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午,艳阳高照,暖意融融,退伍老兵王晓波一家三代喜聚一堂,个个喜笑颜开,特别兴奋。这一天既是国庆,也是家庆。王晓波与新中国同岁,这一天又是他退伍四十年的纪念日,让王晓波更加开心的是,国庆前夕孙子王薪舒在河海大学光荣入党,接着又被保送到东南大学电子计算机系读研究生。几重喜事叠加,他激动了好几天,想了又想,决定给儿孙们送一份特殊的礼物。
开饭伊始,王晓波先给自己斟了满满的一小杯酒,站起来,指着桌上一个精美的礼盒笑着对大家说:“这盒子里装的礼物,你们猜一猜是什么?”顿时,家人不约而同齐刷刷把目光集中到礼盒上。身高一米八且帅气可爱的孙子王薪舒呼地站起了身,他从小对爷爷就特别亲热和崇拜,笑嘻嘻说道:“爷爷,这些年,您设立了家庭勤学奖,这一回,里面是一个特大的红包吧?”
孙女王思源眉间溢满笑意,紧接着抢答:“爷爷,这一定是给我的成人礼!”
王晓波不置可否,笑微微地说道:“礼物份量很重,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地方才有。”听了这话,一个个的好奇心被妥妥地吊了起来,到底是啥宝贝呢?
“爷爷,请您不要卖关子了!”王薪舒伸出手臂想抢着打开爷爷面前的礼盒。
“别急!别急!”王晓波按住礼盒,不急不慢地说:“待我讲完这份礼物的来历,再送给你们。”王晓波的老伴十分理解家人的期待,更理解老头子的心意,她指着礼盒解释说:“这是我们老王家的根啊!”
王晓波的老家在江都的最北端,属于里下河的水网地带,过去叫富民公社军王大队南圩生产队,三面环河,像个半岛,交通极为不便。因为家贫,王晓波的太爷上不起学,成人后,靠卖体力为生,在一家粮行做搬运工,每天肩挑200斤重的粮食来来回回走二三里路,终因积劳成疾,仅四十多岁便去世了。
王晓波的爷爷只读过几年私塾,深深懂得没文化的可怕,曾对王晓波讲过:“养儿不读书,不如养条猪。”他不辞辛苦,摇着小划子(小木板船)送王晓波上完了小学、初中。王晓波后来考取了江都县中,从老家到县中单程九十华里,周六下午放假回家全靠步行,从江都走到樊川时天色都暗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他就到河边捧几口河水喝下去充饥,然后继续往家走。
熬受过严冬的人,特别感恩太阳的温暖。王晓波成长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小学就是少先队的大队长,初中一年级就入了团,高中是班干。高中毕业后入伍,次年即在部队入党。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坚持每天记日记,每日三省吾身,不停鞭策自己前行,先后担任班长、排长直至营级干部,1985年转业到家乡,在工作中连续受到组织的表扬。
2009年,王晓波退出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他觉得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十分宝贵。人生万里路,要走好每一步。他用雷锋的话鼓励自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一个退伍老兵和老党员应该树老根弥壮,梅开晚更香。身逢盛世,当不负盛世,他一边进江都老年大学学习以提升自己,一边投身到孙辈的培养教育上。孙子王薪舒从小学起就年年得奖,多次评为三好学生;孙女也不甘落后,不仅在校品学兼优,2018年还被推荐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挑战不可能》竞赛并获奖。
喜见孙辈的茁壮成长,王晓波自己也在老有所为上做出了成绩,通过函授学习获得了成人大专毕业证书。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生最有价值的一天永远是今天。他下苦功夫学会了吹葫芦丝和萨克斯,到老人较为集中的休闲广场去吹奏,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文艺表演活动,为活跃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贡献力量。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他带头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募捐活动。身边生活困难的老人,他更是常年给予帮扶……
回忆历历往事,一家人其乐融融。他笑眯眯地打开了礼盒,取出了一袋袋家乡的土。他一字一句语重心长地说:“树高千丈不忘根,人若辉煌要感恩!”王薪舒激动地说:“爷爷是告诫我们不忘来时路,迈向新征程。永记故乡情,当好后来人。”王思源眼睛里有晶莹在闪动,迎着爷爷的目光,动情地说:“爷爷我懂了!一抔乡土,‘云山水石不长存,唯有泥土滋生荣’‘泥土一粒种,万物皆可生’。”
王晓波笑了,王晓波的老伴笑了,一家人都笑了,这顿饭,吃得有滋有味,香香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