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云南过冬在玉溪换乘,闲暇之余,询问当地,可有山水景点可游?店家眉眼含笑:“山有红塔山,水有抚仙湖,均本地网红打卡地。”素来偏爱“仁者乐山”之境,故喜“游山”胜于“玩水”。早耳闻“红塔山”在香烟中的名气,原以为就一烟名而已,殊不知竟还真有实景可寻,于是一探究竟。
红塔山离市区不远,一条阔直的“红塔大道”直通景区。来到山脚道旁,眼前突兀矗立八根金光闪闪硕大的雕塑柱子,大柱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华丽大气,在阳光下闪烁耀眼金光。是孙悟空的金箍棒?还是申公豹的雷公鞭?且慢猜,柱子下面有八个苍劲的金字会告诉你:“天下有玉烟,天外还有天。”原来是烟柱!当地人说叫“八根烟”,代表红塔集团下属的8家卷烟厂。但又没有烟嘴,大约是对香烟广告有忌讳。这八根金灿灿的擎天金柱恰似巨柱扎根红土地,托起云南一方繁华,“八根烟”何尝不是撑起云南经济半壁江山的隐喻?红塔集团每年数百亿税利浇筑的这八根“支柱”,撑起的不止是地方财政,更暗藏着一座城市的生存悖论:以燃烧生命为代价的产业,却哺育着无数家庭的生计。
穿过“金烟柱”,迎面是笔直宽阔的五层登山台阶,如素练垂悬,一直通向山顶,仰望可见山顶威然矗立的红塔。台阶两边是整齐的枫树以及一簇簇盛开的樱花。(云南的樱花冬天也开)冬樱灼灼似火,枫叶绛红如霞,红叶缀地,枫樱交映。错落间是一片堪比足球场还大的斜坡大草坪豁然铺展,修剪得十分整齐,开阔而气派,草坪中几处喷泉正冲高而下对草坪浇水,银练腾空,水雾氤氲间虹影隐现。放眼四望,景色宜人,地上是红叶、鲜花、绿草,头上是蓝天、白云、暖阳!最让人舒服的是眼前这片皇家园林般气派的大草坪!整个“红塔山公园”风景都集中到这里!草坪上竖立着“山高人为峰”几个大字一字排开,是红塔山香烟的广告词。记得有幅对联,“海到尽头天是岸,山至高处人为峰。”大约源于此。广告词寓意很好,但与背后烟柱辉映,使人联想到“金柱”的烟雾缭绕,总觉商业气息侵染了山水清韵,用在这里有点“刹风景”!
游客像信徒朝圣般顺着台阶鞠身拾级而上。登过各种各样的山,没有登过红塔山这样舒服的山,坡度平缓毫不吃力,步履轻盈如踏云阶。登上山顶,仰观这青石垒砌的八角七层密檐石塔,果真和它代言的香烟一样“红得发紫”,只见整个塔体通身是那种大气的铁锈红,恍若经年烟霞浸染。此塔元时初建为白塔,“白塔夕照”曾是玉溪八景之一,道光年间重修,至1958年漆红易名,遂成今日“红塔朝晖”。红塔除颜色少见外无甚特别,与杭州雷峰塔、西安大雁塔、开封铁塔、大理三塔等众多名塔不能比。红塔虽不出名,但“红塔山”很出名,因方寸烟盒间的图腾而名震四海。正如刘禹锡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山可谓“有烟则名”,所以红塔成为玉溪的地标,也是红塔人的图腾!
红塔旁边有个“烟事文化馆”,介绍这里香烟的发展历史、制作过程及各种品牌,告诉你文人、名人与烟的故事。之所以叫“文化馆”不叫“博物馆”,大约是穿上“文化”的外衣显得“优雅”。门口的诗词对联倒真有点文化的味道,“登上高山人为峰,清溪碧玉跃飞龙;苍原金叶腾烟浪,剑塔红光刺天穹。”馆内有一面"烟墙”,墙上贴满了许多名烟的烟壳及简介。四周挂满名人吸烟的照片:林语堂、鲁迅、张国荣、奥黛丽赫本、切格瓦纳、丘吉尔、爱因斯坦。应该是让名人为烟代言,但他们未必心甘情愿!这几位确抽烟出名,但他们岁因为肺病去世,让这些文人名家站台助推为香烟打广告,也许他们九泉之下不一定会同意!
“烟事文化馆”外面有一组栽烟、运烟、烤烟的铜制雕塑,逼真而生动。烟农俯身采叶,工匠推车运料,烤烟者挥汗如雨。这些无声劳作的身影,比起“烟事文化馆”内那些名人肖像图片,或许更贴近烟草的本质。
站在红塔上顶,可俯视对面的红塔集团公司总部和玉溪烟厂。其实红塔山景区全称叫“红塔工业旅游园”。红塔山公园只是其中一部分,红塔公司集团总部和玉溪卷烟厂,才是花重金打造“红塔工业旅游园”吸引游客的重点。站在红塔山山顶,可俯视公园对面的工业园区。游客花38元(公园免费)就可揭开红塔集团的神秘面纱。进入全智能化的办公大楼参观了解红塔集团发展史、烟草科技、烟草文化,随后参观生产香烟卷包生产线,有兴趣的“瘾君子”,还可以亲自动手卷一支香烟“享受”。曾去过仁怀,进入茅台镇,满鼻都是挥之不去发酵味道。到玉溪红塔山厂区,空气干净清新,厂区也成了风景,加上周围山青林茂,草绿花香,工厂与自然和谐共存,厂区竟似公园——绿茵漫坡,花树环抱,机械轰鸣藏于鸟语之下。整个“红塔工业旅游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工业景观在此交织,恰如现代中国的隐喻:传统与现代碰撞,商业与生态博弈。
讲红塔山的传奇故事,绕不开一个传奇人物褚时健。万科的王石说,他自己的粉丝也很多,但他的偶像是褚时健。褚时健的故事更像一个传说,他一生跌宕起伏,先后两度从辉煌的顶端被抛到社会的边缘。1957年,担任反右领导小组组长的褚时健自己被打成右派;38年后,一夜之间他再一次从政治明星沦为阶下囚。
这位“烟王”执掌玉溪卷烟厂十七载,创税近千亿,却因私分公款锒铛入狱。1999年对他的一纸判决曾引发社会轩然大波,功过之争撕裂舆论。褚时健被判刑的第二年,红塔集团新任总裁年薪拿了100万,他一年的收入比褚时健17年工资收入的总和还要多。国企领导的收入,在那一年开始出现大幅度的变化。褚时健案为国有企业领导人高薪养廉制度的实行打开了缺口——这叫“堵后门,开前门。”
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服刑两年后,刑期减为17年,2002年保外就医。时年七十四岁的褚时健拖着病躯转身投向哀牢山。据说褚时健出狱后很多烟草企业高薪聘请他任职,他都拒绝了,一门心思搞起了他并不熟悉的水果橙子种植,为什么?访谈中,他淡淡说道:“橙子比香烟干净。”
身受重病折磨的褚时健一定是从让他成为“烟王”的这七层红塔中悟出了什么!佛家说“七级浮屠,功德无量。”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那七层红塔曾将他送上云端,却也令他在深渊徘徊。红塔山的这七层“红塔”让褚时健获得成功,但失去了健康!获得了金钱,但失去了自由!从红塔山到哀牢山,褚时健翻过了人性难以逾越的高山,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跨越,耄耋之年,褚时健再次登上了他事业的顶峰!从“烟王”变身“橙王”。
当橙花漫山时,或许他终于领悟:真正的“山高人为峰”,不在烟柱擎天处,而在尘埃落定后的重生。暮年的褚时健栽橙种树,何尝不是对烟云往事的救赎? 离开红塔山公园时回望山顶,夕阳为红塔镀上金边,山脚下,八根烟柱依旧巍然,而山间橙园新绿已漫过旧日烟田。功过是非皆付笑谈,唯留这座红塔,在玉溪的晚风里,默默见证着时代的烟云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