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记不清多少次下江南,总是有意无意地越过无锡。

  去江南旅游,都想浏览吴越名胜,体验水乡生活。想看六朝古都、秦淮人家的,就去金陵南京;想赏人间天堂、地上乐园的,那去苏杭二州;想游十里洋场、现代都市的,那非上海不可;想寻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的,那须逐个到访周庄、木渎、锦溪、西塘、乌镇、南浔等古镇。无锡有啥好风景?似乎只有烟波浩渺的太湖,新建的灵山大佛,没有夜半到客船的古寺,没有如梦如幻的水乡,游兴因之打了折扣。

  春节前,儿子和儿媳回来过新冠疫情后的第一个团圆年。过去每逢寒暑假必自驾出游,可因疫情被禁锢了3年。终于解放了,我迫不及待地提出来一次祖孙三代自驾游,把龙年过在路上,去江南各地闻年味、吃年饭。大家听了无不欢心鼓舞,尤其娘家在浙江乐清的儿媳更是非常期待。就在准备就绪、即将启程之时,老伴儿的弟弟陈军很想见见分别了几年的外甥和外甥媳妇。娘亲舅大,这个愿望必须满足。可他们当时不在沈阳而在无锡,将于小年后驾车返回沈阳。如果等他们回来,就得推迟出发;如果立即出发,很可能在路上相遇或错过。我决定在小年的前一天赶到无锡,与他们一起欢度小年。如此,无锡是非去不可了。

  一路上,逛天津,游青岛,下扬州,玩得不亦乐乎。把游玩的照片同步发朋友圈,向关心的亲友们报平安。原空军探照灯第三团雷达连的老战友龚志福看到了,立即在私信中邀请我到南京相聚。他说扬州到南京很近,是去无锡的必经之路,可别越过他的家门而不入。我这拖家带口的,即使到了南京也不好意思让人家接待,便婉言谢绝。龚大哥说,太了解你的为人,从不给人找麻烦。他还说,无锡惠山镇是他的老家,多年没回去了,请我替他走一走、看一看,以慰思念之情。

  龚大哥比我早入伍两年,当时是雷达技师(干部),连队的技术尖子。他既温文尔雅又军姿挺拔,是我们新兵效仿的榜样。听他讲授兵器理论课,更让我们这些新兵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黑板上能随手画出车载雷达整机电路图,特别是雷达波形图,并写出微积分方程式。我心想,他只比我们两三岁,咋这么有知识、有文化、有风度,不愧是“江南才子”。我稍微懂得一些无线电知识,便经常向他请教问题,于是在战友关系上又多一层师生之谊。

  小年的前一天,中午途经镇江时在西津古渡景区外吃了一碗著名的锅盖面,落日前驶进无锡市区。妻弟安排我们住进原无锡庆丰纱厂的厂区内。厂房还在,但被改造民宿、展览馆和文化艺术园区。所住的民宿很有特色,有卧室,有客厅,有餐厅,有厨房,如家一般齐备与舒适。晨起,在细雨中漫步厂区,一边是缓缓流淌的大运河,一边是民国工业史的遗址遗迹。无锡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苏南模式”的发源地,工商业曾经极为发达,如今更为辉煌,生产总值长期居全国前十位,人均20多万元。更为突出的感受是,无锡历史悠久,人文厚积,人才辈出,名人不断。

  妻侄陈申宁在无锡工作多年,算得上半个无锡人。早餐,他采购来小笼包等各种风味小吃和时兴饮品,妥妥地征服了大家的胃。饭后,他宣布今天游惠山古镇、太湖鼋头渚和无锡老街。一听是古镇,我便没了兴趣。江南水乡古镇看多了,先后到过周庄、同里、甪直、木渎、锦溪、西塘、南浔、呈坎等,有审美疲劳之感。弟媳刘滟说,这个古镇可不一般,去了几次也没看够,你看了肯定能写出一篇好游记!我游过很多地方,但并不是见啥写啥,必须有发现、有惊喜、有灵感才能动笔。忽然想起龚大哥的邀请和嘱托,已经越过了他的南京家门,不能再越过他的惠山老家。我连声答应,去,马上去!

  妻侄陈申宁趁机介绍,说是古镇却并非乡村,就在无锡市区内的惠山脚下,为5A级旅游景区。惠山因晋代时有西域僧人慧照常来此山而闻名,锡山则因“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的传说而瞩目。锡惠两山雄踞太湖之滨,使无锡既有山色湖光之美,又有京杭大运河之力,更有苏锡常平原之富,得天独厚,人杰地灵。如此来说,那就更得去了。

  走进惠山古镇的历史文化街区,有常见的白墙黑瓦、石板铺路,却无小桥流水、舟楫穿行。同样也是店铺林立,飘荡着浓厚的商业气息。但,走着走着便有了新的发现。路两侧有许多私人祠堂,建筑各异,门当户对,成群连片,应接不暇。大多对外开放,免费参观,随意进出。看到有范文正公祠,顿时来了兴趣,私自脱离家人队伍,钻进祠堂内部。范文正公就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曾经在岳阳楼和应天书院两次与他相遇,没想到在惠山古镇又碰面了。他的生平和事迹不用多说,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的名言警句,为国为民分忧是他的人生目标,他是读书和做官的典范。我心中的疑问是:这里为什么建有他的祠堂?他的祖籍是陕西,出生地是山东,做官在苏州,逝世在上任颍州的途中,都与无锡不搭界。过门厅,经敦叙堂、后乐堂到先忧亭,一派宋代建筑风格和江南园林格局,整体呈现出是对范仲淹的无限景仰与怀念。从建祠经过得知,该祠为范仲淹裔孙所建。其祖上的一支血脉迁徙到无锡惠山古镇,为其家族出现如此杰出的人物而自豪,出资建起范文正公祠,得到当地人的认同与祭祀,因而保存至今。范仲淹作为文人和官吏的优秀代表,既属于范氏家族又属于中华民族,千秋师表,万世景仰。

  放眼古色古香的各种建筑,看似既平常又沉静,却有不凡的气质与正气。无锡人崇尚忠臣,热爱名将。这是在张中丞庙里获得的深刻印象。现在一说到庙,一定以为是烧香拜佛之地。其实,庙最早是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后来也用于追谥知名的文人武士,例如孔子庙、关帝庙。张中丞本名张巡,博通群书,知晓军事,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他会是个好文官,但不会成为好武将。张巡喜读诗文,诵记兵书,忠诚守道,中过进士,被委任真源县令。安禄山造反,先后打下长安、洛阳,又派尹子琦率13大军来攻打睢阳城(商丘)。如果拿下睢阳城,就能进军两淮,占领江南,唐朝随之彻底灭亡。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求援,张巡立即率领三千精兵前去支援。当时,皇帝跑得不知去向,下边的文臣武将怯战的有之,投降的有之,趁机作乱的有之。张巡与许远合兵一起也不过七千人,但他们誓死不投降、不撤退,坚守了10个月,直至被俘就义。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赞道:“守一城,捍天下。”文天祥把张巡视为人生榜样,在《正气歌》中专门写下“为张睢阳齿”,赞扬张巡为杀敌而咬碎牙齿的英雄行为。唐朝皇帝下旨褒奖张巡和许远,睢阳城里建起了双忠庙。这既是国庙,也是家祠。张中丞庙建于南宋时期,正是金兵进攻江南之时。张巡和许远都不是无锡人,也没在无锡做过官。据说,无锡人希望有他们这样的忠臣名将来保卫他们的家乡,因之建起这座庙,并将其称为大老爷庙。张中丞庙平地起高台,祠门高耸,塑像威严,银杏伟岸,享堂红火。这一“锡麓胜境”,使游人无不肃然起敬、施礼膜拜。

  吕东莱先生则让人们得到另一番精神洗礼。吕东莱本名吕祖谦,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教育专家。他秉承“讲实理、育实材、求实用”的教育理念,创立婺学(金华学派),兴办书院,不辞辛苦讲学传道。他任教的武义考中了44名进士,定平则考中了19位进士。北宋灭亡后,北方的豪族、官僚和知识分子随着朝廷纷纷南下。无锡的好山好水接纳了前来避难的吕氏家族一支。吕氏家族虽然世代为官,但不同一般的豪门贵族,而是书香门第,忠厚传家,子弟个个学识宏富,学力深厚,一门之中竟有17人被选入《宋元学案》。吕祖谦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曾与朱熹交流学问,共著《近思录》一书。无锡吕氏感念先祖恩德和家风,在惠山脚下择地建祠。走进祠堂之内,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有家谱,有世系,有学术成果,如礼堂,似书院,让人叹为观止。该祠堂门脸不大,以徽派建筑独树一帜,以“尚书左丞”和“文光射斗”彪炳家族,鼓舞后人。

  小小的古镇,长长的龙街,究竟隐藏着多少祠堂?妻侄告诉我,这个古镇中曾经有过120多个祠堂,现在还有90多处。除了这条直街,前面拐过去还有许多。从先秦的吴主泰伯、春申君黄歇,到各朝各代的王侯、宰相、名人、普通百姓都有。祠堂总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有大小房间一千五百余间,占惠山古镇总用地的56.8%,全国仅此一处。我的天呀,完全超出意料之外。算个小账,如果每个祠堂参观15分钟,需要20多小时,更何况有的还要着重细看一下。这一天就是不吃不喝不睡,也看不完那!这其中蕴含着多少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家族传承、个人命运、传奇故事啊!可惜的是,窥一斑难见全貌。留个念想,下次再来细读这本无字之书。

  惠山祠堂是在一千多年中陆续完成的,建筑样式不同,风格各异,但总体和谐,蕴含一致,体现着向善、崇德、敬祖、忠孝的文化取向。由于明天就要离开无锡,不能再多走多看了。我想起龚大哥在私信中给我发来他小时候的童谣:“三月三,大蒜炒马兰,吃了去游惠山。”惠山的祠堂文化从小对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他气质异禀、风度迥然,成为一名优秀的当代军官。环境是人的第一老师,传统是人的行为规范。惠山这一方水土,不仅物质富有精神更富有,历代出人才、出名人,实属正常,并不奇怪。我为龚大哥有如此可爱的故乡感到骄傲,写就此篇以作汇报。

  这时,妻侄陈申宁招呼我们去品尝当地的名吃“惠山银丝面”。然后,他还要带领我们去游太湖鼋头渚的美景,尝鲜“太湖三白”。无锡虽无锡了,却有这么多好看好玩好吃之处,更加让我恋恋不舍、掩卷不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