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意外的发现一位名叫陈帆的女士,创作了一首歌曲《偏偏就爱石家庄》。仔细一打听,原来陈帆女士祖籍江西,生于广州,长于湖南,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她曾是广东重大文艺活动的撰稿人之一,陈帆走遍祖国大地,创作近5千首作品,却唯独对石家庄情有独钟,把“偏偏”二字,“送”给了石家庄,创作了歌曲《偏偏就爱石家庄》。
《偏偏就爱石家庄》歌词的开头这样写道: “说它土,的确有点土,名字就像是个庄稼户;说它古, 的确是很古,伏羲氏早就在这里居住;说它洋,的确有点洋,洋人曾在这里修铁路;说它酷, 的确是很酷,新中国就是从这里走出!”
我当时惊喜异常如获至宝:“这不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石家庄的正名歌、提气歌吗?”完全可以作为石家庄的“庄歌、市歌”在全市推广。因此,我撰写了系列文章推介并在省市图书馆举办报告会、演唱会,还组织举办了《偏偏就爱石家庄》歌曲研讨会”。当时,河北省多家主流媒体持续跟踪报道,河北省两位省委常委专门作了批示。
由此我想到,西柏坡是石家庄乃至河北全国最靓丽的文化名片,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革命圣地,是西柏坡精神的诞生地和党中央进京赶考出发地。如果能为其创作脍炙人口的歌曲,运用艺术的感染力、穿透力,促进柏坡文化的深化与传播,让西柏坡精神插上艺术的翅膀,将会飞得更高更远,就像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太阳岛上”那样,发挥一首歌叫响一个景点、一首歌唱亮一个城市的传播效应该多好哇!因此,我特地邀请陈帆与曲作者孙振华到西柏坡拜访时任西柏坡纪念馆馆长陈宗良,向其说明来意。
(图片说明:西柏坡纪念馆长陈宗良与专家艺术家分享柏坡文化。左起:陈步峰、西柏坡纪念馆长陈宗良、岭南才女陈帆、音乐人孙振华)
此举立即得到陈馆长的赞同。他动情的说,“在研究西柏坡文化上涌现了一大批资深专家,创作了一大批有影响有深度的专著和文章。但就是缺少讴歌西柏坡的歌曲,希望你们为西柏坡多创作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
随后,我陪同两位艺术家先后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七届二中全会旧址、西柏坡陈列展览馆、西柏坡丰碑林等景点,与西柏坡纪念馆的干部和讲解员深入座谈,与在“五大书记”赶考塑像前合影,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朗读入党誓词的游客以及附近的柏坡村老乡沟通交流。我也向他们介绍了我们建行与西柏坡纪念馆搞文明共建、创建建行林等情况,分享了我陪同上级领导、文友、专家参观学习的动人场景和心得体会。
接下来,两位艺术家不负众望,以饱满的文化热情创作了《天下第一坡》《赶考》《最好的老乡》《最亲最爱是百姓》《红色启明星》《西柏坡永远在我心头巍峨》《西柏坡湖探春来》 《柏坡湖迎宾曲》《红色根脉》等情真意切脍炙人口的一系列歌曲,还请专业歌手演唱制作了音频视频。
在西柏坡系列歌曲报告演唱会上,当朗读演唱《亲亲老百姓》歌词:“你那最后一碗米,强壮了中国革命的脊梁,你那最后一尺布,缝满了中国明天的希望;你那最后一床老棉被,温暖了黎明前的太行,你那最后一个亲骨肉,为五星红旗增添了光芒”时,观众潸然泪下,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要求再播放一遍。观众们说,这些歌曲扬正气接地气、语言朴实形象、哲理深刻动人,每唱一次,就是一次心灵净化,就涌荡起一股向上的力量,就是一次集结冲锋号,激励人们向前向上。大家建议,这些好歌红歌,该进学校、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推广传唱,要让每个党员会唱会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永远不忘初心使命担当,永葆党员本色,提升党的形象和领导力量。一位来自城南庄的老人拉着陈帆的手说,您创作的歌曲太感人了,您能否到我们这里来。因为,当年毛主席就是从城南庄赶往西柏坡的。陈帆当即接受了邀请,在第二天坐长途汽车赶往城南庄采访。
西柏坡系列歌曲的创作,不仅填补了西柏坡宣传研究上的空白,而且为宣传西柏坡文化、弘扬西柏坡精神,提升西柏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文化贡献度上助力增辉,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人可敬的是,两位艺术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费心劳神创作柏坡经典歌曲,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竟然分文未取,无偿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家国情怀和对红色文化纯真的感情。他们说,能为革命圣地创作歌曲,是我们最大的荣耀和快乐。他们虽然不是党员,但更像党员!他们不是雷锋,但更像雷锋;他们不是石家庄本地人,却比本地人更了解更热爱西柏坡,更热爱石家庄。
令人遗憾的是,撰写此稿时,词作者陈帆已经离开石家庄多年,在广州照顾年逾九旬的党员妈妈,曲作者孙振华也已驾鹤西游。但他们对西柏坡的贡献,令我终生难忘。
(2015年12月19日,西柏坡文化专家赵新月在燕赵讲坛演讲,并向陈步峰、陈帆和石家庄社科院长闫国文赠送专著《到西柏坡,您看什么?》
附:
陈帆创作的柏坡系列歌曲的歌词:
一、《天下第一坡》
这座山虽然并不高,却是一座丰碑光彩闪烁;
土屋窗口盏盏的油灯,曾把黎明前的黑暗划破。
这面坡虽然并不陡,却是一首石破天惊的歌;
满坡茂密苍劲的松柏,让那冉冉升起的红日喷薄。
历史曾在这里惊涛拍岸,激动了那条光荣的滹沱河;
革命曾在这里风起云涌,太行山里诞生一个红色传说。
二、《赶考》
那一道流水 那一面山坡,还记得你曾从这里走过;
你撒下的那片金色光芒, 把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开拓。
那一盘石磨,还记得你曾在这里求索;
你种下的那颗红色种子, 结出了灿烂无比的硕果。
那一天你从这里进京赶考, 西柏坡为你唱响壮行的歌;
历史展开一张煌煌试卷, 你挥舞巨笔青史留墨。
赶考 你考出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赶考 你考出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
赶考 你考出了一座人民的江山,
赶考 你的答卷震古烁今气吞山河。
啊 西柏坡 天下第一坡,
你是新中国坚实的底座;
托起了天空 托起了星辰,
托起了人民的江山崭新的共和国。
三、《亲亲老百姓》
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
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
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你那最后一碗米
强壮了中国革命的脊梁
你那最后一尺布
缝满了中国明天的希望
你那最后一床老棉被
温暖了黎明前的太行
你那最后一个亲骨肉
为五星红旗增添了光芒
新中国在你的沃土上生长
你用血汗把它滋养
新中国从你的门前走过
你用生命牵引它奔向太阳
你是普普通通的赵钱孙李
你是朴朴实实的周吴郑王
你是可亲可敬的老百姓
百姓二字担起一座江山的重量
啊 亲亲老百姓 我亲亲的爹娘
你的胸怀比太行山宽广
啊 亲亲老百姓 我亲亲的爹娘
你的恩情比滹沱河深长
任时光流淌风雨沧桑
这个红色故事世世代代难忘
难忘老百姓的恩 老百姓的情
老百姓牢牢记在我的心上
难忘老百姓的是根 老百姓是魂
老百姓让共和国的旗帜永远飘扬
四、《柏坡湖迎宾曲》
你可知道太行有一块宝地
那里有一个清澈的故事
清清的风 清清的雨
清清的湖水把歌声溅起
远方的朋友请你来
美丽的柏坡湖在等你
美景等你赏 美名等你传
那一片湖光山色会令你惊喜
你可见过那片迷人的碧绿
杨柳岸芳草铺满了大地
柏坡青青 花香阵阵
弯弯的山路上走过先驱
远方的朋友请你来
魅力的柏坡湖欢迎你
青山刻青史 山水显灵气
碧水给人间增添美满富裕
五、《西柏坡湖探春来》
森森翠柏点缀山峦
青青柳枝抚摸水面
西柏坡湖春意闹
闹醒了阳春三月天
对对阳雀穿梭林间
点点鸥鸟湖上翩跹
西柏坡湖美如玉
仿佛像翡翠在蜿蜒
这是滋润燕赵大地的乳源
一湖碧水把一段红色记忆沉淀
湖水如酒 醉了天醉了地
醉得春潮滚滚风景无边
啊 西柏坡湖探春来
我探到迎春花灿烂的笑脸
探呀探 西柏坡湖探春来
探得明媚春光染绿我心田
六、《西柏坡永远在我心头巍峨》
那一年 几位布衣领袖
把中国革命带到了这个山坡
革命便在太行山里生长
慢慢地长成了共和国
那一年 几间小小的土屋
迎着黎明前的猛烈炮火
在滹沱河畔燃烧
熊熊地燃成为共和国
西柏坡 你是一个动人的传说
你用翠柏把旧世界打破
西柏坡 你是一个红色圣地
你用黄土塑造出新的山河
山不会忘记 水也不会忘记
历史曾在这里留下鲜红的笔墨
你不会忘记 我也不会忘记
西柏坡永远在我心头巍峨
七、《最亲最爱是百姓》
爷爷教我唱过一首歌谣
这首歌谣意味深长
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
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
奶奶教我唱过一首歌谣
这首歌谣多么悲壮
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当我来到西柏坡
耳边回荡这个红色乐章
我明白新中国来之不易
有多少百姓奉献了力量
最后的那碗米 最后的那尺布
最后的老棉被温暖黎明前的太行
最后的那段情 最后的那份爱
最后的亲骨肉英名刻在丰碑上
老百姓是新中国的土壤
老百姓是新中国的脊梁
最亲最爱是百姓 百姓恩情怎能忘
最亲最爱是百姓 革命传统代代弘扬
八、《红色的根脉----西柏坡红地根文化研究会之歌》
红地根啊 红地根
南湖的水播种了你
井冈山的土培育了你
遵义的雨滋养了你
延安的风茁壮了你
西柏坡的月辉映着你
西柏坡的阳光照耀你
百姓的情 百姓的爱
把你浇灌把你哺育
战火烧不毁你 你从血中出浴
刀枪砍不死你 你长成不朽传奇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你穿越万里
坚韧不拔顽强刚毅你一路长驱
红地根啊 红色的根基
深深的根扎进五千年历史
枝叶簇拥着太阳 根须紧握着大地
新中国大树参天茂盛葱郁
红地根啊 红色的根脉
长长的根蜿蜒在亿万人心底
繁花点缀着山河 硕果结出了富裕
看今日万木争春更加绚丽
九、《红色启明星》
从巍巍太行山上
升起一颗启明星
星光照耀着新中国的摇篮
迎来了第一声雄壮的鸡鸣
西柏坡 红色的启明星
你开启了一面历史的画屏
你在血与火的前沿
孕育出大中华的美景
在滔滔滹沱河畔
倒映一颗启明星
星光照亮了长江和黄河
把东方照得无限的光明
西柏坡 红色的启明星
你开启了一条胜利的途径
你那红色的光辉
永远在青史上缩影
十、《偏偏就爱石家庄》
说它土 的确有点土,名字就像是个庄稼户
说它古 的确是很古,伏羲氏早就在这里居住
说它洋 的确有点洋,洋人曾在这里修铁路
说它酷 的确是很酷,新中国就是从这里走出!
山是驼梁高 水是滹沱美;
好山好水把多少人迷住
民心河两岸桃红柳绿;
现代化的美景数不胜数。
走过多少桥 走过多少路,
许多的记忆都渐渐模糊,
偏偏就爱石家庄,
愿为它献上我的祝福!
(陈步峰,现任河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服务委员会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