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又是一年春至,风拂过山野,带来丝丝甜意。我们结伴奔赴那片熟悉的山林,不为别的,只为寻觅记忆深处的榆钱。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天,屋前的那几棵歪脖子老榆树得到了春的消息,悄悄地发芽了。几阵春风拂过,嫩芽渐丰,长成圆润的薄片,边缘似被精心裁剪,中间鼓着一小包。一两天的时间,一串串、一簇簇饱满鲜嫩的榆钱便挂满枝头。这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们便有了一项新任务,放学回家后,提个篮子,扛个挠钩,兴高采烈地去摘榆钱。
后来门前的榆树因为盖新房被砍了,我们为了尝鲜,就去北山里捋榆钱。山里的空气新鲜,也没有污染,榆钱纯粹市地道的绿色食物。
我们顺着佛峪的水泥公路,一路北上,翻过山头,来到目的地——南营村北边的山沟。踏入山林,阳光透过新绿的枝叶,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交织的芬芳,混合着淡淡的榆钱清香。我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这春天的气息全部纳入肺腑。
顺着蜿蜒小径前行,不多时,便望见了沟崖边有一排榆树。它们静静地立在山崖边,枝干舒展,满树的榆钱像一串串碧绿的铜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细微的簌簌声,似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站在榆树下,伸手去捋那榆钱。指尖触碰到嫩绿的叶片,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榆树很高大,有生长在沟崖边,站在树下不好捋。于是,我把篮子放在树下,把绳子系在腰上,两手抱着树干、两腿微蜷配合双臂紧紧夹住树干,一点一点往上挪,不一会就爬到了树上,找一个树杈骑上去,把腰上的绳子解下来,把带钩子的一端扔下去勾住篮子,小心翼翼地将篮子勾到树上。我一片一片地捋着榆钱,每一片都像是拾起一段珍贵的回忆。偶尔有几只鸟儿在枝头停歇,欢快地鸣叫着,似在为我加油鼓劲。
沟底下溪边的榆钱长得格外繁茂,一串串饱满圆润。我轻轻踮起脚尖,努力去够那高处的榆钱。溪水潺潺流淌,倒映着我的身影,还有那满树的翠绿。微风拂过,榆钱纷纷飘落,有的落入溪中,随着水流缓缓远去;有的落在我的肩头,像是春天给予的温柔抚摸。我索性坐在溪边的石头上,将捋好的榆钱放在手心,仔细端详。那嫩绿的色泽,精致的形状,无不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望着手中的榆钱,我不禁想起那些用榆钱做成的美食。榆钱饭、榆钱饼,每一样都饱含着浓浓的乡情。回到家中,将榆钱洗净,与面粉、葱花等简单食材混合,蒸出的榆钱饭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满满的都是春天的味道。而用榆钱摊成的饼,外酥里嫩,金黄的面皮包裹着翠绿的榆钱,再配上一碗小米粥,便是一顿简单而又美味的春日佳肴。
中午时分,我们每个人都带着满满一袋榆钱,踏上归程。回首望去,那片山林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愈发宁静而美好。这山中的榆钱,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份对童年、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无论岁月如何流转,这份眷恋都将如这榆钱的清香一般,萦绕在我的心间,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