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觉山铺”前思觉醒,“先峰岭”下忆先锋  

  在新圩阻击战打响一天后,1934年11月28日拂晓,湘江战役中规模最大的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打响。全州县才湾镇脚山铺,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桂(林)黄(沙河)公路(今国道322线)从此经过,与两侧绵延2公里的山岭交叉成十字形。觉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脚山铺周围小山头的统称。村子周围耸立着几座郁郁葱葱的小山岭,这些山岭都有一个生动、美丽的名字:米花山、冲天凤凰岭、美女梳头岭、怀中抱子岭、皇帝岭、先峰岭。这些小山岭就是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遗址所在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就修建在这里。如今安静祥和的纪念园,何曾想在80多年前,竟是战火纷飞的血腥战场。纪念园包括纪念林区和纪念馆。纪念林区种植着当地常绿植物,多年来发掘收殓的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于此。这里的烈士陵寝别有创意:在一片土石相间的山坡上,随坡就势,以山为陵,以树为魂,以石为碑,分散安放着湘江战役红军遗骸,“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让红军烈士的英魂伴随着苍松翠柏融入大地,万古长青。纪念林一面飘扬的红旗,便代表着一缕烈士忠魂。随着参观的游客队伍,缓缓走过注目英烈安息的每一块石头,在“凭吊广场”向石雕英雄群像静默哀思缅怀,走进附近保存的场战壕遗址感受当年激战情景。

  湘江战役纪念馆外观造型如同几面红旗,迎风飘扬。走进纪念馆,迎面便是一座大型主题浮雕,红军指战员们冒着敌人的炮火,通过简易浮桥抢渡湘江。在馆内聆听讲解,观看图片、实物、影视,进一步了解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的那段烽火岁月,感悟阻击战中红军的英勇和悲壮。在纪念馆的玻璃展柜前,锈迹斑斑的手榴弹、大刀、梭镖历历在目,令人心情沉重,支撑这些如此勇毅顽强的年轻红军战士与装备精良、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鏖战的,竟是眼前这些如此简陋的武器!

  脚山铺阻击战担任脚山阻击任务的部队是林彪率领的号称长征“开路先锋”的红一军团。以红一军团第一、第二师阻击湘军3个师、2个旅,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红军约万人,湘军约六七万)、作战单位级别最高、伤亡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血战,是湘江战役的主战场。正因为如此,“湘江战役”,被国民党方面一直称作“全州战役”。

  脚山阻击战战场,离全州城南15公里,距当时中央机关、军委纵队过江的界首渡口25公里。11月27日,湘军刘建绪部进占全州。当天,红一军团二师五团这支先锋军团之先锋部队,在团长易荡平率领下,从全州太平渡口渡过湘江,占领全州至界首沿江所有渡口后,奉命抢占全州县城,但比湘军晚到6个小时,只好占领位于全州南面16公里处的鲁板桥、脚山铺一线,构筑防御工事。湖南军阀原想把“祸水”引到广西,所以湘军占领全州后,接连两天按兵不动。27日桂军在新圩与红军开打,湘军仍然作“壁上观”,直到28日,在蒋介石严令督促下,这才向红军发动疯狂进攻。28 日晨,湘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发起进攻,一场恶战爆发。曾经有一句话叫“无湘不成军”,曾经一年内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百万大军,就全栽在“湘军”手下。这次在自家门口,绝对不愿意让红军进入湖南,所以是非常的凶悍。在脚山铺两侧的山头上,红军与敌人展开了惊天动地的争夺战。在敌军十多架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红军战士死伤惨重。经过一天的激战,红一军团牺牲600多人,负伤近900人,而湘军伤亡也达千人。11月29日,敌军进攻更加疯狂,向红二师阵地发起猛攻。这一天刘建绪再次投入了四个师十六个团的兵力,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一定要突破脚山。刘建绪不仅加强正面兵力火力,还以大部队迂回红军阵地的侧翼,特别是用重兵向五团阵地施加压力。11月30日清晨,红一师两个团从湖南潇水长途急行军100 多公里连夜赶到,来不及喘口气立即投入战斗。即便如此,一军团以五个团对付湘军十六个团,仍打得异常艰苦。人困马乏的红一师,在敌人的猛攻下伤亡越来越大,被迫后撤。时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的易荡平,带领战士坚守在脚山铺先锋岭。此时红一师的米花山和美女梳头岭相继失守,四路敌军向先锋岭的红五团发起疯狂进攻,红五团陷入包围。团长易荡平身先士卒,带领战士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此时他已浑身多处负伤、腿脚也被打断寸步难行。他强撑身体命令全团撤退,不忍连累战友,夺过警卫员的枪,开枪自尽,英勇就义,时年26岁。

  红二师五团的尖峰岭阵地失守,压力全部集中转移到红四团这边。敌人集中兵力从三面向红四团压来,并向背后迂回包抄,战斗越来越激烈,敌军已经冲上了团指挥所,团长耿飚拿着马刀就冲了上去,经过一顿厮杀后,还是守住了阵地。一直到收到撤离的命令,耿飚才开始撤退。全团伤亡三分之二,耿飚也是被战士们背下战场的。

  30日晚,为免遭敌人包围,红一军团主动放弃脚山铺阻击线剩下的两个最高山头,脚山铺阻击阵地失守,红军退守全州绍水的珠兰铺、白沙至夏壁田、水头一带,以白沙河为屏障组织第二道阻击线。敌人立即紧随而至。而红军方面中央和军委纵队却行动迟缓,红一军团占领湘江各渡口已达三日之久,三日之内,竟然没有一支部队过河。白沙河二道防线一旦线失手,中央红军将被国民党军切断,面临被分割包围的险境,敌人必然沿湘江迅速南下占领沿江渡口,红军将陷入灭顶之灾。情势已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这一夜,红军部队上上下下彻夜未眠。严峻的形势让林彪陷入深深的忧虑,在万分危急的关头,30日深夜,向中革军委发了一封万万火急电报:“……军委须将湘江以东各军星夜兼程过河……”这封电报给中革军委带来极大震惊,12月1日凌晨中革军委下达紧急作战令,凌晨3时30分,周恩来签署电报时,特别在电报后面添加“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望高举着红旗向着火线上去。”其紧急危险程度由此可知。一军团的命运、红军的命运、中央的命运,危在旦夕,生死存亡在此一战!

  12月1日拂晓,湘江战役中决定性的,最关键、最残酷、最危险的一场恶战——白沙河阻击战打响。湘军孤注一掷,倾巢出动,空地配合展开疯狂的进攻。红军以白沙河为屏障,防守战线绵延达10多公里。白沙河一带地形不如脚山铺有利,难以防守。战斗已到最后时刻,为了确保江东部队赢得抢渡时间,在10多公里长的战场上逐个山头与敌争夺。阵地上炮声隆隆,杀声震天,仗愈打愈激烈,伤亡也越来越多,红军占据的各个山头都在吃紧。就在此时,在红一师三团与红二师四团的结合部出现了缺口,一股湘军竟然突破红军接合部防线,摸到了红一军团指挥部仅三四十米地方。警卫员邱文熙及时发现这支队伍,迅速报告正在指挥部的林彪、聂荣臻和左权。三人听闻敌军就在指挥部外,不禁大吃一惊。左权立刻扔掉饭碗,和林彪、聂荣臻掏出手枪,组织带领警卫排参加战斗。幸亏黄永胜见形势危险,迅速率领红三团赶来发起一个反冲锋,将敌人杀了回去,迅速堵住了缺口,所幸有惊无险。红三团团长黄永胜是林彪手下的一员虎将,身材高大魁梧,作战勇猛,从战士一直升到后来的上将、军委总参谋长,全凭着一生的战功,当然也离不开林彪的提携,也因此在“文革”中上了林彪的“贼船”,被判刑13年。其勇可及,其“愚”不可及矣,可惜!

  脚山铺阻击战(含白沙河阻击战)红一军团的一师、二师与湘军鏖战三天两夜,硬是将湘军挡住难逾“雷池”一步,终于按军委要求时间完成阻击任务。但他们为此也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红五团政委易荡平牺牲,红四团政委杨成武负重伤,连军团政委聂荣臻也负伤,两个师伤亡近6000人。其中红三团在这次阻击战中战功卓著,不过也损失最大。据时任红三团党总支书记的肖锋在日记中回忆:“晚上一查点,全团折损一半,不少同志都痛哭流涕。炊事员挑着饭担子,看到香喷喷的米饭没人吃,边走边哭。我团是两千七百多人,现在仅剩下八、九百人了。”

  如今的脚山铺阻击战战场旧址一片悠然、静谧,国道322线桂黄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白沙河两岸金黄色稻田正预报着丰收的希望,周边那些曾经见证了残酷、血腥场面的山头,林木苍翠葳蕤,依然与它们生动、美丽的名字一样可爱。当年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岁月已将战争痕迹荡涤。只有米花山竹林间当年修筑的战壕让人们想到当年战况的惨烈!

  在先锋岭下一块石碑上“湘江战役旧址觉山铺阻击战”几个大字,是聂荣臻元帅题词,提醒人们这里曾在此发生的那惨烈一役。但他将脚山阻击战的“脚山”写成“觉山”,是元帅的笔误还是有意为之?聂荣臻元帅自己说,“他知道那个地方的‘脚山铺’是山脚的‘脚山’,但是中央红军是在经过全州脚山血战后才觉醒的!”聂荣臻元帅和红军将士们因血战后痛定思痛而醒悟,由此,那场血战后,脚山变成觉山,惨烈的湘江战役,让绝境中的红军猛然觉醒。时代呼唤英雄,变革迫在眉睫,一代伟人呼之欲出!


  三、光华铺树烈士丰碑 界首渡显英雄本色

  从兴安北下的湘江,流经一个叫光华铺的小村庄,在这里,打响了一场意义重大的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也叫界首阻击战,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中著名的三大阻击战场之一。在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它虽规模最小,却是意义最重大的阻击战。光华铺战略地位重要,离中央和军委领导机关渡江的界首渡口仅仅5公里,所以,关系到中央首脑机关的安全和渡江的胜利。光华铺位于光华铺阻击战战场位于界首镇碗塘岭附近,界首至兴安间桂黄公路边,这里北控界首,南阻兴安,东临湘江,西进越城岭大山,是兴安北上界首的咽喉之地。这片地段基本上是开阔的水田和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势开阔,易攻难守,这是一场无险可守的阻击战。如今这里灌木茂密,一条交通主干道从中穿过。道路两边,战场残留的掩体和战壕在杂草覆盖之下依然清晰可辨,指标牌标清晰了然指引游客参观。最明显的战场旧址标志是“光华铺阻击战纪念碑”。

  光华铺阻击战最大的战场遗址是“红军堂”。除了一直长流不息的湘江,直接见证了那场血战的就是这座“红军堂”,不过它当年叫“三官堂”,原是一座道观。史料记载,三官堂建于1912年,因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得名三官堂。“文革”中“造反派”认为三官堂是“迷信堂”,要砸了它,当地民众发觉不妙,急中生智,提出改名为“红军堂”,于是穿上红马甲将这一历史古迹保护下来了。“红军堂”坐落在界首古街旁,门前紧挨湘江。堂前的湘江宽不过百米。红军中央纵队进驻界首镇后,三军团总指挥部设在三官堂,彭德怀在这里亲自指挥光华铺阻击战。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朱德和周恩来都赶到了这里指挥渡江。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担任光华铺阻击战任务的部队是红三军团四师。师长是张宗逊,政委黄克诚。1934年11月27日晚,三军团四师先头部队到达界首,接防耿飚红四团抢占的界首渡口后,开始架设浮桥,再过两天,中央纵队将从这里渡过湘江。28日,四师将防线向南推至光华铺,布防界首渡口南面湘江两岸,其中第10团在正面,重点布防于距离渡口5公里的光华铺地域桂黄公路两侧,阻击桂军从兴安县城北上攻击渡口。11团在西部、12团东部分别建立了阻击阵地。红十团团长沈述命令三营营长张震率部在光华铺南面布防,以两个连在正面向兴安县城方向筑工事,机枪连和另一个连作预备队,团主力部署在渠口渡附近高地,团指挥所设在渡口附近的小高地上。

  11月29日晨,桂军15军43师一部向光华铺发起攻击,激烈的攻防持续了一天。半夜,桂军一部迂回到红十团三营阵地后面,时任红十团三营长的张震发现后立即组织反击。在黑夜混战中,一小股桂军绕过红4师阵地,一度占领了界首渡口,曾两次攻到离离彭德怀的指挥所不到200余米的地方。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与警卫员多次劝彭德怀转移,但彭德怀认为这里便于指挥,有利于掩护中央军委过江而拒绝离开。30日拂晓,部分敌人突破十团防线占领了渡口西岸。此时,军委第一纵队即将抵达东岸准备渡江,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和中央红军的指挥机关都在军委第一纵队,情况万分危急。沈述清团长见三营伤亡甚众,下令三营休整,自己亲率一、二营直奔渡口,向人数不多但又时刻威胁着红军渡江部队的桂军发起猛攻。敌我双方都没有工事作依托,在江边来回“拉锯”,战斗异常残酷。经反复冲杀,红十团终于夺回了界首渡口西岸,但十团团长沈述清在冲锋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

  沈团长牺牲后,彭德怀命令第四师参谋长杜中美接任红十团团长。杜中美率军将桂军残敌驱赶到光华铺以南。不久,桂军增援部队赶到,兵力增至四个团,立即进行疯狂反扑。30日上午,桂军以二个团的优势兵力,在炮火的支援下,向红十团发起了疯狂反扑。30日中午,光华铺失守。为了夺回光华铺,杜中美团长急忙组织部队反攻。在向张家岭高地发起冲锋时,杜中美中弹牺牲,桂军乘势反扑。十团政委杨勇率领红军战士奋勇拼杀,腿部被弹片击中受伤,他拔出弹片继续指挥战斗。为了保存实力,彭德怀命令将部队从光华铺后撤,同时令11团和12团向10团靠拢,收拢部队北撤死守第二道防线。彭德怀令红5师和红6师赶往界首和光华铺参战,誓死保住渡口,掩护军委纵队过江。12月1日拂晓,从新圩阻击战撤下来的红五师十四、十五团赶来,与十三团会合,接替了红十团的防务。

  红4师和刚从新圩战场撤出赶到的红5师与红6师(欠18团)以界首为中心一字排开。红4师控制飞龙殿制高点,担任界首西南防御;红5师担任光华铺北端百里村至界首一线防御;红6师担任界首东岸石玉村一线防御,并以1个营警戒界首渡口。在桂军炮火轰击和桂军轮番冲击下,红军的简易工事几乎全被摧垮,阵地上红军指战员伤亡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死战不退。桂军还出动多架轰炸机飞临界首渡口,对红军进行俯冲用扫射,将红军临时架起的浮桥全部炸毁。红军部队收集船只,奋战数小时,再次将浮桥修通。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保卫局侦察部收容队副队长的梁思久,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载:“界首渡口霜风趋紧,冷雨飘零,敌机轮番轰炸湘江上红军架设的浮桥。红军野战工兵连冒着敌人的弹雨,迅速跳进冰凉刺骨的江水中,抢修浮桥。可是桥刚修好,工兵们还没来得及上岸,敌机又来轰炸,将浮桥炸成数段。断裂的竹竿、木板等,在汹涌的江水中拥来挤去,混和着倒下的红军战士的尸体,湘江里泛起一缕缕血水!”

  12月1日清晨,军委纵队终于到达湘江渡口,在敌军轰炸下陆续渡江。部队掩护任务基本完成,确保了中央、军委纵队从界首渡口浮桥安全跨过湘江。12月1日中午,遭受严重伤亡的红3军团奉命撤出阵地西行。

  光华铺及渡口一战,红三军团损失惨重,其中损失最大的红5师仅余千人,师参谋长、14团团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牺牲,14团政委、15团团长、政委重伤,营以下干部大部牺牲。在连续两天三夜的阻击战中,红三军团团以下指战员1000多人牺牲的惨重代价,阻击了桂军的攻击,确保了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从界首安全渡江。

  在纪念碑隔着公路对面一个小山包上,是湘江战役光华铺阻击战红军烈士墓,面朝着东方,在光华铺阻击战中英勇牺牲的1千多名红军烈士长眠于此。烈士墓的周围是茂密的松树和灌木。烈士墓周围几块石碑上,分别锩刻着“在血战湘江中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湘江战役烈士永垂不朽”等题词,这些碑刻题词是曾经在此亲自参加战斗的杨成武、张宗逊、张震、张爱萍、王平、陈靖这些共和国赫赫有名的将军,他们曾经重返此地,留下对当年并肩战斗牺牲战友的无限怀念和哀思,寄托着将军们对战友的思念之情,它们是英雄不朽的历史丰碑!

  如今,在“光华铺阻击战纪念碑”前经过的这条平坦宽阔的公路,汽车来往穿梭,司机们可能并不知道,在他们经过的这条红军战士们用身躯垫基的阳光大道旁边,还安葬着这么多红军烈士,他们在这一片山丘上倒下,用自己的身躯为眼前这条宽阔公路铺垫了通向胜利的前进路基!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满山的苍松为之垂泪,汩汩流动的湘江为之哽咽!(待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