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德克敏德雷”(有水就有鱼)是柬埔寨民间的一句俗语,也是柬埔寨渔产丰富的真实写照。柬埔寨地处东南亚的心脏地区,三面环山,一面靠海,中间是广阔的平原。亚洲第三大河湄公河纵贯柬埔寨,其支流遍布全国。

  据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水产局专家介绍,柬埔寨是继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之后第四大淡水鱼生产国,全国有120万人以渔业为生,每年的渔产量至少有40万吨,价值2亿美元。柬埔寨人均年吃鱼量多达47公斤。柬埔寨的渔产品除供给国内食用外,还出口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及香港和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为国家换来大量外汇。

  我曾在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工作近7年。可以说,在柬埔寨一年吃的鱼比在国内10年吃的鱼还要多。在柬工作期间,我不仅饱尝了各种新鲜鱼的美味,还见识了柬埔寨多种多样独特的捕鱼方法。下面介绍的是比较奇特的几种:


  木棍圈鱼 缘木求鱼

  在柬埔寨语中,“洞里萨”(Tonle Sap)的意思是“淡水河”。洞里萨湖是东南亚第一大淡水湖。旱季时,湖长150公里,宽32公里,其周边有暹粒、班迭棉吉、马德望、菩萨、磅清扬、磅同等省份。每年雨季(5-10月),湄公河水暴涨,洪水通过洞里萨河倒灌入洞里萨湖,使湖面迅速扩大,从300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00平方公里,淹没大片农田和森林,形成“水淹林”。水淹林能够为鱼类和水鸟提供丰富的食物,成为它们重要的繁衍生息之地。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洞里萨湖生态保护区波雷多尔飞禽基地,形成了一个水鸟的乐园,聚集了包括鸬鹚等稀有水禽在内的数百种鸟类,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前往观鸟。

  (辽阔无边的洞里萨湖)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重要的湿地系统,是世界著名的淡水鱼区,被誉为“柬埔寨的鱼仓”。雨季,各种鱼类在洞里萨湖中繁殖生长,到11月份进入旱季时,鱼类已经长大,柬埔寨便进入繁忙的捕鱼季节。每到此时,鱼贩们便到洞里萨湖畔收购鲜鱼,运到各地销售;农民也纷纷前去购买鲜鱼,制作鱼干、鱼酱、鱼露等,在家里长期保存,供全年食用,特别是供农忙季节食用。

  我曾应柬埔寨朋友的邀请,乘快艇在浩瀚的洞里萨湖上邀游。当时正是涨水季节,辽阔的湖面就像是一片汪洋大海。我看到洞里萨湖上有一些水上渔村,那里住的都是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他们把一些大空油桶捆绑起来,上面铺上木板,再盖上房屋。这种水上房屋既可以锚泊在一个地方,也可以随水漂流。渔民们家家户户都有小船和捕鱼工具,终年生活在洞里萨湖上。

  (洞里萨湖上的商店)

  这些渔民的捕鱼方法,一般都是张网捕鱼。在湖畔水较浅的地方,我看到有不少淹没在水中的木棍。我问柬埔寨朋友,那些木棍是做什么用的?朋友介绍说,那是居住在附近的农民用来捕鱼的。他说,这叫做“水下树林”,就是在洞里萨湖涨水之前,在即将被水淹没的地方用木棍插成一个个圆圈,涨水后圆圈被淹没,就会有鱼在圆圈内生长繁殖。待水退后圆圈里自然会有很多鱼留下来,只要进入圆圈把鱼收起来就行了。

  (洞里萨湖上的天主教慈善学校)

  朋友说,这种用木棍插的“水下树林”只是一种捕鱼方法,人们还能够在真正的大树上抓到鱼呢。

  什么?在树上抓到鱼?那不就是中国成语所说的“缘木求鱼”吗?那怎么可能呢!

  朋友见我露出迷惑的神情,便解释说,在被水淹没的湖畔树林中,一些老树身上有树洞,有些鱼会躲到树洞里去。当湖水退下之时,这些鱼来不及随水退走,于是人们便可以在树上抓到鱼了。洞里萨湖里还有一种小鱼,它们不但会游泳,还能用它们的胸鳍爬到树上去,人们也能在树上抓到它们。

  啊,太神奇了,这才是真正的“缘木求鱼”!


  拦河捕鱼 手到擒来

  柬埔寨人最奇特的批量捕鱼方法是在河流中插木棍捕鱼,我看到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开车沿1号公路从金边去湄公河渡口乃良游玩。在码头附近一条湄公河支流的入河口处,我们观赏了柬埔寨人捕鱼的情景。只见他们用木棍和竹竿在河中插成一个大长廊,长廊上游的一端两边是敞开的,一直延伸至两岸,下游的一端只留下一个约半米宽的出口,出口处放一只箩筐。我们看到,随水流游来的鱼儿碰到木棍,只好沿着长廊游向下游,最后从长廊出口出来,便纷纷掉进渔民放置的箩筐里,渔民们真可谓“坐享其成”了。一箩筐满了,再换上一个箩筐。买鱼的人多数是鱼贩子,他们都站在岸边排队等候。我们看得兴起,也买了一大塑料袋鱼。渔民并不称重量,随便说了个很便宜的价钱,我们就把鱼提走了。我们把鱼拿到乃良市的一家餐馆,请厨师帮助烹调。只见厨师把鱼洗净后,并不开膛,直接把鱼拿去在炭火上烤。烤熟后,我们按照柬埔寨人的办法,把鱼皮剥掉,取出鱼肉,蘸上厨师调好的鱼露汁,吃起来味道鲜美极了。

  (洞里萨湖上向游客讨钱的儿童)

  我还看到过一次与这种办法类似,但规模更大的捕鱼活动。那是在洞里萨河的一条支流上,人们也是把河面用插上的木棍拦住,中间形成一条通道,而通道的形状弯弯曲曲,像迷宫一样,且宽度逐渐变窄,最后留下一个1米左右的出口,出口外又用木棍插成一个直径三四米的圆形围栏,围栏上方架一个滑轮,滑轮下方吊一个大筐,有绳索经过滑轮通向河岸。只见人们把大筐放入围栏,过一会儿再拉上来时,就是满满的一大筐鱼。

  我见到最大规模的捕鱼活动是在洞里萨河上。当时,柬埔寨有关部门邀请我和同事们去参观捕鱼。我们乘船到达捕鱼处,只见人们在洞里萨河中钉了一排粗木桩,将河面拦住,中间开一个1米多宽的口子,口子处挂着一张圆筒状的大渔网,渔网长度足有10多米。我看到在木桩的上游,有一些人乘着小船向木桩口子处驱赶鱼群。过了一段时间木桩下游有两只小船划向渔网的两侧,用木棒敲打渔网,把鱼赶到网的底端。当两只小船到达渔网尽头时,人们把连在渔网上的一个长约2米的长筒形大竹篓提上事先等在旁边的渔船,打开竹篓底部的盖子,船舱中立即堆满了上百公斤活蹦乱跳的鲜鱼!参观者不禁爆发出一阵欢快的惊叹声。


  坐家钓鱼,何其美哉

  钓鱼,并不稀奇,但是坐在家里就能钓鱼,那就罕见了。有一次,我乘车从金边去吴哥古迹参观,当时正值雨季洞里萨湖涨水之时,洪水淹没了6号国家公路。在路过磅同省时,我看到路边的村庄里有人坐在自己家的高脚屋上钓鱼。

(柬埔寨湄公河中的巨暹罗鲤,体长最大2米,重达120公斤)

  柬埔寨的房屋大部分是高脚屋,房子建在木柱或水泥柱上,有梯子通向地面,上面的房间住人,下面的空地堆放杂物或饲养家禽家畜。因此,即使洪水淹没下部,房间里仍无妨碍,而且可以坐在家里垂钓,既悠闲惬意,又可以吃到绝对新鲜的鱼,何其美哉。


  (说明:这是一篇旧作,原载2009年8月24日《中国渔业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