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儒家讲“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说为了真理可以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道家讲“渡劫”(指大难),是说要修炼“得道”,一定要经生死考验,方能成“正果”!佛家讲“涅盘”,是说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传说“凤凰涅磐”,每五百年,凤凰就要背负着人世间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换取人世间的幸福! 


前导 


红军长征过程中,共经历重要战役600多场,其中湘江战役是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一战。1934年底,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江,数万红军将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血染湘江两岸,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奠定了伟大长征的胜利基石。80多年过去了,循着红军长征的脚迹来到湘江两岸,在桂北大地寻访湘江战役的遗迹,凭吊昔日的血腥战场,仰望巍然高耸的纪念碑,抚摸着浩气干云的英烈墙,聆听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感受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禁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提到湘江,人们容易想到湖南,其实湘江战役发生在广西。浩浩湘江流经潇湘大地,虽以“湘”得名,源头却在广西。湘江上游流经越城岭和都庞岭两大山脉之间,沿湘桂走廊“品”字形分布着广西桂林的全州、兴安、灌阳三个县城。长江与珠江分水岭的东段,“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山脉的各个山头,此起彼伏,翻腾在湘桂、湘粤、赣粤之间。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部队共8.6万人携带着大大小小的全部家当,开始了这次震撼世界的大转移。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按照临时中央“三人团”的“甬道式”战术队列前进:以红一、红三军团为左右开路先锋,红八、红九军团在左右两边护卫,中央纵队居中,红五军团殿后,大批辎重物资随军行动。彭德怀将此战术戏称为“抬棺材走路”。中央红军拖着长长的队伍姗姗“逶迤”到湘桂交界处的道县,仅400多公里,走了足足一个多月。此时,国民党早已在全州、兴安、灌阳布下铁桶一般的大口袋,只等红军来钻。这个大包围圈内,湘军在北,盘踞全州;桂军在南,屯兵兴安、灌阳;后面穷追不舍的国民党中央军已追至道县。40万兵力,分五路前堵后追、左右侧击,形成南北双向、头尾夹击的态势,希望在湘江东岸与红军决战。敌军这个东西不足120公里、南北不足200公里的大包围圈,就是后来史学家口中的“铁三角口袋阵”。红军一旦陷入包围,几乎等同置于绝境。

11月7日,毛泽东朱德在湘南汝城联署发出《出路在哪里》文告?这既是对中国命运的追问,亦是对红军前途的探索。中革军委在禾塘召开会议,毛泽东等人向最高层力陈西渡湘江的危险性,提出红军不要过湘江,而应沿潇水西岸北上。最高“三人团”没有接受毛泽东等人的主张,坚持决定强渡湘江与二、六军团汇合。 

红军既不能北进,也不能南下,更不能后退,只能向西过湘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场鱼死网破的恶战在所难免。红军唯有奋勇向前,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一条充满凶险的悲壮之道!也是一条用红军战士身躯铺陈的前进之路!再危险的道路,在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面前,也要杀出一条血路!

 

 一、枫树脚追忆血战、酒海井祭奠英灵 


这里叫新圩镇枫树脚,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的“新圩阻击战”主战场前沿阵地。它位于广西灌阳县西北部,南距县城15公里,距湘江渡口三四十公里,一条从灌阳通往全州的公路从这里经过,以北5公里的古岭头是红军前往渡口的必经之地。由此一直到湘江岸边都是一马平川,往南至马渡桥长约10公里的公路两侧丘陵连绵,草木丛生。虽然当年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战场已是无迹可寻,但“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就建在这里。它清楚详尽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血腥的战场。“新圩阻击战陈列馆”主建筑为五角星造型,由4 个底部宽12 米的五星向中间靠拢组成,共4 层,基座一层为展厅,馆名由原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馆外左侧有高3.5 米的花岗岩主题雕塑,塑有6 位红军将士形象,仿佛在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充满硝烟的革命历史。不过如今这里已是大门紧闭,有一张公告说:“酒海井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已经开馆,接上级通知,此馆闭馆。谢谢合作!

辗转来到“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这里是“新圩阻击战”另一处战场遗址,纪念园建在新圩镇和睦村下立湾屯北约500米处,全灌公路(省道201)西侧,当地政府在这里修建了纪念广场、红军烈士墓、纪念塔、纪念馆、红军雕塑、烈士英名墙等。红军烈士墓冢形如一顶绣着五角星的军帽,英名墙上刻有3000多位烈士的名字。原来在枫树脚的“新圩阻击战陈列馆”迁到这里,成为“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的一部分,改名为“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它用实物、影像、文字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那一场悲壮、惨烈大战的详细情况。

 1934年11月27日下午,红五师赶到新圩地域,沿公路向灌阳县城推进,先头部队与桂军侦察连在板桥铺遭遇发生交火,红军将其击溃,乘胜追至枫树脚。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的第一枪在此打响,大战拉开了大幕。新圩阻击战以红三军团红五师第十四、第十五团和军委炮兵营及红六师第十八团阻击桂军3个师又1个团。

 站在灌阳县“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内,听女讲解员神情凝重地讲解战斗的激烈场面。担任新圩阻击任务的是红军三军团红五师。军委电报命令第五师“抢占新圩以南要地,保证全军左翼安全,掩护中央机关抢渡湘江。”电报最后下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全力阻击坚持三到四天”。阻击三到四天谈何容易!红五师共两个团加一个炮兵营约三千多人。桂军方面两个师共七个团一万多人。桂系白崇禧人称“小诸葛”,以精于算计著称,对蒋介石百般提防,他当然知道不能跟红军血拼,让蒋介石坐收渔人之利。但地方军阀都有一个共同的底线,就是红军不能“犯境”,如今红军进入广西,当然要和红军血战一番。一方是弹药装备不足,远道而来一直急行军的疲惫之师;另一方是本土作战、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虎狼之兵”(彭总语),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桂军向来以战斗力强闻名,有“黔滇两只羊、湘军一头狼、桂军猛如虎”的说法。不过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打“虎”的“武松”。

11月28日拂晓,桂军沿着江边的公路猛扑而来,向第五师阵地展开了猛烈进攻。面对桂军疯狂进攻,年轻的李天佑师长毫无畏惧,率领红五师顽强狙击。经过一天的恶战,桂军毫无进展。白崇禧勃然大怒,大骂部下无能。部下告诉他与之对决的红军第五师从师长李天佑到团、营、连长,很多官兵都是广西人,双方知根知底。“小诸葛”知道遇到了对手,第二天加派兵力加大进攻力度,并出动飞机轰炸助阵。28 日晚,红五师退守第二道阻击阵地平头岭和尖背岭。

阻击战历时三天三夜。那年,李天佑21岁,他后来回忆道:“第一天在连续不断的战斗中过去了。从第二天拂晓起,战斗更加激烈,敌人加强的兵力火力,轮番冲击……。部队十分疲惫、弹药不足、敌众我寡,严重减员。”但是,对理想信念强烈的执着和坚定力量,支撑着他们仍然坚守阵地,临死不退。战到30号下午,红五师胜利完成狙击任务,奉命撤离,阵地由红六师接防。 

红六师十八团临危奉命接受红五师移交的阻击任务,他们1个团阻击桂军3个师,处境更加险恶。11日30日,桂军对红十八团阵地发起猛攻,红十八团伤亡惨重,被迫后撤,桂军紧紧咬住十八团不放,并一路跟踪追击。最后被桂军包围于全州两河镇一个叫“烧天岭”的地方。全灌大路就从山下通过,如今这里青一色的青石板路依然保存得很好,山上的战壕至今依然清晰可见。战斗打了两天,天上飞机俯冲轰炸,地上炮火铺天盖地,整个山头火光冲天。这里原来叫铁犁冲,就因为红军和桂军在这里打得昏天黑地,战火把天都烧红了,后来当地人就把这里叫“烧天岭”了。红十八团因寡不敌众,孤立无援,最后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一名排长带领余下的战士奋力突出重围,渡过湘江后仅剩7人,他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独腿将军扬卓。 

“新圩阻击战”红五师和红六师十八团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顽强阻击敌人,完成了阻击任务,为中央机关、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保证了中央和军委纵队以及后续部队安全渡过湘江。但自身损失惨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红五师折损了三分之二,师参谋长胡震在这次战斗中牺牲,自参谋长以下团、营、连干部几乎非亡即伤,全师连同伤员只剩下1000多人。另外红六师十八团几乎全军复没。 

在这场新圩阻击战中还发生了一场骇人听闻的惨剧。地点就在“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附近不远的下立湾村(现改名为和睦村)。当时红五师临时战地医院设置在下立湾村一座祠堂里。下立湾村旁边有一座石山,山脚有一口天然深井,井口宽约2米,四周是绝壁,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地下溶洞,下面是阴寒的暗河,井口上 小下宽,形似酒坛,故村民称其为“酒海井”。红五师撤防时,由于战斗形势紧迫,来不及将红军伤员救护所里的100多名重伤员转移,被敌人剥光衣服至只剩一条内裤,然后用棕绳捆绑住手脚,用木杠穿着抬到“酒海井”,残忍地并扔了进去。村民说,将近一个星期,还能听见井底发出的微弱、凄惨的“救命”声。几十年后经专家认定,这些遗骸的年龄基本上是在13-25岁之间,也就是说这些英勇壮烈牺牲的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如今站在井边护栏外,俯身探视,一股凉意,仿佛还隐约传来井下悲愤的呼喊。其手段何其残忍、何其狠毒,何其卑劣,这样的反动统治不被推翻,真是天理难容。2003年,政府在酒海井红军烈士殉难处旁,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碑。来此参观的游客在井边摆满鲜花。每到清明,村民都会到井前举行祭奠。   (未完,待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