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资料时,在一份2011年11月22日《文摘报》7版下方偶然看到题为《租房需邻居集体“面试”》的一篇文章,觉得挺有意思。
这篇摘自2011年11月15日《北京青年报》署名石秀花的小文章的确很有意思,读后真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写她表弟到瑞典乌普萨拉市留学,需要自己租房子住。在瑞典租房不像国内租房公司递交“自荐信”,租房公司审查后觉得条件可以,才根据你的要求给你联系房源,并带你去看房子。在你对这套房子表示很满意的时候,不是马上就能入住,房东还要把这套房子的上下、左右邻居和公寓的看门人都请来进行集体“面试”。人家的“面试”可不是走过场,而是很认真的。你的“自荐信”要分送给来的人,这几个人还要问你几个问题,当对你的基本条件和回答都认可后,还要在你的“自荐信”上画票。作者的表弟很幸运,来的六个人都表示同意,都打了对勾。经过这一番集体“面试”后,房东才能与你签订租房协议,你才能入住。作者在此文的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在瑞典出租房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儿,如果不经过邻居们同意,房东擅自把房子出租,租房人一旦遭到投诉,房东也难辞其咎。”所以,每户人家出租房屋时都要让邻居们对租房人进行集体“面试”。
看了这篇小文章,我是深有感触,不承认人家进步行吗?通过租房这件小事儿便能看出人家瑞典社会治理的措施是科学的、到位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仅就房屋出租而言,我们有这种出租房屋请邻居们进行集体“面试”的措施吗?没有。中国人心慈面软,帽子底下都是好人,谁还讲究这些,费这些事儿,只要钱到位,租给谁不是问题。房主基本没有责任意识,邻居们当然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街道和社区好像没拿出租房子当回事儿。长此以往,出租房倒成了自由王国,成了藏污纳垢或制假贩假、制黄贩黄的地下黑窝点。这些年,有多少犯罪嫌疑人在出租的房屋中被抓获,又有多少假冒伪劣产品或黄赌毒的东西从出租房流到外面。大家只要稍微回忆一下,头脑里就会马上浮现这样的镜头。因为媒体经常曝光,大家想必司空见惯。
毋庸讳言,我们的社会治理仍旧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其实不仅仅是社会治理一个方面,其他的事儿也是如此。有些事,我们不是不重视,大会小会也是不厌其烦地讲,媒体造势更没得说,也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可是,没有具体措施、具体办法。雷声大、雨点稀,雨过地皮湿,已经成为常态,成为思维定式。 再有,大家似乎都明白,工作做得越细、越多,往往毛病越多,麻烦越大,为何自找苦吃呢?
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很重要,特别是关乎老百姓生活的环节更重要,老百姓往往要从这些小事儿上看我们的执政能力、治理能力。
末梢神经的健康关乎一个人的健康,老百姓的小事解决得好与差,决定一个社会治理水准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