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杀?他杀?

  5月16日晚上10点,青山市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称湖光园3幢乙单元201室发生命案。

  属地派出所探长壮如山接警后带队赶到现场。

  死者邱在民,男,62岁。法医鉴定,死因是吸了一支有毒香烟,不治而亡。烟支中被测出含有剧毒氰化物成分,死亡时间推定在16日下午四点三十分至五点三十分之间。

  自杀?还是他杀?

  壮如山首先找报案人了解情况。

  报案人是死者的儿子——邱引。

  邱引说,这套房子是两个月前为今年秋季即将入学的儿子所买,虽是一套53平米的“老破小”,学区却是青山市公认的两所优质公办学校——牌顺街小学和第一实验初中。

  壮如山了解到,邱引夫妇虽然买了学区房,但并不准备到此居住。邱在民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们听说,牌顺街小学在每年新生入学前会派人夜访,调查学生家庭是否在学区房中实际居住,否则将失去入学资格。为了应付学校检查,退休在家的邱在民便从五一假期之后,每天下午四点到晚上九点到湖光园的小屋蹲点值班。

  邱引讲,按往常,邱在民每晚最迟也会在九点二十分前回到他自己的家中。他父母居住的小区与湖光园之间最多只有15分钟电动自行车车程。今天他母亲等到九点四十分还没见老伴人影,便开始打电话询问情况,但老邱的手机始终打不通,于是又给邱引打电话。邱引听到消息后多次拨打其父电话未果,遂打车赶至湖光园,进门后发现其父已横尸房中……

  壮如山从死者妻子马学凤处了解到,邱在民夫妇在退休前一直在绿水市生活,他们是绿水航海仪器厂的双职工。

  绿水市位于青山市之东,两城间的高铁车程不到二十分钟。

  马学凤说,邱在民年轻时从部队复原后一直在厂保卫科工作,当了二十多年的科长。老夫妻俩之所以来青山市定居,都是因为他们的独生子邱引。邱引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青山大学任教,儿媳洪玉也在当地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举家搬迁正是为了家人之间有个照应。

  “邱在民平时喜欢抽什么牌子的香烟?”壮如山问。

  “长江牌的,抽了大约有十来年了。”马学凤答。

  壮如山的脑海中浮现出邱在民死亡现场没有燃尽的毒烟头,那是一支“银河”牌香烟。而现场痕迹鉴定显示,死亡现场并无外人出入的痕迹。壮如山推断,毒烟极有可能是邱在民自己带入现场的。

  壮如山问马学凤:邱在民的性格怎样?最近有无反常的表现?

  马学凤说,由于职业习惯,邱在民平时话不多。因为亲戚朋友都住在绿水市,所以自打来到青山后,邱在民成了“宅男”,平时喜欢呆在家中看看电视,打打太极拳,偶尔帮着接送幼儿园的孙子上下学。邱在民除了烟瘾比较大,并无其他不良嗜好。

  在家属面前,壮如山试着提出死者是否存在自杀的可能,立即遭到了家属们的否认。

  邱引以一副学究派头有理有据予以反驳,说他父亲在最近不但没有什么反常行为,甚至还表现出爱家庭、爱生活、勇担当等积极的一面。邱引列举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邱在民听说孙子读书要买学区房后,二话没说,立马回到绿水市卖掉了老俩口的老房子,加上多年的积蓄,帮儿子儿媳凑齐了湖光园学区房的首付款……

  第二件事是邱在民每天到湖光园“蹲点值班”,是他主动请缨,好几次,儿子儿媳想替他让他休息,都被他一一拒绝,他说他心甘情愿……

  第三件事是邱在民提议吃火锅。5月14日晚上(邱在民出事的两天前),他们一家五口在网红饭店——君又来火锅城吃了一顿火锅宴。要知道自从买房后,家庭成员都在下意识地减少生活开支,一家人已有很久没有下馆子了,这次火锅宴的提议者正是邱在民,张罗预订餐位的人也是他。


  二、前房东的困惑

  尽管邱引振振有词,但在壮如山心里,并没有排除邱在民自杀的可能。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让他的内心有所动摇……

  这个人就是湖光园3幢乙单元201室的前房东程子水。

  他是警方对邱在民近期通话记录进行摸排后,第一个进入警方视野的嫌疑人。

  电信公司调出的通话记录显示,5月以来,也就是邱在民到学区房“蹲点值守”后,邱在民曾多次致电程子水。

  5月5日是第一次,一连三天,每天一次,而且每次都是邱在民主动拨打。

  面对壮如山的讯问,程子水一开始还支支吾吾,不愿配合。直到听说邱在民已死,事涉谋杀命案时,他才松了口。

  程子水讲,他并不认识邱在民。他在卖这套房的时候,对方的联系人一直是邱引。所以,当他第一次接到邱在民电话时,感到很奇怪,特别是死者问他“这套房子你卖了多少钱?”时,他感到房价问题可是话题敏感,就算对方是邱引的父亲,也不便透露,况且对方还是一个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于是他直接挂断了电话。

  然而,第二天他又接到了邱在民的电话,这次对方的问题变成了“你是否认识凌冰?”程子水心想,这个凌冰自己不仅认识,彼此还很熟悉,他与邱引的房屋买卖就是凌冰做的中介。尽管如此,由于他猜测不出邱在民的动机和目的,便再次拒绝了对方。

  据程子水向警方反映,他回避这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凌冰在介绍他与邱引见面后便没有再次露面,后面的签约过户都是买卖双方直接到房产市场窗口办理。凌冰退出这单交易,是他主动而为?还是邱引从中作梗?这在程子水心里一直是个“谜”。

  第三天,邱在民的电话又来了。这次,邱在民直截了当地声称,他手里有程子水当年买下这套房子的合同,合同上签名的经纪人叫“凌冰”,问他是否可以帮忙找到这个人?程子水这才意识到,邱在民肯定是从屋中的旧书柜里翻出了自己当年遗留于此的买房合同。他想,这次卖给邱引的房价足足比八年前自己买入时涨了三百万。邱家人难道要悔约吗?程子水当时心一慌,没等对方说完便掐断了电话。

  听完程子水的供述,壮如山推断,邱在民多次致电程子水的目的不在房子和房价,而是那个房产中介——凌冰。

  凌冰是谁?邱在民为什么要找他?壮如山感觉有了方向。


  三、失联的中介

  警方调查到,邱在民近期也曾与凌冰通过电话。

  但他们之间的通话仅有一次,通话时长只有17秒钟,时间发生在5月6日上午,也就是死者第一次致电程子水后的第二天。

  通话记录显示,此后的5月7日,邱在明又先后四次拨打过凌冰的电话,都未接通。

  于是,壮如山带队来到好房中介门店,这家门店就在湖光园小区外围面临马路的一排商铺之中。门店员工说凌总已经三天没来公司了,事前也未留下任何口信,电话也一直打不通。

  警方随即对凌冰展开调查。

  凌冰是好房中介的门店经理。公司是他个人开的,属于好房中介的加盟店。这家门店主要从事湖光园小区及周边房屋的买卖和租赁经纪业务。据湖光园小区保安反映,凌冰经常带客户出现在湖光园小区内,这个小区的很多居民都认识他。

  凌冰的失联引起了警方的关注,于是他们对凌冰的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

  凌冰,38岁,男性,未婚,绿水人,父母双亡,无兄弟姐妹。目前在青山市名下有三套产权住房,其中两套出租,一套无人居住。凌冰平时不住自己的房子里,而是另外租房住,住址就在湖光园3幢乙单元501室。

  看到调查结果,壮如山惊诧不已,心想:邱在民,干了一辈子保卫工作,要找的人就住在自己一个单元楼里,真是不可思议!

  “凌冰的失联与邱在民的死是否有关?如果他是杀害邱在民的凶手?动机又会是什么?”

  案件分析会上,壮如山把一连串的问题抛了出来。

  年轻刑警柴晓亮认为,就目前掌握的情况,凌冰与邱在民之间的矛盾只是邱引在买房时的“跳单”(房屋买卖双方跳过中介直接交易),会导致凌冰没有收到中介费,但从常理看,这还不至于要到杀人的地步。即便如此,“跳单”也是邱引或程子水的问题,与邱在民似乎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凌冰,如果真是凶手,动机肯定不会是“跳单”,而是另有其因。要是能了解到邱在民与凌冰之间那个17秒钟的通话内容就好了。可是,一人已死,一人失踪,要从这条线查,肯定没指望。

  “案发现场,注意到死者穿着了没有?”壮如山继续提问题。

  ……

  见无人回应,壮如山便自问自答起来:“邱在民死亡时身上穿的是一身阿斯堡运动休闲服,这套服装原来是邱引的,他身材发福穿着嫌小,便被邱在民拿去穿了。”

  柴晓亮似乎明白了探长的意思:“那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凶手要杀的其实是邱引,而不是邱在民?”

  壮如山不置可否:“所以,我们得继续找证据!”

  凌冰一天不出现,警方的调查就一天不停止。

  警方想到了邱引,他在买房时曾与凌冰有过接触。

  壮如山问邱引:买房为什么会“跳单”?

  邱引的回答出乎警方的意料之外。

  他并没有回避自己与凌冰的关系,他说:“凌冰是我父亲以前工作单位的同事,他还是当时厂领导的儿子,我小时候经常到父亲单位玩,我们打小就认识。”

  据邱引讲,尽管两人认识,但已有二十多年没有联系,这次买房纯属偶遇,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在青山。许是这份旧交情,凌冰在他与程子水见面后便提出了主动退出。邱引明白,凌冰这样做是不想收他的中介费。其实,凌冰并没有真正退出这宗交易,在邱程两家办理房产过户的前前后后,一大套流程和手续全靠凌冰的幕后指点。

  另一头,凌冰的个人履历被柴晓亮等人摸清。

  凌冰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后由其父凌寒开独自抚养其长大成人。技校毕业后,凌冰分配到绿水航海仪器厂当电工。在厂里,凌冰仗着其父的地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其父退休后,他辞职离厂,此后先后在绿水的美景物业公司当过电工、德诚房产中介公司当过房产经纪人。××年7月,凌冰未向工作单位请假即前往A国出境旅游,一个月未归。之后,凌寒开不顾年迈身衰,独自前往A国寻子,一周后未遂而归。归国后三天,凌寒开突发心梗而死。××年11月,凌冰回国,定居青山市,入职该市好房中介旗舰店,××年4月,凌冰从旗舰店离职,独自开办中介门店,并成为好房中介公司连锁经营门店之一。


  四、尘封的往事

  经过摸排,警方发现了邱在民与凌冰的第一个交集点——绿水航海仪器厂。

  壮如山带队立即赶赴绿水市。

  在绿水航海仪器厂,警方找到了保卫科王科长——邱在民曾经的老部下。

  壮如山递给王科长几张照片,请他辨认。本以为分分钟可以搞定的事,王科长戴着老花镜足足盯了三分钟,一直没有吱声。

  只见王科长紧锁眉头,自言自语地嘟囔:“都这么多年了,人的长相应该也会变的,是吧?……这张看着,倒有点像,可眼神又不太对?咦,我以前怎么就没觉得这两人长得像呢!”

  王科长所指的照片是从好房中介门店的墙上取下的凌冰证件照。

  于是,王科长又找来电工班李班长——凌冰曾经的师傅。李班长看过照片后脱口而出:“这是倪秋!”

  王科长说,倪秋当年也是厂里的一名青工,工种是钳工。当时他与年龄相仿的凌冰称兄道弟,并仗着与凌冰的关系,不服从车间领导的管理,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工,就算上班在岗也是吊儿郎当,东转转西逛逛。后来,工厂财务科被盗,警察怀疑是他干的,但这小子跑得快,没被逮着,案子到现在都还没破,都有二十年了……

  壮如山找到了当年参与航海仪器厂财务科盗窃案的办案警察施维。

  施维回忆,二十年前的盗窃案,案犯从财务室保险箱偷走了三万元现金,三万元在当时不是小数目,案子轰动了全厂。厂方报案后,警方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倪秋,但在抓捕时,倪秋已经出逃,导致案件多年未破。

  施维说,尽管案子没破,但经济损失摆在那儿。于是上级部门对本案的相关人员进行逐一问责。厂长凌寒开,被免职并调动;保卫科科长邱在民,受记过处分;财务科会计宗晴,因违反现金管理制度,受记大过处分,并被要求全额赔付所盗钱款。宗晴因不堪处分和舆论压力,投河自杀身亡。

  在案情调查时,施维还讲述了一段和该案有关的小插曲。

  他说,当时,凌寒开和宗晴还是一对恋人,双方都是丧偶。凌寒开有一儿子,宗晴有一女儿。出事那年,两人正在筹办婚事,如果没有那起案件,当年就会完婚。

  “凌寒开的儿子不就是凌冰吗?”壮如山想起了凌冰。

  “是啊!”施维说,“后来老子被免职,儿子在厂里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辞职走人。”

  “那宗晴的女儿呢?后来咋样了?”不知是谁问了一句。

  “宗晴死后,她女儿成了孤儿,当时还未成年,组织上出面由邱在民夫妇收养。不过坏事最后变成了好事,这女孩后来成了邱在民的儿媳。”

  “是洪玉?”壮如山问。

  “没错。”施维回答。


  五、嫌疑人的供述

  对倪秋踪迹的再现,青山绿水两地警方决定开展联合抓捕行动。

  随着警力的增强,对倪秋行踪的摸排工作有了重大进展。有消息称:倪秋与君又来火锅城的女老板是男女朋友关系,倪秋目前正在火锅城……

  在君又来火锅城的地下室,倪秋被警方抓捕归案,他对二十年前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至此,绿水航海仪器厂财务科盗窃案成功告破。

  倪秋交待,二十年前的案子系凌冰一手策划,他只是执行者。凌冰的动机就是反对凌寒开与宗晴再婚。为了搅黄这桩婚事,凌冰便唆使倪秋到财务科偷钱,好让宗晴倒霉。为了不被牵连发现,凌冰让倪秋在作案后携款连夜出逃。

  倪秋自己也没想到,这一逃便是二十年。钱款花光后只能靠打临工勉强度日,国内混不下去了,便偷越国境来到A国。为了生计,他落入了一个传销诈骗组织,时间呆长了,常生回乡之念。于是便试着联系凌冰打听情况,可每当提到回来的想法,都被凌冰一口否决,倪秋感到,自己对凌冰一直忠心耿耿、言听计从,自己的流离之苦对凌冰而言却一文不值,他感到凌冰考虑的只有他自己的利益和安危。

  于是,他选择不再隐忍退让,便打电话骗凌冰,说自己在A国当上了导游,让凌冰抽空借出国旅游的机会见个面,以解兄弟多年分离之思。当时只是试探性地随口一提,没想到凌冰却一口答应。三年前,凌冰乘飞机来到A国,一出机场便被倪秋的旅游专车接走。倪秋带凌冰游览了A国著名的几大景点。旅行途中,凌冰兴致高昂时便吹嘘自己在房地产上赚了很多钱,还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给了倪秋。

  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倪秋照着凌冰的模样花钱整容。他悄悄带上凌冰的护照证件回到了国内。凌冰作为替代人质被A国传销诈骗组织扣留。倪秋回国后,为躲避熟人,他选择在青山市定居。他把自己装扮成凌冰,凭着他从凌冰那里了解的房地产业务知识,他到房产中介公司应聘工作。从牛市中取得第一桶金后,他决定单干,开设了自己的门店。正当一切顺风顺水之际,他遇到了邱引,为了不让邱引告发他,倪秋为邱引买房提供了全程无偿服务。

  在审讯中,壮如山问倪秋:“邱在民和你在电话里都讲了什么?”

  倪秋说:“邱在民问我,你是不是凌冰?我说是的。可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我听出了是邱在民的声音。所以邱在民接着又问,你是不是凌寒开的儿子?这次我坚决说——我不是,你找错人了。说完他便立即挂了电话。第二天,邱在民又来了几次电话,我怕他听出我的嗓音,所以没敢再接。”

  尽管倪秋对盗窃案供认不讳,但他绝口否认自己与邱在民的死有关。这令壮如山十分苦恼。

  壮如山质问:“为什么最近不上班,为什么手机关机搞失联?”

  倪秋解释:他现在不只做房产中介,这几年他在做中介时认识了许多老板,有的都成了朋友。目前,他在这些朋友的企业中有投资有股份,君又来火锅城便是其中之一,况且自己正与这里的女老板处于热恋交往期。最近店里生意从中午忙到晚上,根本无睱顾及其它事情,所以自己每天的起居都在火锅店。

  倪秋显然在狡辩,但警方仍然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破案再次陷入僵局。


  六、最后的探询

  壮如山决定重新梳理案情,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

  他反思从案发到今天,事实还不清晰,原因是侦查深度不够,尤其是对凌冰、倪秋两人的侦查研究不深入,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结合从绿水调查得到的情况,他认为邱在民的家属对警方并未做到知无不言,他们对事实是有所隐瞒的。

  首先是洪玉。想当年,洪玉与凌冰两家人差点成为一家人。可她却从未向警方透露过凌冰的一点信息。为什么?

  其次是邱引。打小就在航海仪器厂长大的他,无论对倪秋还是凌冰,不可能不熟悉,对于假凌冰是倪秋所扮,想必在买房时他早就发现。可他在警方调查时,为何对此只字不提?

  带着疑问,壮如山首先传唤了洪玉。

  这次,洪玉道出了自己多年来隐藏于心中的秘密。

  二十年前,母亲宗晴自杀前曾留下遗书,遗书中说真正害死她的人是凌冰。二十年来,洪玉一直在找凌冰,想与他当面对质,她要亲耳从凌冰口中证实母亲遗言的真假。今年5月的一天,邱在民把一份购房合同递到她的眼前,上面的签名让她眼红心跳。邱在民告诉她,凌冰就住在他们单元楼的501室。可是,第二天,邱在民又讲,弄错了,是一个与凌冰同名同姓的人,让她不必再纠结。出事后,洪玉感到邱在民的死定与此事有关,邱在民对自己肯定隐瞒了什么。于是她决定到湖光园亲自见见那个叫凌冰的邻居,想亲眼确认他是否是那个杀母仇人?于是,她多次登门,可是那501室的大门始终未曾对她开启。于是她一不做二不休,向单位请了年假,坐在小区门口的茶室里“守株待兔”三整天,即便如此也没有见到凌冰的影子。她也去过凌冰的中介门店,看到了墙上的照片。她发现那不是凌冰,而是倪秋。倪秋是在逃犯,是亡命之徒,她感到了害怕……

  听完洪玉的供述,壮如山顿生豁然开朗之感。

  这天下午,他到马学凤处询问并确认了邱在民死前的相关情况。

  之后,他胸有成竹地向上级领导汇报了自己对整个案件的想法和判断。按照他的建议,市刑侦支队安排警力对邱在民死亡前三天的所有活动轨迹开展了全面的视频侦查……

  次日上午,壮如山传唤了邱引。

  他压制着内心的激动,严肃地质问邱引“为什么要包庇倪秋?”

  邱引的回答简单而干脆:他冤枉,他根本没有发现凌冰其实是倪秋。

  壮如山对他的回答很不满意:“邱教授,还记得上次你讲的,你们全家在火锅城的事吗?”

  邱引说:“是的。可那件事跟案件好像没什么关系吧?”

  “那天,就在那天,他们差点要了你的命!只不过,你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他们?他们是谁?”

  “难道说,直到现在,你还在装糊涂?”

  “我毫无察觉。”

  “昨天,警方到火锅店调取了那天的视频录像,没想到,视频居然被人删了。这也难不倒我们,技术上很快作了恢复处理。令人振奋的是,看完视频,案子就破了。”

  “那凶手到底是谁?”邱引急切地问。

  “你一直包庇的那个人!”

  “不可能,那天我一直坐在那儿,根本没有见过他。”

  “现在,他可是那家店的合伙人,可以说是准老板,有些事根本不用他亲自出面。从视频上看,你父亲那天是带着一包“长江”牌香烟去的,进店一入座,他就把烟盒放在左手边的醋碟旁,全程看下来,他那天晚上只从烟盒里拿过一支烟。因为他那天的心思不在抽烟上。”

  “不错,那天他的兴趣都在吃火锅上。”

  “可能你是这么认为的,这个问题现在暂且不论,从视频看,他多次离席,多次出现在大堂调料台边。”

  “是的,他那天换了五六种品味。这有什么问题吗?”

  “君又来的特色服务之一——大堂经理轮桌敬酒发红包,你一定还有印象吧?”

  “记得,是一个女经理,到我们这桌敬酒的时候,发了一个红包给我儿子呢。”

  “女经理是大堂经理,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男副理,你是否有印象?”

  “喔,是有这么个人,他在女经理敬酒发红包后,负责向桌上的男顾客发了烟。”邱引顿了一下,“难道毒烟是他?……”

  “正是此人。这个男副理在你们桌上共发了两支烟,你和你父亲各一支。你当时在座位上,你接过烟后就顺手放手边了,你平时不抽烟,当然逢场作戏时也会抽上那么一口,但那天你始终没抽。再说你的父亲,当时他不在座位上,男副理就很自然地把那支烟放在了他的烟盒旁。”

  “所以……我父亲最后放在了他的烟盒里!”

  “事实就是这样!当你们用餐完毕准备离开时,你父亲——烟民都是爱烟如命的——便把桌上的那支烟塞进了自己的烟盒中。”

  壮如山接着说:“本来悲剧在早些时候就会发生,但你父亲那天吃火锅很卖力,所以当晚就出现胃疼不适,第二天还咳嗽鼻塞,所以第二天他戒烟了,这是你母亲告诉我的。第三天,也就是5月16日下午,他稍感身体康复,便又开始吸上了。”

  “我不能理解,火锅店跟我们爷俩有什么仇?”

  “昨天晚上,男副理已被刑拘,他供出了他的幕后指使者正是倪秋。还有一件事我差点忘了告诉你,倪秋几天前就被捕了,他对二十年前的事供认不讳。昨天晚上,他对自己杀害你和你父亲的事实全都招供了。”

  “这就难理解了。那盗窃案也判不了他几年,为了那事杀人可是要偿命的,难道他真犯傻了?”

  “男副理被抓后为了宽大处理,不仅交待了倪秋指使杀人,还供出了火锅城涉毒。这家火锅是不是很好吃,都是因为底汤里有料啊。这可都是倪秋从A国学过来的,难怪老板娘已经离不开他了!

  “倪秋交待,本来他并没有起杀心,但他发现邱在民竟然暗中跟踪他,还跟到了火锅城。特别是14日那晚,邱在民借用餐之机,多次离席,趁人不备进入饭店后厨、物品仓库四处打探。倪秋感到,你父亲已经发现了火锅底汤的秘密,他还想到你父亲几日前不依不饶的来电,想到你父亲当年干保卫工作时一抓到底绝不姑息的那股狠劲,他的愤怒在一瞬间被激发了……”

  就在倪秋如实交待罪行的这天晚上,还发生了两件事:

  一件是邱引在家服毒自杀身亡。另一件则是“516”命案成功告破。


  七、探长的彩蛋

  三个月后。

  在“516”命案总结交流会如期举行。壮如山代表专案组就本次案件办理的全过程作了总结回顾。在最后的交流互动环节,柴晓亮代表年轻干警提出了本案的几个疑点和问题,壮如山谈了自己的推理和解析,以下即为对话概要。

  柴:邱引为什么自杀?

  壮:我认为是畏罪。在绿水航海仪器厂盗窃案的卷宗里曾有这样一段:万能配锁店老板胡万能陈述,8月19日下午四点半左右,有一位二十岁左右的男孩曾到店中配制两把钥匙,该男孩本地口音,国字脸,短发,身穿白色短袖和黑色休闲沙滩裤,胸前锁骨处有一黑痣。据胡万能凭经验判断,两把钥匙一把是防盗门钥匙,一把是保险箱钥匙。

  柴:这么说,邱引参与了当年的盗窃案?

  壮:我想是的。

  柴:当时为什么没有查他?

  壮:可能是邱在民做了手脚。到万能配锁店调查情况的人有两个,一位是柳权兵,当时是属地派出所刑警,此人在五年前已因公殉职,另一位就是邱在民。他俩当年写下的调查结论是“该男孩疑似在逃嫌疑人倪秋”。不错,倪秋和邱引都是国字脸,年龄也差不多,但倪秋的胸前锁骨处没有黑痣,但邱引有。

  柴:邱引当年可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他参与盗窃的动机是什么?他会不会是受到了凌冰的胁迫?

  壮:据倪秋交待,当年作案前,两把钥匙是凌冰亲手交给他的,至于钥匙从何而来?他不清楚。两年前,凌冰在A国生了一场重病,已经去世,现在邱引也已身亡,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已经无从得知。办案时,我倒是发现了一份证据,那是在邱在民遗物中有一封邱引写给洪玉的情书,落款时间是在那起盗窃案之前。

  柴:可这又能说明什么?

  壮:邱引是有动机的。要搅黄一桩婚姻,动机可以完全不同。像凌冰,他是出于恨,因为他不喜欢宗晴;但也可以出于爱,像邱引,他应该舍不得洪玉随母进入凌家。

  柴:邱在民发现倪秋后,如能及时报案,后面应该不至于会被杀害。可他没有那么做,这里又有什么隐情?

  壮:怎么说呢,“父爱如山”吧。办案中,这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邱在民干了一辈子保卫工作,发现案犯,凭着他的秉性和觉悟,肯定会立马报警。可事实不是这样,为什么?在绿水调查时,我找到了答案。从小到大,邱引是父亲眼中的好孩子,是邱在民在领导同事亲戚朋友面前感到骄傲的好儿子。可是二十年前,当他协助调查此案时,发现邱引也参与其中。于是,他的内心不再坚强。以下几点事实可以证明我的推断。首先,就是对配钥匙男孩的调查,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瞒过了或者说服了一起办案的民警,指鹿为马,瞒天过海。其次则是二十年来,他始终关注着倪秋的动向。倪秋一直抱怨凌冰不让他回国,其中应该也有邱在民的意思。据凌冰以前单位的同事反映,凌冰与一个叫邱伯的电话联系较多。后来,凌冰出国未归,邱在民失去了打探倪秋消息的渠道。可当他在湖光园重新发现了凌冰的踪迹后,便千方百计地打听,甚至告诉了自己的儿媳,想让洪玉一起查找。可当他发现凌冰实际上是倪秋后,心里有过那么一阵子不安,但当他看到倪秋是以凌冰的形象出现时,他又放心了,他还及时转告洪玉自己认错了人,目的是提醒洪玉就此打消继续找人的念头,从而放过倪秋。按照他的逻辑,只要倪秋一天不归案,凌冰就是安全的,他的儿子也会永远安全。(完)


  

 

作者简介:福生来喜,男,1976年生,江苏常州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