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说中华民族园
在北京中轴线北延线北土城至北四环路之间,有一段长1400米气势恢宏、宽广沉静的地段,称为“民族大道”。民族大道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最南端,被誉为奥运中心区的南大门。
在民族大道西面,有一片造型奇异的建筑。从外面观看,可以辨识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新疆吐鲁番的苏公塔等建筑。这就是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又称中华民族园,占地面积50公顷,分为南北两园,建有56个民族村寨,展示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是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
1992年,中华民族园由总设计师王平院长主持开始建设,1994年6月18日,民族园北园建成开放,2001年9月29日,南园建成开放。北园和南园之间有壮观的廊桥跨街相连。两园各有28个民族村寨,每个村寨都按照实体建筑1:1的比例建造。民族园是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及民族美食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园地。园内有各个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国内最大的铸铁雕塑及仿真的热带榕树林、水中溶洞、土林、盘龙瀑布、沧源岩画、阿里山神木等等,真实再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还设有民族博物馆、民族展览馆,展示各民族的历史文物、服饰和生活用品。在民族村寨,可欣赏和参与各民族歌舞、节庆、生产、竞技和技艺等表演活动,构成一幅独特的民族风情画。
(中华民族园连接南北两园的廊桥)
作为国际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博物馆学会的重要成员,中华民族博物院的宗旨是:展现民族建筑,保护民族文物,传播民族知识,研究民族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景区内收藏文物10万余件。
二、“民族之夜”看点多
2025年1月18日,历经10个多月的紧张升级改造,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南园“民族之夜”项目,以全新的姿态盛大开业。焕然一新的风貌、丰富多样的业态以及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为游客打造了一场集夜游、夜演、夜景、夜食、夜购、夜间文化于一体的数字夜游欢乐盛宴,为北京市朝阳区的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旅游体验相融合的前沿阵地。
(彩灯:民族女神)
“民族之夜”场地与奥林匹克公园的鸟巢、水立方相邻,是一个占地约10万平方米、投资8亿重金铸造的北京首家沉浸式演艺小镇,包括世界演艺、数字光影、非遗彩灯、民族庙会和美食美酒五大主题,成为北京文旅新地标。“民族之夜”把传统非遗彩灯与现代投影科技相结合,打造出一系列彩灯光影作品,还组织了民族庙会和演出表演。百余场世界各民族演艺精彩呈现,沉浸式演艺轮番上演,好戏连台,民族文化韵味无穷,世界美食齐聚一堂,非遗文创市集令人流连忘返。
(彩灯:孔雀之翎)
2月28日晚7点45分,我和老伴从北京民族园南园北门进入“民族之夜”活动区。
一进门,我们就被气势恢宏的灯光世界震惊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彩灯“民族女神”。女神头戴花冠,手持折扇,神情自若,美艳绝伦。仔细观看,女神的眼睛还是会活动的,上眼皮时而闭合,时而张开,顿使彩灯增添了活力。民族女神的两侧,是两组民族乐器彩灯,如琵琶、象脚鼓、马头琴、葫芦丝等等。
民族女神灯组的西侧,是一组“孔雀之翎”彩灯。在一条台阶路上,设置了四座“拱门”,拱门上方装饰着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椭圆形树叶状灯饰,每片黄色树叶上都有一个黑色圆形图案。从低到高四座拱门上的灯饰叠加起来,就成了孔雀开屏时的孔雀翎,而黄色叶片上的黑色圆圈,则象征着孔雀翎上的“眼状斑”。在闪烁的灯光下,会使人产生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彩灯:福绕蛇年)
我们沿着园区东侧的道路长廊走向南方,路边错落有致的灯带、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灯笼和挂满祈福红包的彩色灯树以及各种灯饰把整个园区照耀得如同白昼。沿途,我们看到了多组彩灯造型。
一组“福绕蛇年”彩灯,主体部分是一个写着很多福字的钱袋,钱袋上有一条戴着官帽翘着尾巴的拟人形蛇(2025年为农历蛇年),蛇身上驮着写有“招财进宝”合体字的钱袋。另一组彩灯主体是一只五彩斑斓的大鹿和两只小鹿,大鹿身上驮着一袋装满元宝的钱袋。这两组彩灯合起来的含意为一袋一鹿(一带一路)。祝福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幸福,财源广进,经济发展。
(彩灯:大鹿送宝)
我们还看到了各种形象的彩灯,如鱼跃龙门、金鱼、小兔、骆驼、十二生肖等等,不一一细述。
园中全部绚丽夺目的彩灯作品,都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赢得“天下第一灯”美称的四川自贡彩灯数百位非遗传承匠人用100天的时间精心打造而成的。匠人们以精湛的技艺将传统故事凝于彩灯,每一盏灯都散发着传统工艺的魅力和非遗传承人巧夺天工的技艺,令人赞叹。能在“民族之夜”集中欣赏到如此众多的非遗彩灯佳作,真是一种幸运!
(云冈传说)
我们走到园区最南端时,一座巨大的山壁出现在面前。在红光的笼罩下,我们看到山壁上有多个石窟,石窟中有雕凿的佛像。山脚下的大石窟,一尊大佛趺坐窟中。原来,这是以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为模本的“云冈传说”,其主尊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如今,这距今近2000年的石窟和大佛,在现代先进光影技术的支持下,正在向游客们讲述着云冈石窟这一中国古老而神秘的历史传奇故事。我想,如果大佛有知,恐怕面对今日中国人民生活在和平、幸福、繁荣、富强的社会中的情景,也会对他苦苦追求的“普渡众生”伟大理想在中华民族的实现,露出欣慰的笑容吧?
(蒙古秀场)
云冈石窟的北面,是一片宽阔的广场,称作“蒙古秀场”。广场东西两侧,树立着多根具有民族风格的灯柱和灯笼,放射出绿色的光芒。广场中间,是一个圆形的舞台,舞台中央是篝火的造型,摆动的红色绸布象征着升腾的火焰。周围的舞台上,正在表演蒙古族的歌舞,一片欢腾。
(丝路风采)
我们穿过蒙古秀场,沿着园区西侧的道路走向北方。途中,我们看到一个小湖,湖边有一组塑像。这组塑像由一匹大骆驼、两位穿着古装和民族服装翩翩起舞的美女和一只鹿组成。古装美女手中托着瓷瓶,身上绸带飘飘,不断变化颜色的激光投影照射在两位美女身上,她们的服装、绸带、瓷瓶等细节变换出各种色彩,使美女的形象变得多彩多姿。这组塑像应该是表现古丝绸之路的风采吧。
接着,我们走进了“民族之夜”的民族大秀场。当时是晚上8点50分,当日的晚场表演刚刚结束,喧哗之声归于平静。
秀场的北侧,是仿建的大理三塔。大理的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名为千寻塔,始建于公元823-859年期间,两座小塔建造于公元1108-1172年。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激光投影:大闹天空)
从民族秀场出来,我们穿过一条长廊。忽然,我们身边的立柱、廊顶刹时间变成了海底世界,只见蔚蓝的海水中,五彩斑斓的鱼类悠闲地在水中漫游,一条巨大的鲸鱼从头顶上游过,一只鲾鲼(魔鬼鱼)扇动着宽阔的“翼”像蝙蝠一样在水中“飞翔”,倏忽间,奔腾翻卷的海水又变成了冰面,一头巨大的北极熊张牙舞爪地扑过来。这瞬息万变的画面,原来是激光投影技术在“民族之夜”的展演节目“大闹天空”,让我们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环境,经历了一次海底世界的奇幻之旅。我赶紧用手机的视频功能拍摄下了这难得的场景。我们的运气真好!
我们从南园的主湖凤湖东侧的道路返回到北门。出门之前,我们看到凤湖西侧还有一条向南的道路,便决定过去一探究竟。走不多远,看到路边有一组彩灯,其主体是一只奇怪的动物造型:蛇头蛇尾,但头上有角,身下有足,不知为何物。从总体看,这是一组庆祝2025蛇年春节的作品。旁边的一棵树上,吊挂着一些由LED灯显示的古诗句,如“清晨入古寺”“月出白猿啼”“少壮不努力”“向晚意不适”等等,看上去很有文化范儿。
(灯光秀:大理再现)
灯组的南边,有两个门,一个门上的标识写着“民族文化街”,另一个门上没有标识,但向里面看,可见“爷爷不泡茶”的字样,看来可能是一家茶馆。
我们没有进入这两个门,而是转向凤湖岸边,观赏大理三塔在湖中的倒影。正当我拍摄三塔倒影之时,塔身上的数字光影灯光秀“大理再现”表演开始了。我赶紧把拍摄功能从“照片”切换成“视频”,录下了整个灯光秀的全过程。我站立的地方,正面对着三塔中的大塔,两座小塔矗立两边,三座塔在湖水中的倒影,清晰明亮,呈现出对称构图之美。五颜六色的光影投射在白塔上,似乎瞬间穿越到了云南大理。灯光秀投影在塔身上的图案,以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几何形图案为主,色彩、图案不断变换,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出现在塔身上的孔雀和大象头的图像,更是体现了云南傣族吉祥物的特征。这又成为我们此次游览“民族之夜”的一大收获!
9点30分,我们满怀兴奋喜悦的心情,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辉煌灿烂的“民族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