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在《左传》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中国”主要指周武王攻克商朝王都后,自称统治的地区。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的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从西周时期的关中、河洛地区,到东周时包括各大小诸侯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再到秦汉时期成为中原王朝的通用名号。《左传·庄公三十一年》首次提到了“中国”这个词:

  【原文】: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之功民,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遣俘。

  《左传》“中的”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证据是1963年在陕西鸡贾村出土的一口”何尊“上的铭文,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左传》中提到的国家包括鲁国(位于今天的山东地区,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山东菏泽、济宁等地)、晋国(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北、陕西等地,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太原、大同等地)、楚国(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河南南部等地,具体位置在今天的武汉、长沙等地)、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北部,具体位置在今天的济南、青岛等地)、郑国(位于今天的河南中部,具体位置在今天的郑州、许昌等地)、秦国(位于今天的陕西、甘肃等地,具体位置在今天的西安、宝鸡等地)、吴国(位于今天的江苏南部,具体位今天的苏州、无锡等地)、越国(位于今天的浙江、福建等地,具体位置在今天的杭州、温州等地),另外还有宋国、卫国、陈国、蔡国、许国、曹国等诸侯国。

  《左传·庄公三十一年》中提到的”四夷“指的是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这是古代中原汉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夷是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兖、徐三州)居民的总称;南蛮是中原人对长江以南各部的统称;西戎是中国西北古代各族的通称;北狄是古代中原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成为正式的国家名称,经过3000年的发展,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名称。而今的中国分为了七大地理区域: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看,“中国”一词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地域上的扩展,也象征了文化、民族和国家认同的不断凝聚。从西周时期以周朝为中心的“天下”概念,到各诸侯国逐步认同“中原”核心地位,直到秦汉一统后的“天下一统”,这一路径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多地域逐渐融合的过程。今天的中国以统一、和平、繁荣为核心,延续着千年文化的脉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这一成就既根植于历史,也承载着对未来更大团结与统一的期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