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医院干部楼6楼35床,我见到了大家尊称的老红军的大姐危秀英,她是30位长征中女红军之一,被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在他著名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里形容“像小白胡桃一样娇小”的。被毛泽东、朱德等人戏称为“矮子”的姑娘,身高1.40米,是如何在艰难行军中,担负起那些救人的行动的。

她女儿危敏告诉我,母亲巳病了很久,现在患上老年痴呆症,现在没办法采访了,我提出拍下照片。在拍照过程中,老人慈祥的笑容挂在脸上,嘴里总念着一句话,敌人来了,快走后门跑。
       为了拍张更好展现老人晚年的照片,我在危老出院后,于2002年3月3日来到位于八一礼堂的省委宿舍危老家中,危敏夫妻俩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拿出危老年青时在延安照的照片和1953年参加全国人大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给我看,我将照片进行了翻拍,危老见到我很高兴,听说要拍照,嘴里不停地说:“谢谢,谢谢!危敏夫妻俩扶抱着危老,安坐在沙发上,我架好相机,拿了一支笔,一本本子,摆了个写字的动作.危敏说:“别动,一.二.三."危老马上接着说:“五.六.七.八",逗得我们一齐笑起来了,这次重拍的照片,成为展览时较为理想照片,拍完照后,坐下来听危敏转述了危老的简情,并知晓了危老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二三事。
       1910年,危秀英出生在江西瑞金县,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编入红一方面军总卫生部干部休养连参加长征。
       先后担任过兴国县工农革命政府常委、妇女主任、陕北妇女部长。1937年从延安奉调返回江西,任吉安中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赣南特委常委兼妇女部长、东北敦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解放后任江西省委妇委书记、妇联主任.、全国妇联农村部副部长、华南农垦局副局长、广东农垦厅副厅长、广东省监委副书记等职。
        危秀英半岁丧母,6岁那年,父亲因为还不起债,9块银元把她卖到兴国当了童养媳。长到9岁,在婆婆竹梢的抽打下,她就开始挑水、烧饭、洗衣、砍柴、下田。悄悄把父亲教她的那个标志着自已出身的“危”字,用瓦片画在睡觉的墙角下,害怕有一天会忘掉。
        红军到兴国时,她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帮助象她这样的人翻身的,无需多少动员,1930年10月,她剪掉长发并用头巾裹上,以免家里发觉(会打她),偷偷地来到红军总部,红军把她送回家,她还是坚持要参加红军。她的主人家终于发现她的意图。有个乡亲告诉她,主人家准备杀死她,危秀英把这个情况告诉红军后,红军才接受了她。
       她自已给自已取名叫秀英,意思是要做一个优秀的人,英雄的人。
       1932年4月,危秀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又调到中共江西省委任妇女部干事,妇女部部长是蔡畅,省委书记则是李富春。到省委机关所在地宁都县,蔡畅见到手粗脚健、朴朴实实的危秀英,心里十分喜欢,便说:“秀英,知道写自已的名字吗?”
         危秀英一时摸不着头脑,说:“大字墨黑黑,在我眼中哪个都一样,说不出认得认不得” 。这一说把蔡畅惹笑了。她笑够了才说:“秀英,从明天起我教你学文化,一天认十个字,少认一个就得认罚” 。
       长征出发前夕,危秀英家里又把她卖了。红军再一次解救了她。几十年后,老人还对后人回忆说,是毛泽东对她说:“矮子,你还是跟我们走吧,要不,红军走了你还得被卖掉。”
        从江西瑞金出发时,红一方面军8.6万余人的队伍中,只有32位女红军,有两位出发不几天,就因病回了苏区,因此,红一方面军的长征队伍中,女红军只有30位。
        对女红军来说,参加长征是要经过严格挑选的。第一要政治思想好,是共产党员;第二要有独立工作能力,会做群众工作;第三要身体好,能扛东西会走路,连体重差一点都不行。
        有100多人参加了体检,对她们中的多数人来说,这是第一次体检。结果,只有20多人合格。加上免检的在中央机关和军队中工作的大姐,只有32人批准参加长征。
       连党的元老董必武的妻子陈碧英也被刷了下来。据说因为体重差一斤。
       长征路上的抬担架最多,救人最多的女红军——“矮子。”危秀英被编入红一方面军总卫生团干部连,踏上了长征之路。
       一方面军中的30位女红军,编于干部休养连的有24位。她分成了三种身份;第一种是休养员,有邓颖超、贺子珍、陈慧清、曾玉、金维映、刘群先、杨厚珍、丘一涵。她们因为伤病、怀孕或体弱,在连队休养,也做些战士思想和群众工作。第二种是工作组成员,有李钊、廖似光、钱希均、钟月林、谢飞、萧月华、谢小梅。她们的任务是调查土豪,宣传群众,寻找民夫。第三种是政治战士,任务是随担架行军,做好担架和运输班工作,稳定民夫情绪,也参加打土豪、筹粮筹款工作,有时还要抬担架,最为辛苦。危秀英就是一个政治战士。
        危秀英承担着照顾四个伤员的任务,不但要找到民夫抬四副担架,而且还要做伤员和民夫的思想工作。有时还要与民夫一道共抬担架。宿营时,她还得先安排民夫的吃住。
        长征路上,刘少奇见她个子矮小,却总是背那么多东西,跑得还那么快,常常叮嘱:“秀英,慢慢走,慢慢走!”
       有一次,危秀英负责的担架有两副掉队了,她赶紧返回去寻找。找到后,追赶队伍的路上又突然遭到敌机的袭击,抬担架的民夫没经受过这样的场面,飞机一来,扔下担架便跑,一下子就跑掉了三个,剩下的一个说自已没力气,不肯抬了。当时,担架上的邓发的妻子陈慧清刚生过孩子,根本无法行走。危秀英将陈慧清背至隐蔽处,又安置了另一个伤员,然后取下自已的半袋子干粮,让那个民夫坐到隐蔽处边休息边充饥,和民夫慢慢聊起家常做他的思想工作,从自已的身世说到红军的宗旨,眼下遇到的困难,那民夫听了后,不但自已不走了,而且还在附近找回来另外两个民夫。危秀英于是和他一起共抬陈慧清,翻过两座山才追上队伍。
        还有一次,打退敌人的偷袭后,危秀英主动返回原路收容失散的同志。她发现有位正发着高烧的战士斜倚在路旁的坡坎上喘气,挪不开步。危秀英赶紧给他喂水,然后将他身上的行装全部取过背上,搀着他就走。
        后面传来枪声,敌人追了上来,那战士挣扎着说:快把我放下,你个子这样小,这样连你都会垫进去,我,我不能连累你!”
        危秀英一时也不便说那么多,便用命令的口气说:“什么你呀我的,让你走你就快走!”这样,她连拖带背,以树丛做掩护,竟然帮助他翻过了两座大山,并帮助他回到了所在部队。也许是这样的事情太多,危秀英本人并不记得。23年后,即1958年,危秀英去看望蔡畅,竟然在那里又一次碰上了这位被救的病号,原来他叫廖志高,当时已是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廖志高紧握着危秀英的手说:“秀英同志,我这条命是你捡回来的,长征路上一分手,我还没向你说句感激的话呢!”
      “这也许是真事,但我得到过许多帮助。这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在长征中随处可见。危秀英事后说:“蔡大姐送过她一袋干粮,朱德送过她一根拐杖,还有数不清的战友曾向她伸出过帮助的手。”
        其实,危秀英在长征中,何止救过廖志高一个人,1935年6月,部队到达四川毛儿盖沙窝,粮食奇缺,几乎全靠野菜和野蘑充饥。一天晚上,危秀英从藏胞家里做宣传回到宿营地时,只见邓六金、廖似光、刘彩云三个女战士和哨兵、通信员都躺倒在地下,身边还留着一碗黑糊糊的蘑菇汤,看样子是给她留的。从小就没少吃这种野菜汤之类东西的危秀英,喝了一口就觉得味道不对,夹起一朵蘑菇仔细看了看,觉得更像毒蘑。再看地下躺着的刘彩云他们,一个个口流白沫,便断定是野蘑中毒。
       可是哪里有解毒药?她急中生智,忽然抱起刘彩云的头,扒开她的嘴,将手伸进她的喉咙去掏,三掏四挖,竟把刘彩云掏呕了。她知道,要能把毒蘑呕出来人就有救了,她于是又抱起邓六金、廖似光终于将他们一个个救活了。她还用同样的方法,救了睡在附近同一个草坪上红四方面军的一位团长、一位政委、一位参谋长。
        危秀英还救过一次邓六金的命。进入云贵高原的大山中时,邓六金突然病了,拉痢疾,发高烧,跟不上队伍,迫不得已,她流着泪要求把自已寄放在老百姓家里。
        危秀英扶着邓六金跟在部队后面走。她帮邓六金背行李,给她找水,还用刀削了一根手杖。实在走不动了的邓六金,望着个子矮小的危秀英说:“秀英,你走吧,要死就死我一个吧!”
      “只要我在,就不能把你一个人留下来!”危秀英断然拒绝了。就这样,两个人,四天四夜,邓六金终于病好赶上了队伍,长征后,危秀英还做了邓六金的月老,介绍她与共和国两任内务部部长曾山认识并成夫妻。
        进入2000年,邓六金回到江西,专门提出要看自己的救命大姐危秀英,当见到危大姐患病时,抱着危秀英泪流满面的说:“大姐,大姐,六金来看你,你还认识我吗?”患有老年痴呆的危秀英只是微笑以对。
         这样一个被毛泽东、朱德等人戏称为“矮子”的姑娘,被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在他著名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里形容“像小白胡桃一样娇小”的她,却在长征路上担负起那么多救人的行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