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功成身退,保全了自己。而韩信就没有张良那样幸运了,他的遭遇就是没有功成身退造成的。我们看看《资治通鉴》卷第十一如何记载韩信的遭遇,原文如下:
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及,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楚王信闻之,自疑惧,不知所为。或说信曰:“斩钟离昧以谒上,上必喜,无患。”信从之。十二月,上会诸侯于陈,信持昧首谒上;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以归,因赦天下。
田肯贺上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上曰:“善!”赐金五百斤。
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韩信明明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规律,自己却没有及时地隐退,所以遭到了诛杀的命运。冬季,十月,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刘邦向各位将领询问对策,将领们都说:“赶紧发兵,把这小子活埋了!”高祖默不作声。又问陈平。陈平说:“有人上书说韩信谋反,韩信知道这件事吗?”高祖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锐部队和楚国比起来,谁更强大呢?”高祖说:“比不上楚国。”陈平说:“陛下的各位将领,在用兵打仗方面有能超过韩信的吗?”高祖说:“没有能比得上他的。”陈平说:“如今我们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也比不上韩信,如果发兵攻打他,这是促使他起兵反抗啊,我私下里替陛下感到危险。”高祖说:“那该怎么办呢?”陈平说:“古时候天子有巡视诸侯领地、会合诸侯的惯例。陛下只管出去,假装巡游云梦泽,在陈地会合诸侯。陈地是楚国的西部边界,韩信听说天子因为喜好出游,按形势他必然会认为不会有什么变故,因而会到郊外迎接拜见陛下,等他拜见时,陛下趁机捉拿他,这不过是一个力士就能办到的事罢了。”高祖认为说得对,于是派使者通告诸侯到陈地会合,说“我将要到南方巡游云梦泽”。高祖便随即出发了。楚王韩信听到这个消息,自己心中疑虑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劝韩信说:“杀掉钟离昧去拜见皇上,皇上一定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韩信听从了这个建议。十二月,高祖在陈地会合诸侯,韩信拿着钟离昧的首级拜见高祖,高祖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把他装在后面的车上。韩信说:“果然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就被烹杀;高飞的鸟没了,良弓就被收藏起来;敌国被攻破了,谋臣就要灭亡。’天下已经平定了,我本来就应当被烹杀呀!”高祖说:“有人告发你谋反。”于是给韩信戴上刑具押送回去,接着大赦天下。
田肯向高祖祝贺说:“陛下擒获了韩信,又统治着秦中地区。秦地是形势险要的地方,有黄河环绕,又有高山险阻,地势十分有利,从这里向诸侯用兵,就好像从高屋顶上倾倒瓶里的水一样势不可挡。齐地,东边有琅邪、即墨的富足资源,南边有泰山的坚固屏障,西边有黄河作为界限,北边有渤海的便利条件,土地方圆二千里,拥有百万持戟的士兵,这齐地就如同东边的秦地呀,不是陛下的亲生子弟,不可以封他做齐王呀。”高祖说:“好!”赏赐给田肯五百斤黄金。
高祖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封他为淮阴侯。韩信知道汉王刘邦畏惧、厌恶他的才能,常常称病,不参加朝见和侍从出行。平常总是闷闷不乐,羞于和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处在同等地位。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对他跪拜送迎,口称臣子,说:“大王竟肯光临我这里!”韩信出门后,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高祖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领能带多少兵。高祖问道:“像我能统率多少士兵呢?”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士兵罢了。”高祖说:“那对你来说怎么样呢?”韩信说:“我带兵是越多越好呀。”高祖笑着说:“你带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还被我擒住了呢?”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率士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擒住的原因啊。况且陛下的才能,那是上天授予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呀。”
从这段记载,我们应该明白,为人处事要权衡利弊、用智取胜。在面对韩信可能谋反这一棘手问题时,刘邦起初想用武力强攻,但陈平通过分析双方兵力和将领情况,指出强攻的弊端,进而提出智取的办法,利用天子巡狩的名义巧妙诱捕韩信,这体现出处理复杂问题不能只凭武力冲动行事,要冷静分析、权衡利弊后用智谋去解决。识时务、明哲保身的重要性:韩信在得知刘邦可能对自己不利后,先是听从建议杀钟离昧去迎合刘邦,后来被降为淮阴侯后,称病不朝,虽然内心不满但也不敢公然反抗,可见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懂得看清形势、适当收敛锋芒、明哲保身是一种生存之道,否则可能招来更大灾祸。我们还可以看到,领导者用人驭人的智慧:韩信评价刘邦虽不善带兵却善带将,这凸显了作为领导者不一定非得在具体业务能力上比下属强,但要懂得驾驭人才,发挥人才的优势,让他们为自己所用,这样才能掌控局面,巩固统治。
这段记载展现了汉朝初建时,刘邦与功臣之间微妙且复杂的关系,即使像韩信这样战功赫赫的将领,也因功高震主面临猜忌,反映出权力巩固过程中各方势力的博弈与平衡,为研究汉初政治格局演变提供了生动素材。后世的统治者、领导者可以从刘邦处理韩信之事中学到处事策略、用人之道等,臣子们也能从韩信的遭遇中明白功成之后如何自处,避免因锋芒太露而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有着深刻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二〇二五年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