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人经过“林三代”6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高寒坝地书写了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

  60多年前的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五栖树”,从发现一棵落叶松,到建成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都是塞罕坝人满怀激情“吃黑莜面,饮冰雪水,住马子架,睡地窖子,顶风冒雪,垦荒植树”一步步拼出来的。塞罕坝酒,就是继承发扬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一年年、一代代、一层层、一滴滴“筛”出来的。

  塞罕坝酒“筛”出了塞罕坝人的阳刚与豪迈;塞罕坝酒“筛”出了塞罕坝人的豪爽与气度;塞罕坝酒“筛”出了塞罕坝人的情怀与风范;塞罕坝酒“筛”出了塞罕坝人的粗狂与荣耀;塞罕坝酒“筛”出了塞罕坝人的信仰与灵透。

  塞罕坝酒“筛”出了塞罕坝人的阳刚与豪迈。塞罕坝酒,承载了塞罕坝的沧桑岁月与不屈精神,饱含了塞罕坝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写满了塞罕坝人的阳刚故事,拼出了塞罕坝人的豪迈气概。

  从1962年建场以来,塞罕坝林场几代人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召,在荒漠沙地上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将一片广袤荒原变成了浩瀚林海,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曾经是人迹罕至的沙化荒原,严重威胁了华北地区乃至首都北京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第一代林场人住窝棚,睡冰窖,吃莜面,以一种阳光之气,豪迈之情,战胜了恶劣气候和荒漠沙尘,战胜了雨凇大旱,数十年与山林为伴,守护着塞罕坝这方水土,如今却换来了一片绿茵之海,获得了国际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和“土地生命奖”。

  塞罕坝酒与塞罕坝人所走过的路完全是同一个流程,从储备、装仓、到发酵、蒸馏,再到玉液入池入瓶入口,都是塞罕坝人一步步“筛”出来的。“筛”出了塞罕坝酒的阳刚与豪迈。

  塞罕坝酒“筛”出了塞罕坝人的豪爽与气度。塞罕坝酒吸收了塞罕坝源头活水之精华,生态五谷之精髓,无数英雄之豪气,从而酿就了品质清澈、干冽、淳香的人间精品。

  塞罕坝林场第一代书记王尚海带领数十名干部专家和140多名大学生,200多名职工等,向塞罕坝荒漠极度挑战。面对1963年春天的绝望——第一场造林1000亩,成活率却不到20%,夏日造林也惨遭失败。这些打击并没有击垮王尚海团队,他带领人马又历时十几天终于发现了“马蹄坑”。大战“马蹄坑”的结果竟然是96%的成活率。这下可一发不可收了,于是“美丽的高岭”出现了,绿色海洋产生了,绿色奇迹降临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林科院数据表明,塞罕坝不仅可以为北京阻止风沙,而且也能够为京津涵水源。塞罕坝每年为京津输送清洁淡水1.37亿吨,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释放萜烯类物质10475吨,每年提供生态服务价值超120亿元。专家认定,是植被已达到或超越历史最好时期,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奇迹。

  拿出塞罕坝人不畏艰难,战天斗地的无畏精神,来品鉴塞罕坝酒,才可以彰显塞罕坝人的豪爽与气度;拿出塞罕坝人为北京阻止风沙,为京津涵水源的大格局,来回味喝塞罕坝酒,才可以彰显塞罕坝人的豪爽与气度;拿出塞罕坝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大理想,来豪饮喝塞罕坝酒,才可以彰显塞罕坝人的豪爽与气度。

  塞罕坝酒“筛”出了塞罕坝人的情怀与风范。塞罕坝酒的成功,在于塞罕坝人把情怀与风范嵌入窖池之中,从而发酵蒸馏出塞罕坝醇香的地道的特有风味。

  说起塞罕坝人的情怀与风范,我们不得不提及塞罕坝的英雄们。孟继芝就是其中之一。他作为一个娃娃学生,从林校一毕业就踏上了建设塞罕坝之路,他的事迹感天动地,影响了很多人。在一次返程中,他遭遇了大雪袭击,中途又与同伴走散失去了联系。当同伴带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昏迷多时,两腿也都冻僵了。最后只得从膝盖以下截断双肢,成为遗憾终身的残疾人。

  还有北大农学院林学系的张启思,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专心做好林场工作,他放弃舒适的都市生活,拖家带口从蜜罐里一举搬迁到零下40度的冰窖里。他的付出和牺牲,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是他的全部家人。

  塞罕坝酒之所以如此浓烈,如此纯正,如此地道,在很大程度上和孟继芝、张启思这些英雄们的奉献与牺牲是息息相关的。塞罕坝酒,喝得就是塞罕坝人这种大公无私的伟大情怀;喝得就是塞罕坝人这种忘我牺牲的崇高风范;喝得就是塞罕坝人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

  塞罕坝酒“筛”出了塞罕坝人的粗狂与荣耀。塞罕坝酒的粗狂与荣耀在于塞罕坝人勇往直前,驰而不息的豪放气概,在于塞罕坝人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自豪与荣耀。

  据《辽史》中记载,从辽国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到最后一位皇帝耶律延禧,个个都是喜酒善饮的粗狂豪放派皇帝。在塞罕坝也染尽了这几代帝王的豪饮色彩,喝塞罕坝酒,喝出了塞罕坝人的粗狂与荣耀。

  酒,在辽国上至皇宫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外对国防外交,内对民族日常,几乎所有的交往中,酒成了不可或缺的宝典琼浆。辽国的豪饮,发出了北极光一样的光芒,足以延续几千年的时光。历史上还留下了清王朝“塞上宴诸藩”的美丽传说,康熙王朝那种粗狂与霸气,赢得了诸藩轮番敬酒发誓的巨大荣耀。

  塞罕坝的玉液,淹没了这里的百万亩荒原,同样滋润了这里百万亩生态绿海。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也是地动山摇的伟大变革,更是震惊人类的世界奇迹。这里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颗粒更饱满了,生态更美了,原粮之精华更丰厚了,毋庸置疑,塞罕坝酒更纯正了。这是塞罕坝人的粗狂带来的塞罕坝酒的巨大荣耀。

  塞罕坝酒“筛”出了塞罕坝人的信仰与灵透。塞罕坝酒的无限魅力,不在山高,不在水秀,更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塞罕坝内秀。而塞罕坝内秀的本质,则是塞罕坝人的信仰与灵透。

  塞罕坝人敢于把一个“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之地,变成一片绿色之海,最根本的动力,就是他们心里装着“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上行”的绿色信仰,装着“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乐观精神,装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进理念,装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装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倔强精神和英雄气魄。

  塞罕坝酒,坚定了水一样的永恒信仰。“水为酒之血,酒品高下,结穴在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股溪流都是经过周边群山渗透地下,经过远古山岩地质的岩层过滤,携带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历经数百年数千年之久,才形成了人世间绝佳的生态水脉。这就是塞罕坝酒的信仰,这就是塞罕坝酒的灵透之所在。正是有了塞罕坝人的信仰和灵透,才有了塞罕坝“林三代”60多年来的成就和荣光、篝火和歌舞、醇香和本色。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做歌”。塞罕坝酒,干冽,刺激,绵甜,柔和,醇厚。塞罕坝酒,天然之健康,生态之心旷,绿色之神怡,饱满之逸养,灵魂之汤汤。塞罕坝酒,是炎黄子孙的青睐,是华夏儿女的犒赏,是奋进路上的辉煌,是英雄儿女的信仰。

  总之,塞罕坝酒,“筛”出了文明与荣耀,“筛”出了健康与品质,“筛”出了精神与追求,“筛”出了情怀与信仰。


  (此文首发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公众号2024年5月23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