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我与许多人一样,怀着一种极其敬畏的心情,走进尚志市赵一曼纪念馆。
令人欣慰,赵一曼纪念馆和碑林出现接待高峰,平均每天接待五千人次以上,参观的人远远多于往年。纪念馆和碑林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间,其中两块石碑浮雕格外引人注目:左面浮雕为赵尚志将军指挥的冰趟子伏击战,右面浮雕为赵一曼深入基层组织妇女宣传抗日。中间一座中式建筑就是赵一曼纪念馆,参观群众在工作人员引领下,认真聆听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的英勇事迹。赵一曼雕像身着戎装,站如青松,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的形象,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冲破牢笼,投身革命
1905年10月25日,赵一曼出生于四川宜宾县的一个乡下地主家庭。虽然是乡下地主,但作为地主的家庭,衣食温饱还是有保障的。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人,参加抗日斗争化名赵一曼。父亲李鸿绪曾自学中医,在家乡给乡里人们看病,娶妻兰明福,后生有三子六女,赵一曼排行第七。在古代,女子有裹足的陋习。当赵一曼10岁的时候,母亲兰明福就以旧社会的思想,让她裹足,却遭到她的坚决反对。
1918年,赵一曼13岁时,父亲李鸿绪离开了人世。父亲去世后,大哥李席儒就成了管家的负责人。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很快这场爱国风暴就席卷神州大地,当然四川宜宾也不例外。赵一曼开始接触和阅读进步书刊,比如《向导》和《新青年》等等,但家里人却反对她阅读这些书刊。为了能阅读进步书刊,赵一曼就以绣花为借口,每天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然后在房间里阅读进步书刊。结果,半年过去了,赵一曼绣的一朵荷花还没绣完,对此家人很不满意。
之后的赵一曼说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希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所以就决定去宜宾读书。当时,虽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了。但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留下的一些陋习,却不是一下就能去除的,比如封建社会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陋习偏见思想,所以当赵一曼提出去宜宾上学时,就遭到家人的坚决反对。
赵一曼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了自己的志向,而赵一曼越是争取,家人对她的看管监视就越严。而随着家人对赵一曼的看管越来越严时,就更加激起了她的反抗之心。面对封建思想禁锢的家庭,赵一曼决定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
1926年2月,有一天大哥不在家,赵一曼就趁机离开了家,从此赵一曼开始了她新的人生路。赵一曼离开家后,就直接去了宜宾,而后她考入宜宾女子中学。在学校里,没有了封建家庭的约束,所以她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阅读喜欢的书刊,同时也可以带领同学去组织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是在1926年,中共宜宾特别支部成立,赵一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入党后,担任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到1926年11月时,又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院学习。在开学典礼上,宋庆龄发表了讲话,赵一曼被宋庆龄的忧国忧民、爱国之情所打动,于是立志要认真学习、把革命先烈未完成的事业进行到底。
“四·一二”事变发生后,全国各地又相继发生不少反革命事件,使得神州大地处在了白色恐怖之下。同时国民党反动派也开始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人,使得无数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惨死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而此时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局势也很严峻。这时赵一曼的一个同学兼老乡换掉军装劝她回老家,但赵一曼却说:“我绝不回头,我要战斗下去,我不相信革命就这样完了,也不相信共产党就这样失败了,我会继续在革命的道路上走下去。我相信革命会胜利的,共产党也一定会胜利的。”
为国分忧,永别亲人
在党组织派遣下,1928年初,赵一曼赴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中山大学学习,赵一曼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她积极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难,顽强学习,成为一名有崇高觉悟的共产主义战士。
同年年末,组织考虑国内急需妇女干部,决定让她提前回国,接受新任务。那时的赵一曼正怀身孕,根据她的特殊情况,完全可以向组织提出暂不回国的请求。性格随和善于体贴妻子的陈达邦也对她说:“等生了孩子后,我们一起回去。”但赵一曼不同意,她说:党派我们来学习,我们什么也没学,为了私人的事情空着脑子回去,怎么向党交待?我们要服从党的决定孩子可回国生,宁可自已困难,也要服从组织。陈达邦无言反驳,但唯恐别后难以相见,心情非常难过。为了革命,夫妻依依惜别。从此天各一方,再未见面。她作为党员,完全无私地服从组织安排,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
赵一曼自从踏上革命征途以后,就把自己交给了党、交给了祖国、交给了人民。她的一切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出发,顾大家舍小家,顾全局舍自己。组织上安排赵 一曼到黄埔军校学军事、到苏联学习马列主义,就从家乡到外地,从国内到国外。中央缺少妇女干部,她坚决从苏联回国,与丈夫永别!为工作方便,将刚滿周岁的儿子送交丈夫的堂兄收养,母子永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赵一曼主动请缨前往东北开展抗日斗争。赵一曼来到哈尔滨从事抗日斗争工作,她不畏危险,毅然去了前线。并写诗言志:
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的这首《滨江抒怀》,抒发了她为国为民而舍小家的革命情怀,也抒发了她涉江渡海勇往直前的豪气。亦抒发了她虽为女子,却有着和男子一样为国效力、杀敌报国的决心。
不惧生死,抗战到底
赵一曼非常欣赏文天祥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并作为自己革命的座右铭。她义无返顾到哈尔滨后领导工人开展斗争。抗日标语和宣传单,有时贴在墙上,有时直接放在敌人的办公室。在赵一曼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的抗日情绪越来越高。当然,也因此,赵一曼就成了敌人抓捕的对象。
敌人为了抓捕抗日志人,就对东北加大力度搜查和镇压,如此就让赵一曼处在了危难之地。但就算如此,她仍然没有离开东北,而是义无反顾的继续开展革命斗争。1933年,赵一曼担任哈尔滨市总工会代理书记。1934年,赵一曼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在这里,她积极的发动、组织群众和建立农民游击队,以此来配合和支援抗日部队对日军的作战。
在此期间,赵一曼经常带着战士们穿梭于深山老林之中。东北是非常寒冷的地方,同时又有大量日军,所以部队的物资是非常匮乏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赵一曼知道战士们的士气减弱。为了鼓励战士们提高士气,赵一曼就一次又一次的讲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保家卫国的事迹。
1935年春,赵一曼组织了一支农民自卫队。农民自卫队在赵一曼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后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赵一曼担任第2团政委。当时人们尊敬的称她为李姐,战士们则尊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
由于赵一曼在群众中影响很大,同时她带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和日军坚持战斗,给日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所以日军对她是恨之入骨。在这样的情况,日军于1935年秋,就集中优势兵力,对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进行围剿。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过大,第2团就陷入了危难的处境。1935年11月15日,第2团团长王惠同和第2团政委赵一曼带领第2团50多名战士被500人的敌军包围。
虽然敌人十倍于已,但王惠同和赵一曼仍然带领第2团战士坚持战斗,并打退了敌人六次的进攻,当然第2团也损失不小。在此危难之际,赵一曼对团长王惠同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留下来掩护你们。”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赵一曼先是手腕中弹受伤,而后左腿又再次受伤,在伤势严重的情况下,赵一曼昏了过去,当她醒来的时候,已经被敌人抓获了。由于敌人想从赵一曼口中得到我军的情报,所以紧接着,敌人就开始审讯赵一曼,当然赵一曼是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她自然不会透露我军的秘密。
敌人见不能劝降赵一曼,就决定对她使用酷刑,妄图在酷刑之下能让她屈服。日军知道赵一曼是一个重要人物,所以敌人不愿放弃对赵一曼的审讯,为了能从她口中得到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人领导的抗日武装的秘密,敌人就用鞭子打她左腿上伤口的部位,又用筷子夹她的手指,除了这些酷刑,敌人还对她使用了老虎凳、辣椒水、电刑等酷刑。
赵一曼身体承受着酷刑带来的巨大疼痛,她一次次的昏迷了过去,又一次次的从昏迷中醒来,而敌人则一次比一次残忍。但不管如何,赵一曼始终没有透露一点关于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和抗日联军的秘密,而是坚贞不屈的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仰,就是反满抗日运动。”
气急败坏的敌人,就把竹签一根一根的刺进她的指甲缝中,然后再一根一根的拔出来,而后再一根一根的刺进她的指甲缝。正所谓十指连心,竹签刺进指甲缝,这种疼痛可想而知。更何况赵一曼是频繁不断的承受着竹签刺指带来的痛苦。若非她有钢铁板的革命意志,真的很难想象她是如何挺住的。
敌人频繁的对赵一曼动用竹签刺指的酷刑后,接着又把辣椒水往她嘴里灌,她的肚子被灌的也胀了起来,然后残忍的敌人又用重物压她的肚子,让肚子里的辣椒水又从嘴里、鼻子里流出来。接着又重新灌、灌后又压,就这样接连多次。
灌过辣椒水后,赵一曼仍然坚贞不屈,由于她还不肯屈服,敌人就用蘸着盐的木棍,对着她腿上伤口的位置,一点点的刺进去,当碰到腿上的骨头时,敌人又不停的转动木棍。敌人对赵一曼所施行的酷刑,不管哪一种,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这不仅可以体现出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也可以体现出赵一曼不畏生死、不惧酷刑的革命精神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
由于敌人长期以来,都没有从赵一曼口中得到想要的信息,气急败坏的敌人决定把她带到珠河县游行示众,然后将她杀害。赵一曼在被押上去珠河县火车时,她知道日军将要枪毙自己了,此时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1日,敌人带着赵一曼到了珠河县,为了向珠河县人民展示战果,也为了震慑当地百姓,敌人就把遍体鳞伤的赵一曼绑在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行示众。赵一曼心里明白,自己的生命将要结束,在这生死时刻,她没有畏惧。虽然她身上已经遍体鳞伤了,但仍然坚强的唱起了她最爱听的《红旗歌》。
1936年8月2日,在珠河县的小北门外的刑场,赵一曼泰然自若的走向刑场的中央。在此生死的最后瞬间,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随着枪声的响起,赵一曼英勇牺牲了,当时她年仅31岁。
镌刻丰碑,英名永恒
赵一曼是东北抗联先锋战士,为民族解放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慨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她的可歌可泣的事迹集中体现了抗战精神:概括起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陈毅元帅、聂荣臻和董必武高度的评价赵一曼:其中董必武为赵一曼赋诗:”革命潮声杂鼓鼙,宜宾儿女动深闺。焉能照旧营生活?奋起从军弁易笄。北伐旗开胜未终,叛徒决策反工农。招来日寇山东阻,民族危机迫再逢。北去南来党命御,不因负病卸仔肩。工农解放须参与,抗日矛头应在先。抗倭未胜竟成俘,不屈严刑骂寇仇。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
从赵一曼出生地到牺牲地及她为革命战斗过地方,都为她修建纪念碑。规模最大烈士纪念塑像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西段的街心公园中。为纪念赵一曼烈士英勇就义50周年,1986年8月2日建此塑像。塑像由花岗岩基座、纪念碑和铜像三部分组成。走进公园,迎面是英姿飒爽的赵一曼烈士塑像,塑像基座的背面刻有碑文《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
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城区花园街2号尚志烈士陵园南侧,与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相对,1986年10月15日县人大常委会议决定建立,建筑面积824平方米。共设3个展厅,中间为综合馆,东侧、西侧展厅分别为赵尚志烈士纪念馆和赵一曼烈士纪念馆。综合馆陈列面积192平方米,展出介绍了珠河地区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历史、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组建沿革和战绩及16位抗日英烈的事迹。
同年,为纪念抗日英雄赵一曼烈士,当地政府决定,将“尚志市第二中学”改名为“尚志市一曼中学”,并由当时的省长陈雷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同时,以赵一曼烈士名字命名的一曼中学,正在辟建赵一曼烈士事迹陈列馆,与赵一曼陵园相呼应,建成后将成为尚志市又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陈列馆面积120平方米,主要以平面式展示为主,分为赵一曼烈士生平简介、走上革命道路、英勇抗日和缅怀赵一曼烈士四大版块,内容有图片、绘画、文献资料和学生缅怀烈士的文章等文本材料。60平方米的放映厅,主要利用多媒体通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展示烈士的光辉事迹。
今年清明节前夕,赵一曼家乡四川宜宾市翠屏山公园赵一曼纪念馆正前方,尽管赵一曼烈士雕塑仍被围栏罩着,不少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自发前来,隔着围栏鞠躬、朗诵,深切缅怀赵一曼烈士。
从2021年9月起,纪念馆内外修缮升级。从半山腰处的纪念馆脚底出发,要抵达赵一曼烈士雕塑,还需走过两级大理石梯步。“这是新打造的‘英雄之路’,由31、36、8.2三组数字组成。”据有关人士解释,这象征着1936年8月2日赵一曼的牺牲日以及她年仅31岁的生命,“体现着我们对烈士的缅怀和纪念。”
深挖文物和事迹充实展陈丰富展出手段。走进纪念馆,目光直视,“甘将热血沃中华”七个大字迎面而来。“这是新增设的陈列展览主题,是对原先‘赵一曼烈士事迹展’的提炼和丰富。””2022年2月底,中央档案馆专门赠送一批珍贵文献资料复印件,其中就包括两封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书实物复印件。除了纪念馆,宜宾市一曼公园、一曼村、一曼大道、一曼中学……宜宾多处可见赵一曼的名字,由此也诞生出话剧《赵一曼》、歌曲《梦中的妈妈——永远的赵一曼》、本土教材《我的校友赵一曼》、诗歌《梦见你,一曼》等多部作品。
灌注了深沉的爱与嘱托的信件,更凝聚着抗日英雄最真挚的爱国情怀,让观众能够在沉浸式体验中更好地了解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烽火中,正是无数像赵一曼这样碧血丹心的战士舍生忘死、无私奉献才成就如今的盛世中华。”家住宜宾市翠屏区的赵蓉珍一到假期,便会带着孩子来到纪念馆学习。她表示,在国家命运与个人生活之间,在革命道路与嗷嗷幼儿之间,有谁知道一位母亲的选择该有多艰难,但赵一曼还是毅然选择投身革命直至慷慨赴死。
赵一曼烈士离开我们90年了,但她革命精神永存在影响教育几代中华儿女的心中!天安门飘扬的五星红旗有她血染的风彩!2009年9月,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这是国家和人民对赵一曼革命事迹的肯定,同时她也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