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精英走进抗战队伍
山西省河津市南午芹,从古代至解放后的1959年,一直称南午芹镇、南午芹村、南午芹编村、南午芹乡、南午芹管理区,是一个履行行政职能的大村,位于河津市北坡腹地,1971年河津重新划分地域,南午芹被析置为人民、忠信、旭红三个大队,南午芹失去行政村职能。
在抗日战争时期,南午芹村,是河津县最早成立地下党组织的村子,有一大批下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在1937年、1938年、1939年加入中共产党的有姚五福、刘建凡、薛林光、薛忠信、韩民英、张华、张克让等7人,在全县最早建立了党支部、最早建立了民兵组织,十多名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了河津县大队和河津县武工队。其中,姚五福但任河津地下县委组织部长、薛忠信担任了晋绥十地委河津县委交通员、刘建凡担任河津县大队队副。他们带领地方武装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薛忠信、薛赖子,在吕梁山剿匪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成为革命烈士。
南午芹村的东岳庙,忠信村东的小蒜子沟,村北的黄颊山傍通峪,是我地下党、民兵组织、武工队经常活动,进行秘密会议的场所。1938年马平定接任河津县委书记期间,河津县委曾经在东岳庙秘密办公一个多月。马平定以牺盟会的名义在南午芹东岳庙召开了全县党员干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关于把工作重点由城镇转向农村的具体指示精神,大力发展农村党组织。
1936年4月中旬,红军东征期间,林彪、聂荣臻、陈赓、杨成武、杨德志等首长率部驻于河津固镇、樊村、南午芹、西王、百底、黄村等乡村,林彪、聂荣臻多次以电报形式请示毛泽东、彭德怀,并向陈赓、杨成武、杨得志下达指令。红军在南午芹驻扎期间指挥部住址在薛红元老宅。南午芹地下党和全体村民积极配合红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支前活动。
抗战第一线的党员先锋
民国27年(1938)3月5日(农历二月初四),日军冈崎骑兵联队入侵河津县境,地方县府军政人员在县长续德卿的带领下,慌忙逃往北山避难。城内留守的几名警察,在受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的师才学率领下奋力抵抗,终因众寡悬殊,师才学饮弹身亡,县城被日军占领。
为依靠群众力量,壮大抗日队伍,1938年4月,中共河津县委先后在支部班子比较牢靠,党员战斗力比较强,群众基础比较好,抗日要求比较强烈的村子,建立武装委员会。
南午芹,是我县最早成立地下党组织的村子之一,有一大地下党员和批抗日积极分子,在全县最早建立了民兵组织,十多名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了河津县大队和河津县武工队。涌现出薛忠信、刘建凡、薛林光、韩民英、薛赖子、薛秀峰、薛朝胜等一大批革命人物和抗日积极分子。他们带领地方武装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革命烈士薛忠信:薛忠信(1905—1947),1905 年出生于河津县南午芹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牺盟会和抗日游击队。在中共河津县委和牺盟县分会的领 导下,他散传单,割电线,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对敌斗争。1938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晋西事变”后,忠信卖掉全家赖以生存的5亩地和一些木料,买回两枝步枪和一只手枪,加强了游击队的武器装备,伺机打击敌人。一日,他带领游击队,提几只洋铁桶拿几串鞭炮,乘天黑摸到西卫口日军碉堡附近,先向碉堡打了几枪,然后把鞭炮点燃放进桶内,以此来骚扰敌人。1945年,忠信担任晋绥十地委交通员、中共河津县委交通员,他机智灵活地出没于敌占区,刺探传递情报。1947年,薛忠信任西坡区(今属乡宁)副区长兼区干队队长。8月,当他得知杨茂斋组织“还乡复仇团”入河津袭扰后,立即带领南午芹民兵20余人包围了一小队“复仇团”,经过激战,俘获敌小队长以下20余人并缴获步枪6支、手枪2支。同年8月29日拂晓,河津县大队、河防支队民兵,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9团追剿杨茂斋。解放军避其锐气,迂回作战,决定由忠信等机枪射手坚守阵地,掩护主力转移,当他完成任务撤离时,身重数弹,不幸牺牲。
河津县委组织部长姚五福:姚五福,河津县南午芹村人。1916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断断续续读完小学、高小。在他20岁那年,红军路过河津,有的青年人由于听信了反动政府宣传的“红军红鼻子蓝眼睛,共产共妻”等,害怕地躲了起来,五福却以好奇的心理动员了几个穷人子弟,在村口路旁“迎接”红军的到来。
“七七”抗战前夕,河津县有了牺盟会,他在刘善述、邵泽民牺盟特派员的影响下,早期加入牺盟会,走南串北,大搞抗日宣传发动活动。1938年3月5日,日军占领河津县城。5月,姚五福担任了中共河津地下县委组织部长,他和高峰积极发展党组织,在汾南的畅村发动组织了抗日游击小组。1939年春,他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经常给家乡党组织捎回进步报刊与书籍。“晋西事变”后,党组织派姚五福同志到212旅孙定国部队工作。先后转战稷王山根据地和上党地区。由于奔忙于革命工作,连自己的婚姻大事也误了归期,使他家里演了场“妹子替哥拜花堂”喜剧,也由于革命工作的艰难困苦,使五福同志积劳成疾。1941年11月,与世长辞。
投笔从戎的刘建凡:刘建凡,又名刘荐璠,1912年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925 年高小毕业在家务农,1929年赴太原美术学校学习。由于受爱国学生和工人运动的影响,决定投笔 从戎,半年后考入阎锡山炮23团当兵一年,遂又在太原警察训练所训练3个月,当警察半年多,经乡友推荐到农业学校誊抄编写讲义3个月,后又到晋华纺织厂当工人二年之久。“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他在河津县牺盟特派员刘山澍等人影响动员下,率先参加了牺盟会,曾发动同乡进步青年组成牺盟村支部和区牺盟会。1937年10月,由郭一民、刘山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投降后,他被调到地委武工队,在一次开展反顽斗争中不幸被敌人抓捕,被押解到乡宁、吉县监禁。后来,他设计越狱逃出虎口。1946年参加吕梁十分区武工队,同年7月奉命回河津作埋伏。期间,曾配合河津武工队攻打南午芹、北王编村,俘虏过当局军警人员,给武工队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
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的韩民英:韩民英(1913—2001),幼年其父有病,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曾在铧店当过童工,在地主家扛过长工,在乡宁煤矿当过职员,饱经艰辛和磨难。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参加了牺盟会,任协助员。1939年7月,经丁鳌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贺家庄、南午芹、前寺、樊村等地,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白色恐怖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6年元月,韩民英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敌人给其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多次被折磨得昏死过去,但他坚持保守党的机密。敌人恼羞成怒,将他关入单间,用泥土封住门窗,利用阴暗加窒息逼其就范,他始终没有屈服。后来,敌人准备将他押往临汾杀害。由于地下党组织为营救狱中政治犯,秘密抓捕了一批敌伪家属,并威胁对方,放出狠话说:“你敢杀我一个同志,我们便杀你 十个家属”,所以敌人不敢贸然行事。加之当时通往临汾的交通要道侯马已被人民解放军军占领,敌人不容易通过,韩民英家人也变卖家产,买通敌伪关系,敌人遂以查无实据,按普通嫌疑犯,在事先印制 的所谓悔过书上签字后,放其出狱。1947年,韩民英由王子云、纪正良介绍,经县委研究,地委批准,履行了第二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手续。他积极从事党的支前、土改工作,荣获西北支前委员会甲等模范奖。
抗日军旅干部薛林光:薛林光(1910—1987),原名薛自义。1937年10月,在河津县牺盟特派员刘山澍的帮助下,参加了牺盟会,当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被任命为河津县第三区牺盟区分会秘书,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尤其在日军侵入河津后,他率领牺盟区分会人员,以南午芹为基地,由公开的抗日活动转入更加严峻的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秘密发展党组织,积极动员进步青年参加八路军,千方百计为抗日武装筹集枪支弹药。
1938年10月,薛林光被中共乡吉特委选派赴延安,参加西北青年救国二次代表大会,亲耳聆听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报告和讲话。会毕,被派回山西政卫二支队做政治工作。“晋西事变”后,他随着部队辗转到太岳军区沁源县进行整编。1940年1月,被送到太行抗大总校政治队深造,系统地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军事操练课程。8个月毕业后,他被调到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教导大队,做文化政治教育工作,从此走上了抗日的军旅生涯。
1942年7月,他随军到太岳中条山第四分区开辟新根据地,被派到太岳沁南县任抗日民主县政府秘书,后又任一区区长。从此以后,他随军几经到地方政府任职。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又到军队中任政治工作和军政干部学校政教工作。1944年6月至1945年4月,在太岳整风学校学习,学习结束后,到中条山五分区康杰县任四区区长。1946年1月,又被调任为夏县民主政府司法科长。1948年7月至1952年初,先后在康杰中学、运城军分区政治部、山西省军区军政干校作政教、宣传工作。1952年5月转业阳泉市委党校工作。1958年调回稷山县干部红专学校工作。1962年被调到临猗县临晋中学任校长,1976年12月离休。
积极参加救亡的张克让:张克让,曾用名张明镜,字子谦。1908年10月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曾任小学教高小教员、校长和成人文校员中员等职。在运城求学的时候,曾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也曾参加过国民党,系一般党员。1930年以后,从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反动腐败无能,是会倒台的,因而退出了国民党。“七七事变”后,他积极参加了教师救亡会,曾受党的培训,经河津牺盟特派员刘山澍等人介绍加入牺盟会,开展抗日救亡的发动宣传活动,1937年10月,由刘建凡、薛林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青年抗敌决死队员张华:张华,原名张囤子,1936年春,红军东渡到河津,宣传抗日政策,开仓济贫,军纪严明,使贫苦的农民看到了希望。
1937年10月,张华毅然报名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9年9月,他在决死队第三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后,调山西第五行政区,在政训大队任锄奸保卫工作员,从此就长期奋战在人民的公安战线上。历任壶关县政训队队长、侦察股股长、公安局长、太行四专署公安分局督察员、河南焦作市市长兼公安局长、新乡专署公安处副处长、河南省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公安厅副厅长等职。
其它战线的抗战英雄
参与“西安事变”的张炳南:张炳南(1901-1969)又名盛才,字离斋,少时家贫,父早逝,他靠两个哥哥供养读书,山西商业专门学校毕业。
张炳南步入社会,初任河津县税务局长,后投军入张学良部,任张的随从秘书。民国二十五年(1936)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前,他与张学良的随从参谋警卫营长孙铭九,参与了这次行动计划的制定。他们坚决拥护张学良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以促其抗日的爱国主张,并支持其下定决心。事变后,由于共产党的努力,蒋介石答应抗日。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蒋返南京时,张学良要亲自护送,炳南认为蒋介石反复无常,极力劝阻。张将军认为,只要蒋答应抗日,中华民族有望,个人安危算什么!遂毅然前往。后蒋介石背弃前言,软禁了张学良,并下令通缉张炳南,无奈,他化装成商人,潜回家乡。
他虽脱下戎装,但抗日之心不泯。在家中曾自撰文前提到的一联。御敌之心,必胜信念于中可见。民国三十年(1941)前后,他曾任山西第九区少将统委会主任、九专署秘书主任等职。并主编《阵中日报》。民国三十七年(1948)解放大军兵临太原城下,阎锡山负隅顽抗,誓与人民为敌。炳南审时度势,遂单机飞往河北,投效董其武,被委任为绥远省保安司令部秘书、省府参事。次年9月,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指日可待,傅作义、董其武决定率部起义,时绥远军中一些人疑虑重重,他四处奔走,说服动员并随众于9月19日起义,向共产党投诚。起义后任绥远省人民政府参事。
禹门保卫战中的薛秀峰:1938年1月、陆军新编第八师接替陆军第一师严明,负责黄河禹门口一带防务、防备日军渡河进犯西北。师长为蒋在珍,副师长为朱振民。该师第二十二团狂守禹门渡口,团长彭镇璞。二十三团的冉云翘、刘荫培两个营作为预备队12月5日,该团在河津人民的支持下,与前来进犯的日伪军激哉,至30日,日军败退。1939年11月,国民党预备一师二团接防进驻河津禹门口。团长为夏尧屯,政治部主任为黄龙吉。1941年10月7日,侵略河津的日军纠集2万余人发起进攻,夏团爱国官兵奋力拒敌,战役历时半个多月,打死打伤日伪军6000余人,夏团亦全军覆没。1938年1月,国民党二十七路军从北山渡河入晋,总指挥冯钦哉随工兵营进驻河津城北村,营长丁志轩。日军侵入河津后,工兵营与日军激战3次,随后从西磴撤上北山,只留袁必成(北方平村人)、薛秀峰(南午芹人)成立二十七路军义勇军,后来发展到百余人,为工兵营补充连。薛秀峰在杜家沟成立新七军河防团进驻樊村,为禹门河防预备队。
民国二十八年(1939)十一月二十三日,薛秀峰率部在琵琶垣与日寇的战斗中牺牲。
舍身救村民的刘荐珽:刘荐廷,又名刘伯玉,字值王。民国时期在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山西农业专科学校土壤系任教。1936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日军人侵山西后,在抗日救亡工作组工作,曾为盟会翻译日军情报。
日军占领河津后,盘踞在固镇据点里的日军中有他一个农业大学的校友,多次动员伯玉为日本人效劳,都被婉拒。据点里有个小队长,经常一个人到南午芹欺负老百姓,随意要这要那,抢粮抢物,毒打村民。南午芹西堡子几个热血青年,私下准备了武器,在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合伙干掉了这个又来村骚扰的小队长。丢失了小队长,据点里的日军要血洗南午芹,带队的正是刘伯玉的那位明治大学的学友。刘伯玉用日语告诉日本人,杀死小队长的不是南午芹村的人,是吕梁山上下来的一伙土匪。听了刘伯玉的一番话,日军信以为真,放弃了屠杀行动。
抗战胜利前夕,刘伯玉被日军逮捕,杀害于佛峪口,时年不到50岁。其次子刘茂,于1948年参加解放军,在陕西瓦子街战斗中壮烈牺牲。
救亡女英雄姚庭兰:姚庭兰,1917年生于猗氏辛庄村,1935年毕业于运城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同年与河津南午芹村在运城上学的张居仁结婚。1936年在太原晋生纺织厂做工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太原沦陷后,回到河津北方平任教,同时从事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冬受党的派遣打入阎锡山当局九专署,她经常深入敌后了解情况,组织文艺演出,这年冬的一天日军包围了河津县阎家洞村,在与日军作战中她不幸中弹牺牲。
抗战惊险故事
武工队智擒大汉奸
抗日战争时期,河津县武工队活跃在吕梁山、汾河边、黄河岸,与日本帝国主义周旋,他们英勇顽强,炸碉堡、毁桥梁、割电线,袭击日本鬼子、消灭编村汉奸,用鲜血和生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他们消灭敌人的故事至今还在河津人民中广为流传。
县大队武工队队长叫冯保娃,他机智勇敢,多次孤身深入敌人窝巢消灭敌人,让日本鬼子和汉奸胆战心惊。
话说1946年冬天,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在望,小日本惶惶不可终日,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抢窃掠夺,加紧了对抗日力量的镇压和打击。他们在吕梁山一带,修战壕,筑碉堡,搞联防,把一些小村庄的人们干脆撵光合并到大村子里,防止抗日力量的发展,大肆屠杀抗日分子。伪军、汉奸这时也感到末日即将到来,趁机也大肆搜刮掠夺,一时间吕梁山一带的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河津县武工队决心伺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鼓励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就在这时,南午芹编村换了一个新编村村长。据说,这个新编村村长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是个大汉奸,在河津县非常有名,深受小日本鬼子喜欢。由于南午芹地下党领导民兵积极发动群众抗日,日本鬼子的战壕和炮楼、碉堡经常被炸,驻扎在固镇大本营的日本最高司令长官“大胡子”特别把这个大汉奸派到南午芹编村当村长,以遏制抗日武装。
这个大汉奸上任后,耀武扬威,大肆镇压抗日分子,积极为日本鬼子网络亲信,天天征民夫、向人民派粮派款。一些地主反动势力也借机讨好这个编村村长,经常宴请,酒肉招待。
武工队队长冯保娃经过慎密侦察,掌握了这个编村村长的活动规律,决定惩处这个大汉奸,消灭这个民愤极大的敌人,给日本鬼子一个具大的教训,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一个寒冷的晚上,狂风怒号,大雪纷纷,夜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武工队了解到编村村长正在东头一家刘姓大户人家和他的弟兄们一起坐在炕上尽情地吃肉喝酒,划拳行令,抽大烟,掷色子赌博。队长冯保娃带领队员们侦察好地形,搭人梯上了房顶,从烟囱里向屋里扔了几颗手榴弹,顿时,浓烟滚滚,炸得敌人血肉横飞。队员们迅速冲到屋里,发现编村村长乘着浓烟、带着伤逃跑了。冯保娃立即命令队员们形成包围圈,在两条大巷搜捕这个大汉奸。冯保娃带领一个班冲到楼门巷时,发现对面隐隐约约有一个黑影,他立即意识到这就是编村村长,他大喝一声:“放下武器,徼枪不杀!”平时为非作歹的大汉奸这时犹如丧家之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连喊饶命。
冯保娃带领武工队把大汉奸押到东湾村洞子门外,让他跪在地上。冯保娃举起手枪大声对汉奸说:“你罪恶累累,死有余辜,今天,我代表人民宣判你的死刑!”接着,“叭、叭”两枪处决了这个罪大恶极的大汉奸!
南午芹民兵铲除日本特务“大胡子”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中国的烈火烧到了我们河津县。东洋鬼子在河津奸淫烧杀,气焰嚣张,无所不为,制造了“东庄惨案”等一系列令人悲愤的残杀事件。
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阎锡山匪帮,也乘机向人民索粮要款,敲诈勒索无辜百姓,河津人民处于买儿救穷、走投无路的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
时任河津县大队南午芹武工队长的薛忠信同志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带领地下党、民兵、人民武装自卫队,与敌人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他经常在夜里把我地下党组织的宣传标语、宣传单张贴在大街小巷、城市乡村,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来。
1941年,日本鬼子在河津修筑了许多碉堡、挖了许多纵横交错的战壕,以巩固侵略战争的火焰。为了进一步打击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薛忠信经常带领民兵用洋铁筒和鞭炮,在晚上到吕梁山角西磑口日本碉堡附近,先放枪、再点炮,鞭炮在洋铁筒里噼里啪啦地响,如同打机关枪一样,吓得敌人魂飞胆丧,通夜不得安宁,天不黑,就收起吊桥,晚上再也不敢出来骚扰老百姓了。
日本鬼子为了加强对河津人民的统治,在固镇村建立了据点。他们占着固镇村的城墙防御工事,镇压抗战人民。
据点里有一个凶残的日本特务,留着满嘴的长胡子,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人们给他叫大胡子!这个日本特务,经常在晚上乔装打扮出来活动,收集我抗日情报,毒杀我抗日积极分子和共产党员,气焰十分嚣张,一提起这个日本特务,人人害怕。
为了铲除这个日本特务,薛忠信和南午芹民兵武装做了周密部署和安排,密切关注大胡子的一举一动。
一个冬天的晚上,大胡子鬼子乔装打扮成一个拾粪的农民,穿着普通的棉衣,用一个铁锨挑着一个粪筐,从固镇据点出来,经过尹村、僧楼等地,进入南午芹村南。
薛忠信通过我党打入敌人的内线,提前知道了大胡子出来打探情报的消息,立即做了周密的作战部署。他们挑选了10名优经验的骨干民兵,在薛忠信的带领下,提前埋伏在大胡子经常经过的地方——南午芹村南的大路两边,准备伏击大胡子。
狂风怒吼,夜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民兵们不怕寒冷,静静地在等待大胡子的到来。
半夜时分,大胡子挑着粪筐疾步向南午芹村走来。当他进入埋伏圈时,民兵们一跃而起,在大胡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几个人一下子把他扑到在地,并迅速控制住了他的腿脚和双手,一向横行霸道、奸诈狡猾的日本特务大胡子束手就擒。
在薛忠信的指挥下,民兵们把大胡子五花大绑,押到村东大涧,啪啪两枪,处决了这个日本大特务,为人民除了一大害。
热血青年诱杀鬼子小队长
日本侵略河津期间,烧杀抢掠,耀武扬威,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驻扎在河津北坡吕梁山下的固镇鬼子据点,动不动就出动鬼子骚扰周边村庄,抢粮食,抓壮丁,奸淫妇女,人民对其恨之入骨。
日本鬼子自以为中国人民惧怕他们,自以为河津这些老百姓不敢反抗,胆子就越来越大。据点里有个鬼子小队长,高个子,留着一撮小胡子,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看上去十分可怕。他自恃无恐,经常一个人独自出动,到远离固镇据点10里路的大村子南午芹欺负老百姓,随便进到一个家里就要这要那,抢粮抢物,毒打村民,奸淫妇女。这样一来,南午芹整个村里的老百姓,一提起这个凶恶鬼子小队长来到村里,都恐惧害怕,不是把门锁上,就是全家跑到山沟里躲避。
南午芹西堡子有几个热血青年,对这个凶残的小队长的恶行,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他们私下准备了武器,商量好要选择一个好时机把这个鬼子小队长消灭掉。
这年开春,乍暖还寒,人们刚过完春节,准备春耕生产。一天,刚吃过早饭,村里就传开了鬼子小队长又进村了的消息。这个消息,也很快传到了那几个青年的耳朵里,他们迅速集合在一起,拿上早已准备好的杀猪刀和绳子,躲在一个鬼子经常经过的小巷道的角落里。不一会,鬼子小队长趾高气扬地走进了小巷道,刚转过一个弯,就被那几个青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倒在地,并往西堡子拖去。没想到是,他们没有打到鬼子的致命处,趁几个青年不注意的时候,鬼子小队长撒托中青年的手,撒腿往村南逃窜。
这一跑,惊坏了几个小青年,他们明白,如果让这个鬼子跑掉,那将会给全村老百姓带来洗劫的灾难。于是,几个青年赶紧去追,一直追到村南2里许的侯家庄村口,终于抓住了这个鬼子小队长。这次几个青年再不敢大意了,二话不说,一个人用身子勒住鬼子的脖子,另外几个用杀猪刀狠狠地刺向鬼子的心脏,刹那间,这个无恶不作的鬼子小队长就气断身绝,见了阎王。
杀了鬼子小队长,几个青年不敢怠慢,赶紧把鬼子的尸体装进一个麻袋,运到远离村庄的北王涧埋掉。
固镇据点里的鬼子得知丢掉了一个小队长,丧心病狂地来到南午芹村,集合了全村的老百姓,机枪架在大街的西街坡上,要血洗全村来报仇。带队的正是在日本留过学的刘伯玉的那位明治大学的学友。刘伯玉用日语告诉日本人,杀死小队长的不是南午芹村的人,是吕梁山上下来的一伙土匪。听了刘伯玉的一番话,日军信以为真,放弃了屠杀行动,这才免掉了全村被血洗的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