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位于河北平山县西部 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天天发电报,就把敌人打败了。”当时中央军委作战室只有4间不起眼的低矮的土坯房,总共35平方米,空间拥挤、用具不足,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要省着用。军委首长在这矮小、简陋的作战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彻底改变了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对比,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辽沈战役——关门打狗 旗开得胜
三大战役首先打响的是辽沈战役。战役之前,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已被我东北野战军压缩在长春、吉林、沈阳、锦州四个孤立的城市。把敌人消灭在东北境内,东野首长与军委首长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在先打长春(围城打援)还是先打锦州(关门打狗)的问题上,双方意见相左。为此双方通过电报争执了很久,再争下去,战机随时都有丧失的可能。这时毛泽东急不可耐了,于1948年10月3日17时给东野首长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发去一AAAA电报(加急电报),态度极为严厉“在五个月前(即四五月间),长春之敌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在两个月前(即七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 两小时后,毛泽东再发电报给他们“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第二天晨6时,东野首长终于回电表示同意军委的意见。毛泽东即复电“悉。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由于东野集中兵力一举攻克锦州,全歼守敌10万余人,东北战局迅速改观,11月10日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歼敌47万人。当1963年罗荣桓元帅去世时,毛主席曾写诗一首吊唁。诗中“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一句中的“战锦”即锦州战役;“方为大问题”是说锦州战役是事关辽沈战役成败的关键一战。毛泽东在罗帅去世之时特别提及此役,可见毛泽东对老战友罗荣桓促成东野决定攻打锦州发挥的作用铭记在心。
平津战役——隔而不围 围而不打
接下来的平津战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傅作义的几十万军队滞留在各自的驻地分而之歼,以防止他们从塘沽海运南逃或西窜绥远。办法就是毛主席提出的“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毛泽东12月11日在给平津前线领导的电报中就提到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被围困在新保安的三十五军是傅作义的嫡系部队,手中的王牌军。所以对被围困在新保安的三十五军不做彻底消灭,傅作义就难下逃窜的决心。12月7日,当毛主席得知三十五军从张家口东逃北平,我军阻击不力,毛主席非常生气,即发电报严厉批评了当事兵团领导“擅自放弃隔断张(家口)宣(化)联系的任务,放任三十五军东逃,是极端错误的。”电报强调“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应遵军委多次电令,阻止敌人东逃。如果该敌由下花园、新保安向东逃掉,则由杨、罗、耿负责。”杨、罗、耿不敢怠慢,7日晨率部赶到新保安东,将三十五军包围在新保安。最终平津战役以攻克天津、北平和平解放、绥远国民党军起义三种方式,歼灭和整编了华北国民党军52万人而宣布胜利结束。
作为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深知自己过去是共产党的死对头,助蒋打内战,罪恶不浅。虽然因北平和平解放,共产党免了他的罪,傅作义内心还是充满忧虑和不安。主动要求去西柏坡,当面向中共领导谢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接见了傅作义,并与他进行了坦诚的交谈。傅作义倾吐出心中重重的顾虑,诸如个人的安置、原属下官兵的安排、双方关系处理、绥远军队解决办法等,毛主席都一一作答,傅作义方知中共方面早有妥善考虑,听了深受感动。对自己部下绥远国民党军董其武部政策就很宽大,采取的就是董部起义前原封不动,起义后完全按解放军制度整编为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董其武还被授予上将军衔。谈到由于北平采取和平解放,保护了古城文物古迹免受损毁,人民免遭生灵涂炭,朱德总司令称赞“傅将军能最后作出(和平方式)抉择,这是为人民立了一功”。周恩来也表示,凭此就有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资格。通过与中共三位最高领导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傅作义心中的疑团全消失了。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出任水电部部长20多年,为国家水电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淮海战役——将帅合心 以少胜多
而开始于1948年11月6日,结束于1949年1月10日的淮海战役则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大大超出了预期的数量。
提起淮海战役的起因,还要从华野副司令员粟裕在1948年1月27日接到的中央军委一封“加急加密”电报说起。电报命令粟裕“统帅三个纵队渡(长)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电报说:“你率三纵渡江以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你们以七八万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达到闽浙赣,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粟裕收到电报后考虑良久,一方面做执行命令的准备,另一方面把自己的想法坦诚地向军委做了全面汇报。粟裕认为南下行动脱离根据地会困难很大,而且也很难起到电报中所描述的那么大的效果。不如留在长江以北,寻找机会打几个漂亮的歼灭战效果更好。毛主席对前线将领的意见一向很重视。他在看了粟裕的电报后,决定叫陈毅和粟裕到西柏坡来一趟,当场向中央书记处、军委领导汇报。毛主席平衡各方利弊,最终拍板采纳了粟裕的意见。同意粟裕所部暂不过江,在运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歼灭几批敌人再行南进。粟裕的建议被之后几个战役验证是正确的。下半年成功地在河南、山东发动了较以前规模大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而更大规模的淮海战役设想自然应运而生。并从开始一个野战军单挑的“小淮海”战役,发展到后来两个野战军合挑的“大淮海”战役。历时65天歼敌22个军、56个师,总计55·5万人。而且是以少胜多,这让斯大林都觉得不可思议,当即在他的记事本上写下“60万战胜80万,真是奇迹。”
毛主席——五篇新闻稿 退敌十万兵
在战场上打不赢解放军的蒋介石接连二三采取“斩首行动”,妄图以此消灭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和毛泽东。1948年5月18日国民党中央社广播“国军昨天派出强大的空军,到河北省阜平县轰炸了共党领导机关,向毛泽东驻地准确地投了多枚炸弹,取得了辉煌战果,毛泽东生死不明。”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 据在现场的军委作战室参谋刘长明回忆记载,敌人的飞机向毛主席的住房投下了5颗炸弹。毛主席的住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毁,但由于毛泽东转移迅速,没有受伤。其中有一颗炸弹落在毛主席住房院中没有爆炸。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国共双方军队激战正酣,国民党军勉力支撑,急需华北国军增援。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为了躲避去东北送死,向蒋介石献了一个“穿心计划”,即趁西柏坡我军兵力空虚之际,派重兵偷袭。一举打掉共产党中央机关,抓拿中共领袖。傅作义也借此金蝉脱壳,不用去东北了。此计正讨蒋介石心欢,准备10月27日就实施。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军高层中的特工获知后,于24日晚将此情报的详细内容送到周恩来手上。情况万分紧急,党中央一方面调兵遣将,准备阻止敌人进攻;一方面积极准备撤离,但时间都未必来得及。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文对武”,粉碎敌人的偷袭阴谋。毛泽东从25日起,一周时间内为新华社写了5篇新闻稿,在电台和报纸上公开发表。26日发表的第一篇新闻稿标题是《蒋傅匪军妄图偷袭石家庄 我军严阵以待决予歼灭》,公布了敌人偷袭计划中详尽的军事秘密。即明告对手,你们的的阴谋已曝露,我们已有准备。接下来的新闻稿不断有偷袭计划新内容的披露,告戒敌人,你们偷袭计划每一步详情我们都了如指掌,我们有办法对付你们,不怕你来进犯,让你有来无回。这些消息的公布让傅作义犹豫了,但蒋介石还不死心,毛泽东再拿北平作文章。电令东野司令员林彪,让进入平津间的东野部队派出支队向北平佯动,威胁北平。31日新华社电台配合播出《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的评论说: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已向北平运动。这时有人还妄想偷袭石家庄,他们究竟要不要北平。蒋介石眼看偷袭已变明战,之前的偷袭战优势皆无,只得命令傅作义收兵。蒋傅的“穿心计划”就此不了了之。国民党10万偷袭大军就这样被毛泽东写的5封电文吓回去了。这可谓是真正的“空城计”。这出“空城计”是毛主席指挥三大战役繁忙之时,忙里抽闲导演的。
三大战役——加速蒋家王朝崩溃
三大战役打下来,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元气大伤的国民党,内部分裂加剧,,蒋介石无奈“下野”。但他野心不死,把李宗仁推在台前,用和平谈判拖延时间。自己躲在幕后加紧备战,妄想有朝一日卷土重来,至少也要与共产党划江而治。针锋相对,毛主席在1949年《新年献辞》中引用希腊寓言《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不要发善心怜悯毒蛇一样的恶人,要毫不动摇地将革命进行到底。历史的进程已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历史舞台,扮演主人公角色的时代,任何反动势力都阻挡不了。
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主席在大会上作报告,给全体同志描述了一幅中国共产党人为之浴血奋战28年,将要建立的新中国宏伟蓝图和实现路径。毛主席满怀信心地公布新的一年时间表“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3月23日,西柏坡飘了一夜小雨,天亮后,突然变得阳光灿烂。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随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未来新中国的首都北平。毛泽东把此行称之为“入京赶考”。毛主席说,我们绝不当李自成,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是中国共产党28年前于上海建党以后,第一次由农村走向大城市。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大跨越,来之是多么不容易呀!因此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月20日,国民党的和谈戏唱不下去了。由于国民党方面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破裂。人民解放军当晚即发起规模宏大的渡江战役。瞬时间,夜色长江战火纷飞映江面,枪炮齐鸣震耳欲聋响长空,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势如弘,换了人间红旗飘扬石头城。四大野战军拉开战线开始了向全中国的大进军。如同红色多米诺翻山跨江、穿城过乡、所到之处全翻红。解放了的亿万人民期待新国家的诞生。
长期受国民党排挤、迫害的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社会贤达响应中共成立联合政府的号召,纷纷脱离国民党,投向共产党阵营,这个秋天北平群贤聚集。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75岁的南洋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81岁的著名旅美侨领司徒美堂,相继从国内外来到北平,准备出席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宋庆龄在一次公开场合用诗一般的语言说:“欢迎我们的领导者,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重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面成熟的领导者。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四海归心,毛主席描述的“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适当的代表人物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声音随着电波立刻传到全中国、全世界。也传到西柏坡。
西柏坡的乡亲们清楚地记得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这里时是春天,现在已是金秋。春华秋实,毛主席临行前说的入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在这金色的秋天都兑现了。 西柏坡见证了党中央毛主席在这个农村小山庄指挥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见证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这是你的骄傲,你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