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西北行,首站老君山。
选择老君山是所有同行者共同心愿。出发前因调换车辆,致使我这个主力驾手成为替补队员,虽不能畅享高速上疾驶推背的爽快,但可参与车厢里掼蛋大战,难得的身心俱娱。空余时还可打开手机,通过度娘恶补旅途各景区的知识点,毕竟之前仅是听别人的介绍或者是网文上的一鳞半爪,连入门都算不上,与道听途说也相差无几。
老君山坐落在河南省西部栾川县境内,位于洛阳市西南方约一百五十公里处,是伏牛山脉的主峰,相传是道教始祖李耳即“老子”的归隐修道之地。老君山原名“景室山”,意为八百里伏牛山美景集于一室。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重修铁顶老君庙时赐名“老君山”。
伏牛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四百公里,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关于伏牛山名来历,源于一名叫“自在”的禅师曾在此山中降服野牛的传说,此后八百里绵延山脉,就被冠名伏牛山。不过也有传说因老子隐居景室山修道,坐骑青牛卧伏山间而得名,中天门附近“树猿迎客”景点的对联就是佐证:极目君山雄,孤松不语;荡胸道海阔,青牛长闲。可见旅游景点的对联往往言简意赅,用最少的文字诠释精髓。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至少可以通过对联对景点了解个大概。
行程安排老君山游览只有一天时间,坐索道上山是不二选择,先坐云景索道至中天门,再乘峰林索道至仙境隧道始步行登山。进入十里画屏后,远处山顶上的金顶建筑群进入我的眼帘,特别是那亮宝台和玉皇顶,耸立绝峰上,孤悬云雾中,甚为奇特,与网络上宣传老君山的画面契合。因为金顶才是主要景点,是此行的目的地,我们急于赶过去,以致与沿途众多景点擦肩而过,在经过天门开阖、老子传经、太极迷宫、妙步莲花、老子悟道、巨龙巡山、天蓬求道等诸景点时,皆匆匆而过,虽拍了不少照片,却与景点名称对不上而不知所云。直至登上马鬃岭,才放缓脚步,在“无为亭”前,见到立柱上是汪国真撰并书的对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稍作揣摩,觉得说是对联不如说是两句现代诗。马鬃岭海拔2217米,是老君山最高峰,亭旁立“伏牛山主峰”碑,想来还应是伏牛山最高峰。极顶远眺,众山翠微白云飘荡,天宇湛蓝广袤无垠。念天地悠悠造物神化,感个人渺小尤需奋发。山高人为峰,路远脚步长,此时此刻读此联,收获了几多振奋几多激情。
隔壁又有一“观海亭”,亭上一联尽显伏牛山非凡的气势,上联:西瞻秦岭,东望龙门,百里平川堪跃马;下联:南极武当,北收熊耳,群峰时景似伏牛。除了气势的渲染,还借用秦岭、龙门、武当、熊耳等地望,烘托出伏牛山的地理位置,不仅地势险要,还处锁钥要津,扼东出中原或西进关中之咽喉。
过了马鬃岭,很快就到南天门。登上南天门,才算到金顶。这个金顶自唐至明清皆称铁顶,眼前的金顶道观建筑群建于二〇一一年, 二〇一三年竣工,由上海同济大学编制总体规划,北京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院设计方案并组织施工。也许是新的建筑群尽显金碧辉煌,也许金顶比之铁顶更加富丽堂皇,总之老君山自此弃铁顶而改称金顶。当然凭游客直观与金顶的称谓并无违和之感。
南天门的对联为:南眺三千丈空谷瑞气,天门十二时云间春风。空谷瑞气,云间春风,寓意清楚,标榜的意思也很明白,但平仄对仗有瑕疵,不过对联与诗词同源,有时候内容或意境重于形式。南天门之上即为老君庙,资料佐证老君庙始建于北魏时期,唐代皇帝姓李,与老子李耳同族,故老君庙备受青睐,李世民曾亲派大将尉迟敬德坐镇督修老君庙,有唐一朝这里成为皇家供奉老君圣地。庙前的对联:山卧青牛紫气东来三万里,法宗大道函关初度五千言。将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写下五千字《道德经》并开道宗之源的经过高度总结,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与老君庙相对的是道德府,是明万历皇帝颁旨为保存《道大藏经》而修建的皇家建筑庙宇。岁月沧桑,几经损毁与修复,眼前的新道德府就是十年前刚修复的。府门对联:道传紫府升玉局以演琅函,德布红尘降瑶宫而颁宝箓。此联字字珠玉,满含道家仙气,尽显神秘浪漫,富于奇妙想象。联中的“紫府”,是指仙人居住的地方;“玉局”,是太上老君坐局讲经的道观号;“琅函”,指道书,借喻《道德经》;“瑶宫”,传说中美玉砌成的仙宫;“宝箓”传说凤凰授予黄帝的图箓,象征天命。整副楹联妙手天成,典故信手拈来,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老子所修的道,来自仙人居住的紫府,经过太上老君讲授、演绎而成《道德经》,成为道教的教义;《道德经》传布世间,如同传说中凤凰授予黄帝的宝箓,成为人们德行的指南。窃以为这是老君庙诠释道德经的真谛所在。
老君庙与道德府之间为金顶上最大一块平地,也是游人聚集的地方。这里向北过道德府,即为会仙桥,桥的北端是金殿,因殿内供奉天皇母、地皇母、人皇母、西王母、无极母,故也称“五母殿”。传说五母专司天、地、人三界的繁衍生息,祭拜五母,可祈祷子孙兴旺,家族绵延。金殿正门有“母仪天下”匾额,其下对联:五母绕慈云天人共仰,三清凝道炁日月同光。东门匾额是“紫气东来”,对联为:云雾凌空九万里,苍松拔地三千年。金殿西侧也有对联,但明显是当地人所撰,提及栾川字样,感觉不够大气,不记也罢。
组成金顶建筑群的还有亮宝台和玉皇顶,建在两座凸起的山峰上,雄峙在南天门两边。自下而上有二百多级台阶,我们选择攀登左(东)面的亮宝台,上去难度不大,但大门紧闭让人失望。所幸可以欣赏门前对联:物化仙丹欲有所成文武赫,情缘太极能完其志圣灵尊。因不知台内供奉何人,也不知“亮宝”为何意,有点失落。在台上遥望西侧的玉皇顶,拍了几张照片,悻悻然下山。向玉皇顶下来的游客打听情况,知晓玉皇顶也没开门,上去的游客与我们一样,只能拍照留念。旅游结束后曾抽出时间上网搜索,得知亮宝台传说是太上老君晒宝之地。有一年四月初八,各路神仙来景室山听老君讲经,提出想瞻仰老君镇山之宝。老君便登上这座高台,亮出阴阳扇、太极图和炼丹炉三件宝物以满足众仙要求,小山也因此得名亮宝台。联系此说再看对联,既然“仙丹”“太极”是指道祖宝物,那么显赫文武、尊比圣灵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顺便查了玉皇顶,原来玉皇顶上建筑叫玉皇殿,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托塔李天王。门前对联为:地阔天尊,一心问道成仙圣;山诗水赋,百姓倾心做好人。问道能成仙,百姓是好人,玉皇大帝本是平民出身,对联似乎想以此为例说明平民百姓与仙圣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众生平等应该是此联的亮点。
应该说金顶给我留下的记忆是十分深刻的。作为老君山景点的核心,金顶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由五座道观来体现,具体地说就是五座道观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的核心内容:福禄寿喜财,其中福禄寿分别由老君庙、玉皇殿、道德府代表,禧和财则由五母金殿、亮宝台来表达。
下山时依旧乘索道,少走不少路,人也不太疲劳,算是各得其所。但遗憾出在网上查询亮宝台之际,结果是因为乘索道没能进老君山景区大门,而大门向上至中天门,我们也错失了众多景点,如灵官殿、淋醋殿、舍身崖、救苦殿、传经殿、菩萨殿等。
当然也错过了不少经典对联,如老君山山门对联:八百里伏牛,秦岭伊河奔眼底;三千年老子,文章道德涌心头。中天门对联:背倚玉皇三百丈,经传道德五千言。还有书法家欧阳中石书《老君山》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另有米芾书写的石刻:“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传说是米南宫的真迹。当然还有许多对联,已无法一一罗列。
记不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开脱遗憾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也许人生不会太过圆满,遗憾才是世间常态。既然遗憾无所不在,所以释怀才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真正的释怀不是忘记遗憾,而是带着遗憾向前走。
套用一句名言的格式来自我解嘲:不留遗憾的旅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所幸我的遗憾产生在离开老君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