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东北的同事兼好朋友 ——那姐,她经常在我面前提及东北的美景和趣事,导致我对东北向往已久,却又害怕不已:冷啊!零下二、三十度呢,犹犹豫豫,一拖再拖,始终不能成行。

  “五十而知天命”,我却在五十岁生日前夕,定下了去东北的冰雪行程。我是水瓶座的,冰雪伴我出生,陪我成长,可是最近几年,它却很少来徐州探望我,那我就去冰雪的老家——东北看看它吧,莫等白了头跑不动,空思念。

  虽是坐在火车上,我亦能感觉到离东北越来越近。车过了山海关,寒风不停从车窗、车门钻进来,好像有人用羽毛撩拨我的鼻子,在连续打几个喷嚏后,我立马披上羊毛披肩。等车到了沈阳,那风像利箭一样射向我,我马上缴械投降,再穿上羽绒小棉袄和羽绒裤 。第二天下午,快到达目的地——哈尔滨的时候,我又在羽绒小棉袄外面加上冲锋衣,在羽绒裤外面套上牛仔裤,镜子里的我臃肿如企鹅。临下火车的那一刻,还忙不迭地给脑袋戴上厚厚的雷锋帽,给面部捂上口罩。东北,我来了!


  哈尔滨的名片

  到了旅馆放下东西,我匆匆赶往中央大街集合,要去看哈尔滨冰雕呢。为迎接2000年的到来,哈尔滨市在松花江上隆重推出——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大世界,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冰雪魅力。以后哈尔滨年年举办冰雪节,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的国内外游客来哈尔滨游玩,冰雪大世界已经成了哈尔滨的一张旅游名片。

  远远地就看见,冰雕会场门口灯火通明、人流涌动。导游带领大家排队进入会场后,宣布自由活动,一转眼,一车人就都不见了踪影。

  我朝四周打量一下:中间位置有一组最高的冰雕,就是他了!我踩着厚厚的冰雪,一路“咯吱”“咯吱”地响着,来到“冰雪之冠”的近旁。它是双子塔的造型,主塔高达40米,两塔相对而立,好像执手相望的恋人;亦如相互扶持的兄弟。灯光不时变换,双塔时而晶莹剔透;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如梦似幻……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冰雕,我抬着头、瞪着眼、张着嘴,大气却不敢喘,眼里、心里只剩下这冰雪奇观,生怕呼出的热气伤害到它。

  景区内还有360度无死角的景观平台,游客登高远望,能将园区美景尽收眼底。我更喜欢极速大滑梯,它的雪道加入了光感设计,顺势滑下的同时,灯光也会随之变化。滑行的瞬间我产生了错觉,感觉自己是一只鼯鼠,正在冰雕间自由滑翔……身无双翼自飞翔,那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至于那些冰雕,鸟、兽、鱼、虫,人物莫不栩栩如生。为什么哈尔滨的冰雕最美?因为选用松花江水流最缓、水质最清、冰层透明度最高的江段采冰,这种冰做冰雕,能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那些巧夺天工的美景背后,有着采冰人的敦厚。再加上雕刻者的匠心技艺,为世人呈现了“此景只应天上有”的超凡美丽,亦不乏,“落入凡尘只为爱”的烟火气息。冰与光的交融、相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哈尔滨的冰雕美,哈尔滨的人真彪悍,零下二三十度,居然敢在松花江里游泳。在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每天都有冬泳爱好者给游客表演。一位七十多岁的大爷,手上戴着胶皮手套,脚上穿着鞋套(怕被冰凌划伤 ),在充分热身后来到江水边,他先把刺骨的江水往身上泼,然后用脚试探性地慢慢下水。到了水里,老爷子立刻成了浪里白条,几个起落就游出了三、四十米。哇!岸边缩着头、跺着脚的游客拼命地鼓掌。冬泳队里还有女士呢,她们穿着靓丽的游泳衣,点缀着黑土白水。

  傍晚,我们去哈尔滨中央大街。走在百年历史的、条石铺就的老街上,听着导游讲各种流派的建筑:什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晕,我就是弄不懂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只是感觉西方建筑高大、宏伟,不像中国建筑小巧、精致,但是我超级喜欢西方建筑的窗户,高大而明亮,大把大把的阳光透过玻璃进入屋内,让人温暖而又愉悦。

  中央大街上各种风格的建筑没记住,马迭尔冰棍却念念不忘,揭开那层简单的油纸,乳黄色的冰棍便露了出来,我轻咬一口,浓郁醇厚的牛奶香味瞬间毫无保留地弥漫在唇齿间,细品还藏着淡淡的鸡蛋香,层次愈发丰富。我咬着冰棍走在冰天雪地中,不觉寒冷,只觉口中慢慢地融化出别样的甜蜜与温暖。


  梦幻蘑菇房

  旅游团内的游客,往往都是结伴而行。而我却喜欢一个人背起背包走天下。在大巴上我发现:坐在我前面的小美女是一个人,坐在我左边的女士也是一个人。我虽是独行侠,但体力不够、能力不行,关键时刻往往需要别人帮助,想到这,我冲女士友好地笑笑,女士默契地笑着冲我点点头,哈哈!心有灵犀一点通,路上我不寂寞啦。

  离开哈尔滨我们去东升林场。傍晚时分到达目的地。女士、小美女、我三个人住一间。女士看起来和我年龄相仿,结果比我大4、5岁呢,大学老师就是有气质、显年轻,我称呼她的网名:飞霞霓裳。小美女体型微显丰满,五官精致,很漂亮。我是女人,却偏偏喜欢漂亮的美女,在我眼里漂亮的女人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养眼。

  进了房间,我们仨穿上老板娘给准备好的东北花棉袄,互相拍照、打趣,三个女人一台戏,玩得不亦乐乎。女人之间的友谊来得最是真挚、热烈。

  第二天我们去雪乡。雪乡原来是个林场,地处大山深处,山高林密,冬天大雪堵门。一大早我们就坐着马拉爬犁,来到林海雪原边缘,飞霞霓裳和小美女踩着深及大腿的雪,一步一个雪窟窿地往前走。看着她们,我想起了《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出奇兵灭匪患。我是个脑行千里,脚打转的人,深一脚、浅一脚,脚踩进去就难以拔出来,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感觉肺都要罢工了。

  看来,杨子荣我是当不了啦,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坐雪地摩托。雪地摩托是通过履带旋转在雪地上行驶的,原理和坦克一样。但是,雪地摩托的履带由质地较轻的橡胶制成,这样速度更快,而且大多数雪地车的履带上都还有尖形螺栓,以保证履带能更紧地抓住冰面。

  司机一踩油门,轰鸣声响起,雪地摩托应声窜了出去,我吓得连忙一缩脖子,同时两只手紧紧地搂住司机的腰。只听耳边风声“呼呼”作响,身子则如腾云驾雾,也就十来分钟吧,还没等我适应就到地方了。

  山顶一片平地,昨天刚下的雪,除了天空是湛蓝的,山上白茫茫一片。土地盖上了厚厚的冬被,大树、小草披上了白色的斗篷,枝条上挂满了晶莹的冰挂,真是玉树琼花遍地开。

  看看周遭没人,我恣意狂欢,旅游不就是放飞自我吗!在松软的雪地上,我奔跑、印字、甚至打起了滚。平整的雪地被我踩出了一串串脚印,感觉还不过瘾,又躺在地上印了一个大大的“大”字,为了消灭证据,我干脆来回打滚,头上、衣服上很快就都沾上了雪,我也和那“黄狗”一样变白了吧。正玩得嗨呢,听到有人声,我立刻爬起来扑打身上的雪,好在穿上雪套了,不然鞋里进了雪,那可不是玩的。

  在服务区吃过午饭,我们继续向雪乡进发。飞霞霓裳和小美女不知疲倦,她俩健步先走了。我和另外一个年龄大些的男士结伴同行。走啊走啊,走了三个多小时,走得我都后悔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除了双脚还在机械地迈步,其余各器官都累得要死机。天也渐渐暗下来了,隐隐看见前面有几匹骡子,妈啊,终于到雪乡了!

  晚上,雪乡的“年”那叫一个热闹:游客摩肩接踵、人头攒动,汇成了人的海洋。雪乡的狂欢游行队伍看不到尾:敲着锣鼓的队伍开头;扭秧歌的演员穿着艳丽的服装,腰上系着红绸舞得正欢;还有拿着长长烟斗的媒婆、挑担的老汉,他们滑稽的表演让人捧腹大笑;踩高跷的演员也不甘落后,站在高跷上,夸张地扭动着身子、舞动着扇子……

  雪乡的夜空,星星如游客漫天遍野,还不停地眨啊眨啊的,它们也看得入了迷吧。

  随着狂欢的人流,我们来到了雪乡的中心地带:蘑菇房。蘑菇房就是用原木搭建的小木屋,是原来林场职工的宿舍。他们被集中迁走另外安置后,蘑菇房就成了展示林场风情的“活化石”,蘑菇房有着粗狂的风格,和周围原始森林的环境相得益彰。房顶堆积的雪足有一尺多厚,屋檐下的冰凌倒有一米多长。五颜六色的灯光打在蘑菇房上,蘑菇房立刻成了童话世界——梦幻迷离。

  没有心理准备的我,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不知动弹,飞霞霓裳和小美女反应快,拿起手机找好角度,“咔嚓”、“咔嚓”地拍起照来,我一看连忙收起魂魄,加入抢拍大军。欣赏着美景,脑海中不知为什么却想起,来雪乡路上的辛苦跋涉,美的是眼睛,恣的是脑袋,累的是双脚啊,这就是旅游的真谛吧。

  小美女的主意就是多:拍完蘑菇房,我们又去拍泼水成冰奇观。水杯里的90度热水,使劲往上一泼,在零下40度的极低温度下,热水周围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结成冰晶。在雪乡拍滴水成冰奇观,一点不比漠河的效果差。我们四个人泼水泼到手软。

  热闹的人群也没有了,唯有月亮不辞辛苦地,明晃晃地挂在天上陪伴着我们。月亮,辛苦你啦!


  吉林的黑土白水

  今天要去吉林镜泊湖,所以早上6:00就起床了。7:30推开旅店的门准备离开。冬日的阳光,慢吞吞地才刚露出头;连绵起伏的村庄、错落有致的小木屋、袅袅的炊烟;还有屋檐上悬而未落、“奶油蛋糕”一般的积雪,真是一处世外桃源啊!一时竟有点难舍难离,看到冰雪在东北老家活得很滋润,我由衷地高兴。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位于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因湖水照人如镜而得名。镜泊湖水质澄清、水产丰富,当地历史上最多的一网,冬捕鱼产量为43万公斤,创中国冬捕记录。

  来东北这几天,我坐了雪爬犁、狗拉雪橇、雪地摩托,今天我们坐着车拉雪圈来到湖中心看冬捕。湖中心的冰是浅蓝色的,被阳光照耀的晶莹剔透,是蓝冰!它的蓝像天空一样纯净,不染尘埃。一些地方还出现冰裂,在光滑的冰面上,长短不一、深浅不一的线条纵横交错。我踩在带着冰裂的冰面上,生怕湖面突然断裂掉了下去,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却又忍不住一试。来回走了两趟,胆子越来越大,不再轻手轻脚、低头挪步,只剩下惊叹和震撼。哈哈,不用去贝尔加湖看蓝冰、冰裂了,来镜泊湖一样可以欣赏美景。

  电视上激动人心的冬捕景象没有看到,当地人只是在湖面上打了一个洞,然后用鱼钩钓鱼。后来读作家郭进栓的文章才知道:镜泊湖风景区还有一个大瀑布——吊水楼瀑布。擦肩而过最是遗憾,然亦无可奈何。

  不过,钓上来的鱼,中午饭店给做了全鱼宴。清炖鱼头、溜鱼片、红烧红鲫鱼、鱼丸汤……镜泊湖的鱼,因为湖水水质好,倒真是好吃:嫩、鲜、滑,是我吃过的最美一次全鱼宴。


  长白山

  才尝镜泊鱼,又赏天池景。离开镜泊湖,我们来到了长白山,它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天池在长白山山巅的中心点,被十六座山峰环抱,是“海拔最高的火山湖”,故名为天池。

  长白山海拔较高,天池经常被浓雾笼罩,再加上山上是风口,所以能不能看到天池还真需要点运气。

  到了山下,导游接了个电话对我们说:大家人品真好,天池和你们有个约会。哇!好运来了挡不住。中巴车到景区门口停下,大家换乘景区班车到了半山腰。

  我们四人小分队再次结伴出发。冬天的长白山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真是“寒山已失翠,斜风仍故故”,四人抬头四处欣赏雪景,忽然发现不远处的空旷地带雾气氤氲。走近了,看到无数条热流从地底涌出,还有十余处喷涌口不断地喷涌着泉水,如群龙吐珠,煞是壮观,这就是聚龙泉。泉水还冒着热气,温度在70多度,据说能煮熟鸡蛋。更兼泉水中含有铁、铜、鎂、锰等矿物质,不断沉积到地表,经过亿万年的堆积,形成了红褐、翠绿、幽紫、金黄色矿化层。怎么看那垂挂在峡谷间的矿化层,都犹如一幅天然的油画,泉水做笔、矿物质做墨,大自然泼墨挥毫创作了这幅巨大的油画,大自然总是能出人意料、给人以惊喜。

  聚龙泉南900米更有一瀑布群。原是从天池的缺口奔流出来的天池水,突然遇到陡峭的地势,河水情绪躁动起来,一路湍急着、咆哮着来到68米高的断崖处,奋力从天而降,恰似一条白色的游龙亲吻大地。须知龙行天下水作伴,激流顷刻间溅起了几丈高的浪花,浪花又犹如天女散花般飘落而下,霎时间水汽弥漫,如雾、如云飘荡在峡谷中间。我被水雾包裹,浑然不知身处何处,唯觉游龙邀我共舞,在瀑布中间闲庭信步、逍遥自在。

  在聚龙潭尽兴游戏一番,我们又跋涉到山巅,来到了天池的身旁。群山簇拥下的天池,没有了春的妩媚、夏的艳丽、秋的婉约。冰雪装扮下的天池,清新淡雅、超凡脱俗,阳光照射下更觉晶莹、静美。有一种美,叫做“淡极始知花更艳”。

  长白山以温泉、地下森林、特有的动植物闻名遐迩。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和野生东北虎来个不期而遇。那威风凛凛的大猫,多么让人难忘啊!

  冰雪游怎能少了雾凇奇观?雾凇岛位于松花江下游,四面环水,湿度大。冬日里没有冻上的江水,升腾起水雾,每遇到寒冷的空气,水雾便在树上凝结为霜花,这就是“雾凇”。

  雾凇岛沿江种满了垂柳,冬日里,雾凇精心装扮着柳枝。一阵风吹过,晶莹的柳枝随风飞舞,细碎的冰晶飘落我的脸上,凉凉的,我享受着这冬日独有的清新……

  回到徐州后,我在手机中欣赏着和小美女、飞霞霓裳三人的合影,愈发感觉这次旅游是 一次“冰雪奇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