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一般指胶莱河以东的胶东半岛地区,位于山东省东部,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市。胶东半岛北临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临黄海、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总面积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000万。青烟威三地自古以来由于山海相连、地理位置相邻的原因,在文化、经济的交往和民间、民俗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所以在地域文化上能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自2010年起,在胶东半岛,一群散文爱好者跃跃欲试,举起了胶东散文的旗帜。这在文学地理学的层面上,也是一个很好的范本和重要研究对象。

胶东散文的作者们关注当下、关注过往、关注生活、关注感情,用执着的笔,回忆逝去的岁月,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弘扬正能量,写出来许多质量上乘、耐看耐读的佳作。

本文试图用客观的视角,透视十多年来胶东散文的发展脉络、取得的成就,并瞻望其发展前景。


源远流长的胶东散文

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从胶东走出来的散文名家可谓如雷贯耳,杨朔便是其中一位。杨朔,1913年出生于山东蓬莱,17岁离开家乡,去了哈尔滨,后投身革命。他各种文体皆擅,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古诗词,都有涉猎,一生著述超百万字。他的散文名气尤其大,《荔枝蜜》《茶花赋》《海市》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峻青也是从胶东走出来的著名作家,他1922年出生于山东海阳,著有小说《黎明的河边》《海啸》《血衣》等,在他的作品中,散文的分量也不少,曾出版散文集《秋色赋》《雄关赋》《沧海赋》《屐痕集》等。

在胶东散文地理的书写名单上,还可以写下一长串名字:王润滋、王小波、毕淑敏、张炜、矫健、邓刚、许晨……他们中有的虽以小说、报告文学为主要创作题材,但散文也不乏名篇。

如今,胶东散文风生水起、精彩连连,形成了一个典型地域文学流派,胶东散文已成为中国散文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以自豪地说,胶东散文源远流长、名家辈出。


成绩卓著的胶东散文

十多年来,胶东散文作者先后有900多人加入到省一级的学会,100多人跻身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60多名作者出版了散文专著,500多名作者先后入选各种年度选集,80多人获得省级以上散文大奖。胶东半岛散文创作群体已成为中国散文创作在地域创作实力上的一道风景线。

为推动胶东广大文友的基层文学创作,省写作学会致力于打造“胶东半岛采风、写作、分享、研讨、出版与传播媒介”发展的新平台,相继出版了“山东省写作学会丛书”“半岛散文家文丛”系列,创办了多家省写作学会创作基地,并以“出版传播、创作研究和公益活动”为龙头,先后在威海市图书馆、威海职业学院、烟台四中、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龙口下丁家小学、龙口市实验小学等多家知名社会公益、教育单位捐赠设立“胶东半岛散文作家作品专区”。如2024年8月31日在威海市图书馆举行的“胶东半岛散文作家作品专著及手稿”捐赠仪式上,一次性向威海市图书馆捐赠焦红军先生多年积累的藏书、手稿等千余件,以胶东半岛散文作家作品为主,包括部分知名作家手稿、名人字画、雕塑等。本次捐赠进一步丰富了威海市图书馆馆藏胶东文学作品种类,提升了地方文献整体品质,对馆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扩大了胶东散文的影响力。

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胶东散文作家作品已相继落户于全省各地级市的公共图书馆,设立多个胶东半岛散文作家作品专区”。十四年以来,共捐赠各类文学期刊、作品专著、书画、手稿、雕塑等出版物2万多册(部),遍及学校、企业、农村、街道办事处等多个合作领域。

在2024年11月28日举行的“深改在山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暨“智趋未来 拥抱变革”齐鲁壹点十周年战略发布活动上,壹点号“胶东散文”荣获“壹点十年杰出用户”奖。


广泛的创作群体

胶东散文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聚拢了一大批有志于散文创作的同行者,他们是农民、工人、教师、医生、机关干部、企业管理者、个体业主、退休职工、退伍军人,以及尚在校园的学生,等等。起初,这个群体大多来自胶东一带、也就是烟台、威海、青岛这些地区,随着影响力的扩大,省内济南、滨州、菏泽、枣庄、临沂、日照、潍坊,以及北京、上海、南京、广东、江西、山西、陕西、吉林、湖北等省市的作者也纷纷加入,乃至旅居日本、美国、加拿大的华人华侨也加入进来,来自民间的写作热情超乎想象,以至于编辑们都忙的不亦说乎。

著名作家张炜曾说过:“散文作者大多是业余写作的,他们用一支笔来记录事情,抒发自己的心情,这往往更加贴近了文学的本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地域、不同经历、不同生活背景的写作者,构成了胶东散文的创作队伍,他们也注定会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事实的确如此。

记得几年前,胶东在线文化频道与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等曾联合做过一个专题“文学路上追梦人”,采访报道了孙焕华、于喜京、刘郁林、范雅琳、韩勋德、曲绍安、牟民、程鸿、沈默等的文学创作之路,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


丰实的创作成果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胶东散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这里就像一个百花园,可以欣赏到绚丽多姿的花朵。

从创作题材上来看,也是多种多样。作者群体的多元化,必定带来作品的多样化。历史事件、年少时光、田园风情、家人情感、家风家教、四季风光、旅游观光、朋友情谊、人生感悟、等等,不一而足。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再现生活,记录过往,带来的是职业身份和散文的交融和互补,形成了校园散文、诗人散文、学者散文、官员散文、农民散文等众多的写作群体。

胶东散文的崛起,得益于一个领头人,就是焦红军,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写作》编委会副主任、《胶东散文》主编,第十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出版散文集、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文学评论等个人专著六部,主编各种散文选本、小说、诗歌丛书专著40余部,荣获“冰心散文奖”“刘勰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齐鲁散文奖”“烟台文艺奖”等多个奖项。近年来,他主编并策划出版《迷人的风景》(2016-2017年中国网络作品选)、《胶东散文年选》(2018-2022年共5部)、《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胶东散文文库》《胶东优秀家风故事》《半岛散文家文丛》系列和《胶东散文十二家》《胶东散文双年选》《胶东散文百家作品选》《胶东散文精选二十家》《胶东散文十四家》散文卷系列专辑等各种散文专著、文集四十多部。

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胶东散文作者积累了大量散文作品,是时候结集呈现了。近年来,胶东散文个人专著的出版成效显著,在此略陈数例:张华荣的《山与海的情怀》、赵建武的《看星星的母亲》、孙秉伟的《烟雨人生》、徐承彬的《老徐文集》、焦红军的《跃动的半岛——胶东地域散文论稿》、谢清毅的《只有香如故》、刘尚伟的《兼爱》、邹积平的《最近的遥远》、王宏伟的《书法旅行》、曲永辉的《<红楼梦>导读序列化实践探索》、王永武的《俺是山东人》等。

上述个人专著中,焦红军的《跃动的半岛——胶东地域散文论稿》是一部文学评论集,该书共计20余万字,收入他2012-2022年在各级报刊、网站及书籍中发表的散文评论文章28篇。论稿对胶东散文的生发、作品评论、胶东地域散文理论等进行了全面论述,对胶东地域散文的发展极具导向性。《跃动的半岛——胶东地域散文论稿》斩获第十届冰心散文奖散文理论奖的唯一奖项,可谓实至名归。


深入的作品研讨

散文的繁荣,创作和评论就像两个驱动轮,缺一不可。近年来,胶东散文在致力于散文创作的同时,在作品研讨方面也倾注了大量精力。举行了多次作品研讨会,助力作者作品的发布和创作水平的提高。

自2021年以来,胶东散文与山东省写作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黄海数字出版社、青岛市文联、青岛市作家协会、日照市文联、日照市作家协会、威海市图书馆等单位合作,三年来举办了十多次的作品研讨会,活动足迹遍布整个胶东半岛。如:《胶东散文十二家》出版暨作品研讨会 (日照)、 孙秉伟《烟雨人生》新书发布会(青岛)、严春芳《为荷而来》散文作品研讨会(济南)、《屋檐下的风景》新书发布暨楚成东报告文学研讨会(青岛)、《只有香如故》新书发布暨谢清毅作品研讨会(烟台)、邹积平《最近的遥远》新书分享会(威海)、王宏伟《书法旅行》新书分享会(威海)、刘尚伟散文集《兼爱》研讨会(济南)、烟台四中有效提升阅读与写作策略指导讲座暨曲永辉教学专著《<红楼梦>导读序列化实践探索》作品研讨会(烟台)等。

通过研讨、交流、互动,对作品条分缕析、发掘作品的可贵之处、存在的不足,为作者把脉、鼓劲,也为读者更好的欣赏作品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胶东地域散文前瞻

在《跃动的半岛——胶东地域散文论稿》一书的后记《作为文学流派的胶东散文》一文中,焦红军言道:“从胶东地域杂志《昆嵛》‘做有价值的文学’散文创作理念,到《胶东散文》《胶东散文年选》所提倡的‘源自生活、关注现实、言之有物、写真性情、体现社会正能量’,再到《黄海散文》《大散文》之‘不重大之名头,不重有形无形之关索,重在写作者思想上的见解独到,文章气韵恢弘,艺术的推陈出新上’等一系列散文写作理论评论的推出,对源自于民间田野地头的胶东散文作者的创作,起到了引领、示范、推动作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创作成果。”这是对十多年来胶东散文发展脉络的集中概括。那么,胶东散文前行之路该如何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笔者个人的角度,略陈己见,供专家、作者、文友参考。

首先,充分彰显地域特色。胶东是一片山海相连的区域,海洋文化历史悠久,这为胶东散文作者提供了天然的创作场域。举例来说,《水手手记》是韩勋德先生的长篇散文力作,全文8约万字,由18个篇章组成,作者撷取自己弄海生涯的片段,用深情的笔触,娓娓道来,叙事情节跌宕起伏,读来回味无穷,让人不胜感慨。从总体来看,胶东散文作者创作的海洋文化作品还是为数不多的,如能在这方面更加发力,应是成果可期的。

其次,注重体现个人特色。在个人特色方面,威海的邹积平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他历经十余年积累创作的《最近的遥远》一书,生动地体现了户外活动的有趣、惊险、刺激、惊喜等特色,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韩品玉教授曾撰语推荐:作者生就三双翅膀。他用第一双翅膀登山临水,飞抵大江南北;第二双翅膀,张扬文学想象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第三双翅膀,在同万千大美景象的对话中,翁张生命律动,奏响热血之歌。期待有更多的个人特色鲜明的作品问世。

第三,充实扩展专业特色。记得在2024年1月,本人的散文随笔集《只有香如故》作品研讨会上,山东师范大学王景科教授曾叮嘱说,你可以写写医药科普方面的作品,这大抵是让我向专业化、特色化写作方面拓展吧。对于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写作者,结合自己的专业搞创作,应该是发挥个人特长,走文专结合的路子的优先选项。在这方面,期望有更多的作者加入其中,有所作为。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胶东散文前路漫漫、前程似锦。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路向前,共同创造属于胶东散文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谢清毅,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药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散文与写作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药事》编委,主任药师,执业药师。有作品入选《迷人的风景——2017中国网络散文年选》《胶东散文年选》《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胶东散文十二家》《2022胶东优美散文》《胶东散文十年作品精选》、胶东在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中国作家网、《山东写作》等报刊、网络媒体选本。著有散文随笔集《只有香如故》。作品先后荣获山东省写作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20年度胶东散文优秀作品奖”“黄海散文征文比赛一等奖”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