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历山柳氏民居出发?”

  朋友群中一声问,“舜躬耕历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形象,如同幻影,不断闪现脑海。《江雪》《渔翁》《永州八记》《黔之驴》《捕蛇者说》,隐隐约约,声声入耳。这次有机会一探仰慕已久德高望重的舜的遗迹和唐朝大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柳宗元遗迹的究竟,怎么能错过呢?于是和大家一起马上回应,订好了票。

  29日,6时20分,我们一行6人兴致勃勃,相聚大门口,直奔平阳广场乘车。

  出临汾,经襄汾,曲沃,翼城,进入沁水。


  第一站走访柳氏民居

  初踏宝地,只见群山环抱,峰峦叠嶂,风光秀丽,格外宁静。南眺太行王屋拱翠,北望鹿台挺拔秀丽,东西两边左抱右环,一块“环山居”宝地映入眼帘。想着可以一睹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踪迹了,不禁兴致盎然。

  与朋友游客们一起,跟随讲解员脚步,得知位于太行王屋历山腹地的山西晋城市沁水县西文兴村的柳氏民居,原来竟是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第十九代遗族——祖籍沁水的陕西华昌府通判柳遇春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修建的故居。院中一石牌坊迎风板上尚存有楷书题迹:“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冬十月立。”

  柳宗元呢?我的兴致一落千丈,顿觉垂头丧气。

  然而一路前行,这里僻静隐逸甚至带着几分神秘的明清时期城堡式的民居建筑群,还是引诱着我继续前行,这座民居究竟与唐代柳宗元有着怎样的丝缕源渊呢?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的后人怎么会移植沁水建立根据地呢?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的一面旗帜,少年时精敏绝伦,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由于才华横溢,为官清廉,青云直上。永贞805年,顺宗升任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柳宗元从小跟随父亲,看到无数官场腐败现象,随与王叔文等一起力主革新政治即“永贞革新”,主张罢免贪官,因此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权贵们勾结起来,迫使身患重病的顺宗皇帝传位给太子。宪宗即位后,先贬王叔文为渝州司马,次年杀之。与王叔文进行政治改革的八名同党均被贬为“边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者柳宗元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剌使。柳宗元在柳州四年,继续推行革新,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被称为“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病亡于任所。

  清贫为官的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了《渔翁》《捕蛇者说》等许多优秀作品,看似寄情山水,实则心存忧患。当年参加政治变革的“二王八司马”中王丕显病死,王叔文全家被杀。由于仕途蒙难,身为改革派第三号人物的柳宗元,随时面临性命之忧,为避“灭绝九族”之祸,他被贬后令河东柳氏分散外迁,秘密传训家人:“皇恩食邑中条道中,五谷为生,耒读为本,忠恕廉洁,忧国忧民,弃府始徙,盛名勿扬……成名勿宣门庭,得志勿忘饥民。”(《河东柳氏族谱序》)。不久,柳宗元病逝。其二女尚幼小,长子仅四岁,次子尚未出生,家无积蓄。幸亏同乡好友裴行立慷慨解囊,将其灵柩运回长安万年,入土为安。此时政治恐怖犹在,柳氏家人无法在长安立足,只好变卖家产,渡过黄河,隐居到了离祖籍河东不远的历山深处。从此,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河东柳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柳氏后人以耕读为本,隐姓埋名,历经宋元,不宣门庭。

  时至明朝永乐年间,河东绛州公柳琛携妻杨氏定居沁水,建造西文兴村,距今约600年。

  “明嘉靖年间,世祖柳逢春……资产充足,产业阔大,始亲置南山东川山场庄田。”明末的西文兴村,可以看到庄严肃穆的牌坊街,规整豪华的四合院,玲珑剔透的绣楼,四季不败的花园,风光无限的观景台,气势磅礴的观河亭,香烟缭绕的关帝庙……柳氏民居俨然一座山中城堡,许多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明末,西文兴村遭兵祸,到了清乾隆年间,柳家出了两位理财大师--柳春芳和柳茂中,父子二人在经营盐业和典当业中获得了暴利。重修了祠堂、文昌阁、文庙、关帝庙,并在关帝庙的东西两侧新建了魁星阁和真武阁,建造了富丽堂皇的“中宪第”宅院。西文兴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作为明清时城堡式庄园建筑的典范,其整个建筑大体分为三部分。其中包括外府区柳氏祠堂、关帝庙、文庙、圣殿、小学堂、纸帛楼﹔中部区文昌阁、校场、石牌楼﹔全封闭内府区的小戏台、观河亭、府门楼等数十处人文景观。此外还有至今保存完整的明清古街道、小巷18多条,约1.5公里。

  柳氏民居受其书香门第影响,府院建筑的创意及文化蕴含都达到很高水准。尤其木雕,不仅题材多样,构图慎密,而且在运用传统吉祥图案喻事和谐音表现手法方面都令人眼界开阔。如以莲花、桂枝表示“连生贵子”,用一根绳子串三个铜钱表示“连中三元”,以五蝙蝠展翅围绕“寿”字表示“五福朝寿”等,类似图案仅“行邀天宠”门楼就有30多种。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四合院雕栋雕刻中既有不失“奔腾不息”的奔马,却又隐藏在雕梁画柱的背后。这些极富政治经历的雕刻又让人产生压抑无奈和心酸,也许正因为柳氏后人有志而奔腾不息,忧国忧民又处处压抑不彰显,才使得柳氏后人至今不衰。

  柳氏民居中现存字画也不一般,除朱熹、文征明、王阳明、郑观洛等名人碑刻手迹40多通外,还有唐代著名画家“吴带当风”之称的吴道子的墨迹画碑,其《圣人十哲图》取材孔子向十大弟子讲述尧舜故事的场面,堪称绝世之作,尤其在北方极为罕见。

  除此之外,柳氏民居中尚有家传祖训,世代名人传记等。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就有柳遇春与吏部尚书王国光,内阁大学士田宜庵同游历山舜王坪的记载。

  柳氏民居作为一个集南北风韵于一体的明清文化奇观,不仅是一部研究地方民风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而且在建筑、碑刻、书法艺术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也不失为典范。

  柳氏民居揭开了河东柳氏家族百世书香门第的神秘面纱,也为我走近柳宗元开启了一扇窗。

  如今,该村仍居住着56户人家,220余口人,几乎全为柳姓一族。柳姓人家世守祖训,勿宣门庭,祖祖辈辈生活在祖上遗留下来的高门大户、深宅大院里,世代繁衍生息。现已搬出大院,住进一排排整齐的二层庭院,但族人长幼有序,字讳有章,家规不乱,世代传承,令人叹服。

  站在柳府向外看,只见山水美如画。站在山外看柳院,不见深山有人家。柳氏民居,这个宦海浮沉的见证者,柳氏族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激励着柳氏族人,也激励着世人。

  家风,民风,国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进亦忧,退亦忧,时时忧,忧国忧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国得以昌。


  第二站,奔向历山

  历山位于山西省南部垣曲县、翼城县、阳城县、沁水县交界处。相传舜王当年耕治此山时,曾编制了黄河流域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七十二候》,故后人称此山为历山。《嘉庆重修一统志》载:“历山在翼城县东南七十里,相传舜耕于此,上有舜王坪。西北属翼城县,西南属绛州垣曲县,东属泽州府阳城、沁水二县,为四县之交。”

  历山是南缓北陡的单面山,以陡峻的高山和较平缓的低山丘陵为主,也有剥蚀堆积的地形,较高的山峰顶部多为平台状,如舜王坪、皇姑曼、云蒙山等。主峰舜王坪海拔2321米,南临黄河谷地,北倚汾渭地堑,山势陡峭,为山西南部第一高峰。

  车行至山下谷中,举目仰望,历山云雾缭绕,奇石高峰,耸入云端。脚边溪水缓流,汩汩淙淙,向远而去。山外30多度的气温陡然降至8度,且总感觉有雨滴溅落。游客们备衣服的都穿上,没有备足的只能临时租用衣服,买了雨披。为铆足劲加油,我们一行午餐打气。随后,乘小交通直奔舜王坪脚下。抬眼望,舜王坪峰顶似乎不远。

  上得山来,阳光照耀,温度反而比山下升高。朋友们看着身边绕来绕去又稍纵即逝的云海,抑制不住化仙的激情,放开喉咙喊着“追云去!”拔腿便开始攀登。我虽然体力不支,气喘吁吁,不登又怎能甘心?于是就和朋友们一起放纵欢乐,说着笑着攀着木质台阶,累了便转身以木阶为凳坐下歇息。

  环顾四周,望白云在山谷、草坪和游客间穿梭飘逸,翻转腾挪变化行踪,似乎盛情邀请我们一同起舞,共享轻松自由之快乐,飘逸奔放之浪漫。看周边高山怪石嶙峋,奇峰耸立,松柏茂密,耳边似乎飞来:“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古代传说由于圣王的德化﹐种田人互相谦让﹐在田界处让对方多占有土地);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yǔ)。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舜良好的德行、仁爱和礼让,和谐了社会,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也获得了尧的肯定和奖赏。

  放眼远处,沿舜王当年奔赴历山舜王坪的曾经之道——钥匙沟循路而上可登上皇姑幔顶。朋友指着右边垣曲县较远处的皇姑幔,介绍那里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和众多奇峰、秀瀑、幽谷、怪树等自然景观,还有皇姑幔相传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生活起居的地方,因时常云雾迷漫、形若幔帐而得名。原来朋友前面从垣曲登过历山。

  遥想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娥皇、女英,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也称“皇英”。舜继尧位,尧将两个女儿同嫁帝舜为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湘江之间。舜与娥皇女英的爱情神话,《离骚》延续到《红楼梦》,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也为无数文人雅士增添了动人的传说和诗情画意。

  云绕身边,寒意顿生,泪洒点点,似乎那飘逸的云就是娥皇女英,她们无时无刻不在追寻舜的踪迹,一路洒下思念之泪……

  “好点么?走!”朋友招呼,我回过神来,仰望台阶,又去追寻舜与娥皇女英的踪迹。

  其间陈老师体力充沛,像快乐的飞鸟,一会儿向花跑到右边,摘一束紫色野花送给爱妻;一会而又逐云到左边,采集异石,供大家观赏。一会儿面朝大山幽谷,放声呐喊,似乎欲唤回舜帝,让我们亲眼目睹王者风范。大家受其感染,劲头大增,一个多小时后,我也终于和大家一起爬上了近在咫尺却历尽艰辛和时间的历山舜王坪峰顶。

  登高望远,南观锯齿崇山32个雄伟山峰,东望云蒙山,白云雾幔,依然萦绕于蓝天山间。我们在云端之上,似乎也轻轻如也,翩翩起飞。云戏山峰间,恍惚人化仙,华北“绿肺”里,心旷神怡巅。

  舜王坪顶万丈石崖边有个滴奶泉,水量虽不算太大,但一年四季泉涌不断,传说为娥皇挤奶的地方,至今还流传着“娥皇挤奶大节头,高山顶上水长流”的动人故事。这里的水质甘甜,人们到坪上,都要争着喝几口,或者给家人带几瓶,传说能治百病,当地百姓敬之“神水”。

  “舜生于蒲阪(今永济市),渔于获泽(今阳城县),耕于历山”。(《史记》)历山舜王坪上至今还遗存有舜王庙。

  舜作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过程中部落联盟首领,积极为民请命,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服天下,爱民如子,一生献身治水事业,他的功德世代传诵,百姓中有口皆碑。历代帝王每每以功德自比于舜,给舜头上加上了耀眼的光环,给舜身上蒙上了神秘色彩。而老百姓出于对明君的渴望,也把舜帝加以神化。久而久之,舜从部落首领上升为帝,上升为舜王,上升为神,留下了美好的传说和不朽的丰碑。

  舜当年又是怎样成为首领的呢?传说尧生有七男二女,合称九子,他觉得七个男儿中没有一个是理想的治水人物,于是外出访贤。在历山顶上,他见到了正在耕地的舜。舜耕地时手持皮鞭却不打牛,而是在犁杖的扶手上挂个簸箕不时的敲打,牛听到敲打簸箕的声音,就不停地向前拉。这给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感到舜是一个善良而爱惜民力的人。经过三年的考察,他看到舜耕治的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历山顶上他听到舜弹的五弦琴,口唱《南方》:“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南方之时合兮,可以彰吾民之财兮。”表达了他治理天下的壮志。尧便下决心,废九子而让贤于舜,并让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后人为纪念舜王,便把他当年耕治的这个地方叫做舜王坪。

  这里放眼皆风景,处处有故事。龙翻讪西北部的百丈绝壁上,有一块像戏台状的巨大平台。石头上自然形成有大片如鲜血的斑痕,这就是历山的百景之一斩龙台。

  相传,舜耕历山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安居乐业。有一年旱魃作怪,久旱无雨,禾苗干枯,舜急命小龙细雨润地,而小龙因与怀姑相约,违背舜令,急施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将一个完整平坦的历山冲得千沟万壑。舜王因此发怒,在此将小龙斩首。为教育后人“做甚务甚”,所以舜帝让那斑斑血迹常存不没,以示后人。

  坪顶拥有5000余亩亚高山草甸,是随处可以打滚的草原。其南边悬崖峭壁下,七十二混沟内,华北地区保存下来面积800公顷2.3万亩的华北历山原始森林。据说植物种类达14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就有700余种,野生乔木、灌木达560余种。菌种类植物资源,药材资源等220种。历山另有中国最大的暴马丁香树,胸径达1.6米的最大的连香树,山西唯一的人参种植场等。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可惜这次没有能幸会。

  漫步下山,朋友们也许为云雾缭绕燃起浪漫情趣,加之遍地草丛野花引诱,程同志,便采集了鲜艳的野花,羞答答送给妻子。陈老师更是手捧鲜花,单腿下跪,俸给爱妻,在大家的欢呼下,起身飞吻,弥补青春的遗憾。我们六人欢呼雀跃,笑声回荡山间,掌声震荡落叶,周围游客受我们影响,驻足观赏,投来羡慕和微笑。

  历山自然风光、原始森林和古人类文化融为一体,集游览、考古、写生、度假为一身,是一个大气、土壤、水源、环境质量品位极高的自然风景区。


  一路欢歌,夕阳斜照时,回归临汾。柳氏民居柳家人夹缝中生存不失追求忧国忧民的人生感悟脑海中翻腾着,舜王仁德为民和娥皇女英的爱情佳话,曼舞着,飘扬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