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一天,安立军休所组织爱好诗词、书法、绘画和摄影的军休干部到红螺寺采风。秋日的暖阳下,我们一行50多人,乘坐旅游大巴,兴致勃勃地来到红螺寺。

 

  红螺寺——京北第一古刹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城北3公里,北倚雄伟的红螺山,南照秀美的红螺湖,景区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为国家4A级景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就了红螺寺为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为“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俗称“红螺寺”。

红螺寺,是我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和最大的佛教丛林,为京北第一古刹,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享有极高的地位,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红螺寺大门前,赫然矗立着一座四柱三门式的巨型牌楼。牌楼雕梁画栋,气宇轩昂。牌楼上方“京北巨刹”四个大字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所题写。正门上高悬一幅楹联,“一脉珠泉参妙谛,双峰螺岫证如来”。大门内影壁上书“须弥胜境”四个大字。

  (红螺寺)

  穿过翠竹林中曲折小径,便是红螺寺山门,山门上明皇英宗朱祁镇亲笔赐写的“护国资福禅寺”的寺名光彩溢目,门前两尊石狮子威严肃穆。步入寺中,香烟缭绕,随风飘过常青的松柏。

  红螺寺坐北朝南,由中路及东两个跨院组成。西跨院是僧人居住之所,东跨院为修容院和客房。我们沿中路依次游览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三圣殿。

  千年古寺,古树参天,藏风聚气,为一方风水宝地。百万株翠竹与千亩古松林环拥整个寺院,形成了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

 

  御竹苑——“竹峰藏古刹”优美画卷

  红螺寺山门前的御竹苑,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植,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据《怀柔县志》记载: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圣驾红螺寺降香,看到这片翠绿的竹林倍感新奇,即令身边的官员清点竹子的数量,共600余株,临走前叮嘱寺内僧人和当地官员要善加保护竹林,以便他常来观赏,后来人们就称这片竹林为“御竹苑”。在竹林的西北角还有一个照原样复建的“观竹亭”,当年清康熙皇帝就曾在亭内设御座赏竹。红螺寺竹林,四季常青,长势茂盛,现有竹子百万余株,被称为“红螺寺三绝景之一”。

  

  (御竹苑)

  我国竹子的种类繁多,约250余种,红螺寺的竹子为黄槽京竹,俗称玉镶金。竹子中空有节常绿,古人将竹子比喻为“君子”,正所谓“未曾出土先有节,即使凌云也虚心。” 苏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红螺寺这片北方四季常绿的竹林已成为景区的一大雅景。

 

  红螺泉——红螺仙子化身红螺

  红螺寺山门前的红螺泉,也称放生池、荷花池,池中有两尊仙女的石雕。相传,玉皇大帝的两位公主结伴下凡,云游人间美景时,来到一座大山前,见这里山水相依,古木参天,万绿丛中掩映着一座青砖青瓦、古色古香的寺院。清静幽雅的环境,神圣肃穆的古寺,深深地吸引了这两位久居天宫的仙女,她们萌发了在此生活的念头。于是,她们白天化作人身,与寺中僧人一样,打坐念经、打扫庭院。夜晚,她们化作一对斗大的红螺,愉快地生活在寺前的放生池中,并发出红光,将寺院和山麓笼罩在一片红霞祥云之中。她们还运用神力,暗中保护寺庙和当地百姓。从此,这里风调雨顺,林茂粮丰,万民安居乐业。

  



   (红螺泉)

  后来,两位仙女留恋人间终被玉皇大帝发现,便把她们召回天宫。当地人为了感谢这两位红螺仙女的功德,同时祈盼红螺仙女能重返这里,就将这座寺庙改名为“红螺寺”。

 

  雌雄银杏——“天作一双”

  大雄宝殿前的两棵雌雄银杏,被称为“红螺寺三绝景之一”,东边的雌树清秀矮小些,西边的雄树高大粗壮,系唐代栽植,树龄已有1100多年,树高30多米,树围达7米之多,虽然树龄已逾千年,但生机依然不减。

  每年春天雄树开满淡黄色的小花,秋天不见果实,而雌树每年春天不见花开,秋天却果实累累,人们觉得它们像“天作一双”、珠联璧合的夫妻,所以称它们为夫妻树。

   (天作一双)

  金灿灿的夫妻树映红墙青瓦,使红螺寺美得让人炫目。每年秋季,金黄色的叶子在风中飞舞,地上像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地毯。

金黄色的银杏叶把大雄宝殿衬托得更加辉煌壮观,愈发古朴庄重,让人驻足流连。缭绕的香火也化作一缕缕人间烟火,把美好的祝福洒向人间。


  红螺寺,不愧为京北第一古刹。千年古刹,御竹苑,红螺泉,雌雄银杏,相映成辉。采风虽短,收获满满。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