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宜居委员会创龄人才工程大连推广中心”办公室,因为是第一次去,在跟大连推广中心主任扈明涛联系时,我问他可不可以坐地铁?他说,可以。到西安路,我接着问他,西安路哪个出口?他说,D口。我按照他指的出口,很快也很顺利地到了目的地。

  在大连乘坐地铁,我特别在意出口。因为如果出口不正确,目的地的方向就偏离,会绕很远的路,甚至很费周折。由此,我的比较善于联想的大脑又开动了。

  昨天在大连市委老干部局发的公众号文章上,我看到了全省老干部局(处)长会议的消息,其中,关于2025年辽宁老干部工作,有这样两段表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以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新时代新征程老干部工作,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作出新贡献。这段表述,应该是2025年辽宁老干部工作的总体目标。下面一段表述,本人犹为感兴趣:要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贡献“银发力量”,深化“振兴新突破银龄再行动”活动,开展“银发智汇促振兴”建言献策活动、“振兴新突破?银发尽增辉”短视频征集活动,建立宣讲人才库,发挥“五老”独特优势。

  很明显,这后一段表述就是“出口”,而且这个“出口”方向正确,距离总体目标最近。如果没有这段表述,或者不是这样的表述,辽宁老干部工作2025年总体目标就会落空。

  还以老干部工作为例,如何做到用心用情为老干部服务?“出口”在哪?本人认为,在了解服务对象的光荣历史和不平凡经历。本人当年担任铁岭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时发现,工作人员在为老干部服务时,跟老干部的感情有距离,服务态度也不是很端正,更谈不到用心用情。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经过思考做出一个决定:给大家两周时间,每人采访身边一位老同志,两周后举办老干部故事会。经过两周的采访和准备,故事会很成功,最明显的效果是工作人员跟老同志的感情拉近了,服务态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什么?因为工作人员发现他们每天服务的老同志都非常了不起,其中有三五九旅的,有参加平型关战斗的,有参加塔山阻击战的,有参加渡江战役的,有参加抗美援朝的。

  凡事其实都有一个正确“出口”。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为例,本人认为,正确“出口”在抓大项目。只有大项目,才有大突破。值得欣慰的,近期看“辽宁新闻”,各地大项目纷纷上马,决胜可期。

  再以文旅事业为例。正确“出口”应该在挖掘本地优势资源,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叫得响的文旅项目和产品。如,不能看农家乐火爆,就盲目搞。因为农家乐的前提是得有游客进来,怎么才能吸引游客进来?首要的是得有项目和产品,而且项目和产品还不能单一。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为什么最火?还不是哈尔滨有冰雕,有特色美食吗?如果单纯滑雪,肯定不是现在的火爆局面。

  再以乡村全面振兴为例,本人认为,正确“出口”在“能人”、“带头人”回归农村。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搞土地连片,必须有能够长远发展的项目。刚刚颁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抓住了土地确权的关键。只有土地确权,农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土地确权,才能实现规模化智能化耕种,才能整合资源开发项目,才能有“能人”、“带头人”大显身手的条件。

  前面说的这些有点大,再以孩子学习为例。正确的“出口”在哪?本人认为,在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也就是要解决为谁学习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家长们整天跟孩子絮叨的都是将来找个体面的饭碗端得住的工作,很少有格局大的理想前途教育。周恩来之所以成为领袖人物,还不是因为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如果一个青少年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志向,还需要家长逼着学习吗?内生动力是决定性的、恒久的。解决不了这个根本问题,家长着急也无济于事。

  最后再说说老年人如何过幸福快乐晚年生活的问题。本人认为,正确的“出口”在于有自己喜欢的事儿做,而且这件事儿能够持续地做。比如,读书、练书法、绘画、做手工、养花儿等等,都可以持续几十年。我在电视里看到剪纸的老人,八九十岁了,旁若无人地盘腿坐在炕头上,一坐就是一天,这才是晚年生活的最佳状态。因为多年从事涉老工作,本人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每天浑浑噩噩的不知道干啥?老年抑郁、痴呆往往跟没事做有关。没事做,就没有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容易丧失生活信心,没了生活信心,精神状态、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出口”是路径,找到了正确的路径,就找到了捷径。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其实为了给自己找个健康长寿的“出口”和路径。


  2025年2月27日清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