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暖心房,万物复苏景色昌”,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古彭大地,沐浴在早春的霞光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徐州经济的桥头堡,在过去的一年里,又唱出一首振奋人心的经济长歌--重大产业项目完美落户,产业转型顺利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再创新高,一串串耀眼的数据,化成一个个悦动的音符,在美丽的金龙畔唱响;经开区公安分局,作为这首经济长歌的守护者,吟咏者,无数公安干警坚守岗位,为这首经济长歌的谱写,付出了辛勤与汗水,他们无私奉献,闪耀的警徽,金色的盾牌,为这首腾飞的经济长歌增添了动人的和声,伴随徐州作家进警营活动,我们作家一行8人,走进经开区公安分局,去探寻这首经济长歌背后的故事。


  一,政务大厅里的风景线

  徐州经开区,是一片产业蓬勃的创业热土,作为徐州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企业构成状况复杂,产业发展的脉搏强劲有力,而经开区公安分局政务大厅的灯光,始终为这片繁荣默默守护。接受我采访的是政务大厅负责人金梅警官,跟随她的指引,来到政务大厅二楼,经开公安的服务窗台。和以往我记忆中的办事大厅不一样的是,这里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喧嚣的叫喊,更没有叫号机一遍遍生硬的呼叫,来办事的群众井井有条,窗口服务的干警们,声音温柔,如春风化雨。看到我的疑惑,金警官向我介绍了变革之后,政务大厅服务上带来的改进。

  1,智能化升级变成指尖上的服务

  政务大厅公安分局窗口,6名干警,8名辅警,开设8个服务窗口,金警官介绍说,就这些人员,可以办理19大类94项公安业务,其中,2024年总办件量约35000余件。听到这里,我有点吃惊。但是,更让我佩服的是,这么多,这么繁琐的业务,群众评议,满意度100%。谈到这里,金警官满脸自豪,我知道,这些满意度的背后,是干警们的辛苦付出。

  井然有序的办事大厅,离不开智能化的服务。金警官介绍说,传统排队叫号的声音已被“指尖预约”的便捷取代。办事群众或者企业员工通过手机小程序提前预约,即可精准安排办事时间;自助服务区内,智能填表机、自助拍照设备“一条龙”运转,证件办理时间缩短60%。

  采访的过程中,遇到一外资企业的主管,前来办理出入境业务,她和金警官打着招呼,看来,她们已经很熟悉了,在服务指南和干警的配合下,拍照填表,很快就办理好业务。

  外企主管竖着大拇指称赞,据说,更让外资企业称赞的是“涉外服务微信群”,民警通过群内推送中英日韩多语种操作指南,实时解答外籍员工疑问。

  2,“五星卡”背后的中国温度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又了解到很多充满温情的故事。2024年初春,外资企业凯保乐(徐州)有限公司内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氛围。这家以先进制造技术闻名于世的企业,在这个季节里迎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它不仅承载着温暖,更象征着中德友谊的新篇章。

  德籍总经理伊戈尔,一位在机械制造业浸淫多年的专家,自踏入中国这片广袤土地的那一刻起,便对这里的发展速度与开放态度深感震撼。他的到来,为凯保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视野,也让这家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然而,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伊戈尔收到的不仅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徐州市首张“五星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如同一枚闪耀的勋章,静静地躺在他办公桌上,等待着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这张卡片,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中国政府对于外籍人才的重视与欢迎。当出入境民警亲自上门,将这份沉甸甸的礼物递交给伊戈尔时,他的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感动。民警不仅亲手将“五星卡”交到他手中,还耐心细致地为他讲解这张卡所享有的医疗、金融、出行等一系列便利政策,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中国对国际友人的关怀与尊重。

  “这不仅仅是一张卡片,它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荣誉。”伊戈尔感慨地说,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这份礼物的珍视,“它让我深刻感受到,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开放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对每一个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外籍人士的真诚拥抱。”

  3,金色盾牌 护航使者

  金警官又向我介绍了,重大活动中,经开公安的保驾护航作用。2024年8月下旬,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大会外宾来徐参访,经开区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被定为其中一个参观点。接到此次任务后,分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工作组,全面统筹协调相关会务接待工作。在参观任务筹备期间,政务中心始终坚持“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标准,全力做好推进会议筹备、细化责任分工、参观点前期踏勘、打磨参访点位、强化后勤保障等工作。同时,配合相关警种部门对参观点周边安保情况进行再细化、再检查、再落实,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无缝衔接,每一处细节都反复雕琢,以万全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圆满完成连云港论坛外宾来徐参访任务。

  4,驻警服务从“窗口”走进“厂门”

  走进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一座蓝白相间的警务室格外醒目。这里没有冗长的队伍,只有民警与员工轻声交流的声音。生产线上的技术员张明,利用午休时间走进警务室,仅用十分钟便办妥了护照换发手续。“以前请假去大厅排队,至少半天时间,现在下楼就能办,效率太高了!”他感慨道。

  这样的“驻企警务室”在经开区已覆盖多家大型企业,惠及近5万名员工。从户籍迁移到出入境证件办理,企业员工“足不出厂”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警务室还与企业HR系统联动,提前预审材料,将“被动受理”变为“主动服务”。徐工集团负责人坦言:“警务室不仅方便了员工,更让企业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温度。”

  5,惠企专窗里的加速度

  “两天拿到港澳通行证,解了燃眉之急!”回忆起去年的紧急商务出行,某科技公司负责人赵先生仍心怀感激。当时,公司急需赴港签订订单,但赵先生的证件即将过期。惠企专窗立即启动加急程序,民警连夜协调制证流程,最终在48小时内将证件交到他手中。

  这样的“加速度”并非个例。针对企业紧急需求,出入境中心开通“惠企绿色通道”,对商务签注、涉外人员证件等业务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制证”。目前,该通道已为300余家企业加急办理业务,挽回潜在经济损失超亿元。

  从“一窗通办”到“驻企警务室”,从“五星卡”到“惠企专窗”,经开公安分局用一次次创新突破,书写着服务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的答卷。在这里,效率与温度并存,规则与关怀共融。正如一位企业代表所言:“最好的营商环境,就藏在这些细节里。”让每一家企业轻装前行,让每一次服务充满诚意。细雨无声,润泽企业心田。


  二,“1+3+5”模式,筑起经济防火墙

  金龙湖畔,在经侦大队的指挥大厅内,电子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如同繁星,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天网。我的采访脚步,来到经开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经侦队副队长刘一聪,向我介绍了“1+3+5”警务模式的核心——经侦情报导侦联勤工作站。

  他说, 1是指一个综合指挥大脑,即分局经侦情报导侦联勤工作站,对上联系支队经侦情报导侦联勤中心,横向联系分局“情指行”综合警令指挥部。3是围绕经开区重要经济领域、重要产业类型,打造重点服务的三大涉企板块。即新能源半导体板块、工程机械制造板块和生物医药健康板块。5是指发挥大队主战职能,围绕经侦管辖罪名的划分和条线绩效考核项目,成立的五个领域侦查战队,这里面包括金融领域、财税领域、商贸领域、涉众型经济犯罪和境外追逃猎狐专项工作。

  刘一聪副队长,站在屏幕前,自豪地向我介绍,“过去办案是‘大海捞针’,现在是‘按图索骥’。”我们用数据破解谜题,用脚步丈量正义,用警务创新,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经开区企业发展筑起一道无形的“经济防火墙”。

  接着,他向我介绍了警务创新模式下的经侦大队侦办的经典案例。

  1,雷霆打假:守护“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2023年春节前夕,云南某偏远山村,一栋废弃厂房内弥漫着刺鼻的油味。这里生产的假冒“徐工”润滑油,正通过隐秘渠道流向市场。经侦大队民警伪装成买家,混入窝点暗访。深夜,他们蜷缩在货车车厢里,用手机拍摄证据,寒风刺骨,但无人退缩。

  四个月后,收网行动在五省同步展开。800吨假油被查封时,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的工程师红了眼眶:“这些假货一旦流入工地,损害的不仅是企业名誉,更是工人的生命安全。”

  这场战役,捣毁窝点10个,抓捕15人,挽回损失3000万元。案件结束后,大队向全国监管部门发出《公安经侦建议函》,推动行业源头治理。徐工集团送来锦旗,上书:“铁腕护品牌,丹心铸匠心”。

  2,抽丝剥茧,细节决定成败

  2024年7月,经开区公安分局接到天津市蓟州区法院案件移送函称,其法院在审理的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起诉的一起涉案金额210万元的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方有可能涉嫌到刑事犯罪。刘一聪在接到该移送函之后,迅速开展核查研判工作,他并未将梳理研判工作只局限于这一个个案,而是通过票交所、税务、资金等数据,抽丝剥茧,层层追踪,挖出了一个集专门开具空头商票、中介、具体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共涉及全国16个省市的39家企业,涉案金额7.8亿元;仅徐工集团被骗数额就高达5800余万元。该案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为徐工挽回损失1000余万元。

  3,十年追凶:正义从不缺席

  2013年,徐州博汇工程机械集团遭遇诈骗,1.3亿元资金被非法划扣。案件因证据不足陷入僵局,侦查员刘一聪始终紧握案卷,如同攥着一团未熄的火种。十年间,他辗转全国数十个城市,从堆积如山的银行流水到模糊的监控画面,从虚假诉讼的迷雾到犯罪团伙的暗网,他像一名孤独的“数据猎人”,在时光的缝隙中寻找真相。

  2024年,海南某地,刘一聪与同事冲进一处隐蔽的别墅,将主犯按倒在地。那一刻,十年光阴凝成一声手铐的脆响。“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案件告破后,企业负责人含泪握住他的手:“这不仅是钱的回归,更是信心的重生。”

  4,跨国猎狐:天涯海角的较量

  印尼雅加达的深夜,一场秘密行动悄然展开。经开区经侦民警与当地警方协同作战,将藏匿多年的诈骗案逃犯围堵在一间昏暗的仓库。这是徐工道路公司3800万元货品诈骗案的最后一环。当手电筒的光束刺破黑暗时,嫌疑人瘫坐在地,用生硬的中文喃喃:“没想到,你们真的追到了这里。”

  跨国追逃的背后,是经侦大队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从调取国际资金流水到破解加密通讯,从外交协调到跨境布控,每一步都如履薄冰。2024年,大队共发起境外追逃行动4次,猎回“经济狐狸”7名,为国家挽回损失超亿元。该案件获批公安部督办,获评徐州市公安局2024年度十大精品案例。

  在这里,打击犯罪与护航发展从未割裂。每一次案件的告破,都是对营商环境的一次净化;每一份挽损的数字,都是对企业信心的一次充值。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他们不仅是警察,更是经济发展的‘守夜人。


  后记

  经开区作为徐州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每一次飞跃,每一次蜕变,都离不开经开公安干警的保驾护航,他们,以忠诚为笔,以汗水为墨,如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地滋养着经济的沃土,让创新与繁荣之花在这里绚烂绽放。他们,是夜色中最亮的星,照亮了经济发展的航道;他们,是风雨中的磐石,稳固了社会和谐的根基。是他们用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为经开区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安全、关于和谐、关于梦想的美丽传说,谱写了一曲警徽闪耀下的经济长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