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主张刑德相养,“刑”意味着文帝采用了能够使百姓整齐划一的法治手段,“德”则意味着文帝追求宽政爱民的德治手段。刑德相养意味着文帝并没有割裂法治和德治,而是将二者有机融合。赏罚分明可以说这是很高明的手段,刑法与道德合一的法律才是有人情味的法律,法理不外乎人情,就从这里开始结合起来了。《资治通鉴》卷十五记载了汉文帝赏罚分明的一些事例,原文如下:
太宗孝文皇帝下十四年。
冬,匈奴老上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卒十万军长安旁,以备胡寇;而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甯侯魏遫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屯三郡。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自欲征匈奴。群臣谏,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内史栾布皆为将军,击匈奴。单于留塞内月馀,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方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春,诏广增诸祀坛场、珪币,且曰:“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于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夫以朕之不德,而专飨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也。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
以下是这段文字的白话文翻译:
汉文帝十四年冬天,匈奴的老上单于率领十四万骑兵攻入朝那、萧关,杀死了北地都尉孙卬,掳掠了大量的百姓和牲畜财产;匈奴的军队于是到达彭阳,还派了一支奇兵攻入并烧毁了回中宫,匈奴的侦察骑兵一直到了雍地的甘泉宫。汉文帝任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出动一千辆战车、十万骑兵驻扎在长安附近,以防备匈奴的侵犯;又任命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甯侯魏遫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分别屯兵在上郡、北地、陇西这三个郡。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整饬军队,申明教令,赏赐官兵,还打算亲自去征伐匈奴。大臣们都劝阻他,他不听从;皇太后坚决要求他不去,汉文帝这才作罢。于是任命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内史栾布都为将军,去攻打匈奴。匈奴单于在汉朝边塞内停留了一个多月才离去。汉军追出边塞后就返回了,没有能够杀伤很多匈奴人。
汉文帝乘坐辇车经过郎官办公的官署,问郎署长冯唐说:“你的家乡在哪里?”冯唐回答说:“我的祖父是赵国人,我的父亲迁居到了代地。”汉文帝说:“我住在代地的时候,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对我说起赵国将领李齐的贤能,以及他在巨鹿城下作战的事情。如今我每次吃饭的时候,心里总会想起巨鹿之战。你知道这件事吗?”冯唐回答说:“李齐还比不上廉颇、李牧做将领那么厉害。”汉文帝拍着大腿说:“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他们,我还担心匈奴吗!”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发怒了,起身回到宫中。过了很久,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在众人面前羞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里对我说吗!”冯唐道歉说:“我是个粗人,不懂得忌讳。”汉文帝正担心匈奴的侵犯,于是最终又问冯唐说:“你凭什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上古时候的君王派遣将领出征,要跪着推着车轮送行,说:‘国门以内的事情,由我来决定;国门以外的事情,由将军来决定。’军队中的军功、爵位、赏赐等事情都由将军在外面决定,回来以后再奏报君王,这可不是空话啊。我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国的将领时,驻守在边境,军中市场的租税,都由他自己用来犒赏士兵;赏赐等事情也由将军在外决定,不必向朝廷请示批准。君王对他充分信任并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智慧和才能;他挑选了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名善于射箭的骑兵,十万能冲锋陷阵的勇士,因此向北驱逐了单于,打败了东胡,消灭了澹林,向西抑制了强大的秦国,向南抵御了韩国、魏国。在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后来赵王迁即位,听信了郭开的谗言,最终杀死了李牧,让颜聚代替他;因此军队被打败,士兵溃逃,赵国被秦国俘虏消灭。如今我私下听说魏尚做云中太守,他把军中市场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用自己的私人钱财,五天杀一头牛,亲自犒劳宾客、军吏和门客,因此匈奴远远地躲避,不敢接近云中郡的边塞。匈奴曾经入侵过一次,魏尚率领战车和骑兵迎击,杀死了很多匈奴人。那些士兵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从田间出来参军,哪里知道什么军法条例!他们整天努力作战,斩杀敌人、捕获俘虏,向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符合实际情况,文官就用法律来制裁他们,应得的赏赐也不给予,而官员们执行起法律来却非常严格。我愚蠢地认为陛下赏赐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太守魏尚因为上报的杀敌数目差了六个,陛下就把他交给司法官吏,削夺了他的爵位,让他去做苦役。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很高兴。当天,就命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恢复他云中太守的职位,还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这年春天,汉文帝下诏增加各种祭祀的祭坛和场地,以及祭祀用的玉和币,并说:“我听说祠官在祭祀求福时,都把福气归结到我一个人身上,而不为百姓祈福,我对此感到非常惭愧。像我这样没有什么德行的人,却独自享受美好的福气,而百姓却不能分享,这是加重了我的不德啊。命令祠官祭祀时要表达敬意,不要再为我祈求什么了!”
执政者的执政效率是由其执政理念所决定的。汉文帝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赏罚分明,这些对其执政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深谙用人之道,充分信任和授权给有才能的人,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就像李牧能在赵国边境建功立业,是因为赵王对他的充分信任和支持,而后来赵王迁听信谗言,导致李牧被杀,赵国灭亡。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其他组织,管理者都应该合理授权,信任下属,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合理的赏罚制度是激励和管理的关键。汉文帝时期对士兵的奖赏过于吝啬,惩罚却过于严厉,导致士兵的积极性受挫。魏尚因为一点小失误就被严惩,这不利于人才的发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建立公正合理的赏罚机制,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惩罚打击人们的信心。
汉文帝能够听取冯唐的直言进谏,并且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种善于接受不同意见的态度值得学习。在现实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汉文帝意识到祠官只为自己祈福而不为百姓,觉得很惭愧,下令祭祀时要表达敬意且不只为自己祈求。这体现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关怀。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关注民众的需求,这样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
二〇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