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国工农红军气吞山河之英雄壮举;长征,中国工农红军誉满全球之传奇红色飘带。多年以来,本人已在影院、电视或电脑上看完《万水千山》、《十送红军》、《长征》、《我的长征》、《突围突围》,《绝命后卫师》、《杀出绝地》、《掩不过的阳光》、《大道薪火》、《可爱的中国》、《遵义会议》、《扎西1935》、《四渡赤水》、《突破乌江》、《战地黄花》、《伟大的转折》、《大渡河》、《勇士》、《金沙江畔》、《彝海结盟》、《草地》、《淬火成钢》、《长征大会师》等一批再现演绎红军长征真实历史的电影和电视剧,感受颇深,获益匪浅。这些红色影视剧形象化艺术化地再现、演绎、诠释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强敌、浴血鏖战、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和铁血军魂,深深震撼、感动、抚育和净化了国人的心灵,成为篆刻在胸中永不泯灭的记忆,成为激励国人为振兴中华、开拓前进的不竭动力。

    毛主席、党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历经千难万险,冲破了蒋介石重兵围追堵截到达陕北,并没有被那时面临的极大困难和艰苦环境所压倒,从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和英雄壮举之中,我们仿佛看到和领悟到:红军指战员跟着毛主席和党中央对推翻三座大山,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定理想和信念;看到了红军指战员跟着毛主席和党中央胸怀中国革命的博大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看到了红军指战员跟着毛主席和党中央不畏强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之钢铁意志、英雄壮举和铁血军魂。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和英雄壮举永载史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续传承,世代弘扬!

    毋庸置疑,这些长征影视剧承前启后、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其全方位、多视野、大手笔再现、演绎和诠释了那时红军长征英雄壮举的历史画卷,再现了当年红军浴血鏖战、烽火硝烟、雪山草地的峥嵘岁月,激情讴歌了人民军队的长征精神和铁血军魂,有力地证明了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给人以教益、鼓舞和启迪。这些红色影视剧蕴藏着令国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激励斗志的较强艺术震撼力与感召力,其至少具有四大看点与亮点:

    (看点之一):李德、博古等照搬苏联模式的左倾教条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和湘江战役的失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由于那时毛泽东失去了军事领导权,李德、博古等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以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中央红军8.6万余人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而又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人博古听从李德的瞎指挥,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各种设备仪器随军携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尽管红军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自己也损失惨重,红军突破湘江时损兵折将,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在这事关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危急关头,张闻天、王稼祥和许多红军将领和指战员呼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扭转危局,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经毛泽东等人的据理力争,经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赞同,中央红军改变了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以避免陷于蒋军重兵布置的口袋包围圈,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遵义会议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之后,红军重新获得了新的生机,重振旗鼓,振奋精神,展开了机动灵活的穿插战、游击战和运动战,逐步改变了被动挨打的颓势,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这些红军长征影视剧激情演绎诠释了红军将领和指战员期盼毛泽东领导和指挥红军,率领红军走出危局、突出重围,“为何打仗,为谁打仗,怎样打仗”的硬道理,唯有具备了这种信念和理想的人民军队,才是任何敌人都无法战胜的。

    (看点之二):这些长征影视剧的战争场景既演绎描绘得惊险火爆、真实可信,更注重表现彰显战场上敌我态势的变化、战机的稍纵即逝、与敌斗谋斗智斗勇的机动灵活。

由于土城战役情报有误,川军不是4个团6000多人,实为6个团万余人,还有后续部队不断增援,且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山后就是赤水河,无险可守,战局对我军十分不利。在这紧急关头,朱德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毛泽东果断命令陈赓、宋任穷率干部团发起反冲锋。毛泽东果敢决定丢掉一切笨重物资,决定迅速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川南古蔺、叙永地区转移,为红军一渡赤水后进入川滇黔三省毗邻地区打游击战和运动战作好准备。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下,红军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地区,四渡赤水出奇兵,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歼灭大量敌人。随后,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这时,红军出其不意地向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随即于5月初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如果说那排山倒海、气势恢宏、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一场场殊死鏖战演绎双方将士的厮杀与搏击,大大增强了该剧战争戏的精彩度和观赏性,那么,倒不如在某种意义上也让广大观众领悟到了毛泽东高屋建瓴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

    (看点之三):坚定信念、不惧强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铁血军魂必将激励红军将士们赢得最后胜利。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长征范列,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由于敌军不断层层围追堵截,红军缺乏制空权和重武器,以及长途行军环境艰苦、后勤保障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红军伤亡极大,阵亡烈士和失散人员多达十几万余人。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和张国涛的分裂主义图谋,付出巨大牺牲,实现了三军大会师,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这一惊天动地的长征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这些影视剧之中红军指战员的英雄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其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伟大的长征精神彪炳史册,永驻心间。通过残酷战争与英勇牺牲去表现红军前辈和革命先烈的勇敢与胆识,表现人民军队英雄主义的优秀品质;表现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搏击,正是这些红色影视剧的一大特色;亦是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敌胆,充分展示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之所在。

    (看点之四):这些长征影视剧遵循尊重历史的创作原则,以史说戏,以人带事,较为成功地塑造了诸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

应当指出的是,古月、王霙、唐国强、侯京健、王仁君、佟瑞欣等在这些影视剧之中饰演长征时期的毛泽东的人物形象,其大多神形兼备,情感真挚,聪慧睿智,栩栩如生,可圈可点,演绎到位,总体成功,受到广大影视观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正是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实际,避免盲目照搬苏联模式和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指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使毛泽东带领红军冲破蒋军的层层围追堵截,实现了三军大会师。这些长征影视剧热忱演绎展现了毛泽东率领红军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充分证明了红军长征题材电视剧的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剧中通过毛泽东人物形象的激情演绎,将那个时代毛泽东惊人的才能、非凡的智慧、深邃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创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对毛泽东率领红军走向困境、长征历程的真实回顾,也是对那个年代许多红军将领和革命前辈奋斗精神的热忱讴歌。同时,这些长征影视剧还成功塑造了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聂荣臻、方志敏、陈树湘等众多红军将领和贺子珍、刘英、康克清等人物形象,使国人由衷敬佩,十分赞赏。这些长征题材的影视剧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和真实故事,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共同见证了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和革命先烈的博大胸襟和人格魅力,亦是对人民军队的一曲热忱讴歌,从而更加感受到长征胜利的艰辛曲折、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

    事实上,相对于读者阅读文字故事而言,广大观众观看影视剧则具有更为形象、直观、生动和感人的特点,加上其人物、场景、声效和细节的演绎与展现,其潜移默化的教益意义和作用更能打动和感染观众,诠释主题,加深记忆,产生共鸣。观看这些影视剧对于弘扬红军的英雄壮举和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激励国人不忘初心、铭记英雄、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讴歌军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至少有以下三点教益与启示:

    (其一)、党和军队最高领导层能否正确决策关系到红军战争胜负与生死存亡。

从博古、李德照搬苏联模式的左倾教条主义,排斥毛泽东对中央苏区与红军的正确领导,追溯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瞿秋白、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路线,都对党和红军都造成了极为惨痛的损失。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强大敌军的围追堵截,面临着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面临着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激错误行为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和遵义会议,我们党找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红军扭转危机、突出重围、走向胜利的指路明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强将手下无弱兵。在红军最危险最激烈最关键的时刻,毛主席、党中央的决策层、指挥员的军事谋略、远见胆识与指挥艺术无不凝聚鼓舞着士兵们的顽强意志和战斗精神,成为红军指战员抗击敌军进攻围剿的核心中枢与铁血军魂,其寓意也十分深邃,令人嚼味不已。长征锻炼、磨练、成就了人民军队,长征开启了人民军队发展的新起点,长征铸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壮举、铁血军魂和优良作风。

    (其二)、立足中国国情从战争实际出发制定政治军事路线与战略战术是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确立。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红军跟着毛泽东。毛泽东和党中央对红军的正确领导是人民军队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的实践充分证明,红军只有跟着领袖毛泽东,实事求是,克服盲目尊崇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束缚,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让党和军队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直至赢得中国革命的成功。长征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骨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壮大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中心,推动一大批革命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其三)、继承弘扬英雄红军的长征精神有利于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夺取长征的胜利,靠的是毛主席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长征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英雄红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精神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象征。那些曾经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发展红军队伍的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的事迹再次被搬上银幕与荧屏,他们以革命事业和人民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的博大胸襟之伟岸形象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不愧为人民军队的坚强脊梁,不愧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些红军长征影视剧以回眸那段真实历史事件为主线,引领观众走近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深刻展现其崇高品德和感人事迹,砥砺我们的理想信念和奋斗意志。大力继承弘扬红军的英雄壮举和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对于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应对不了的挑战。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是一次举世无双的英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传奇红色飘带,成为中国军队坚强无畏、战无不胜的有力象征。

    影视剧创作源于历史高于历史。诚然,这些长征影视剧毕竟是艺术创作,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与缺陷:只要大的历史事件与主要人物立得住,即使有一些与史实出入的情节也无可非议、瑕不掩瑜。相比充斥荧屏的雷剧而言,这些长征影视剧无疑是一批难得的制作精良、弘扬正能量之红色历史杰作,亦是不可多得、别开生面、值得观赏的诠释伟大长征精神之“英雄赞歌”!的确值得国人观片和追剧。

    观众们的眼光与评价无疑是极其明亮与公正的。一部部红军长征影视剧就是一首首红军长征光荣军史颂歌,这些红军长征影视剧相互交织在一起,就是一部演绎诠释那时红军长征真实历史的完整交响曲。一部部红军长征影视剧其魅力如同一座座形象化艺术化的英雄丰碑,巍然屹立于中国影视剧的历史史册之中,其传奇故事、英雄形象和长征精神将跨越历史,跨越时空,跨越疆域,激励国人,努力奋斗,开拓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和英雄壮举永载史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续传承,世代弘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