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装帧设计精美,格调清新高雅,高端大气的摄影作品集,向读者全方位展示了京剧的美感。打开画册,一幅幅灵动飘逸的照片让读者立刻沉醉于京剧艺术之中。
京剧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观众在看戏时,可能由于座位和角度的关系,很难看清演员表演那稍纵即逝绝妙的瞬间,这部京剧艺术摄影集则为观众抓拍了最为精彩的镜头,让观众欣赏这些摄影图片,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发现京剧质地饱满的美感。
在这部摄影作品集中,既有恢弘大气的场景,也有刻画演员细部的特写镜头;既有激烈打斗剧情的精彩呈现,也有角色感情激荡的细节展示。

《战洪州》是一幅舞台全景照,主角左边是一面“穆”字帅旗,照片的左边展现众多将士奋力划船的形象,层次分明,气势恢弘。
更多的照片突出演员瞬间的情感表达,于夸张中展露角色的内心波澜。《勘玉钏》中女主角掀开盖头露出的笑容,表达了角色惊喜万分的神情,延伸剧情的张力,将观众带入剧情之中,与角色共担命运的悲欢。
在《白蛇传》中,许仙被白素贞惊吓昏死过去,白素贞万分悲痛,她双臂上扬,水袖在空中直立,作者将这0.1秒的画面捕捉到了,加上演员悲苦的面部表情,画面十分感人。
在《红娘》一剧中,红娘带领张生去见崔莺莺,红娘让他藏在棋盘之下,两人一前一后,走在虚拟的楼梯上,红娘边舞边唱,照片将红娘的俏皮、天真、活泼和张生的憨直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逵探母》中,李逵见到双目失明母亲那种亲热和悲喜交集的特写镜头,人物的感情跃然纸上,不管谁欣赏,都会被深深地打动。
这部摄影集表现舞台人物内心世界眼神的变化,定格最精彩的瞬间,使人过目不忘。《智取威虎山》中,审问小炉匠的镜头,突出了小炉匠惊恐、狡诈的眼神,传递出此时小炉匠阴暗的心理活动。作者在序言中引用京剧的行话:“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作品拍摄眼神,力求传神,活灵活现,是一大特色,胜过无数的语言。作者巧妙地运用远近、虚实、对比、仰拍、特写、全景等摄影手法,尽力丰富摄影语言,更好地表现了舞台上的眼神之美、身段之美、动感之美。
从作品可以看出,在拍摄技法上,特别是在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变换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挡马》中,两名演员在椅子上表演高难度武打,角色从椅子上跌落下来的瞬间被作者捕捉到了,十分惊险。作者拍摄的京剧《三岔口》照片,也是定格角色最为精彩的武打场面,将瞬间转变为永恒。
难能可贵的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顺应信息化的潮流,采用多媒体技术,在一些图片旁印上二维码,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每部戏的全场演出或片段,听到更多的优美唱段。据笔者所知,这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领风气之先,大胆尝试,具有开拓性、独创性,使这本摄影集锦上添花,独具风采,也使传播京剧表演艺术具有了叠加的生命力和可以长期欣赏的艺术魅力,观众仿佛随时走进剧场,欣赏京剧艺术之美。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这部摄影集的内容,突破了传统出版物的局限性,具有了信息时代出版物的明显特征,读者一书在手,可观、可听、可唱,与作品的表达与表现水乳交融。
摄影家靳国君先生从少年起便热爱京剧。在2000年后,研究京剧文化史和名家评传,并登台演唱麒派代表作《萧何月下追韩信》选段。他任黑龙江省京剧票友学会理事长多年,每逢星期日京剧演出,他风雨不误,必到剧场里抓拍,坚持八年。值得称道的是,《灵动飘逸•靳国君京剧摄影艺术》被列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重点项目,已经翻译成俄文,将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载体,在更大的空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过也有遗憾,笔者参观过许多摄影展览,作品多为山水照片,鲜有表现传统文化的作品,也未见选入京剧艺术摄影佳作,综合介绍中也未见提及。这似乎是筛选摄影作品时的不应有的遗漏,大量的山水摄影作品固然好看,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关照,但愿今后的摄影展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上重要位置。
“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京剧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优美婉转的唱腔,高超的表演技巧以及生动深刻的剧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京剧是中国公认的国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部摄影集的作者用实践从一个侧面践行了对中华文明瑰宝的热爱,是一部精品力作。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对于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京剧这个文化瑰宝,必将发挥其传承和弘扬的推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