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军花》是第一部综合性反映我军各个历史时期女兵故事书籍开先河之作,着力记载人民军队各个历史时期普通女兵的军旅情怀与回眸追忆,是一部不可多得、别开生面、值得品味的女兵军旅题材回眸文学力作。
由退役军人罗际明(梅子A)和徐海平(八月桂花)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绽放的军花——人民军队女兵的故事》一书,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编纂付梓,于2014年8月纪念建军87周年期间出版发行,并于8月2日和15日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和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两场首发签售仪式,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退伍老兵的追逐与热捧;新华社军分社、《解放军报》、《中国军网》、《军嫂》杂志、凤凰卫视等媒体先后做过报道与宣传。
该书是第一部综合性回眸反映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女兵故事书籍开先河之作,可谓为人民军队的光荣军史增添了一朵璀璨的巾帼奇葩。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彭珮云同志为该书题词:“巾帼不让须眉”;贺龙元帅的女儿、出生20多天就随军长征的“最小红军”贺捷生将军为该书作序;百岁老红军、“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的夫人王定国老妈妈为该书题写书名。全书71篇文章和100余幅图片从几百篇来稿及图片中精心筛选收录,许多文章历经反复斟酌修改定稿,分为“战火青春”、“血染风采”、“和平女杰”与 “五味军旅”等四辑,这些 “原生态”的女兵军旅生活故事,充分展示、热忱诠释了我军各个历史时期女兵的精神风貌,反映她们特有的女性特征、军旅情感与成长经历。该书时间跨度长,囊括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和平时期历次边境自卫还击战到现在科技强军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内容覆盖面广,包括作战、训练、科研、执勤、救护、通讯、援外、救灾、生产、文化活动、军民共建、婚恋家庭等方方面面。本人有充分理由认为,该书堪称我军发展壮大历史进程之中女兵队伍群体之缩影与化身,即是反映女兵军旅生活的真实读物,亦是国防教育之生动教材。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女性从军都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战争与军演并没有让女人走开,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女性则需要更大的付出与牺牲。难能可贵的是《绽放的军花》全方位、多视野、细手笔书写演绎了中国女兵的独特兵味与军魂,再现了中国女兵们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与参与建军强军的历史画卷。纵观与概括《绽放的军花》写作特点与积极意义作用,至少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主题鲜明,给人以信仰。紧扣军旅生涯的主题,遥想当年,回眸历史,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将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忠于职责,勇于牺牲,甘于吃苦,乐于奉献, “视理想与信念为常青树。”诸如 “战火青春辑”: 《参加南昌起义的点滴回忆》/彭文(遗作)、《一位比钢还硬的女革命家》/孙纯福、《历尽磨难的红西路军女战士》/邓玉平(西行)、《百岁女红军王定国传奇》/谢亚旭、《为有牺牲多壮志》/李琳 、《红军夫妻的离别情聚》/刘邦琨、《从大家闺秀到军中女杰》/汪洋、《我和女儿的生离死别》/杨克、《激情燃烧的抗大岁月》/方坤、《听妈妈讲战争年代的事情》/汪洋、《母亲是新四军文工团员》/施立群(胡萝卜缨子)、《戎马岁月炼就赤胆忠心》/李欣、《一张老照片 一世战友情》/谢建华、《刘伯承送我一支枪》/袁淑英 、《战友结同心 始知相忆深》/刘时芬、《听妈妈讲战争年代的事情》/汪洋、《南征北战的文工队员》/孟静兰/等文。书中多篇老红军、老八路、老新四军女兵故事都揭示了这样一个真谛:“坚定的信念、不懈的斗志在正义战争中即使暂时受到挫折必将赢得最后胜利”。狭路相逢勇者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红军长征、红军西路军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危急最艰苦的时刻,这些革命老前辈女战士之所以能够“面对敌军强大威胁、环境恶劣艰苦而不屈不挠、愈挫愈奋、迎难而上”,其核心原动力来自矢志不渝对革命必将成功、对党的正确领导、对工农武装斗争的坚定理想信念,来自她们浴血鏖战之与生死考验;通过战争去表现女兵指战员的勇敢与智慧,表现中华民族巾帼气节的抗争与搏击,表现女兵老战士在邪恶势力、恶劣艰苦环境面前所呈现的正义感和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讴歌崇高的理想、正义的信念、美好的品德毕竟必将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无疑是该书的最大看点和亮点之所在,亦是感染读者之艺术魅力之所在。显然,这些革命战争回忆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容量和艺术魅力是博大、深邃而又耐人寻味的。
二是厚积薄发,给人以启迪。将“前赴后继、勇于牺牲、不屈不挠、所向无敌”的铁血军魂,溶于年轻女兵的参战与部队生活之中,使人受教而不觉教,感到亲切可信,回味无穷。诸如“血染风采辑”: 《敬礼!进军西藏的英雄女兵》/李宗祥(天路过客)、《金珠玛米阿姐》/王黎(海涛56021)、《战火中燃烧的青春》/刘季琰、《朝鲜战场上的生死考验》/郝兆南、《情牵上甘岭》/韩耀玲、《在朝鲜东海岸的日子》/刘忠敏、《两代女兵的战地故事》/胡华军(闲妹)、《十岁的志愿军女战士》/刘军、《天堂人间,他俩永不失约》/李宗祥(天路过客)、《文艺小分队战斗在援越抗美战场/》胡克玫(shimei20)、《老挝丛林中的中国小女兵》/李林(军中云鹤)、《女儿出生在西沙海战时》/邢慧、《军长父亲支持我上前线》/成拂晓、《我曾两次走进战争》/ 游 泳(丝雨777)、《坚决要求上战场》/杨宜玲(缘分的季节)、《小女兵的糗事》/赵新红/等文。尤其值得读者称赞的是,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战争最危险最激烈最关键的时刻,其决策层、指挥员的军事谋略、远见胆识与指挥艺术无不凝聚鼓舞着士兵们的顽强意志和战斗精神,成为这只部队抗击敌军进攻围剿并赢得胜利的核心中枢与铁血军魂,正因为如此,女兵指战员们才拥有坚定必胜的勇气与信心,其寓意也十分深邃,令人感怀不已。由于女兵的性别与参战职责的不同,尽管书中没有大场面表现描述那排山倒海、气势恢宏、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一场场殊死鏖战场景,没有直接书写演绎双方将士的厮杀与搏击,但在祖国最需要的关头,女兵誓死要求上前线,女兵战场救护、通信联络、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备战参战,同样面临战争环境之生死磨励与考验,这在多篇女兵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老援越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文章中都有鲜明生动的写照和描述,在另一层面上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其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由此更加领悟到女兵战士们的果敢与无畏。书中多位巾帼烈士英勇牺牲的壮举,彰显了众多铮铮傲骨之女兵英烈形象,诠释了人民军队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的铁血军魂,无不迸发出璀璨夺目、可歌可泣的浩然忠魂之花。
三是寓情于理,给人以力量。以抒发真挚情感为写作的切入点,道出“部队是一所培养人才大学校、大熔炉、大摇篮”的人生真谛,寓意深邃,哲理浑厚,给人孜孜以求、取之不尽的动力。诸如“和平女杰辑”:《 第一个为新中国捐躯的女飞行员》/高金业、《友谊使者出访欧洲》/杨冲、《我们为开国将军合唱团报幕》/胡克玫(shimei20)、《穿着一只鞋“跑”进军营》/薛玉荣、《大漠深处的女军邮员》/闫庆玲、《军营引领我 且学且成长》/刘晓虹、《从小女兵到博士后》/徐海平(八月桂花)、《高天下的女兵》/张林、《太行山中有一群测绘女兵》/门春悦(女兵肖梦)、《终身受益的国庆阅兵训练》 /高莎丽(sali)、《记一次摩托化行军》/杜晓明(喀秋莎)、《两次当“伙头军” 》/杜江(彩云之南)、《被军营“逼” 出来的爱好》/秦晓华(晓华)、《我是海燕!》/孙建中(菊影秋魅)、《一群女炊事兵“闯”进全军美展》/吴琳琳(风雨归鸿)、《换药》/张惠群、《骑马挎枪走天涯》/刘烈娃、《唐山大地震救灾医疗队往事》/王沙宁(武旷)、《做一回北大荒人》/柴英(柴英)、《汶川抗震救灾前线的女兵们》/张曙光(深院无人)等文。学无止境,人才无峰,建设强大的现代化人民军队,关键在人才。阅文如见其人。这些源于内心、发自肺腑的军旅之作,既有历史回眸、讴歌先辈、英雄礼赞的文稿,也有部队培养、抗震救灾、军农生产等方面的文稿;既有爱国情怀和军旅情结,也有竞争和拼搏意识;文中不乏一种为军旅而言、为军威而练、为军魂而歌的浓郁色彩;字里行间,其心切切,其意殷殷,涉及部队生活的诸多方面;表现了女兵指战员肩负着巩固国防的使命,熏陶着团结紧张的作风,饱含着战友情深的友谊,承受着超越极限的训练,沐浴着科技练兵的热潮,磨励着敢于亮剑的斗志,历经着合格军人的蜕变,为她们的成长进步作了坚实的铺垫,使部队“炼人育人成才”的社会视野更为广阔、厚重和夯实,抒发诠释了她们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培育下,在战友们的帮助关怀下茁壮成长,成为部队各方面的行家里手和得力骨干,其从戎报国、孜孜不倦、追求进步的情操与品行也是值得读者学习赞赏的。如果说这些收获播种的果实、回眸成长进步的女兵记忆之作,让女兵作者感到欣慰、自豪与骄傲,倒不如说更使读者为之感到激励、鼓舞与鞭策,从而获益匪浅,以资借鉴。
四是借题发挥,给人以教益。读起来让人感到自然坦荡,浮想联翩,从亲身经历、信手拈来的军旅故事中,让读者悟出其中蕴含“巾帼不让须眉”的大道理。诸如“五味军旅辑”:《塔城戍边二三事》/王玉敏(巴尔鲁克玉)、《五指山下的豆蔻年华》/张忆红、《军营里的爱神》/刘金炉、《花季,从军营走过》/理灵(独上月楼)、《小小羽毛球伴我成长》/王蓝翔(蓝天飞翔)、《爱美女兵的青春留影》/施立群(胡萝卜缨子)、《在关禁闭的日子里》/康惠萍(红袖口)、《新兵怕哨儿》/燕燕、《入党前后》/王希萍(平和)、《我们所里的“三朵金花” 》/ 张聿温、《新兵连助我起步》/刘江江、《从”娇娇女”到合格军人》/胡忆征、《尼洋河畔的集训生活》/张志红、《我和我的篮球队》/卢江虹(楚江)、《与林晓霖大姐共事的日子》/罗际明(梅子A)、《我的“成年礼” 》/顾保孜、《部队生活改变了我》/王水红、《别有一番孕味》/胡娟、《我最后的眠床是书藏》/于晓敏/等文。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温柔、善良、体贴、心细”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与秉性;然而,女兵一旦穿上了军装,走进了军营,就意味着要报效祖国,准备牺牲。当过兵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从一位普通老百姓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在“生活清苦,训练辛苦,条件艰苦”的军营氛围中磨练意志、锤炼本领并非易事,必须练就合格军人必备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能打仗、打胜战”的本能与技能。历经火热军营的磨励、锤炼与考验,女兵们的性格特征也随之发生潜在的量变与质变,“机敏、果敢、好强、争雄”的性格特征成为书中这些女兵们人性二重性的主导方面,不抛弃、不放弃,“巾帼不让须眉”,凡是都要“夺金牌、争第一”,绝不当孬种。书中叙述的新兵连、炊事班、部队集训、体育比赛、互帮互学、争取入党等这一幕幕真实的女兵部队生活片段演绎得如火如荼、精彩极致,就连谈恋爱、找对象、婚嫁生子、梳妆打扮 (这里指的是军队规范要求) 也要顶呱呱,响当当;让相对枯燥、单调的部队生活彰显荡漾着一种女兵们带来的独特兵心、兵情、兵味与女人味,在严肃、紧张的部队生活之中,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欢快、活泼的感受、联想与启迪,带给读者情感的力量。
五是比兴手法,给人以鼓舞。书中的序二“女兵颂”和诗与四辑的“跋诗”(也称“辑封诗)锦上添花,运用赋、比、兴等表现形式,读起来娓娓动听,通俗易懂,把文中的应有之义诠释得淋漓至尽,使全书的意境得以升华。例如,《战火青春》:神州陆沉几沦亡,飘零锦焚赋国殇,健儿拔剑破阴霾,巾帼喋血染疆场;一曲悲歌萦祁连,万朵红霞绕太行,戎马岁月留倩影,战地英风长流芳。又如,李韧遗作:《红军妈妈,我们等你回来》红军妈妈呵你可曾知道,儿女们依然在等你回来。当无巢的春燕在层楼间徘徊,红军妈妈呵,我们等你回来。想知道你亲手栽下的那棵树苗,如今又在哪里长成林荫如海?当仲夏的月亮失去了光彩,红军妈妈呵,我们等你回来。想知道你那只摇来清风的葵扇,如今又在哪里荡涤无边尘埃?当萧瑟的秋风把新课本翻开,红军妈妈呵,我们等你回来。想知道你那红旗漫卷的故事,如今又在哪里传承千秋万代?当忍冬又染绿你坐过的山崖,想知道你那青稞化成的乳汁,如今又在哪里哺育着未来?红军妈妈呵,我们等你回来。
生命中拥有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懊悔。该书无疑是一部难得的编纂精良、讴歌军魂、弘扬“正能量”之巾帼从军大作。诚然,该书也有一些不足与缺陷:诸如,由于是主编、作者源于深刻强烈的爱军拥军情结,以民间形式征文、投稿和编书,而非组织系统编辑出书,在组稿渠道上受到一些局限;尽管其主编付出艰苦劳动,得到出版社和革命老前辈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协作,但难免遗漏一些重要题材或者女兵中重要人物和历史贡献的文章。如能收入海南红色娘子军、女子特种兵、女兵出境维和与参与联合军演、女航天员、女兵退伍不褪色等方面的文章资料,将会给该书添填更多亮点和看点;医务女兵方面的题材还可以适当压缩些;个别文章文字表述还不够精确凝练;插图军训照片不够等等;对此两位主编在《后记》里也诚恳表示了遗憾。但笔者认为这并不影响该书编纂出版获得极大成功。概言之,《绽放的军花》不搞“群英录”、“高大全”, “不拘一格,更接地气”,着力反映建军87年历史跨度中普通女兵的军旅情怀与酸甜苦辣,是一部不可多得、别开生面、值得品味的女兵军旅题材文学力作。
毋庸置疑,该书蕴含着十分浑厚深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及浓郁的艺术感召力,的确值得国人品读、借鉴与思考。依本人一管之见,阅读该书至少具有三点教益与启示:其一、女兵是我军发展壮大进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退伍女兵亦是妇女群体中的中流砥柱和祖国建设的一只强大生力军。其二、军中“花木兰”是中华民族之永恒光荣与骄傲,天下未安,忘战必危,建设国防,男女有责。其三、该书不仅是退伍老兵和现役军人的好读物,更是广大青少年的国防教育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概言之,该书或许还有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符合读者对书籍“不喜欢说教,喜欢看真实的故事,正视现在,了解历史,不忘过去,放眼未来”的口味。该书内容涵盖我军发展各个历史时期。故事时代感强,原汁原味, 丰富多采, 真实感人;书中不回避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坎坷和政治运动对女兵人生的影响;尽管该书不是军事纵论正史,却是正史里的军旅微观史迹,是鲜活的部队生活史料;充分体现了人文特征与关怀,即对女兵历史命运的客观表现、解读与关注。因而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