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最小司令部里的算盘声

 从西柏坡毛泽东的住处,常常传出劈里啪啦的算盘声,这是音乐、很醉人的 音乐。

西柏坡在温柔的夜色中沉沉睡去,毛泽东的住处却灯火通明,一阵阵噼里啪 啦的算盘声从屋子里蹦跳出来,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脆。在院门口的哨兵, 作战室的参谋,闫长林、李银桥这些卫士,都能听到。对他们来说,这是音乐,很醉人的音乐。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首长们又开始算账了。

每结束一次战役战斗,毛泽东的屋子里就会传出这动人的算盘声。他们要亲自将歼敌数目算清楚。先是由作战室的同志算, 然后将表格送给毛泽东,毛泽东 再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一起算。当然,他们也算解放军的发展壮大。

早在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之前,毛泽东就算了一笔帐:从 1946 年 7 月到 1948 年 6 月,2 年来人民解放军共歼敌 264 万人,其中俘敌 163 万人,缴获步枪近 90 万支、轻重机枪 64000 余挺、小炮 8000 余门、步兵炮 5000 余门、山炮重炮 1100 余门。国民党军 1946 年 7 月为 430 万人,2 年来被歼或逃亡 309 万人,补充 244 万人,现有 365 万人;估计今后 3 年尚能补充 300 万人,而被歼和逃亡可能达 450 万人。这样, 5 年作战结果,国民党军可能只剩下 200 万人左右。而人民解 放军已由 2 年前的 120 万人增加到 280 万人,今后三年准备收容俘虏 170 万人, 动员农民参军 200 万人,除去消耗,5 年作战结果,我军可能接近 500 万人。于是,毛泽东预言:“如果 5 年作战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就可以说国民党的反动统 治已经从根本上被我们打倒了。”

同时,毛泽东还算出一笔帐:国民党现有全部军事力量 365 万人中的 70%在 第一线。正规军 285 个旅,198 万人,其中在第一线有 249 个旅,174.2 万人。 这就意味着:“人民解放军第 3 年(1948 年下半年至 1949 年上半年)仍然全部 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

在算盘珠的响声中,毛泽东决定了革命前途和作战方针。

后来,历经豫东战役、太原战役、济南战役、辽沈战役, 毛泽东的帐本上又 有了新的突破。他在 1948 年 11 月 14 日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中说:“最近刚起 了一个突变。经过战争第 3 年度的头 4 个月,即今年 7 月 1  日至 11 月 2 日沈阳 解放时,国民党军即丧失了 100 万人。……4 个月内,即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营 以上部队合计 83 个师,其中包括 63 个整师。……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 争进程,大为缩短。原来预计,从 1946 年 7 月起,大约需要 5 年左右时间,便 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 只要从现时起,再有 1 年左右的 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当时的作战部一局作战室张清化副主任对笔者风趣地说:“蒋介石的统治就 是被毛主席算垮的。”每次,张清化总是将算盘和已经填好的数字表格一起放到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面前。周恩来往往将算盘往张清化面前一推,说:“张 清化,你还是再算一遍吧 。”张清化的算盘打得脆响。

毛泽东、周恩来总是挤在一起审查表格。毛泽东的手指头在表格上移动,指 一个数字,周恩来念一个数字,张清化就打上去一个数字。朱德和叶剑英坐在对 面。朱德不眨眼地瞅着张清化的五个指头在算盘上跳动;叶剑英的咀唇微微翕动, 他在心算。

周恩来像个司仪,越念声音越大,张清化的算盘也越打越响。毛泽东会忘了 吸烟,白色的烟灰掉在表格上,他连忙按住一个数字,将烟灰小心吹掉。朱德每 到转钟后常要打盹,这时却特别亢奋,笑眯眯地看着他们,毫无睡意。

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对数据的浓厚兴趣。直到 1975 年发布对国民党战犯大赦 命令的前夕,他还要战争年代的一些准确数据。那一天,张清化突然接到华国锋 的电话,叫他立即到中南海小礼堂去。在中南海小礼堂里,华国锋告诉张清化, 毛主席要他算一笔帐,在 3 年的解放战争中,被俘的、投诚的、起义的国民党军 各有多少?其中将校以上各种军阶的各有多少?这些人现在都到哪里去了?这 笔帐他不清楚,只能让张清化来算。张清化既感到亲切又觉得有点紧张,幸亏那 些老帐还可以打得出来……

在西柏坡的时候,张清化虽然才 30 来岁,可办事很干练。整个作战室只有 10 来个人,效率却很高。黄维兵团 11 月 15 日晚全歼,16 日他们就搞出了战果 明细表,送到毛泽东案前。

“错了!错了!”毛泽东用指头在张清化面前点着,“你们多算了一个团。”张清化放下算盘,吃惊地望着毛泽东。这笔帐他以为是很精确的。“第 18 军的骑兵 团就不在被歼之列嘛”!毛泽东说着,拿起铅笔就改。

张清化回忆起那些兴奋而又疲劳的算账之夜,颇为怀念:“那时,毛主席和军 委首长严格得很哩!抗日时,地区分散,环境恶劣,数字不准确的现象是难免的。 可在 3 年内战时期,一点都不能马虎!毛主席的脾气是很大的,决不允许有弄虚作假的现象。要不然, 毛主席怎么能说蒋介石什么时候完蛋,蒋介石就什么时候 完蛋呢”!


(十)在西柏坡办理的作战业务工作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及作战部在西柏坡,除了指挥上述三大战役以外,从 1948 年 3 月起至 1949 年 3 月 24  日止,还办理了一些作战业务工作。

1948 年 3 月至 4 月,奉叶剑英副总参谋长指示,作战部派一局童陆生局长 率领张明(张水发)、傅世文、刘达和王亚志等,以总部调查组的名义到晋绥军区军干校作调查。调查组的主要任务是, 为适应人民解放军已经开始反攻的战争 形势,了解如何以晋绥军干校等筹组华北军政大学。叶剑英副总参谋长对调查组 工作作了指示,主要有:一切经过组织进行。调查组本身只输入不输出,把材料、 书籍、意见收集起来就完成任务。童陆生局长多注意收集军干校教育计划及教材 等。请教采取什么办法才能造就适应目前战争形势的参谋。参谋人员要会读、会 记、会思维, 熟记各种材料是起码的条件;据实践经验,将各种军事基本知识包 括兵要地理情况,以及敌情我情等,编制成卡片,硬记死记达到熟记,是实现会 记的好方法;这种“卡片教育”先作为教育方法,以后要成为作风和参谋业务守则。 最好从伤员中抽调有点文化的连营级政工干部,编成 1 、200 人的参谋大队,为 前方培养一批适合大战的参谋人员。5 月,华北军事政治大学组成,叶剑英任校 长兼政治委员,担负为华北又为全国训练干部的任务。

4 月 30  日,陈毅、粟裕赶到阜平县城南庄,参加由毛泽东主持的中共中央 书记处扩大会议。城南庄会议开了 7 天,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 等同志详细听取了粟裕关于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暂不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 大量歼敌的作战方案。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经过 7 天的热烈讨论,与会同志 一致同意了粟裕提出的“华野暂不过江”的战略建议。在这次城南庄召开的中共中 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中央决定:“陈毅担任中原局第 2 书记、中原野战军第 1 副司令员,协助刘邓工作。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全面负责华东 野战军的作战指挥” 。会议结束后,朱德总司令代表中共中央在陈毅、粟裕陪同 下来到濮阳,参加了华东野战军于 5 月 14 日召开的前委扩大会议,并视察华东 野战军 1 兵团。在前委扩大会议上,陈毅司令员传达了中共中央指示,并通报了 华东野战军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朱德总司令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华东野 战军在解放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提出了华东野战军下一步的作战任务:“力 争消灭国民党的两大主力,邱清泉的 5 军(整编第 5 师)和胡琏的 11 师(整编 第 18 军)。” 作战部派一局江右书科长随行。

4 月 29  日,在周恩来副主席的关心与指导下,作战部编印出第 1 期《敌情 综合》。《敌情综合》每周(有时半月)出 1 期,内容主要是各战场之国民党军动向,以及一些关于国民党军情况的专题调查,供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首长和各部 首长参阅。随即又编印了《日日敌情》,专报中央书记处及中央少数有关部门(如 中宣部)。同年 9 月下旬起,为了全面掌握反映作战情况,又增加人民解放军战 况等内容,即将《敌情综合》改名为《军情综合》(从 19 期起),《日日敌情》改 名为《每日军情》。

5 月 22  日,作战部以“军委参”名义,将东北国民党军新战略战术原则要点电 告各战区。其战略原则是: 专以消灭人民解放军主力为胜利,不以取得城镇或击 溃为胜利;先求面的扩展,后求点线之联系;训练大批基层行政干部配合军队争 取面的掌握;成立地方武力之独立机构,确实“绥靖”地方。其攻防战术原则是: 不作正面攻击和包围攻击,以主力断退路或追击,能守则守、不能守则走, 不死 守据点而以机动兵力维护据点之生存,在阵地内歼敌。

6 月 1 日,作战部以“军委参”名义发出关于陈诚“固点避围”战法的通报,供 各战区首长参考。通报说:陈诚“固点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工事坚固、守军雄厚、 粮弹充分和增援及时。“避围法”指如不能具备上述条件、但该点又有战略之价值 时,亦应固守,以轻装部队控制要点附近,敌弱则进剿,敌强则避战。

7 月 16 日,鉴于东北人民解放军打长春久攻不克、需要攻坚战经验的情况, 中央军委发出由作战部草拟的通报,将缴获之阎锡山部所谓《临汾战役经验》摘 要电告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其他战区首长。同日, 作战部也将晋 冀鲁豫军区《临汾战役坑道作业经验》,摘要后以“军委参”名义电告以上各战区 首长。《临汾战役坑道作业经验》内容包括:组织分工及战前准备,技术指导, 距离测量,掌握方向,坑道设备,开药室、装药、填塞、点火,坑道斗争。

7 月中旬,作战部综合整理出《津浦线徐(州)济(南)段战役总结》,供军 委首长参阅。《总结》对山东兵团自 5 月 29 日至 7 月 14 日间以攻克兖州为主的 多次作战作了记述,说此役先后参战兵力共 45 个团,轮番使用,一面作战一面 休整,故战役历时 50 天部队并不十分疲乏;攻坚战中的问题是,部队对通过较 深较宽的水壕尚感棘手,攻打子母堡之小群动作不熟练等。

7 月 30  日,由作战部拟稿的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解放战争第 2 年战绩的 4个公报,经新华社广播发表。第 1 号公报是全年战绩。共歼灭国民党军 152 万余 人,毙俘将级军官 174 人,缴获枪 59 万余支(挺)、炮约 9000 门、飞机 10 架、 坦克 31 辆、小型舰艇 17 艘、汽车 2000 余辆。综合两年共歼灭国民党军 264 万 余人,毙俘将级军官 376 人,缴获枪 102 万余支(挺)、炮 1.5 万余门、坦克 118 辆、飞机 13 架、汽车 3349 辆、小型舰艇 34 艘。第 2 年比第 1 年多歼灭国民党 军 40 万余人,缴获亦增多。第 2 号公报是解放区面积、人口、城市发展统计。 解放区现有面积 235.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 24.5%。解放区人口占全国人 口的 37%。解放区现有城市 586 座。第 3 号公报是双方兵力损失比较。全年歼灭 国民党军 152 万余人,人民解放军损失 45 万余人,损失比为 3.35 :1。综合 2 年 损失比为 3.25 :1 。 第 4  号公报是俘毙国民党军将级军官及上校级旅以上军官 216 人的名单。

8 月 1  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两周年的总结和第三年的  任务》的社论。8 月 20  日,在西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 36 师的澄(城) 郃(今合阳)战役结束后,作战部综合情况写成《黄龙战役概述》。《概述》对战  役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之作战目的、兵力使用、进攻态势、被歼经过、战后动态  和部队素质等,作了全面记述。对其战力素质的分析是:12 个师 30 个旅中已有  2/3 受到过歼灭性打击或被全歼,未受歼灭性打击战力较强的机动兵力只有 4 个 师 9 个旅。受歼灭性打击后补充起来尚能作战的有 7 个旅。被全歼后补充起来部  分能作战的有 4 个师 7 个旅。新兵编成的有 5 个旅。未与人民解放军作过战的有  1 个师 2 个旅。

9 月 8  日,为配合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作战,华北军区第 2 、3 兵团在中 央军委直接指挥下发起察(哈尔)绥(远)战役。至 10 月 31  日,歼灭国民党军 2 万余人,绥远省除五原、临河及归绥外全部解放, 使华北之国民党军无法抽兵 增援东北,有力地配合了辽沈战役。作战部直接收集战况, 于 10 月下旬和 11 月 初先后写成《平绥东段钳制战役经过》和《绥远战役经过》。

9 月中旬,作战部遵照周恩来代总参谋长批示,向各野战部队及军区转发了 华东野战军粟(裕)陈(士渠)张(震)所报关于突击动作的研究。《研究》提出四点:(1)炮兵射击后,轻重机枪进入阵地不发射,用迫击炮送炸药破坏敌副 防御,使敌误我仍在炮击;(2)我炮击结束前,以步枪送炸药或投掷小包炸药, 使敌误我仍在炮击,我即趁机进行爆破、突破, 以减少伤亡;(3)突击前各种火 器应连续射击,火力不中断;(4)巷战中,要小组轮番攻击与指挥结合。

9 月 16  日至 9 月 24 日,华东野战及山东军区部队在山东省济南地区举行济 南战役,经过 8 昼夜激烈攻坚作战,全歼国民党守军 10.4 万余人,生俘第 2 绥 靖区中将司令官王耀武,为淮海战役造成极为有利的形势,也揭开了大决战的序 幕。战役中, 作战部及时传达指示,通报敌情,掌握战况,报告首长。战后, 又 编写了《济南战役总结》。

9 月 25  日,作战部以“军委参”名义,将国民党国防部对人民解放军秋季攻势 的估计及部署通报各战区。国民党国防部估计人民解放军的秋季攻势在华中、华 东和豫陕等战场,总兵力 80 万人,目的是扫清南下障碍。其部署:(1)集结华 北、华东及豫陕战场 65 个师总计 100 万以上兵力作战;(2)对付人民解放军的 “合纵”,采取“连横”办法阻止南下,保持三角(即徐州、汉口、西安)、四边(陇 海全线、津浦路兖浦段、郑州以南平汉线及宝鸡至成都公路)、十三点(开封、 郑州、济南、商邱、南阳、襄樊、确山、信阳、汉中、安康、钟祥、宜昌、合肥); (3)改用半守点、半机动办法,固守十三点,以强力部队出击。

9 月 30  日,针对琼崖区党委 20  日来电认为 3 个月的胜利“已使蒋韩匪帮在 琼的军事转向守势,军事主动权已逐渐掌握我军手中,琼崖的解放战争已起了根 本变化”等。作战部受命根据中央讨论的意见,综合情况写出了《琼崖情况研究》, 供中共中央对琼崖工作作指示之用。《研究》在分析了当地国民党军与琼崖纵队 的兵力对比、所控制的面积人口和作战情况之后,提出了六条意见,要点是:(1) 琼崖近两年的军事斗争是有成绩的,对北方的解放战争起了配合作用。(2)琼崖 目前仍是敌强我弱的情况,并未达到“根本变化”的程度。(3)今后敌人对琼崖之 “清剿”不会减弱,琼崖同志须有应付更厉害“清剿”的准备。(4)琼崖的作战方针, 仍应以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为主,而以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集中一二个支队歼敌一 排一连的作战为辅, 目前不宜强调集中作战。作战对象,主要是敌人的自卫队、“义勇军”一类的武装,对敌人正规军不宜轻率的攻击。对敌之城市和大据点,一 般不作进攻,主要应努力扫除乡村的敌人,建设农村根据地。不宜发动大的群众 运动。(5)琼崖同志必须作较长期的艰苦斗争的准备。(6)希望将琼崖斗争各方 面的情况及时报告中央军委。

10 月 5  日至 18 日,西北野战军发起荔北(陕西省大荔以北)战役,歼灭国 民党军 2.5 万余人,击落飞机 3 架,击毁坦克 2 辆。作战部在战役后写成的《洛 北战役(荔北战役)》,对战前情况、战役目的、战况、战后态势和俘获与战果等,  都作了回顾与介绍。10  月底,王震关于荔北战役检讨及整训工作情况报告军委 后,遵照周恩来副主席批示,作战部又将该报告摘要后以军委名义转发各战区。

晋中战役后,为夺取太原,解放山西全境,中央军委于 7 月决定,以华北第 1 兵团并指挥西北野战军第 7 纵队及晋中地方武装共 17 个旅,准备于 10 月中旬 发起太原战役。10 月 2  日,太原守军 7 个师沿汾河以东南犯,先后进至小店镇、 南黑窑地区。10 月 5 日,华北第 1 兵团决心乘敌脱离阵地的有利时机展开进攻, 经 11 昼夜激战,歼灭国民党军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部 2 个师 3 个团又 7 个 营,并突破太原守军南部防线,占领武宿机场。接着, 以攻坚手段对太原天然屏 障东山要塞发起进攻,经过 20 余天的反复争夺,至 12 月 4  日占领城南、北郊和 东山各要点,紧缩了对太原的包围。2 个月中,共歼灭阎锡山部 3 万余人。随后,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为稳住平津地区守军,使其不因孤立而撤退,太原前线部 队暂缓攻城,转入围城休整,至此太原战役第 1 阶段结束。

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统帅部于 10 月中旬将驻郑州地区的孙元良兵团东调 徐州地区,以加强刘峙集团的防御力量,郑州防务交给第 12 绥靖区部队担任。 为了调动正在东进的孙元良兵团回援,配合华东野战军即将举行的淮海战役,中 原野战军决心集中主力 4 个纵队,在河南郑州及其以北地区发起郑州战役。10 月 21  日夜,攻城部队迫近郑州城郊。10 月 22   日拂晓,守军第 268 师、第 106 师 大部弃城向北逃窜,被中原野战军一部阻止于老鸦陈、固城之间地区。接着, 第 9 纵队主力向该敌发起猛烈攻击,经 2 小时激战,全歼该敌。此役, 共歼灭国民 党军 1.1 万余人,解放郑州。10 月 24  日开封的国民党军弃城东撤,中原野战军当即占领该城。郑州解放后, 平汉、陇海两铁路的枢纽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 对 尔后的作战起了重大作用。

10 月 28 日,新华社发出作战部参与草拟的电讯《秋季攻势现势》。电讯说, 人民解放军 1948 年的秋季攻势,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中,已解放济南、 锦州、烟台、长春、郑州、包头、开封等重要城市,40 余天歼灭国民党军约 35 万人。电讯还分别报道了山东、东北、华北、西北和中原的攻势作战情况。

11 月 15  日,西北野战军在陕西郃阳、澄城、铜川、蒲城等地区发动冬季战 役。至 11 月 16 日,在郃阳(今合阳)以东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 69 军第 144 师 大部,迫使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调第 1、第 65 军等部东援。西北 野战军即以第 1、4 纵队向铜川、耀县攻击, 调动东援的胡宗南部西援;以第 2 、 3、6 纵队预伏于蔡邓至永丰镇间洛河东西地区,待机歼击西援之敌。胡宗南判断 西北野战军主力在铜川、耀县地区, 乃令位于澄城、郃阳地区的第 76、第 90 军 等南撤,协同第 1、第 65 军向西增援。11 月 23  日,第 76 军进至永丰镇地区时, 发现解放军在蒲城、石羊间设伏,即停止前进,构筑工事防守。西北野战军抓住 这一战机,于 11 月 25  日对第 76 军发起猛攻,激战至 11 月 28  日,将其全歼。 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 2.5 万余人,俘虏第 76 军中将军长李日基。

12 月 25  日,作战部编印《敌军现有番号主官简表》,报中共中央、军委首 长并发有关部门和各战区参考。《简表》列出了国民党军 13 个兵团、75 个军、 228 个师的新旧番号、主官姓名和隶属关系。

综上所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西柏坡的 1 年,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大决 战的 1 年,是全国各地战事最多,人民解放军战绩最大的 1 年,也可以说是中国 革命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 1 年。


(十一)为毛泽东撰写新年献词提供资料

 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主所组成的战略大决战胜利结束后,中国的 政治形势已经十分明朗: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需要太长 的时间了,国民党政府正像一艘破船那样将从历史上沉没。

面对这种急转直下的不利局势,2 年多来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全面 内战、把和平之门关死的国民党政府,忽然通过种种渠道,放出要进行“和平谈 判”的空气来。

蒋介石在军事上惨遭失败、政治上众叛亲离、经济上迅速崩溃的情况下, 美 国政府又拒绝了他所提出的增加美援和公开发表支持国民党政府声明的要求,因 此不得不在 1948 年 12 月中旬表示要以“主动下野”的办法来促成同中共的“和谈”。 1949 年元旦,蒋介石发表要求同中共和谈的《新年文告》,提出要以保存所谓“宪 法”、“法统”及“国军”等作为谈判的前提。这就很清楚:他的目的不过是想保存国民党政府的地位,争取喘息时间,以便重新集结力量,卷土重来。

一向同蒋介石存在尖锐矛盾的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趁机以和谈为名, 要逼蒋下野以取而代之。他们这样做, 是有一定的国际背景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向美国国务院提出建议:劝“不孚众望”的“蒋委员长退休”,而让“较有前途 的政治领袖李宗仁”,组成一个“没有共产党参加的共和政府。”1948 年 11  月中 旬,李宗仁曾向司徒雷登表示:如果蒋介石“在目前军事上尚未完全失败前离职”, 而新的领导能够得到美国政府“毫不含糊的支持”,那么“它就能取得中国西南地区 的有力支持,以便把共产党的部队阻遏在长江以北地区”。12 月下旬,华中“剿总” 总司令白崇禧两次致电蒋介石,要求蒋“乘京沪平津尚在吾人掌握之中迅作对内 对外的和谈部署”,加紧施加压力,逼蒋下台。

这场越来越热闹的“和平”活动,使国内一部分人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有 一些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分子,害怕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会损害他们的 利益,希望革命就此止步,或者带上温和的色彩。有的资产阶级右翼分子要共产 党把人民革命战争“立即停下来”,反对“除恶务尽”。在国际上,也出现各种各样 的议论,似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应该适可而止。

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这是关系到中国人民命运和前途 的一个必须明确回答的重大原则问题。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刻,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敏感 性、政治辨别力和政治坚定性, 及时地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他的主张是正确的,富有远见的。他在党内能 得到人们如此普遍的高度信任,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1948 年 12 月 30  日,毛泽东用两天时间为新华社写成了一篇题为《将革命 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军委作战部为毛泽东撰写新年献词提供了解放战争两年 半来的情况和歼敌营以上正规军的统计等资料,并按新年献词精神掌握和处理工 作。

1949 年 1 月 1 日,新华社公开发表了毛泽东撰写《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 年献词。

新年献词毫不含糊地指出: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 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 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 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 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 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 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

毛泽东用了一个著名的警喻来说明这个问题:“这里用得着古代希腊的一段寓言:‘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 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 等到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 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 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外国和中 国的毒蛇们希望中国人民还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死去,希望中国共产党,中国的一 切革命民主派,都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怀有对于毒蛇的好心肠。但是中国人民, 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却听见了并且记住了这个劳动者的遗嘱。况 且盘踞在大部分中国土地上的大蛇和小蛇,黑蛇和白蛇,露出毒牙的蛇和化成美 女的蛇,虽然它们已经感觉到冬天的威胁,但是还没有冻硬呢”!

新年献词总结了两年半来的伟大胜利,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正 玩弄新的和平阴谋,号召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更加巩固地团结一致,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消灭反动势力,将革命进行到底。

同时,新年献词向中外宣布,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 将获得比 1948 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十二)办理全军组织编制、番号调整工作

 随着战局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日益壮大,各战略区、各野战军之 间的协同作战越来越频繁。在原有的分散作战的条件下形成的各部队的组织编制 不统一、番号不统一等问题,越来越妨碍大兵团之间的协同作战。因此, 尽快地 使全军编制向正规化过渡,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具体组织实施这一工作。1948 年第 3 季度,根据中 央政治局九月会议的要求,10 月间,周恩来草拟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统 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电令, 作战部为此电提供了情况,并完成拟制新 组织序列表等具体工作。其中电令规定:全军今后一律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称号,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伍。野战部队在军以上设野战军和兵团 两级,原有的纵队改称为军,师和旅统一称师。兵团和军、师、团都按统一顺序 号排列。军以下各级一般按三三制编组。编入野战军的特种兵纵队,统率所属的 炮兵、战车部队和工兵部队。地方部队, 设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华北 5 大 军区,与中央局同级,并受其领导。军区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军分区。这 个规定经毛泽东审阅后,在 11 月 1  日下发实行。1949 年 1 月 15  日,中央军委 做出关于全军组织编制、番号的决定。根据战争的发展,各野战军冠以军区地名 已不适合,决定改为按序数排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改为第 1 、 第 2、第 3、第 4 野战军,华北军区的 3 个兵团直属人民解放军总部。

1949 年春至 6 月,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先后按照中央军委 1948 年 11 月 1 号 和 1949 年 1 月 15  日的决定进行整编。

第 1 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第 1 副司令员贺龙,副司令员张宗逊、赵寿山, 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下辖: 第 1 兵团(第 1、第 2 、 第 7、第 5 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政治委员(后)徐立清;第 2 兵团(第 3、第 4、第 6、第 8 军),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王世泰;第 22 兵团:司令员 陶峙岳,政治委员王震(兼);另有:独 2 军,独 3 军。

第 2 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下辖: 第 3 兵团(第 10、第 11、第 12 军),司令员陈锡联, 政治委员谢富治;第 4 兵团(第 13、第 14、第 15 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 第 5 兵团(第 16、第 17、第 18 军),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直辖部队: 第 19 军,特种兵纵队,工程兵纵队。

第 3 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兼第 2 副政治委员粟裕,第

1 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下辖:第 7 兵团(第 21、第 22、第 23、第 35 军),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谭启龙;第 8 兵团(第 24、 第 25、第 26、第 34 军),司令员陈士榘,政治委员袁仲贤;第 9 兵团(第 20、 第 27、第 30、第 33 军),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郭化若;第 10 兵团(第 28 、 第 29、第 31 军)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其他部队第 32 军,特种兵司令 部。

第 4 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1948 年 11 月),第 2 政治委 员邓子恢(1949 年春),第 1 副司令员萧劲光,第 2 副司令员黄克诚,副政治委 员兼政治部主任谭政,第 1 参谋长萧克,第 2 参谋长赵尔陆,副参谋长聂鹤亭、 陈辉、曹祥仁, 政治部副主任陶铸。下辖: 第 12 兵团(第 40、第 45、第 46 军),  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黄克诚;第 13 兵团(第 38、第 47、第 49 军),司令员 程子华、(后)黄永胜,政治委员萧华;第 14 兵团(第 39、第 41、第 42 军),  司令员刘亚楼,政治委员莫文骅;第 15 兵团(第 43、第 44、第 48、第 50 军、 两广纵队,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特种兵部队(炮兵纵队、铁道兵司令 部、工兵司令部),第 22 兵团(第 52 、53 、55 军),司令员陈明仁,政治委员唐天际;其他部队:第 51 、58 、59 军。

军委直属兵团:第 18 兵团(第 60、第 61、第 62 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 向前(兼),(后)周士第,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周士第,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 员王新亭,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第 19 兵团(第 63、 第 64、第 65 军),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兼)(后)李志民;第 20 兵 团(第 66、第 67、第 69 军),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井泉,(后)李天焕; 第 23 兵团(第 36、第 37 军),司令员董其武,政治委员薄一波(兼)(后)高克 林;第 70 军;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腾代远。

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后)高岗,副司令员周保中,副政治委员李富春,参谋长伍修权,政治部主任周恒。下辖: 辽东军区,辽西军区,热 河军区,吉林省军事部,松江省军事部,黑龙江省军事部,内蒙军区。

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治委员薄一波,副司令员徐向前、腾代远, 参 谋长唐延杰,政治部主任罗瑞卿,政治部副主任蔡树藩。下辖: 察哈尔军区,冀东军区,冀中军区,绥远军区,太原军区,冀鲁豫军区,太行军区,冀南军区, 太岳军区,炮兵司令部。

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习仲勋,副司令员王维舟,参谋长张经武, 政治部主任张仲良,副参谋长朱早观。下辖:晋绥军区,陕北军区,陕南军区。

华东军区(兼第 3 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副司令员张云 逸、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舒同,副参谋长周骏鸣, 政治部副主任唐亮、钟期光。下辖: 山东军区,胶东军区,渤海军区,鲁中军区, 苏南军区,苏北军区,皖北军区,皖南军区,浙江军区,华东海军。

华中军区(兼第 4 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第 1 政治委员罗荣桓,第 2 政治 委员邓子恢,第 1 副司令员萧劲光,第 2 副司令员黄克诚,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 主任谭政,第 1 参谋长萧克,第 2 参谋长赵尔陆,副参谋长聂鹤亭、陈光、曹祥 仁,政治部副主任陶铸。下辖: 河南军区,湖北军区、江西军区, 江南作战支前 司令部。

各游击队整编为纵队或总队。

作战部在周恩来副主席的指导下,在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整编过程中,做了编 制序列、番号和掌握整编情况等具体工作。各战区部队在此整编基础上,对部队 重新进行装备和训练,使部队的组织更有领导更富有战斗力,使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正规化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

4 月 18  日,中央军委发出统一编排特种兵部队番号的规定。其中,野战军 直属的特种兵指挥机关统称为特种兵司令部。

全军重炮团按野战军顺序依次排列番号:西北军区所属之 1 个炮兵团为炮兵 第 1 团;第 2 野战军所属之 5 个炮兵团为炮兵第 4 至第 8 团;第 3 野战军所属之 10 个炮兵团为炮兵第 11 至第 20 团;第 4 野战军所属之 7 个炮兵团为炮兵第 25 至第 31 团;东北军区所属之 2 个炮兵团为炮兵第 34 、35 团;华北军区所属之 5 个炮兵团为炮兵第 37 至第 41 团。

另,全军高炮 6 个团,排列番号为:高炮第 1 至第 6 团;全军 2 个炮兵师和2 个炮兵旅,排列番号为炮兵第 1 至第 4 师;全军工兵团按野战军顺序依次排列番号为:第 1、2、3 野战军工兵团和第四野战军 3 个工兵团,依次改为工兵第 1、2 、3 、4 、5 、6 团。

作战部办理了上述部队番号的编排等具体工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