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我为爱子文集写后记
未公开出版的《心灵之约 聆听萨沙》后记
当离开世间的爱子步入了天堂,
这里便成了情思相约的地方。
阳光下没有写完的故事,
在这里,
精彩依然流淌......
当我们打开这本纪念文集,当我们用心去触摸萨沙这些深沉而鲜活的文字,我们内心的尘垢会被慢慢地拭去,我们的内心充盈着感动,我们被文字牵引,我们被他的的真诚、美好、善良感动。
每一滴水都闪耀着太阳的光辉,而萨沙留给我们的这些文字连同照片,都会折射出萨沙纯洁的心灵。
于是,我们发现,虽然萨沙还未能写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文章,但我们坚信,萨沙是一个个性很强、心底纯真的大男孩,他从小喜欢写作,可以用手中的笔写出使人眼睛发光的文句。
在萨沙内心深处洋溢着对生命的感激和热爱,在自由的心境中,他的笔端不再干涩,他习惯用真情抒写真实的情感和生活。他用文字和摄影,照亮了他的整个世界——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文字还不算成熟,它们还只是春天里的一粒嫩芽、一点新绿,抑或是一瓣花絮,或许你能从它们身上闻到大森林松树脂的清香,触到生命的涓流,感验到人生的勃勃生机。
翻开这本文集,你就走进了一个美丽的心灵世界,我们只需静下心来聆听。在萨沙的身边,每天都有无穷的事物等待他去发现、去探索、去描述、去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
萨沙是个纯粹的自然主义者,他不喜欢时下那些时髦的商业故事,不喜欢职场上每天都上映的弱肉强食的争战,他喜欢大自然、喜欢旅游和探险,向往着高原荒漠、原生圣地的土著文化和淳朴民风,始终保持着一个大男孩子的那颗童心。
在那字里行间,刻记着的是他38年成长的年轮,涌动着的是他的真情与个性。让我们父辈不由得像保护孩子一样呵护这个大孩子们的那颗童心、那份真情!
在他的笔下有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纳木错的高原圣湖,有徒步阿里神山的匆匆步履,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拐弯处的惊险攀岩,有内蒙古大草原摔断数根肋骨的伤痛经历,有太行山郭亮村的山路弯弯。他的文章有奔走呼号的声音,那是他的生命之歌,这歌声最终化作了语言的水滴,汇成了一条小小的溪流。
当这条小小的溪流终于跃出创作的山谷之时,我们的心中也就充满了希望:愿这溪流在萨沙的心田里欢畅着流淌,不仅润泽那破土的萌芽,而且将融进阳光的水花溅落在他那理想的田园……
时间真的过得很快,38年的光阴戛然而止,猛的就到了人生的终点。我们目睹了种种人生聚散离别,终于,那些欢乐或悲伤的日子仿佛火车开过。虽然还有余音在耳边隆隆回荡,但它确实已经在渐渐远去。给我们留下的记忆也许深刻,也许只是一抹淡淡的痕迹,但这都是我们曾经一起牵手相携、欢笑流泪的证据。
它意味着我们和爱子共同生活的日子永远留在那里,从来不曾,也不会褪色。我的爱子的成长就被这样雕刻在了时间的长河里。
我和萨沙的母亲已经到了人生的晚年,我们老年丧子,其切肤之痛,外人实在难以理解。38年来我们不曾发现孩子的品德和文采是这样优秀,他的心地是这样善良,他的思想是这样深邃,直到他永远走了,我们才想到应该重新认识和感受孩子。这也许并不算晚,人都是到了最后,一切轰轰烈烈的幻觉与回忆都结束的时候,才能理解和释怀。
曾经怅然所失,但如今都已经被依恋、痛楚和自责填满,忘得了或忘不了都变得不再重要。
我们与萨沙注定有母子、父子离别这么一天,所以,请微笑着嘴角上扬,而不要忧伤。虽然知道老人都将最终走到孩子身边,永远不再回来。我们看到了太多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飘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飘来,我们不停更新着自己对萨沙的认知,但某些东西从来便注定不会遗忘,我们至少还可以知足地拥有着过去38年的萨沙,那便永远不会拒绝未来的到来。
曾经的人生大痛,几乎将我们击倒,我们也需要重振精神,深呼吸后一步一步步坚定的向前走,留下的每一个脚印就仿佛被大地永远记着。因为你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也不能裹足不前,我们还有女儿一家和我们的孙女,那是萨沙的遗属。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坚定信念,就是希望振作起来走向未来。
所有的相聚都在某一刻离别,而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重逢时的精彩。天空也许是灰色的,但我们也可以穿上五颜六色的衣裳,换一种心态。终点在前,年华在后,系好鞋带,相信青春永远只愿为自信的萨沙绽开。
为了铭记这个让我们今生今世疼爱的惟一的爱子,我们有了为他出本纪念文集的动议,可是做了大半辈子记者和编辑的我,每当拿起笔来准备编写时,总是泪流满面,脑子里一片空白。此时爱女蝶舞飞扬和女婿义无反顾的替我们担当起来,组稿、编辑、找出版公司一起设计、排版、打样、校对,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感谢七上高原的爱子在2011年国庆长假,在雪域高原突然失踪后,是拉萨吉崩冈派出所扎西警官、拉萨110指挥中心、成都作家刘海、西藏公安厅孟书记、刑侦大队张队长、河北省公安厅刑侦局程副局长、治安大队张队长、田科长;河北省援藏联谊会刘副秘书长、李文雁、田耀斌、萨沙生前好友藏民洛桑尼玛在寻找他时给予的帮助!
感谢萨沙工作单位石家庄日报社、燕赵晚报各位领导、同事在后世处理、安葬、抚恤等方面给予的关怀和帮助!
感谢河北省经济传媒促进会郑卫民会长、河北太行会计师事务所胡志强董事长、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刘占杰院长、河北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高晓进院长和全体师生、河北省司法厅燕赵公证处李东明主任和双凤山革命公墓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新浪网、搜狐网、游多多网、河北省博客圈、燕赵时评博客圈、太行博风博客圈和来自北京、天津、本溪、石家庄、唐山、保定、张家口、邯郸、邢台、沧州、衡水的各位网友、博友写文悼念、前来吊唁、送行!
感谢我的家人年近八旬的天津二姐、二姐夫及其侄子、外甥们;衡水堂弟及其子女陪伴我们度过那段最黑暗的日子,感谢我的两个侄子和女婿不辞辛苦两次进藏寻找萨沙和运回遗骨!
感谢我的两位好兄弟,好人马金平和任振贤日夜操劳,帮我们全程操办萨沙的吊唁和安葬送别仪式!
感谢我的好友著名军旅诗人、书法篆刻家韦一先生题写书名,感谢草漭先生为本书作序!
感谢萨沙的高中同学和俄罗斯留学校友,他们多次来家慰问并在网上开设灵堂祭奠,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日子里以及他们每逢大事都到萨沙墓前倾吐衷肠,一如萨沙活着一样。
感谢我的学生们,我的战友、同事、阿臻的同事、众多博友还有那些我们认得和不认得的所有朋友们!
爱子真的默默的走了,生前孩子低调做人与世无争默默无闻,死后却有这么多的人念着他的好,这让我们在悲痛之余多少得到一丝安慰。
在那遥远的拉萨河畔,在那向阳的陡坡上盛开着一片片金黄耀眼的向日葵,形如笑脸,真金如色,且懂得寻找阳光,那是爱子萨沙在向我们无声地眺望。
萨沙长眠的雪域高原,那金黄的向日葵连同那金黄灿烂的阳光,将留给我们永远的流光溢彩的光芒!
洛钊泣写于2012-6-9凌晨
萨沙长眠在石家庄双凤山河北英烈园。
后记:萨沙是我的独子,在俄罗斯留学时,留学生宿舍管理员俄罗斯老人给他起了这个昵称。实名赵炜,石家庄新闻工作者,痴迷体育、旅游、草根藏学研究。2011年国庆假日和同学第七次登上雪域高原旅游考察时,不幸遇难,时年38岁,长眠在双凤山河北英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