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针对英国制定的作战计划。二战开始不久,纳粹德国的目光就盯上了英伦三岛。为尽快征服英国,德国元首希特勒亲自拟定了名为“海狮”的行动计划。
当时的德军已然占领整个西欧,以挪威为起点、西班牙为终点的全部大西洋曲折沿岸全部被德国控制,德军的主要对手只剩下英吉利三岛以及东面虎视眈眈的苏联。而在这之前,英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元气大伤,损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450门火炮、6000支反坦克步枪、1100挺挺机枪、近80000辆大小汽车、50万吨军用物资,224艘船沉底,被击落100余架飞机。可使用战力只剩下500门火炮和200余坦克,连舰队也遭到了海上封锁,失去了与法国舰队联手的先决条件。在此条件下,德军为了避免与东西两侧的大英帝国和苏联同时作战,多次向英军提出“将和”,遭到了英军的多次拒绝。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军首领集团制定了针对英国的战争计划“海狮计划”。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德国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对波兰的战争,很快即击垮波兰。次年,德军席卷西欧,打败法国,尽管部分残余法军及部分英军于同年5月底至6月初通过抢运撤回英国本土,但一应重型装备却尽数被迫丢弃于欧洲大陆,为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增添许多困难,到6月,希特勒制定所谓“海狮计划”,准备从海上入侵英国,第一阶段为战略轰炸与封锁,第二阶段为登陆,8月1日,希特勒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德国空军要使用其拥有的所有兵力尽快打败英国空军,空军必须全力以赴支援“海狮行动””到了此时,英国本土亦面临被入侵的危险,形势十分危急,希特勒一边筹备“海狮行动”,一边又放出“和平”的“橄榄枝”,宣告只要英国不与德国作对,归还一战期间侵占德国的殖民地,德国即不会发动对英国的战争,随着纳粹德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及希特勒的大肆鼓噪,英国国内的“主和派”纷纷粉墨登场,与纳粹德国议和的言论甚嚣尘上,唯首相丘吉尔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抗战到底”。丘吉尔勉强压制了英国国内的纳粹势力以及外部的劝降势力,说服议会坚持抗战。但因英军没有料到本土这么快就受到威胁,备战不足,装备短缺,局势依然十分严峻。希特勒几次劝降,都为英国拒绝,恼羞成怒,下令发动“海狮计划”。7月,德国开始实施对英国的大规模轰炸,不列颠空战爆发。
早在1940年5月,英国就已预见到德国空军会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所以5月19日,英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在法国退出战争的情况下的防御报告,要求切实加强各项防御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该报告于5月27日获得战时内阁的批准。并立即开始了必要准备:首先战时内阁组建了飞机制造部,由比弗·布鲁克任部长,大力加强飞机制造,使飞机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战斗机为470架;其次在全国范围里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重点加强伦敦地区的防空;再次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建立了多个训练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这样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飞行员补充部队,还动员英联邦成员国代为培训空勤人员,以组建新的作战部队。尽管如此,其空军实力相比德国仍有较大差距,战前,德军兵力主要为第2,3,5航空队,各类作战飞机3021架,其中轰炸机1776架,战斗机1122架,其他飞机123架,装备的主要机种有单引擎Me109战斗机、双引擎Me110战斗机、高空机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等,第2,3航空队布置于法国北部沿海加来与雷恩地区,第5航空队布置于荷兰及挪威,德国空军以臭名昭著的戈林为元帅,2.3,5三个航空队分别由凯塞林,施佩勒两位元帅及施通普夫上将指挥,英国方面,战前主要为第10,11,12,12,13航空大队及正在组建的第9.14航空大队,共6个战斗机大队,7个高炮师,5个防空气球大队,开战之初仅有战斗机700架,轰炸机500架,高炮2000余门,拦阻气球1500个,后又加紧生产1600架各类飞机,含战斗机470架,与德国相比处于明显劣势。其中,战斗机以飓风式与喷火式为主力,轰炸机则以“三杰”惠特利,惠灵顿与汉普登为主力,第10大队负责保卫英格兰西南地区。第11大队的任务是保卫英格兰南部沿海,从怀特岛的西部穿过多佛尔海峡,沿泰晤士河两岸一直到伦敦城的地区。第12大队负责保卫 从泰晤士入海口以北英国工业集中的英格兰一直到北海沿岸,至约克郡的地区。第13 大队的任务是保卫英格兰北部地区。四个大队均由空军上将休·卡斯沃尔·道丁指挥。此外,战前英国还投入新技术,沿海岸线建立了无线电预警系统,并开始24小时工作,堪称早期的“雷达”,尽管当时的技术还不十分完善,但是已经能为英国空军提供德国空军的行踪。在日后的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德军原先计划为在航空兵优势的掩护下强行渡过英吉利海峡,而后因渡船准备、后勤难以供应和气候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最后大胆决定只采用空军以空中进攻轰炸迫使英国投降。整个不列颠之战其实就是二战战争史中典型的大规模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希特勒扬言:以空军这把钥匙就足以打开英国防御之大门。于此,英国皇家空军指挥员休·道丁和时任德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在不列颠的空中开始了博弈。
1940年7月初,德国侦察机发现一支英国舰队正悄悄地驶向多佛。“现在攻击!击沉英国舰队!”在总部的指挥下,70多架德国飞机被分成三个梯队,凶残地飞向集结区,准备在上级面前展示自己的技能。然而,在先进的地面雷达的帮助下,英军很快找到了德国编队飞机群,并派出6架龙卷风战斗机在云层的掩护下悄悄接近敌方飞机群。也许德国人太自信了,以至于没有注意到英国飞机的到来。当时,德国飞机分三层部署。在底部是DO-17轰炸机群进行作战任务,中间是ME-110战斗机组进行紧密的支援任务,并在顶部是ME-109战斗机组。
面对寡不敌众的局面,英国指挥官希尔知道无法正面迎战。他命令战友们继续躲在云层中,先让德国掩护机通过,然后试图抓住轰炸机机尾并将其切断。事情并没有像希尔预料的那样发生。当德国舰队呼啸而过时,大批轰炸机像一条大尾巴一样尾随其后。“攻击!”三架龙卷风战斗机突然向德国轰炸机群俯冲而下。另外三架“龙卷风”战斗机微微跳起来,指向德国护航舰队。自鸣得意的德国战士们似乎在欣赏沿途的美景。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英国飞机躺在云层中。在恐慌中,他们不得不匆忙战斗。与轰炸机相比,龙卷风战斗机更加灵活机动。不久后,希尔的战斗机紧紧咬住了一架德国轰炸机。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缠,希尔瞄准并扣动了扳机。敌机立即被击落,冒着黑烟坠入地面。两名德国轰炸机处境艰难,急忙掉头逃跑。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发生了碰撞。突然,它们变成了碎片,掉进了海里。
1940年7月初,德国空军发动对英国的空袭行动,主要以试探与侦查为主,在空战第一阶段即1940年7月10日至8月23日,德国空军主要攻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船队、袭击南部港口,企图诱歼大量英国战斗机,为实施“海狮”登陆行动作准备。由于英空军此时尚未完成准备,因此尽量回避大规模作战,双方没有大规模交锋,该月德国空军的主要行动有8月11日空袭波特兰——韦茅斯,8月12日,200架德机轰炸多佛,150架德机空袭朴茨茅斯等,以上行动均遭到英国空军的拦截。英军在战斗中多采用性能较为优异,善于中低空作战的“喷火”与德军BF-109E近距离格斗或缠斗,利用性能稍差的飓风攻击德军BF-110重型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战术,令德军损失惨重。7月10日——8月12日,德军损失飞机286架,英军损失150架。
1940年8月13日,“鹰日”到来,戈林下令进攻整条战线。在1000多架战斗机的掩护下,480多架德国轰炸机对英国9个机场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袭击。尽管英国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446架飞机仍在战斗中失踪,231名飞行员在战斗中亡。不仅如此,英国南部的五个机场也遭到严重破坏。更糟糕的是,英国军队部署的七个最关键的雷达站中有六个遭到轰炸。整个通讯系统处于被摧毁的边缘。1940年8月15日,戈林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一级战斗机BF-109受到作战半径的影响:他使用二级战斗机BF-110双引擎双座战斗机护航。当100架德国轰炸机完成任务并返回时,他们被英国皇家空军“炮火”战斗机拦截。当天,德国陆军调动了2000多架战斗机,皇家空军也派出全部22个空军中队进行拦截。一些中队每天出动2-3次。最后,英国军队取得了巨大胜利,损失了34架战斗机,而德国军队损失了76架战斗机,其中大部分是重型轰炸机。从现在起,如果没有像BF-109这样的一流战斗机,德国军队将永远不敢在白天进行轰炸。
1940年8月23日晚上,在一次小规模轰炸行动中,一架德国轰炸机因天气原因失去了航线,错误地飞越伦敦上空,投下了一枚炸弹。
1940年8月25日,德国空军派出81架小型轰炸机对英国海军进行报复。1940年9月7日晚上,皇家空军对柏林的空袭激怒了希特勒。完全占上风的德国空军改变了轰炸目标,集结了1200多架飞机,对伦敦进行了大规模报复性轰炸。正是这一举动给了英国军队喘息的机会。利用这一短暂的机会,英军动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来修复被炸毁的跑道和受损的飞机。1940年9月15日中午,在600架战斗机的掩护下,200架德国轰炸机大规模飞越英吉利海峡,准备对英国发动致命的最后攻击。面对来袭的德国战斗机编队,300多架英国战斗机分六波起飞拦截。在英军的突然袭击下,毫无准备的德国飞机很快就搞得一团糟。一场决定结果的大战开始了。不幸的是,仅仅20多分钟后,德国的攻击就失败了。由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德国军队被迫撤退。1940年9月17日,希特勒不情愿地宣布他将推迟“海狮计划”。
空战第二阶段:1940年8月24日至9月底。德国空军企图打开通往伦敦的空中通道,从而消灭英国剩余的战斗机,并摧毁其地面设施和飞机制造厂,随后对轮对实施集中轰炸。道丁则更可能多的集中战斗机,不惜一切代价的保护南部的飞机制造厂,并对德军战机进行拦截。在这一阶段中,英军195架飞机被击落,171架被重创,而英军生产和修复的飞机只有269架,且南方5个机场遭到严重破坏,南部地区和伦敦附近的7个指挥中心中有6个被摧毁,英国空军已经元气大伤。而德军则损失了214架战斗机和138架轰炸机。
德军为迫使英国政府屈服,一改空袭军用设施的行动,转而大规模轰炸城市与民用设施,制造社会恐慌,然而,这一改变可以说是十分愚蠢的,因为它给了英国空军以喘息之机。这一改变完全是因为一个偶然事件,8月24日,12架迷航的德军轰炸机飞临伦敦,且居然在平民居住的市中心投下了炸弹,这样的夸张行为英国民间群情激愤。8月25日根据丘吉尔首相的指示,英国空军决定出动81架轰炸机快速空袭柏林,作为报复,因天气原因,事实上只有48架飞机飞抵柏林,尽管突击空袭造成的物质损失微乎其微,但在心理上极大地震撼了德国。8月28日夜和8月31日夜英军又两次空袭柏林,使柏林市民也真切体会到了战争。希特勒被激怒了,扬言要彻底毁灭伦敦。9月3日,戈林召开了参谋长会议,决定从9月7日起攻击重点转为伦敦。9月4日,希特勒在对内演讲中声称将以夜袭来回报夜袭,英国人投下一千公斤炸弹,德国空军将要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炸弹去回报。为了报复英国人8月25日对柏林的空袭,戈林转而命令德军从9月7日开始大规模空袭伦敦。9月6日,英军开始小规模轰炸伦敦,9月7日,德军出动625架轰炸机,648架战斗机,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轰炸不分昼夜,伦敦几乎变成一片火海,伦敦市民死300余人,伤1500余人。即著名的伦敦大轰炸,此后,德军联系轰炸,9月15日达到高潮,9月15日经过八天的调整和补充,英国空军先后出动了19个中队300余架战斗机,迎战前往伦敦的德军200架轰炸机和600架战斗机组成的大机群,激烈的空战持续了整整一天,在英军英勇抗击下,很多德机漫无目地投下炸弹,匆匆返航。全天有56架德机被击落,其中34架轰炸机,另有12架在返航和着陆途中伤重坠毁,还有80架飞机是带着满身的弹痕着陆,英军在空战中损失20架“飓风”和6架“喷火”,还有7架伤重报废。这天也被称为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此战后,德军空袭规模大为减小,9月16日和17日,英国空军持续出动轰炸机对德军集结在沿海的用于登陆的船只和部队进行了猛烈攻击,击沉击伤近百艘船只,并给德军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迫使希特勒于9月18日下令停止在沿海集结船只。为了尽可能减小损失,9月20日,德军再次改变战术,改轰炸机为主为战斗轰炸机为主,就是将战斗机改装为轰炸机,如将BF-109改装为所谓战斗轰炸机,事实证明,这一改装十分不理想,所谓战斗轰炸机还是需要战斗机来掩护,不能独立空战。到了9月底,戈林又下令:从10月1日开始,对英国的空袭改为夜间进行。
英军在之前的战斗中虽然对德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英军由于飞机数量原本就少,战斗力下降的反而更为厉害。而德国方面虽然依然有足够的力量发动进攻,但却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后勤供给。于是,德国高层被迫将战略目标从攻击军事目标,削弱英国空军力量,转移到了攻击城区从而削弱英国国力。这一阶段,德军开始大规模空袭伦敦。后来,意大利空军也派出飞机加入了对英国的空袭,然而意大利飞行员显然就是来搞笑的,他们飞抵英国之后就被炮火给吓坏了,匆匆扔下炸弹掉头就跑。这一阶段,德国和英国损失都极为严重,英国伦敦更是几乎被炸成一片废墟。其中9月15日爆发的空战,规模堪称历史之最,德国触动200架轰炸机和600架战斗机,英国也先后触动19个中队300余架战斗机,经过激烈交战,德军被击落56架战机,另有12架飞机重伤坠毁,英军则损失26架飞机。
空战第三阶段:1940年9月底至1941年5月。到了这一阶段,德国空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进入10月,德军将大规模昼间轰炸改为夜间轰炸,而且规模越来越小,从9月7日至10月31日,德军损失飞机433架,英国损失飞机242架,由于希特勒积极准备对苏联战争, 不愿再浪费时间,10月12日,希特勒决定将“海狮计划”推迟到1941年春,实际上放弃了在英国登陆的计划。
这一阶段,德国空袭规模较小,出动机次较少,且基本为夜间小规模轰炸,尽管如此,英国遭受的损失仍然十分惨重,德军持续不断地对考文垂、伯明翰、利物浦、南安普敦等城市进行轰炸,其中,最为悲壮的是轰炸考文垂,11月14日,德军发起代号“月光奏鸣曲”的轰炸行动,目标直指英国中部工业重镇考文垂,当时,英国方面已破译德军的恩尼格玛密码,知道德军的空袭计划,但为了迷惑德军,让德军不再修改密码。英军故意不对考文垂进行任何防护,一切如常,也未通知民众撤离,当晚,德军共出动449架亨克尔He-111轰炸机,有394吨爆破弹和56吨燃烧弹落在考文垂市中心,德军还投下了127枚延时炸弹,以破坏英国人的救援行动,考文垂有5万多幢建筑被炸毁,死554人,重伤864人,航空工业基地几乎被摧毁,然而,考文垂的牺牲并非白白浪费,在日后的战争中,英军运用掌握的恩尼格玛密码多次大破德军的军事行动,为日后减少更大的伤亡做出了贡献。
1940年10月后,德军仍然持续不断进行夜间小规模轰炸,主要是牵制英国,隐匿其对苏联的进攻行动,除轰炸城市,造成平民伤亡外,已无多大战略意义。德军不甘心这样的失败,除了继续对伦敦进行空袭外,还将空袭范围扩大到了考文垂、伯明翰、利物浦、南安普顿等城市,进一步空袭削弱英国军事工业,并制造进攻英国的家乡,牵制英军的海陆空军于本土,从而掩护自己即将对苏联发动的进攻。这一阶段,除了入冬之后因天气减少空袭频率外,英国各大城市几乎遭受了德军不间断的空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1941年5月10日夜间,是德国空军主力撤往苏联战场之前对伦敦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当晚德军出动500余架次,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所有参战飞行员都得到指示,可以将炸弹扔在任何地方,700吨爆破弹和燃烧弹落在伦敦市区,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大半个夜空,伦敦平民有1436人被炸死,1800余人重伤。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国空军主力移往苏联战场。随着德军开始向苏联发动进攻,德国空军主力开始转向苏联战场,对英国的战略空袭至此宣告结束。人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大空战——不列颠之战终告结束。
在这次战役中,德军先后出动飞机4523架,共计7万多架次,投弹约6万吨,损失飞机超过2000架,被击伤1000余架,损失飞行员2500余人,空勤人员6000余人。而英国方面则出动飞机2139架,损失飞机955架,飞行员1956人,被炸毁房屋100余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
德军的不列颠空战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德军的战略指导有误,戈林与希特勒都低估英国抗敌的意志,对英国抱有幻想,认为英国不久就会投降,因此,无论空袭行动与登陆行动,均准备不足,德军轰炸机以轻型轰炸机与俯冲式轰炸机为主,缺乏重型战略轰炸机,因此,轰炸效果不很理想(对比日后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希特勒本人战略摇摆不定,一会积极准备对苏联作战,一会又想推进“海狮行动”,战略的摇摆不定,使得德军对英国作战的战略准备十分不足,在具体战术支持上,戈林与希特勒的战术指导也很有问题,一开始,德军轰炸以军用目标为主,轰炸英空军与航空工业基地,虽然损失惨重,但到了9月,英军也快撑不下去了,战争的天平已开始向德国倾斜。但因柏林遭受轰炸,恼羞成怒的希特勒下令转而对英国城市进行轰炸,没有将这一正确战略坚持下去,使得英国空军得以喘息,错失良机,在轰炸中,德军“遍地开花”,没有主次,如对雷达站这一重要战略目标的空袭,竟然没有持续进行,白白浪费了许多兵力。
英国方面,虽然英国空军相比德空军有较大差距, 英军建立统一指挥的防空指挥部,统一指挥,以伦敦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高低空雷达运行网,以及由战斗机,高炮和拦阻气球,拦阻钢索等主动与被动防空武器相结合的防空体系,使得德国空袭未能得逞。特别是雷达系统的运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在首相丘吉尔领导下,肃清国内纳粹分子,力压投降派,是英国得以胜利的根本原因。
雷达投入实战为争夺制空权立下战功,对英国自身来说,战争的局势未必呈现出一边倒的架势。因为,他们有着自己处于优势的秘密武器——投入实战不久的“雷达”。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本土防空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英国空军着手开展了能够在24小时监控本土空域的计划。1935年,英国“本土链”雷达研制成功,随后英国空军就积极开展利用该雷达拦截空中目标的试验。期间,英国连续装备了多款对空雷达。截止不列颠空战爆发,英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对空探测网,作为全国性的雷达预警系统,尽管当时的技术还不十分完善,但是已经能为英国空军提供德国空军的行踪。
英国国防战争的胜利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尤其是自法国战败以来对欧洲战争一直保持“中立”政策的美国政府,明确站在英国一边,促进了英美同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英国战役(不列颠空战)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空战,它证明战略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进程,显示了空中管控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这场战斗也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看法。战争期间,许多美国人接受了美国驻伦敦大使约瑟夫·肯尼迪的观点,认为英国无法抵抗德国军队。由于英国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生存,英国坚持抗战,将德军拖入了一场致命的长期持久战争,成为英美未来反击欧洲大陆的跳板,这使德国军队陷入了双面作战的困境。由于失去了太多的战斗机和飞行员,无法获得英国海峡的制空优势,无法通过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上战斗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由于德国空军无法完成夺取空中控制权的计划,在英国降落以迫使英国政府投降或与德国合作的意图无法实现。德国空军损失了2000多名机组人员和近2000架各类飞机。虽然这不会影响整体实力,但对于资源非常有限的德国来说,这些损失在对苏联开战之前无法完全弥补。德国失去了与英国进行政治和平谈判的机会,也无法解决英国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战场上可能面临的威胁。虽然在短时间内,英国只能以战略轰炸的形式对德国施加压力。在美国的帮助下,英国得以阻止意大利和德国在北非的计划,并保留欧洲最大的反击基地。
通过不列颠空战,在心理因素方面,英国暂时阻止了德国的进攻,打破了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取得全面胜利的记录,使英国战争士气和人民精神在在欧洲大陆屡遭挫折后有了一个稍微恢复的机会。丘吉尔曾感慨地赞美了英国人民展现出的壮丽士气和无畏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作、眼泪和鲜血,彻底击败了希特勒试图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傲慢计划。希特勒曾认为轰炸伦敦是迫使英国投降的捷径,他希望通过让英国首都陷入混乱、瘫痪英国军事指挥部,轻易完成德军的登陆任务,并诱使英国战机前来一网打尽。然而,事实并没有按照希特勒的预期发展。尽管伦敦以及其他大小城市遭受严重破坏,但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得以保存下来,对于英国在不列颠空战中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希特勒的海狮计划距成功仅有一步之遥,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可以说,决定对伦敦进行空袭实际上挽救了整个英国,甚至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A英国空军相比德空军有较大差距——空军基地分布图
B德国纳粹战机编队
C不列颠空战伦敦几乎被炸成一片废墟
D不列颠空战时期英国的防空雷达探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