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纪念日。参加长征的红军除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三个方面军外,还有红25军,它是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最小的一支,在长征中孤军北上,最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和一、二、四方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基础,使中国革命柳暗花明,起死回生。

 徐海东,开国大将、红25军军长。毛泽东主席曾多次称赞徐海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既是对徐海东个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红25军的高度褒奖。

25军1931年10月创建于鄂豫皖苏区金寨县麻埠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部队,隶属红四方面军。1932年秋,红25军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西征入川,后发展壮大为红31军。

1932年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重新组建红25军,全军7000余人,徐海东先任副军长,后任军长;吴焕先任军长,后任政治委员。红25军重建后,一直独立战斗在鄂豫皖苏区。1933年5月,蒋介石纠集1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25军浴血奋战,遭受极大损失,人员减至3000余人,根据地形势日趋严峻。

1934年秋,红25军转战于皖西北地区。 1934年11月4日,在商城县葛藤山一带活动的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赴鄂东北与中央代表程子华会合。根据党中央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鄂豫皖省委花山寨会议决定红25军实行战略转,到平汉路以西创建新的根据地,建立新的红军主力部队。留下一个团及地方武装重新组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达10个月、行程9千多公里、转战鄂豫陕甘宁五省的孤军长征,并创造了红军长征的五大传奇。


——数百次战斗,兵员不减反增 

红军长征唯一发展壮大的部队

红25军长征出发前,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师一级建制, 军直辖223团、224团、225团和手枪团,全军仅有2980余人。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因程子华是中央代表,徐海东主动让出军长,甘当副军长。

 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

红25军出发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部队有30多个团,红25军在敌人重兵围困之下,与国民党军打了多次恶仗、硬仗,以极小的损失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

独树镇战斗是25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仗。1934年11月26日,当红25军前卫224团、225团行至方城县独树镇,意欲通过许(昌)南(阳)公路时,突然遭到先期到达的敌40军115旅和一个骑兵团的阻击,紧追红25军的敌“追缴纵队”五支队及一个师也尾追而至。当天正遇寒流,气温骤降,雨雪交加,能见度极低,战士们饥肠辘辘,衣衫单薄,手指都冻僵了,一时拉不开枪栓,被迫后撤。敌人乘机猛攻,并从两翼包抄上来,情况十分危急。

危机时刻,红25军参谋主任薛仁阶惊慌失措,骑着大青骡子仓惶逃命,边逃边喊:“我们被敌人包围了,过不去了,各自逃命吧!”少数战士受到影响,一时不知所措,前锋部队出现混乱状况。

紧急关头,军政委吴焕先赶到现场,从警卫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站在高处厉声喊道:“同志们,这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决不能后撤!”随即举起大刀高喊:“共产党员跟我来!”带领战士们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激战中,徐海东带领223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经过反复厮杀,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是夜,红25军从敌人布防的薄弱环节突出重围,绕道通过许南公路,胜利进入伏牛山区。  

独树镇战斗,是红25军转战陕南的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也是红25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一仗,他们以2980多名官兵挫败敌数万余步骑兵的前后夹击,堪称奇迹。此仗,红25军牺牲200余人。

红2 5军长征中另一场恶仗是庾家河之战。1934年12月10日,红25军进入陕南的第三天,鄂豫皖省委在陕西丹凤县庾家河镇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议,突然,国民党第66师3个团,从鸡头关方向奔袭而来,抢占了东山坳口有利地形,向25军军部驻地发起进攻。红25军手枪团迅速进入前沿阵地阻击敌人,同时派人向军部报告。省委常委会立刻休会,军领导人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亲临一线,与战士们并肩作战。

战斗异常激烈,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反复冲杀20余次,终将敌人打垮。黄昏时分,国民党军狼狈地向卢氏方向退去。战斗中,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身负重伤。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所描述程子华那双“爪子似的伤残的手”,正是庾家河之战给他留下的永久印记;?副军长徐海东被子弹从左眼底下打入,从后颈穿出,5天后才苏醒。此战,红25军毙伤敌800余人,自己牺牲200余人 。

红25军从何家冲出发到抵达陕南的20多天里,几场战斗后减员400余人,这对于离开根据地孤军远征,兵员得不到及时补充的红25军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但是,随着庾家河战斗的胜利,使红25军在陕南站稳了脚跟,省委创建了新的根据地,扩大红军的设想得以实现。省委领导红25军,以及刚刚发展的地方武装,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时而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时而分兵出击,纵横驰骋在鄂豫陕边广大区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红25军长征出发宣言

在主力部队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红25军派出部分部队和干部致力于地方武装的建立,组建了鄂陕游击总司令部,辖6个游击师;成立豫陕游击师,辖6个游击大队。根据地的许多区、乡也都建立了游击队、赤卫军、抗捐军等。有了革命根据地支援的红25军,在作战中如虎添翼,红军战士越战越勇,部队越打越多。根据地人民群众革命热情高涨,踊跃送上自己的子弟参加红军,红25军由幸存的2500余人迅速发展到3700余人,游击师、抗捐军等地方武装发展到2000多人。在陕南的山阳县,至今流传着“万户蜂”举起革命战旗,加入红25军的故事。

“万户蜂”军是山阳县袁家沟口一支自发的农民武装,他们以锄头棍棒和大刀为武器,组建“大刀会”,反抗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号称“万户蜂”。1935年春节期间,红25军到达袁家沟口后,立即和“大刀会”接头。军政委吴焕先亲自跟其首领阮英臣等人交谈,向他们宣传红军的宗旨和任务,动员他们以“五抗”为斗争口号,发动当地农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第三天,阮英臣就带领一支100余人的农民队伍,来到袁家沟口,接受红军的委任和领导。军政委吴焕先亲临现场,热烈祝贺这支地方武装的成立,命名这支队伍为陕南第四路游击师战斗营,委任阮英臣为第四路游击师师长兼战斗营营长,委派红军指导员夏云廷为战斗营政委。徐海东副军长将一面鲜艳的军旗授予阮英臣,把在战斗中缴获的3挺轻机枪、80多支步枪、近千发子弹和成百颗手榴弹,配发给这支地方部队。

此后 ,这支地方部队以袁家沟口为中心,活动于山阳、柞水、蓝田、商县边界地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区苏维埃政权,先后歼灭了二道沟税警队和牛耳川、色河铺、金井河等地地民团,摧毁了几处乡公所,队伍很快发展到300多人,全营编为4个连,连排干部大都是红军中伤愈归队的战斗骨干。

7月初,第四路游击师参加了红25军对陕军警一旅的袁家沟口伏击战,一举歼灭陕军警一旅1700余人,其中毙伤敌300余人,俘敌14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600余支,活捉敌旅长唐嗣桐。这一仗打出了红军的威风,老百姓兴高采烈,拍手称快:“唐嗣桐也犯了地名啦!一个旅的糖(唐)块,全叫蜂吃光了!”

不久,这支在战斗中诞生和成长的地方武装,跟随红25军北出终南,威逼西安,正式加入红25军,280多名“万户蜂”子弟,在红25军这支英雄的部队里英勇奋战,直至到达陕北。

长征途中,红25军不仅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而且部队的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1935年7月16日,为策应中央红军,红25军主力4000余人继续西征北上,在此后两个月的时间里间,红25军进军甘肃南部,攻占两当,威逼天水,攻占秦安、隆德,翻越六盘山,切断西南公路,进逼平凉,激战四坡村,转战镇原、庆阳、合水,挥师陕北。四坡村战斗,红25军消灭前来突袭的敌35师104旅208团1000多人,击毙敌团长马开基。但是素有“军魂”之称的红25军政委、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吴焕先不幸牺牲。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纪念标志

9月15日,红25军3400余人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胜利结束长征。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改任鄂豫陕省委书记兼红25军政委。1935年9月,徐海东任红15军团军团长。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南路军总指挥。

纵观参加长征的红一、二、四方面军,没有一支能像红25军这样,经历数百次战斗,兵员不减反增。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时有8.6万余人,经湘江一战,损失过半,到达陕北时仅有7000余人;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有1.7万余,1936年到达陕北时约有1万余人;红四方面军长征时8万余人,1936年到达陕北时约有4万余人。

四支红军部队,只有红25军在长征中得到发展壮大,出发时2980余人,最多时达到4000余人,到达陕北时还保留了3400余人,加上长征途中留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红74师发展的2100多人,两部合计5500多人,比长征出发时的人数多了将近一倍,创造了红军长征的一大传奇。


——红色播种机,独辟革命苏区   

红军长征唯一创建稳固根据地的部队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如是说。红25军在行程9000余里、转战鄂豫陕甘宁五省的10个月里,沿途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发动人民群众,组建地方武装,播撒革命火种,奇迹般地在1935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是四路红军部队长征中创建的唯一一块较为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红25军撤离鄂豫皖革命苏区后,越过平汉铁路西进,最初把建立根据地的目标放在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到达桐柏山后,发现该地区回旋余地小,敌人重兵压境,未能如愿。

1934年11月底,红25军经过独树镇血战,突出重围,进入伏牛山区。这里反动统治严密,人烟稀少,物资匮乏,也不适宜建立根据地。因此,鄂豫皖省委再次改变计划,带领红25军西进陕南商洛地区。

12月8日,在歼灭陕西洛南县三要镇铁锁关守军一个营后,红25军翻越蟒岭,到达山中小镇庾家河。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春永茂”药铺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会议认为,鄂豫陕结合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有红四方面军、红3军两次过境和红26军南下的影响,群众基础较好,适宜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会议做出了《关于创建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决定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 

为贯彻省委决议,红25军在丹凤县蔡川进行整编后,派出一部分兵力,用于发动当地群众;以主力部队主动出击,开辟了鄂豫陕边区、陕东南五个县和华阳等4块根据地,逐步形成了以今陕西省商洛地区为中心,包括今湖北省的郧西、郧县,河南省的卢氏、西峡、淅川,陕西省的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镇安、榨水、蓝田、长安、佛坪、洋县、宁陕、旬阳、石泉、汉滨、汉阴等县(区)全部或边界地区的大块根据地。

长征出发前的红25军军长徐海东

在武装开辟根据地的同时,鄂豫陕省委和红25军在根据地内建立各级中共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先后建立了中共商洛特委、鄂陕特委、豫陕特委、宁(陕)佛(坪)周(至)工委、镇安县委、五星县委、红岩寺区工委、山阳西区工委;建立了鄂豫陕边苏维埃政府、镇安、五星两个县苏维埃政府、山阳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处、宁陕县土地委员会,以及13个区、70个乡、314个村苏维埃政府。至1935年5月,成功创建了拥有近50万人口、90多万亩耕地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7月,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行动,鄂豫陕省委毅然率领红25军继续北上。同时决定留下鄂陕、豫陕两特委,组成新的鄂豫陕特委,组织游击武装力量,继续坚持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

红25军西征北上后,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陕西省绥靖公署发布命令,除以部分兵力追击红25军外,还集中了20多个团的兵力,实施 “划区清剿”,命令“清剿部队应用百般方法极力搜剿”,妄图以“分割包剿”、“各个击破”的手段,消灭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武装,彻底摧毁根据地。

国民党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许多村落被夷为废墟。袁家沟口区苏维埃主席程家盛和部分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以及革命群众数百人惨遭杀害。 

在根据地陷入极端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鄂豫陕特委担负起了保卫新苏区、独立领导根据地斗争的重任,发挥了红色种子作用。

 9月9日,鄂陕、豫陕两特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合并鄂陕、豫陕两特委为鄂豫陕特委,特委书记郑位三;合编各路游击武装,组成红74师,将豫陕游击司令部四个大队编为一营,鄂陕游击总司令部的各路游击师编为二营,鄂陕游击总部战斗营一部和豫陕游击师便衣队编为手枪团。此外,还成立师机关、直属警卫连、通信排、看护排等;确立了独立坚持鄂豫陕边区游击斗争的方针。

10月6日,红74师在商南县碾子坪正式成立,师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全师近700人。后来,陈先瑞成长为北京军区、成都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红74师成立不久,就成为各路敌军围攻的主要目标。他们避实击虚,绕过国民党正规军,专打地方保安团,以军事上的胜利,鼓舞士气,振奋民心。 

红74师由碾子坪出发,巧妙避开敌军主力,沿鄂陕交界的崇山峻岭西进,在山阳、镇安、柞水、宁陕之间与敌周旋。所到之处,向人民群众宣传红军回来了,并且不再离开,誓与根据地人民共存亡,号召群众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的行动;同时镇压少数反动分子,警告土豪劣绅,不准与红军和人民群众为敌,谁要敢欺压百姓,就要他的命,从而稳定了群众的斗争情绪。

11月初,红74师经旬阳以北返回鄂陕边区,途中会和了五路、七路游击师。中旬,在青铜关抓住战机,诱敌一个营深入包围圈,毙伤敌营长以下100余人,缴枪70余支,轻机枪5挺,取得了首次打垮敌正规部队的胜利,军心大振。战后,红74师转而北上,摆脱追敌,在菩萨店与三路游击师会和,留在鄂豫陕边的红军游击队全部集中在了一起,全师800余人。至此,敌人第一次围攻失败,根据地形势趋于好转。

长征出发时的红25军军长程子华

红74师乘胜扩大战果,于12月中旬打下宁陕县城,击毙国民党县长;1936年1月初,红74师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消灭紫荆关、西坪、峦庄、庾家河、三要司、兰草、官坡等地民团500余人,缴获长枪400余支,收容了红25军留下的几十名伤病员;两次打下佛坪县城,在距西安70余里的户县、周至县境内,横扫敌保安队,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红74师这一大踏步的游击行动,打击了地方反动武装的嚣张气焰,扩大了红军的影响,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热情。红74师很快在四亩地、东江口、旬阳坝一带建立了三小块游击根据地,为坚持斗争创造了条件。

1936年2月,国民党又调动驻十几个团的兵力,对红74师发动第二次围攻,妄图消灭红74师于宁陕、佛坪地区。

红74师发觉敌人企图后,决定避开强敌的进攻,先西去陕甘边的双石铺(今凤阳县县城),迷惑调动敌军,而后东返豫陕边区,以大回旋的游击战术,忽东忽西,打破敌人的围攻。

2月中旬,红74师由佛坪向西,一路上横扫民团、保安队,歼灭双石铺、黄牛埔保安团300余人,缴获长短枪200余支;在百余里的公路线上,挖路基、割电线、烧桥梁,截获敌军用汽车5辆,缴获大批面粉、弹药,使敌人交通中断半个月。

敌人得悉红74师动向,以8个团的兵力对红74师围追堵截,并由日追夜宿改为日夜追击。红74师东归之路被切断,连续四天四夜在秦岭上下翻越,连续七个昼夜得不到休息,在强敌追逼下,部队被迫爬上秦岭主峰太白山。后来,根据敌人俘虏的口供,红74师选择敌人结合部,趁拂晓时分天色昏暗,突出重围。部队在东江口安置伤员,稍作休整。至此,红74师打破了敌人第二次围攻。

两次反围攻的胜利,使红74师声威大震,部队迅速得到发展壮大。4月下旬,在祚水县曹家坪,当地农民武装“神团”200余人,主动要求编入红军,特委将其改编为“抗日抗捐军”,归红74师指挥,后来正式编入红74师。

另一支接受红74师指挥的是1935年9月在长安县引驾回起义的陕军警二旅四团九连,特委将这支队伍命名为“陕南抗日第一军”,不久,原陕军警二旅四团四连起义队伍同陕南抗日第一军会和,人员发展到近700人。1937年1月,红15军团南下时,调归红15军团领导,后在甘肃驿马关地区编为红15军团警卫团。

1936年6月中旬,国民党调动约20个团的兵力,对红74师发动第三次围攻,计划在三个月内围歼红军。特委和红74师分析了敌人此次围攻特点,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深入敌后,发挥红军惯于山地行动、善于游击等长处,变被动为主动,灵活机动地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在运动中相机消灭敌人。

为了迷惑敌人,红74师编为一、五、六三个团。一团由特委书记郑位三率领,二团由74师政委李隆贵率领,三团由74师师长陈先瑞率领,分别深入鄂豫陕边敌后,四处打击敌人,破坏敌交通,打乱了敌人围攻部署,消灭了反动民团、保安队500余人。9月,经四川北上的红二方面军东出陕甘边,发动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围攻红军的敌军大部调走。敌人第三次围攻又被红74师粉碎。

李先念为红25军题词

为了策应红二方面军的行动,红74师手枪团一部尾追敌人西去,主力部队转战于镇安、祚水、商南、洛南等地。11月下旬,连续消灭了敌公秉潘别动队、卢氏县保安团加强连,在华山脚下转了三个大圈,派少数部队登上华山,张贴标语,大造声势。红军闹华山的消息不径而走,甚至传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耳中。多年后,毛泽东主席曾向陈先瑞询问当时的情况,并说:我们就是那个时候听到你们消息的。中央红军西征出动,你们就在南面闹华山,配合得好啊!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特委和红74师接到周恩来副主席的来信。按照中央指示,红74师改编为南路抗日军,对内仍称74师,军长陈先瑞,辖四团、五团、独立团、补充团,全军共1700余人。

1937年1月下旬,红74师和红15军团在商南县胜利会师,全师2100余人。6月中旬,红74师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三源,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留守处,10月,改为西北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担负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

从1935年初红25军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到红25军西征北上,红74师独立坚持鄂豫陕边游击战争,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敌人重兵围困和残酷清剿下,不仅得以保存而且得到巩固和发展,这在红军长征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这块根据地深深吸引过到达陕北的林彪,多次向毛泽东提出到陕南打游击。鄂豫陕根据地与川陕根据地、陕北根据地互为犄角,有力地支援了红25军及中央红军的长征,在中国革命根据地建设史上谱写了灿烂的华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