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消融,草长莺飞,大地春回。
2025年2月26日。徐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王场派出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女警官,聆听她身边的那一个个看似平凡却又闪光的故事——
她叫郁明,是2015年7月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她从起初的一名社区民警,现成长为徐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王场派出所的副所长;她曾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获徐州市“三八红旗手”“双十佳社区民警”“最美警察”等荣誉称号。在2018年5月徐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述我身边的故事”演讲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
用“铁脚板”丈量,走出一个“幸福大家园”
朱庄村,系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员多,出租房屋多,监控不是断电就是损毁,道路狭窄,路灯年久失修,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多,盗窃、打架等情况时有发生,治安状况复杂……这是2015年9月,郁明刚来自己的责任片区朱庄村时的情形。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凭着一双“铁脚板”,郁明跑物业、跑街道,走街坊、唠家常,倾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仅在3个月后,朱庄村治安环境便有了明显改善:损坏的围墙修好了、监控设备全部翻新、路灯修缮完毕、56处安全隐患全部整改、3900余名流动人员信息全部登记在册,走访过的居民达651户,一本本写着密密麻麻字体的走访笔记见证了她的心血与汗水。
“我刚到朱庄社区时总是迷路,后来每次步行走访,走着走着就跟老街坊们熟了。”如今,郁明熟门熟路地穿行在一条条小巷里,朱庄村的一草一木、一呼一吸,在她看来都是那么熟悉而亲切。
走访中,郁明有自己的“四访”工作法,即矛盾纠纷必上门询访、被盗住户必上门走访、出租房屋必上门随访、居民求助必上门回访,练就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见人知名、提名知情的基本功。现在,谁家老人独居、谁家小孩今年要上学、谁家里有急需解决的困难……郁明都能如数家珍。
在朱庄社区,有个24小时在线的“郁明警务室”,这是徐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专门在郁明工作的社区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这,无疑是对郁明兢兢业业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认可。该警务室建筑面积50平方米,配备民警1人,驻社区律师1人,专职辅警1人,网格员3人,警民联巡队3人,调解员4人;警务室的工作业务包括人口管理、办理居住证、调解矛盾纠纷,查看监控、反诈宣传预警、消防宣传、治安巡逻、抚危帮困等。警务室保持24小时在线,随时接处警。
徐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把社区警务端前移,为辖区居民办理“警民联系卡”,在警民之间搭起了一座“连心桥”,辖区每户的家门口都张贴了社区民警的联系方式。郁明还将分局王场派出所“警民联系卡”送到群众手上,这一下子就让郁明的私人手机变成了公用电话,每天包括夜里、那几十通的电话几乎就快把手机打崩溃了。
2024年以来,郁明创新“警网融合机制”,开展“社区民、辅警包村”推进群防群治,累计排查各类隐患47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6起。
朱庄社区还组建了“警民联巡队”,不管刮风下雨,坚持夜间巡逻。在郁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主动加入联巡队,参与小区巡逻、调解各类纠纷、帮扶群众,有效降低了发案率,也拉近了警民关系。
2023年2月27日上午10时30分,当郁明带着辅警、网格员到社区走访,并开展消防检查、反诈宣传工作时,突然接到辖区居民权某某的电话:“郁警官,您在哪?快来。”郁明火速赶到朱庄社区北巷,发现权某某75岁的奶奶情绪激动,正准备拿着存折给陌生男子转款。
经一番询问后得知,原来这位老人刚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声称老人的外孙女撞到人了,需要5万元先解决问题,最好带18万到现场。郁明一边耐心劝导,一边给老人的外孙女的家人和老师打电话,得知其外孙女正在学校上课。这时的老人才发现自己被骗,不禁两腿颤抖,随即突然向郁明做出跪谢的动作,被郁明上前一把拦住。郁明明白,18万,对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她一辈子一点点攒来的血汗钱,那是老百姓对自己作为人民警察最深情的信任!那一刻,郁明更明白了“人民警察爱人民”的意义与价值!
“郁警官,我们劝不住了,你抓紧来看看!”2024年10月14日下午,家住朱庄社区中巷的房东与租户因租金问题发生争吵,老街坊们围了一圈劝说也没用。郁明得知后5分钟就赶到了现场。“租房得按时付钱,我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郁明开门见山,用法言法语劝解两名当事人,了解原委后告知租户按时交纳租金,矛盾被顺利化解。“郁警官只要往那一站,矛盾准能解决。”围观群众小李竖起了大拇指。
“我现在身体好多了,每月有低保,吃穿、用药都不用愁,都是咱闺女为我忙前忙后……”2024年10月21日,70多岁的社区低保户王奶奶对郁明来家走访十分感激。
“闺女,进屋歇歇,喝点水吧。” 80岁的社区居民老奶奶热情地跟郁明打招呼。
“上次下着大雨,咱闺女裹着雨衣跑去街道办手续,她和我们是一家人。”提到郁明,71岁的社区居民王奶奶声音有些哽咽。
郁明警务室与辖区居民相望、相守、相融,为群众排忧解难,郁明成为了社区居民的“知心人”、“放心人”和“暖心人”, “拳拳心”下“缱绻爱”。在扎根朱庄村的9年多的时间里,郁明和社区居民群众打成了一片,练就了“提名知情”的本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活地图”,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6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挽回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20余万元,协助破获各类案件20余起。朱庄村在郁明的努力下“蝶变”为平安宜居的“幸福大家园”。
活成“金色盾牌”下的一道“光”
耄耋老人安全找回。王场派出所值班警组现有7人,包括3名民警、3名辅警,郁明是警组组长。在“郁明警务室”的一面墙壁上,挂着一面鲜红的锦旗,是赠给王场派出所的,上面用鎏金的大字写着:“寻人解困展担当,守护一方美名扬 ”,并注明了送锦旗人的名字,时间是:“二零二五年二月”。
说起这面锦旗的来历,还要从2025年阴历年说起,大年刚过,寒风呼啸,道路冰冻,空气中飘着雪花,天气特别寒冷。家住朱庄村的一位80来岁的老人,因患阿茨海默症,第二次走失,老人的女儿便直接到王场派出所报警,由于紧张、焦虑,走路踉踉跄跄,差点被门前的台阶绊倒,见到郁明十分激动。郁明一把扶住,并安慰她:“放心,我们一定帮您找到。”郁明立刻发动警组所有警力集中分工行动,有的追踪监控,有的上街巡逻查询,有的到社区发动群众,有的张贴寻人启事,大家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
郁明带领警员们历时两个小时的追踪监控后,和民警们一起查看监控的老人的女儿,终于惊喜地发现了走失父亲的背影,老人此时正骑着代步三轮车到达三环南路高架桥附近。郁明赶紧与当地所属派出所联系,最终,走失的老人和家人得以团聚。警组所有人都会心一笑,松了口气。老人的女儿则双手合十,抱在胸前,流着眼泪对郁明连声道谢。第二天,老人的儿子来到派出所门口,送来一面锦旗,赞叹:“郁所长,有您,真好!”
像这样,多年来,郁明和她的警组们已经救助走失老人60人次。
“赠给鼓楼区公安分局王场派出所:‘人民好警察,为民办实事’,时间为二零二四年十月”......算起来,郁明他们至今收获的锦旗有40面之多。
一面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暖人心的故事,就像一根项链串起的颗颗珍珠一样晶莹闪烁,那是一种公安责任与为民奉献的精神代言。
“我们都是杜警官”。王场社区中队有3名女民警,4名男民警和9名社区辅警,郁明是队长。队里有年长的“70后”,也有“80后”和年轻的“00后”,业务上,老民警向新民警传授经验,新民警向老民警虚心学习,所有人平时工作没有任何怨言,有苦一起吃,有难一起上,有福一起享。2024年,在分局绩效考核中,这支队伍的工作质态名列前茅。
2025年2月里的一天,女民警杜美君生病在家休息,有一居民来开无犯罪证明,刚到社区办公室就问:“谁是杜警官?”其余6名社区民警竟然不约而同地回答:“我是。”居民看到如此互助有温情的工作氛围时,不禁莞尔一笑。
一封来自外地小伙的感谢信。2024年8月份正值放暑假,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常姓小伙来到徐州旅游,在鼓楼区祥和小区小吃一条街闲逛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苹果手机丢了,心下非常着急,便到王场派出所报警,寻求帮助。
郁明了解到他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便急忙招呼大家放下手中工作,集中处理这个事。最后,通过监控发现,是一名老大爷捡到了手机。
正在大家揣度怎么联系到老人的时候,恰巧70多岁的老大爷根据“警民联系卡”提供的联系方式,给郁明打来了电话,告诉郁警官自己捡到一部手机,要给送过来。
老大爷住在朱庄村,是郁明负责的社区居民。郁明让老人不要麻烦送手机,自己则带失主一起去找老大爷。当外地小伙看到失而复得的手机,说:“徐州的治安真好,都是好心人!”
之后,他强烈要求到所里当面感谢,给王场派出所写了一封感谢信,才离开。
“徐州公安,办案效率真高”。三年前,山西公安一行人到徐州来寻找一名犯罪嫌疑人,经研判,此人租住在郁明负责的辖区。当时,只有一个身份信息和嫌疑人骑的电动车持证,证上显示车前有一个粉红色的三角形标志,此外再无其他任何线索。郁明当即召集社区网格员和朱庄辅警,仅用半天时间就将此辆电动车找到,后又经半天时间蹲守,终于把犯罪嫌疑人抓到。
这一次,山西公安对徐州公安的社区治理工作效率之高纷纷点赞:“我们本来打算在徐州要待上7天的时间才能找到犯罪嫌疑人,没想到徐州公安仅用一天就找到了,办案效率真高!”
别具一格的“全家福”。在朱庄社区里,珍藏着一个红红的中国结,中央镶嵌着一张写着“合家欢乐”的照片,照片中的数十人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郁明刚来到朱庄村接管社区工作的第一年春节前,社区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拍的一张“全家福”。
拍摄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气温零下。约定好8点在村委会门口集体拍照,郁明七点半提前到达时,看到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竟然比她更早到,居民中大多还是六、七十岁的老大爷、老大娘,他们都穿上自己认为最漂亮、最体面的衣服,排成两行正等着她。当郁明到达村委会门口时,他们又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惊喜地说:“郁警官来了。”接着拉郁明进入他们中间拍照。
这是家人之间拍的照片,无疑是把郁明当做了他们的家人。那一刻,郁明眼眶中噙泪,感动地说不出话来。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一身警服,一身荣耀,虽然没有刑警们在血雨腥风中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社区民警奔忙在自己的从警岗位上,在一桩桩、一件件,一年365天如一日的“小事”中彰显出崇高和不平凡。郁明和她的警组与社区队员们,他们就是一道“光”、一道穿越了黑暗的光,能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他们并肩战斗,营建了徐州这座城市的平安与和谐,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公安这份职业的赤诚与热爱。
用心追“0”,画好保护未成年人“同心圆”
朱庄村作为主城区的城中村,人员构成复杂,社会盲点乱点治理难度大,尤其是留守儿童多,加上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漏管失控,造成个别心智不成熟,人格不健全的未成年人,他们既是社会的潜在危害者,也是不良环境的受害者。
2015年11月的一天,郁明第一次在朱庄村南巷见到了一个未成年孩子李某某。那个时候,李某某见到她就跑开,眼神满是躲避。郁明走访得知李某某性格沉默寡言,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极其困难,于是,自己掏钱为母女俩购买基本生活物资,慢慢尝试与李某某聊天。
日复一日,李某某的话慢慢多了,眼睛也更亮了。细心的郁明还在李某某生日当天为其准备了生日礼物,孩子的心逐渐打开。后郁明多方协调,帮其母亲找了一份工作,这样既能有稳定的收入,又能照顾家庭。
李某某的母亲感动不已:“郁警官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我们。”时隔多年,现在这位母亲还会经常到“郁明警务室”看望郁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每一位未成年人茁壮、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2023年2月28日,徐州市公安局召开实施“平安护苗”工程、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动员部署会,会后,郁明所在的鼓楼分局王场派出所“平安辖区”建设紧锣密鼓,郁明警务室也创新“1体+4度”工作机制,推进了未成年人保护和防范犯罪工作。
这里的“一体”指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组织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原则,主动协调教育、司法、妇联、民政等部门,精准摸排,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这里的“四度”包括:一是让法治保护有“密度”。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先后自主制作了4部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微视频,点击率达5000余次;暑期通过安防体验中心,开展线下宣讲“防溺水,防诈骗、防火防电”30余场次。二是让社会保护有“力度”。成立“男性家长志愿者护学岗”,深化护学机制。辖区设置3个“护学岗”,每个“护学岗”不少于4名人员,监控覆盖率达100%,同时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清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共20轮次。三是让联动帮扶有“精度”。结合“万警入户、平安到家”活动,摸清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底数,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问题、帮扶等进行深入座谈。四是让心理关怀有“温度”。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平安护苗”心理干预。如与“马传亚工作室”等10多家社会爱心公益团体成功对接。
2024年10月2日,郁明在辖区某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宣传活动中发现,一名从该校辍学在家的王某某,建立QQ群,时常在群内发送不良信息。郁明于是找到该学生,进行多次耐心引导,直到王某某主动将QQ群解散,后来该学生对郁明主动倾诉迷茫和困惑,生活也逐渐回到正轨。
2023年以来,郁明所在的鼓楼分局王场派出所辖区涉未成年人被网络诈骗案件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均为“0”。
“郁警官帮助群众不遗余力,对青少年的关爱更是用心用情。”谈及郁明,朱庄村村委会网格员王迪很是敬佩。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绝非一劳永逸的工作,接下来我将持续画好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温暖绽放。”这是郁明的发自肺腑的话语。
当“警花”成为“军嫂”: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幸福是什么?原先的我有着太多的憧憬和期许。可当我选择了他,组成了家,我才知道,幸福有时是孤独、是无助。”这是郁明对幸福的理解。
2016年12月7日下午3点,是警花郁明与军人韩涛收获爱情的美好时刻,他们像其他情侣一样,手拉手来到民政局登记,当拿到结婚证的那一刻,两人眼里都闪烁着幸福的泪光。也从那一刻起,郁明从一名“警花”成为了一名“军嫂”。
然而就在这时,郁明接到所里的电话:“五点半会议室开会,这次出差由你带队。”郁明望着新婚丈夫,有说不出的歉意。“注意安全,我等你回来”,韩涛微笑着与妻子告别。
蜜月是每对新人的渴望。当郁明夫妇准备好一切正去机场的路上,韩涛的电话又响起:“速回单位,有任务。”于是,这难忘的“蜜月”,郁明每天守在军营度过。
渐渐的,聚少离多,离别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常态。每一次的分开,让警营中的郁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以所为家,“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一个人看房子、买房子、办手续,一个人买家具、置办生活用品,一个人搬笨重的东西,一个人照看双方的父母……郁明总是一个人承担着一切。即使在病房中,她也只能一次次拿起手机,又一次次放下;一次次拨出丈夫的电话号码,又一次次摁断。
有一年五月中旬,气温骤升。家里要安空调,郁明与空调公司约好到家里来装,当空调安装在二楼位置需要扶梯时,郁明又联系保安和物业借梯子,再与安装空调的师傅一起把梯子抬到家里。40分钟过去了,郁明身上满是汗水、脸上满是泪水:“还是让丈夫转业来家吧!”仅仅是一瞬间的想法,很快就被另一个想法所取代:“不能因为一个空调就打扰他的工作。国家好,家庭才好;军人好,军队才好。无论如何,我不能拖他的后腿。”“没事,会挺过去。”擦干眼泪,郁明鼓励自己。
是啊,“军嫂”,值得敬佩,是因为“军功章也有她们的一半”;“军嫂”,值得赞美,是因为她们不图名利,甘做无名英雄。如果说人民军队是祖国的钢铁长城,那么“军嫂”就是稳固长城的坚强后盾。
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写道:“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这种爱的深邃,作为警察的郁明领悟最深。
“我们既然当初选择了彼此,就要义无反顾相互支持。”郁明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有一首励志的歌曲唱得好:“淡淡苦涩,才是今天滋味,想想明天,又是日晒风吹,再苦再累,无惧无畏......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无怨无悔,从容面对,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如今,郁明的丈夫韩涛已经从一名军人转业为公安一线民警,他们也从一个“军警”家庭,变成一个“双警”家庭,他们两个人工作依旧很忙,但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撑。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样的幸福才最真实、最有意义。
郁明,这朵“铿锵玫瑰”,正在“中国公安”、“人民警察”这块崇高而光荣的土地上粲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