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西柏坡纪念馆与共产党员杂志社及银河悦读中文网联合举办“我和西柏坡的故事”征文活功。我做为参观过西柏坡纪念馆的老党员,为了参加这次征文活动,特意重读了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单行本。
当年,郭老把《甲申三百年祭》的稿子寄给毛主席,毛主席看了之后,立即给郭老回信。毛泽东在信中告诉郭老,中国共产党已把《甲申三百年祭》指定为整风文件,并说:“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郭老写《甲申三百年祭》适得其时,郭老以李自成失败教训正好可以告诫全体共产党人必须要保持戒骄戒躁,必须要保持艰苦朴素,这样才能取得革命胜利。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机关迁往北平之行时称为“进京赶考”,他强调:“要是被退回来,我们也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做李自成!”“不做李自成”这样的话毛泽东在前后一个月时间里至少说过十几遍。李自成靠赢得民心得了江山,却因失去民心而失了天下。
一、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童年时,他给地主放羊,曾为银川驿卒,后来成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一员猛将,受到各部将领的赞赏。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最终带领百万起义大军推翻了明王朝。然而,李自成带兵打仗18年,最后却只当了41天皇帝。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李自成最终的失败呢?《甲申三百年祭》深刻地分析了原因:李自成率兵攻克北京城后,本该立即从胜利的喜悦中冷静下来、从成功后的舒适环境中清醒过来,全力稳定局面,迎接新挑战,解决各种新问题。可他恰恰没这么做,而是选择了肆意享受。
入京城第一天,李自成问众部下:“你们最喜欢什么?”部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过年,喜欢天天吃喝玩乐。”李自成大手一挥,说道:“好,那我们就天天过年!”于是,李自成与文臣武将整日寻欢作乐,沉湎于酒色之中,尽情享受“天天过年”的欢愉,当初的进取之心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不久便被吴三桂引领的清军击败,十几年浴血奋战的成果毁于一旦。这就是李自成虽成大事却在入主京城之后迅速溃败的最大原因。
1944年3月,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认为该文指出李自成之败在于“进入北京后,忽略敌人,不讲政策,脱离群众,妄杀干部,‘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像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的一样’。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刚进入北京时,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拥护,人人手持香火站在门口迎接,家家户户门上贴着“顺民”,写着“永昌元年,顺天王万万岁”。但李自成的军队进城后,部队纪律迅速失去了控制,奸淫抢掠一片混乱。当李自成受挫于山海关,又在清军追赶下撤离北京时,百姓已经对其恨之入骨了,老百姓搬出床桌等物,把巷口堵住,有的干脆拿棍子打他们,李自成的军队从进京到撤离,仅仅41天,失败得这么快,实在令人震惊。
二、我们党面临的新问题
1949年3月23日,全国解放前夕,当中共中央机关要从西柏坡迁入北京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然后又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进京赶考”的使命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汲取“李自成进北京”教训的延续。
为了吸取李自成教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拟定建设新中国的考题,提出“两个务必”的赶考要求,成为执政“赶考”的起点。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革命在全国胜利后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在这个历史关头,毛泽东高瞻远瞩地警示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离开西柏坡赴北平的路上,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主席用一生的智慧和力量考出好成绩,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
75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受各种考验,经过艰辛努力,经历成功与挫折,考出了让人民满意的好成绩。建国伊始,我们党在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外部环境下,在国内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勤俭建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
在成绩面前,的确有一些同志滋生了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情绪。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党、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粗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食品安全、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停滞不前。如果丢弃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任凭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滋生蔓延,党就有可能蜕化变质,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有可能中途夭折。
三、从教训中探索真理
以失败者为师”并不是作者的创见,而是一个革命经验。与其“以成功者为师”,不如以失败者为师,把失败者当成一个案例,仔细探查失败的真正原因,好引起党人的警惕,以免犯同样的错误!李自成失败教训,毛泽东从中悟出了真理道:“一切以革命为宗旨的阶级或社会集团,在胜利的情况下要防止骄傲,同时也指出,李自成农民起义即使成功,“他的代表农民利益的运动早迟也会变质”。因此毛主席从多方面吸取教训:
首先,由点到面,全面而深入地不做李自成。毛泽东除了讲共产党不要学李自成外,还讲了另外一方面重要的话,即,我们也决不能做迫使老百姓学李自成的事。意思非常明确:我们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不能让我们建立的新中国政权腐化变质。如果我们建立的新中国政权腐化变质了,人民就会造反,就会去学李自成。因此,开国领袖毛泽东始终警惕政权变质、干部腐败问题。建国不久,他亲自批准处决犯有重大贪污罪行的高级干部刘青山、张子善后,说过这样的话:处决这两个人,可以挽救几百名、上千名干部。我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建议你们再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
其次,毛泽东运用无产阶级革命家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战略思维,坚持“功不抵罪、罪不否功”和“国事无私、法不容情”的原则,及时部署了“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在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全国开展的“三反”运动中,我们党查处了党政军队伍中的一批腐败分子即“李自成式的共产党人”;共计判处死刑42人死缓9人、无期徒刑67人、有期徒刑9942人。张子善,两人都“根正苗红”;都是在三十年代初期入党,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既有苦劳、又有功劳”的高级干部。但是,在执政掌权以后,他们就居功自傲,贪图享乐,利用职权大肆贪污盗用公款公物。他们的言行,与牛金星、刘宗敏、李自成多么相似啊!
第三、毛泽东以身做则,密切联系群众。如何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在毛泽东看来,就要从关心群众的痛痒做起。他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毛泽东以身示范,亲自到乡村调查研究,了解工农群众遇到的生活困难,如“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他要求共产党人要放下身子,走向农村田间,走进人民群众,时刻了解每一名群众的生活状态,发现群众的痛痒,找到群众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如长岗乡的群众所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老百姓衷心歌唱: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说得到做得到。
第四,在回应时代挑战中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当前,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要继续把握时代问题、应对时代挑战: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及正确的决策使新中国避免了李自成政权悲剧,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的中国可以永远远离这一悲剧。习近平同志说:“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这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曾被隋炀帝、唐太宗均意识到却无力解决,明末乃至民国甲申年均遭遇到却以失败告终,最终由毛泽东圆满解决的东北亚问题——将会不断出现并需要我们回应,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学习毛泽东同志,从毛泽东战略思想中汲取营养并向人民交出正确的答卷。
毛主席反复告诫全党“不做李自成”,且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后最能说服党员领导干部保持优良作风的口号。知道了从哪里来, 就会更清楚地知道到哪里去。到哪里去, 就是对前途、对未来的眺望。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认为:“充分地理解过去, 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 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 就是向前进。”通向未来的路, 不是陡然出现的, 其缘由往往藏伏在已经走过的路当中。我们吸取李自成教训也不是光停留在对过去的知其然上面, 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知道哪条路可以比较好地通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