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气爽,滁菊芬芳。友人邀吾参加安徽知名作家“一道看星星,一起看风景”未加可否,欣然而往。

  细看来者,喜气洋洋,大咖云集,不亚欧阳,出手书天地,持毫写华章,我乃一虾米,当然心恐慌,丑媳要见婆,终需拿文章。

  活动启于山巅,览星月于长江。观儒林,看章广,走横山,过草场,看来看去总觉淡,风景最美是凤阳。

       登琅琊,踏天门,天空仰望。

  上星辰,下灯火,呼应遥相。

  夜深深,群星灿,松涛阵阵。

  鼓声脆,乐声起,回荡八方。

  细雨蒙,观醉翁,别有洞天。

  夜雨袭,晨风吹,桂花飘香。

  大横山,丹霞红,与日同辉。

  午朝门,观风景,偶觉异样。

  我生在天河,长在凤阳。童年常到午门观光。当时只觉午门高,城墙长,城砖大,杂草荒。几十年如一日,目睹城墙的变化,只是满心迷茫:霸气十足的朱元璋,从牛官到和尚,从兵卒到吴王,扫平四海成一统,面南登基当明皇。从记事到此刻,都在反问着自己;一个讨饭的乞丐,哪来的冲天智慧,谁给的王霸胆量?眼望宏伟的帝都遗址,顿觉有无法表达的异样。小时候只贪玩耍,并没有过深度之想。今天登上午门巅,面对600多年的风雨变幻,浅显思考淹没帝都与历史的辉煌,辗转反侧,偶生异样之念想。此刻,我才真正的体味到什么叫心潮澎湃,什么叫满目康氧?

  据史料记载,明中都皇城为典型的三城相套格局之宫阙,内为皇城,次为禁垣城,外为郭城。长方形的都城面积为3.8平方公里,比北京的故宫大12万平方米。开四门,南为午朝门,北为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比南京的宫殿也大得多,故有人打趣地对三都的大小道:中都是爷爷,南京为儿郎,故宫是孙子,最大是凤阳。明中都皇城是一座用料极其奢华、雕刻极为精美的都城,它的规划遵循《周礼考工记》王城制度而建。上承唐宋,下启明清,雕琢精美,风格别样;气势磅礴,恢宏雄壮。秦有阿房,明有凤阳。清初就有人这样写道:

  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老拱宸极。

  凤阳中都皇城,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经过风雨的剥蚀、历史的冲刷,变成了残缺不全,几乎淹没的帝都遗址。但2017年仍然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把中都皇城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时至今日,使人难以费解的是,霸气的皇帝、巍峨的皇宫、怎么说罢建就罢建了呢?600多年来,民间留下了千奇百怪的传说,历史记载罢建的原因是真的吗?除了记载,谁也找不到精准的答案,也只有以史书记载的资料做可靠的蓝本。

  我经常在遐想,假设朱元璋要重返凤阳,那宫阙、那城墙、那车马、那刀枪,那灯红柳绿的繁华世界,那歌舞升平的昌盛景象,无不再现当年明都景,重返凤阳惜日之辉煌。那时,我也成为一名万分骄傲的皇城脚下的京都人,享受着无限的都市荣光。然而,六百年岁月匆匆去,清风宫阙伴草荒,午朝门垛依旧在,不见明皇回故乡。

  我们站在午门顶端,极目四顾,万千气象。高楼林立,宽道四张。猛回首,凤凰山绵延迤逦,好似金凤展翅欲飞去。晚雾渺渺,一条大河波浪宽,奔腾不息,荡涤着历史的沧桑。正南端,庄严的御道,出午门、过承天、穿明门,直达皇陵。左钟楼、右鼓楼,雄立对峙,分别完成自己历史的过往。前圜邱、后方邱,建制独特宏伟,专供皇家敬神拜地,年年岁岁感圣天苍。大咖们兴致正浓,有人吟道:脚踩午门窥四方,城河彼岸百花香。东面荒草树作掩,北面青山似凤凰。石础俏立皇宫地,唯有真迹是西墙。

  突然,《散文选刊》主编陈宏伟老师,提出一个很扎心的问题:“宫先生,你是凤阳人,能讲清楚这偌大的皇城,为什么皇宫和其他地方都灰飞烟灭?唯午门和西华门及西城墙独存?”他这突如其来的一问,逼着我拍着脑门,想起西门住户,我的忘年老友,汪付成先生和90岁高龄的杨吉超老人,他们给我讲述过保卫中都皇城,午朝门、西华门及西城墙惊心动魄“战争”的真实故事。

  1964年春天,北京教育部下派到城西乡十几位四清工作组,其中两位长得很像兄弟。对这两位中年男子,只知姓氏,其名不详。蹲点在卫前村的男子姓赖,人们呼他为老赖。蹲点城西的姓蔡,人们呼之为老蔡。有人打趣地说,他俩合称叫“赖蔡”。这两位男人大概是不得志,或是臭味相投,自从来到城西乡,老赖经常和老蔡在皇城根下草地上席地喝酒。两人喝醉,还作诗打对,有时狂跳,相拥痛哭。人们并不清楚他们是在干嘛,只知他们是四清工作队队员,社员们见他俩这样贪酒,总觉得不正常,好像脑子有问题,大有进水,跑气的感觉。所以人们称他们是一对疯子。不管怎样他们毕竟是北京下派的大官。不过看穿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喝酒时一般都是花生米、豆腐干、牛肉干子,再也没有其它高档硬菜和花里胡哨的新鲜玩意。

  1964年七、八月份,天干无雨,庄稼被旱死,遍地枯草黄。蹲点在卫前的老赖又来找老蔡喝酒,两人从傍晚坐地喝酒,直到一轮明月出东方。夜深了,多数社员都进入了梦乡,皇城根下的草地上,还有两人成四影,斟酒问上苍,互樽细饮终不休,双双拜月思故乡?看来这两位是以酒浇愁,效仿苏东坡把酒问苍天的做派。老赖有些憋不住尿了,扒着城墙拐弯处撒尿,哪知城砖在老赖的受力下从墙上掉下来,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引起了一场惊天动地扒皇城的大潮。

  老赖和老蔡重新倒上酒,老赖提出一个新问题:“老葵啊!你生在福中不知福,看着皇城不会用,卫前大队为了抗旱,打一口大井,就是没有钱买砖,正艰难着呢,这城墙古砖在睡大觉,不如让卫前的老百姓在城墙上扒点砖回去圈井,也可解决老百姓的燃眉之急。你看能否帮帮忙,让他们把井砌好,好弄水抗旱呀!这也是做一件功德事情呀!”

  老蔡大概是酒喝昏了头,不加思索:“这有何难,不就几百块城砖吗?明天就让他们来扒,只准圈井,不准假公济私,把砖拉回家私用。”就这样,老赖和老蔡就等于在城墙上倒上汽油,专等卫前点火人。真可谓:一雷能震天下响,旋风引得暴风狂。赖蔡斗酒灾难生,圈井引发扒宫墙。“群蚁”侵阙如拉朽,明宫柱倒断皇粱。不是大炮怒举锹,哪存午门与西墙?

  自从卫前老百姓明目张胆地扒城墙后,好像一种病毒在人群中蔓延,先是有人去扒着看,亦未遭到阻击,周围社员开始明目张胆的扒城墙,取大砖、盖厨房、建猪圈、砌厕所、铺小院,后来发展到买卖城砖,从2分钱一块涨到2毛钱一块,上海、南京、徐州、淮南都来争相购买,眼看玄武门北城墙、东华门及东城墙都被扒的就剩基座了,有人又把扒墙黑手伸到西华门、午朝门和西城墙。就在西城墙要遭殃之际,县城村城拐队的队长夏付友,主动拿着铁锹站了起来,见着扒墙的人就高声怒骂,并警告扒城墙的人,如不离开,别怪我大锹不长眼。

  这大老炮是个共产党员,在当地威信极高,五十多岁的年龄,由于他直言快语,看不惯歪门邪道的人,见到坏人坏事,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和得失,敢仗义执言,不服就干,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坚决不服软。由于他好说大话,因此,外人送号“大老炮”。当扒墙的人们遭到大老炮严正警告时,不敢明目直仗的来扒城墙了,都转到地下,专等黑夜去扒。害得大老炮夜以继日的守卫西城墙,后来觉着自已力不从心,便发动生产队的群众,不分昼夜打更巡罗,轮流值班守护城墙。

  大老炮的义举虽然推迟了扒墙的时间,但终靠一己之力,身心樵悴而生病,卧榻40多天便断尽烦恼,驾鹤西天。人们敬重的大老炮撒手皇城,离开人间。人们对大老炮的死特别感怀,在这节骨眼上,没有了大老炮,意味着西城墙也会伴随着老炮的远去而消失。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城拐队社员当机立断选出一个年轻有骨气的生产队长,他个不高而精神,声不大而铿锵。他叫刘元发,30多岁的年龄,正当风华正茂,他知道城拐社员选他的首要就是要保卫西城墙。他上任不久便改变了大老炮拼命护城的方法。他派社员在城墙最要冲挖几道深坑,不准任何人靠近城墙。凡想拆墙扒砖的人都过不了这道道深沟,西面是宽宽的城河,这道道深沟让扒城墙的人插翅难飞。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该来的还会来。时隔不久,门台街上有个地方人头:叫徐发清,是个屠夫,身高一米 八五左右,长得体格健壮、彪悍无比,在门台街上说一不二。由于他好为街坊排忧解难,打报不平,故,人们对他言听计从。这天他得知皇城扒砖无人问,且外地买砖的比较多,想为门台社员挣点收入,因而就号召街坊每家备一辆板车,到凤阳扒城墙去。口号是:集体行动,不准掉队,扒砖自卖,不搞积累。徐发清一声令下,1000多辆板车浩浩荡荡朝凤阳进发。消息传到城拐队,刘元发紧急召开城拐队全体社员大会,命令能拿得动铁锨的人不准孬熊,扛着锹锨,统统上阵,奔赴西城,实施城墙保卫战。

  徐发清一看先头部队遭到阻击,亲自拉着板车冲到前面,高声喝道:“是哪个混蛋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敢阻门台的老表?知趣的快让开,别让我搞你们形式。”

  城拐队率先出马的是一个20多岁的青年才俊刘元良,他是一名年轻党员。身体矮小,特别瘦弱,但性格刚强,矮汉声高:“就是我不准你们在这撒野,不让你们扒城墙。”

  徐发清看着眼前矮小的男人:“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的影子,多高点的人,一把攥得不冒气,也敢拦你徐爷爷扒墙?墙又不是你家的,这是朱元璋留下来的,与你们这些虾米何干?再敢阻我,这拳头不长眼,让开!”

  刘元良高喊道:“墙不是我家的,但这片地和墙下的庄稼是我们墙拐生产队的,我劝你少作孽,领着你的扒墙人滚回去吧!”

  徐发清一听,一脚踢过去,把一个土包踢得尘土飞扬。刘元良像个猿猴,闪身跳出圈子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徐发清的板车推进了深坑,气得徐发清怪叫不止。

  这时刘元发带着生产队的社员勇敢的冲上去,打败了徐发清的队伍。徐发清败回门台后,扬言要报一箭之仇。

  县里一听,因扒墙护墙而发生群体械斗,马上将城墙实行军管,然后由县财政局进驻皇城,把皇城纳为公共财产进行统一管理。

  虽然县里把皇城管起来了,但城拐队还是以不得毁坏庄稼为名,日夜值班,轮番看守。好心感动天和地,城拐队的看守终于迎来了保护文物的春天,1975年国家下达保护皇城的批文,1982年皇城被例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华门和破损严重的午门以及西南城墙都被保存下来了,通过复古修整,才有雄伟的西城墙。庄严的午朝门。

  讲完这段故事,我的眼睛也湿润了。陈宏伟听罢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拍大腿:“震撼!震撼!凤阳我来得值,下次再来,一定要去祭拜这两位离世的队长,他们是凤阳人民的功臣。”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两位队长和刘元良及城拐队的群众,哪有今天雄伟的午门、古朴的西华门、巍峨的西城墙,这是古皇城六百多年来的真实印记啊!虽然夏付友、刘元发已经作古,坟头上杂草青青,但他们在那种环境下不为名利,借故守卫城墙,看似小事实乃惊天之举,大爱无疆。今天,城拐队的人们经常提起这段保卫西城的的历史故事。六十年过去了,今天想来,这段保卫西城墙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记载着夏大炮等城拐队社员们永恒的历史功勋和无限的辉煌。

  晚上,我们来到王剑英塑像大门前,仰望着星空,坐着儿童上学的小凳子,吃着干果,喝着咖啡,不由增添了无限的遐想。

  仰首夜幕,星空闪亮,花鼓声声,金风送爽,作家座谈,声音宏量,谈天说地,出语文章,千变归根,赞美凤阳;农民皇帝出凤阳,十八颗手印在小岗,合作化领首陈学梦,全国先进支部是城西乡,花鼓小锣钱杆子,拉魂腔唱进怀仁堂。

  举首回望:东是巍峨的皇城,西是人民广场。凤凰展翅彩灯亮,月映龙凤呈祥,钟楼举,鼓楼扬,大明门外桂花香。民跳广场舞,醉人拉魂腔。倾听大咖们的阔论,沐浴着秋风清爽。想起了大老炮、再思元发和元良,他们是人小做大事,功德无量。他们是凤阳最美的人,写下了历史不朽的篇章!

  快下午门了,陈宏伟主编问我:“你奔波半生,去过无数的地方,觉得哪里最美?”我很自豪地说;下天山、观苏杭、去塞北、到新疆、踏海南、走香港。去过地中海,跨过北冰洋,游山玩水五十载,风景最美是凤阳。


  甲辰年秋 草于凤阳鼓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