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者,中国第一位称皇帝的君主。前221年,嬴政自诩“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称号,被称为“始皇帝”。秦始皇是对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在《资治通鉴》卷第七有关于秦始皇的记载,原文如下: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初,齐威、宣之时,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始皇并天下,齐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始改年,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
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收天下兵聚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廷中。一法度、衡、石、丈尺。徙天下豪杰于咸阳十二万户。
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是: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自认为德行超过三皇,功劳超过五帝,于是更改称号为“皇帝”,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皇帝自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秦始皇下诏说:“死后根据生前行事来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很没有意义。从今以后,废除谥号制度。我是始皇帝,后代按顺序计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传承下去。”
当初,在齐威王、齐宣王的时候,邹衍论述了五德终始的学说。等到秦始皇统一天下,齐国人把这一学说上奏给他。秦始皇采用了这个学说,认为周朝得到火德,秦朝代替周朝,按照五行相克的道理,秦朝为水德。于是开始更改岁首,规定每年十月初一为新年的开始;衣服、旌旗、符节等都崇尚黑色;数字以六为标准。
丞相王绾等人进言说:“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守这些地方。请求分封各位皇子为王。”秦始皇把这个提议交给大臣们商议。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的子弟和同姓诸侯很多,但是后来他们的关系疏远了,相互攻击如同仇敌,周天子也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灵得以统一,都设置为郡和县,各位皇子和功臣用国家的赋税重重地赏赐他们,很容易控制,天下人也不会有不同的意见,这才是使国家安宁的办法。设置诸侯王是不合适的。”秦始皇说:“天下人苦于战争不止,就是因为有诸侯王。依靠祖宗的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又要再分封诸侯国,这是制造战争啊;而想要天下安宁,岂不是很困难吗!廷尉的意见是正确的。”
于是他按照李斯的建议,把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设置郡守、郡尉、郡监。这样奠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架构。
秦始皇为了江山的稳固,采取收缴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后铸成大钟和十二个金人,每个金人重一千石,放置在宫廷中。统一度量衡和丈尺制度。把天下的豪杰迁徙到咸阳,有十二万户。
秦朝的宗庙以及章台、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每当灭掉一个诸侯,就仿照他们的宫室,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建造,南边面临渭水,从雍门以东到泾水、渭水一带,宫殿、空中通道、楼阁相互连接,把从各诸侯那里得到的美人、钟鼓等充实到里面。
我们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执政方略,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他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大举措,巩固了秦朝的社会基础。在称号上,秦始皇通过更改称号等方式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文化方面,采用五德终始说,确定秦朝为水德,推行相关的礼仪制度。在政治制度上,坚决否定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体现了秦始皇对国家统治的深刻思考和果断决策。同时,收缴兵器、迁徙豪杰等措施也是为了巩固统治,防止地方叛乱。这些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就是《资治通鉴》为人们展示的秦始皇全方位的形象,让读者对秦始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〇二四年十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