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牡丹,富贵平安。这是我去一位老朋友家做客时他对我说的。前几日我去他家做客,一进门就被客厅里一幅精美的手工刺绣所吸引。那是一幅花开富贵图,鲜艳的牡丹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欲滴。间有蝴蝶飞舞于朵朵牡丹丛中,蝶恋花,花迷蝶,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丝丝灵动之感,美妙之中彰显优雅高贵,花香之间又藏含蓄之美,充分体现了主人的高雅情趣,又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之意。我忍不住赞叹:“绣得太漂亮了,在哪买的?”朋友笑着告诉我,这是他老伴绣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复杂精美的图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我不免连连赞叹:“这手也太巧了,绣得也太漂亮了!”
是啊,客厅相当于一个家的脸面,当客人来到家中,通过客厅足以窥见一个家的品味与气质。所以客厅的装饰非常重要,一般都会挂上几幅字画来装点。选择一幅合适的字画是相当重要的,而牡丹图当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牡丹有着富贵吉祥的寓意,又有着花开富贵一说,再有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与牡丹动静结合,更显富贵吉祥,幸福美满之态。客厅作为家居核心地带,悬挂上一幅手工刺绣的牡丹图,既体现主人的高雅情趣,又有吉祥如意之寓意,真的是客厅吉祥风水字画的极好选择。
说到牡丹,不由想起五年前仲春之时,我与老伴去晋陕豫鲁“西游”,中途专程到洛阳,赏牡丹。现在回想,实乃一次终生难忘的打卡之旅。是的,能在牡丹之乡亲眼看一次盛开的牡丹花,此生无憾矣!
那一次,我们特意赶在洛阳牡丹文化节之时走进了洛阳。
既然踏上了洛阳的土地,在说洛阳牡丹之前,我这里还是先概要的说说我了解的洛阳吧。
洛阳,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隋唐大运河的中枢,又是中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洛阳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文明古都,4000余年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故事多传于此,洛阳历经十三王朝,一百零五位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从夏、商至唐、宋,在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所以,初到洛阳,洛阳独有的那种说不上来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迷迷糊糊的像是来到了古代。漫步在洛阳的街头巷尾,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才情,那一位位古之贤人的身影仿佛重回到了身边。陆游曾有诗云:“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因此,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是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的历史“见证人”。文明首萌于洛阳,经学兴盛于洛阳,玄学形成于洛阳,理学寻源于洛阳;儒学渊源于洛阳,道学肇始于洛阳,佛学首传于洛阳。河图、洛书、八卦“三符”、夏、商、周“三代”之恢弘历史,确立了帝都文化,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正统性,为华夏文明的开创立下了不朽之功。“要问历史兴衰,惟有洛阳城”。司马光在途经洛阳的时候所作的这首诗,也为洛阳作了最好的注脚。
自古以来,洛阳还是文豪巨匠、名流志士荟萃之地。老子的《道德经》,司马迁的《史记》,张衡“地动仪”、“浑天仪”,蔡伦造纸术等重大发明,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小说“周说”,以及巨著《三国志》《资治通鉴》《齐民要术》《水经注》《洛神赋》等,都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苏秦、贾谊、玄奘、杜甫、刘禹锡、李贺、程颐、王铎等生于洛阳;周公、白居易、范仲淹等居于洛阳。左思的《三都赋》使“洛阳纸贵”,李白和杜甫的“洛阳相会”,白居易和刘禹锡的“洛阳唱和”等留下了千古佳话和瑰丽华章,实可谓“河洛自古富才强,汉魏文章半洛阳。”
灿若星河的洛阳历史名人不断涌现并载入史册,就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也是在洛阳诞生的。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言洛阳,必说牡丹。
国人喜欢种牡丹、赏牡丹、画牡丹、绣牡丹、唱牡丹,各种风俗逐渐形成了牡丹文化。洛阳,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绽放着倾国之芳华的牡丹,也因国色天香的牡丹而更加的璀璨夺目。
四月,是一个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季节,也是洛阳牡丹盛装登场,牡丹花会举办期间。为探寻欣赏那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我们选在牡丹花期最美的时节来到了洛阳。
当我们游走在洛阳城的街头,整个古城被花海簇拥着,街道、马路、庭院、阳台、街心公园、各大园林无处不绽放着万紫千红、蓉荣富贵的各色牡丹。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夺目璀璨,绽放一片妩媚。浪漫的春色、国色天香的芳容把游人魅惑的近乎“举步维艰”了。
洛阳牡丹甲天下,真的是名不虚传。洛阳人工培养牡丹,始于隋,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至今已有1500多年栽培史,有1000多个品种,100多万植株。牡丹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称。它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在首选参观完关林庙之后,我们便早早乘车前往位于洛南隋唐古城遗址上的中国国花园,欣赏姹紫嫣红“花仙子”、“花中王”、“甲天下”的洛阳牡丹。因为这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牡丹专类观赏园,也是最受游客欢迎的牡丹园之一。
国花园的大门口好个壮观,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拨又一拨,蜂拥而至,络绎不绝,只为一睹牡丹花的“芳容”和气派。因为我们已经在网上买好了门票,便随着宛如长龙一般的队伍进入了公园,开始欣赏这里的国色牡丹。
牡丹之美是天下“第一香”的花王之美,古人曾这样赞美牡丹:“聚天下之灵气,日月之秀色,万卉之姿韵,为天下人所珍爱。”近代学儒王国维更是不吝溢美之词:“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
深入园区,茫茫500亩绚丽的牡丹花海,加上阵阵弥漫的花香,颇具暖风熏得游人醉的诗意。穿行其间,只见姹紫嫣红,留香溢彩,一团团、一簇簇、一朵朵牡丹竞相开放,艳至极致,宛如一位位从画中走出的仙子,飘逸着裙裾悄然降临人间。放眼望去,那硕大而娇艳的花朵,层层叠叠,花瓣如丝绒般细腻,色彩斑斓。她们或红得火焰般热烈,能瞬间点燃人们心中对美的渴望;或白得冬雪般无暇,轻盈而纯净,仿佛是从天上飘落的仙子,散发着圣洁的光芒;或粉得娇艳欲滴,似天边云霞,让人心中涌起一股浪漫柔情;或黑得如夜幽深,神秘璀璨,典雅迷人,被赋予吉祥、富贵的寓意,更是不屈不挠、傲骨铮铮的理想化身。
她们有的花瓣层层叠叠,如仙女的舞裙;有的花朵硕大无比,似王者的皇冠;有的含苞待放,如羞涩的少女。每一朵牡丹都有自己独特的姿态和神韵,或雍容华贵,或端庄秀丽,或娇艳欲滴,或清新脱俗。她们带着晶莹的露珠,相互映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令人驻足凝视,陶醉其中,不愿移步。“太美了,太美了。”这是赏花人发出的最多的赞叹词。面对牡丹,纷纷举起手机或相机拍照留念,成了游人们最开心的事情。“我数1、2、3,大家一起喊‘茄子’”的口令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将这国色天香的美丽永远定格在了记忆中。
园区内的牡丹,虽然每个品种的种植区都立有该品种的标志牌,但多达几百种,种种千姿百态,株株花团紧簇,朵朵气度不凡,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哪里记得全她们的名字。但听身边带团的导游给游客介绍:这边是状元红,那边是翡翠绿,那里是公主粉,还有雪青白、黑如墨等。再走了一段路之后,又有导游介绍说这叫火炼金丹,那叫贵妃醉酒,这叫紫霞映日,那叫玉楼叠翠……听着那一个个动听的名字,就如同在品味着一首首优雅的抒情诗,欣赏着一幅幅隽永美妙的各色牡丹图,及有关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漫步在花丛中,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那香气淡雅而悠长,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让人忘却一切烦恼与疲惫。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如同翩翩起舞的仙子,轻盈而灵动。它们用自己的美丽,诠释着生命的奇迹。那一片片花瓣,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细腻的纹理、柔和的色彩,无不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花蕊中那点点金黄,如同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采集着花粉,为这片花海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蝴蝶也被这美丽的花朵所吸引,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与牡丹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如此的牡丹花丛中漫步,慢慢品味“国色天香”们高贵优雅的气质,仿佛看见不可一世的武皇则天无奈且无助的眼神。忽然想起那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诗句,虽然有些情真意切,但也不免有点过头。
除了欣赏牡丹的美丽,园区里还有牡丹文化展,有许多关于牡丹的诗词、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展示了牡丹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游客们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更好地了解牡丹的历史和文化,感受牡丹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关于牡丹仙子,千百年来,有多少有关牡丹花神的神话故事、美丽传说,以文学的手笔使洛阳牡丹的辉煌永载史册。相传远古时期,一只巨大而神奇的凤凰飞临洛河北岸饮水,从此喜欢上这里,将自己的身躯化作美丽的凤凰城,它位于群山环抱的洛水之阳,因此称洛阳。凤凰神族的公主喜欢画画,她不但用笔画出了这座神秘之城的一草一木,还画出了神城的圣花,也就是被称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所以,唐代的诗人徐凝说:“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正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凤凰公主被尊为洛神和牡丹仙子,而牡丹又称“洛阳花”。
而流传最广泛的传说当数武则天怒贬牡丹到洛阳。据清代文人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描述:民间传说,武则天称帝后的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她饮酒作诗,心血来潮要赏花,竟下一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昭命。百花不敢违命,一夜发蕊开花,唯有牡丹仙子认为冬季非百花开放季节,作为花神不能违反节令,便对女皇帝的诏令不肯奉承。武则天勃然大怒,遂下令将牡丹连根挖出烧成焦炭,贬出长安,扔到洛阳的邙山岭上,已解她心头之恨。可牡丹硬是在贫瘠的环境中吮吸日月之精华,大地之灵气,竞相开放, 姹紫嫣红。因为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 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从此之后, 牡丹就在洛阳生根开花名甲天下。
据说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是洛阳女儿,非常喜欢牡丹,于是来长安时,她带来百株牡丹,种在唐玄宗为她建造的沉香亭边。牡丹花开,唐玄宗、杨玉环同去饮酒赏花,宫廷艺人正准备表演歌舞助兴。唐玄宗却不想听那些旧日老词,因此急召李白进宫写新歌词。此时的李白酒还没醒,但乍见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照映着明媚动人的杨贵妃,反而文思泉涌,挥笔写下《清平调》三章,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名句。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写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词歌赋琳琅满目,名篇佳作何止数以万计。借花抒情,以花达意的名人更是比比皆是。
唐宋以来,多少文人骚客挥毫泼墨,用尽世上最华丽的辞藻,把洛阳牡丹的美与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卓尔不群展现在河洛文学繁荣的厚壤沃土中,为牡丹留下的诗词万千,卷帙浩繁。《诗经》中的芍药即今日之牡丹,那时候叫“将离”,是依依惜别的恋人相赠以结思念之情的信物,所以也称“爱情花”。可见牡丹作为名贵花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到了唐朝,“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望断肠”、“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丛中千万家,谁到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珠花”……这些诗句真实地道出了唐代人们观赏牡丹盛况时那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而刘禹锡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更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徐凝的这句诗,则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牡丹的深深喜爱之情。牡丹,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
自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首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为“富贵”之说不胫而走,蜚声海内外,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周恩来总理也曾说过,牡丹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和美好幸福的象征。
也有人说,牡丹集合了中国和中华民族多重文化品质和精神性格。大气,彰显着泱泱大国的不凡气度; 美丽,展示着华夏儿女的完美形象; 富贵,宣言着当代社会的正当诉求; 福祥,承载着草根庶民的祈福祈愿; 坚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 孤傲,张扬着卓尔不群的独特个性; 包容,禀赋着海纳百川的宽阔心胸; 谦让,标示着善良质朴的宝贵品质; 典雅,传承着传统文化的厚重内涵; 自信,勃发着蒸蒸日上的强大活力。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花中之王,花之富贵者也,它不仅以倾国倾城之貌、雍容华贵之姿令人陶醉,更以其独特的品质给人以启迪。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亦可以牡丹为榜样,引领我们走向卓越与辉煌,成为自己生命中的王者。做人当如牡丹,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丽华彩。
做人当如牡丹,绽放时,如华彩乐章奏响生命的热烈;做人当如牡丹,盛开处,似璀璨画卷展现生活的绚丽;做人当如牡丹,挺立间,若雄伟雕塑彰显品格的坚毅。
做人当如牡丹,不畏惧风雨的洗礼,绽放出勇敢的光彩;做人当如牡丹,不害怕烈日的炙烤,展现出顽强的姿态;做人当如牡丹,不担忧寒霜的侵袭,坚守出高贵的品质。
做人当如牡丹,以娇艳之姿演绎生活的多彩;做人当如牡丹,以华贵之态诠释人生的璀璨;做人当如牡丹,以大气之度承载命运的波澜。
做人当如牡丹,在困境中如火焰般燃烧希望,在顺境中如阳光般播撒温暖,在平淡中如星辰般闪烁光芒。
做人当如牡丹,有花团锦簇时的灿烂辉煌,有独自绽放时的宁静优雅,有零落成泥时的从容淡定。
游洛阳,赏牡丹,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大自然的确是最好的疗愈师,在这美丽的花海中,游客们似乎完全忘却了生活的烦恼,放松了心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牡丹所展现出的高贵、大气、坚韧的品质,也激励着人们在生活中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盛世华章。
洛阳牡丹,你是春天的使者,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洛阳牡丹,你是美丽的化身,诠释着优雅与高贵;洛阳牡丹,你是文化的符号,承载着历史与传承;洛阳牡丹,你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这古老的洛阳城里,牡丹绽放着,如同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一幅幅绚丽的画卷,一曲曲悠扬的乐章,演绎着盛世的华章。牡丹啊牡丹,愿你的美丽永远绽放,愿你的芬芳永远飘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