽东郡受害最为严重,每郡都有一万多人被害。汉文帝对此很担忧,于是派使者给匈奴送去书信。单于也派当户作为使者来回复并表示歉意,汉朝又和匈奴恢复了和亲政策。
八月,戊戌日,丞相张苍被免职。汉文帝因为皇后的弟弟窦广国贤能,有好的品行,想让他做丞相,说:“恐怕天下人会认为我偏袒窦广国,考虑了很久还是觉得不可以这样做。”而高帝时期的大臣,剩下的再看没有合适的人选。御史大夫梁国人申屠嘉,以前是以材官蹶张(一种武职)的身份跟随高帝的,被封为关内侯;庚午日,任命申屠嘉为丞相,封他为故安侯。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不接受别人到他家里私下拜访请托。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正受到汉文帝的宠爱,汉文帝赏赐给他的钱财累计有上万两黄金。汉文帝曾经到邓通家去宴饮,邓通受到的宠幸无人能比。申屠嘉曾经上朝,而邓通站在汉文帝旁边,表现出一些轻慢不恭敬的礼节,申屠嘉奏报事情完毕后,趁机说道:“陛下宠爱大臣,就可以让他们富贵;至于朝廷上的礼仪,不可以不严肃。”汉文帝说:“您不要说了,我会私下里教导他。”退朝后,申屠嘉坐在丞相府中,发出公文召邓通到丞相府来,如果不来,就要斩杀邓通。邓通很害怕,进宫告诉了汉文帝;汉文帝说:“你只管去,我现在派人去召你回来。”邓通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光着脚,磕头向申屠嘉谢罪。申屠嘉像平常一样坐着,不给他行礼,责备他说:“朝廷,是高帝的朝廷。你邓通只是个小臣,在殿上嬉戏,这是大不敬的行为,应当斩首。官吏!现在就把他斩了!”邓通磕头,头都磕出血了,申屠嘉还是不松口。汉文帝估计丞相已经让邓通吃尽了苦头,就派使者拿着符节去召邓通,并向丞相道歉说:“这是我的宠臣,您放了他吧!”邓通回到汉文帝身边后,哭着对汉文帝说:“丞相差点杀了我!”
这段记载其中蕴含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道理。新垣平因欺诈被诛杀,警示人们要崇尚真实,杜绝欺诈行为。统治者更应明辨是非,对欺诈之徒加以严惩,维护社会的诚信和秩序。汉文帝面对灾荒和粮食短缺等问题,深刻反思自己的施政,积极探寻解决之道,并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统治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这表明统治者要时刻关注民生疾苦,及时调整政策,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在用人上,汉文帝坚持公正用人,避嫌避私,汉文帝想任用窦广国为丞相,但因怕有偏袒之嫌而作罢,显示出在用人方面要秉持公正原则,避免任人唯亲,以保证选拔出真正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来担任重要职务。
在维护法纪,坚守原则方面,申屠嘉对邓通违反朝廷礼仪的行为坚决予以斥责和惩处,体现了对法纪和朝廷礼仪的维护。无论是官员还是皇帝的宠臣,都不能凌驾于法纪之上,要坚守原则,维护制度的权威性。汉文帝虽宠爱邓通,但也理解丞相维护朝廷礼仪的做法。申屠嘉作为丞相,敢于直言进谏,对皇帝的宠臣违规行为进行纠正。这表明在封建统治体系中,君臣之间需要相互制衡,以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二〇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