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9月中旬,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瞎指挥,导致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毛主席为挽救中央红军,秘密来到于都,提前为红军的战略转移做准备。

  也许是操劳过度,加上九月份于都的天气格外炎热,蚊虫的叮咬。毛主席本来体质瘦弱,抵抗力下降,不幸中招生病,得了急性疟疾(于都客家方言叫打摆子)。

  这天上午,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骑着一匹马从城外城墙通过北城门进城,经过北门内街(现为向阳路),再转弯经过衙背街(现为建国路)来到县城十字街(现在是解放路)路口下了马,街道两边各一排清一色的客家骑楼吸引了他的注意。商铺林立,商家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从而也能看出当年十字街是一条非常繁华的街道。

  也许他还是第一次来的缘故,不熟悉要找的人住在哪儿,只好牵着马边走边看,当他走到街道中段时,一家门前有一块书有“同发堂”三个大字的牌匾的房屋时,眼前一亮,于是就停住了脚步。

  他往屋内一看,只见两扇乌黑的大门敞开着,有一个年青的医生正在大厅中央的八仙桌子前为一个患病老人诊脉。

  年轻的红军战士把马栓在门前的石柱上,走进大厅,待老人看好病后,才礼貌地问道:“您是杨医生吗?我们首长想请您前去为他打一下脉(于都当地的客家方言)。”

  “是的,我是杨节和,哪位首长生病了,他住在哪儿?”

  “毛主席,北门外街何屋。”

  杨节和医生一听是毛主席,丝毫不敢怠慢,连声说道:“好的。”说着,就随手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出诊药箱背在身上出了大门。

  “请杨医生上马,这样更快一些赶到何屋。”红军战士待杨医生坐稳后,解开栓马的绳子,同时他也跨上马背坐稳,就沿着来路从十字街到衙背街再到北门内街,经过北门的城墙门出城,很快就到达了不远处的北门外街何屋。

  站在何屋门前等待的钟福昌领着杨医生进了最东边的东厢房,最里面的就是毛主席的卧室兼办公室。

  杨节和扫了一眼整个房间,狹小的居室摆设非常简单,屋里有一张用几块木板拼凑起来的床铺,一张没有油漆过的旧桌子,还有一条木板凳。床上,冷天当被子盖的毯子垫在木板上当褥子,上面铺一条白洋布单子。毛主席这时正坐在木板床的边沿上,手握一支毛笔正在桌子上书写着报告。

  毛主席见有人进了房间,停笔抬起头来说道:“哦,是小杨医生呀,你来了,请坐。我病了好几天了,麻烦你打一下脉(打一下脉属于都客家方言)。”

  接着,毛主席又亲切地问道:“你爸爸老杨医生呢,我已有好几年没有见到他了?”

  “报告首长,我爸前年就因病去世,现在只好让我来为您打脉了,您不会见怪吧?”

  “没关系,你家是中医世家嘛,而且还是从樟树迁徒过来的中医世家,不是有人说中药不用樟树的药不灵嘛,我相信中医,也相信你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

  毛主席幽默风趣的话消除了杨节和的紧张情绪,心情得到了彻底地放松,也就自然轻松了不少。

  当年首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那是在1929年4月12日,随着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的诞生,在县城天主堂成立了于都县人民诊病所。全所工作人员皆是社会中医药人员。西郊乡楂林三角塘中医邱效初(又名邱自天)任主任,里仁乡管斗枢中医任政治主任。常驻医务人员有杨虞赓、叶启芳、叶启兰、张正绍、黄仲光、杨节和、黄菊甫等。此外,附近各区、乡较有名望之社会中医依次来所轮值十天。诊病所除门诊外,设有病床三十多张。住院者多属红军和赤卫队伤病员。 红军、赤卫队员和苏区干部,均享受免费医疗,凡有选举权之贫苦百姓来所就诊,不收诊金。不论住院或门病人,诊病所均负责代为熬药,甚为方便。每天门庭若市,深受劳苦大众欢迎。

  那天,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等首长来到位于县城天主教堂的于都县人民诊病所看望在场的全体医务人员,并代表红军指战员对新成立的人民诊病所表示祝贺。

  也就是在那一天,毛主席就认识并记住了来自中药之都樟树的杨虞赓和杨节和这对中医父子。

  杨节和能够在28岁这一年亲自来为毛主席号脉是他一生中难得的荣幸,也是毛主席对中医药的信任和充分肯定,才会派警卫员前来请他出诊。

  这时,他从容地打开随身带来的出诊药箱,拿出诊脉包放在桌子上,毛主席见状熟练地伸出手放在诊脉包上,任凭杨节和号脉诊断。

  恶性疟疾已经痊愈,但身体还挺虚弱,身体还得用中药来进行调理,才不会留下后遗症。

  杨节和经过给毛主席号脉诊断后,对治愈好毛主席的疾病充满了信心。他从药箱中取出笔和纸,唰唰唰地一张中药处方就完成了。他把开好的处方递交毛主席进行审核,得到了毛主席满意的肯定。

  杨节和对毛主席说道:“首长,您只要喝了我开的处方中的三剂药,身体就能够完全调理好,三天后,我再来复诊一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毛主席听了杨节和充满自信的话,高兴地对杨节和说道:“谢谢你,小杨医生,中医世家,还真是名不虚传哦!”

  转身对站在门口的警卫员说道:“小陈,你送小杨医生回去,顺便把中药带回来吧!”

  三天后,还没有等杨节和前往何屋去给毛主席复诊,毛主席就在警卫员的陪同下,亲自来到十字街中段的“同发堂”诊所,当面向杨节和医生表示感谢。

  尔后,毛主席等人前往不远的南薰门城墙外,观察这里的河面情况,确定在这里架设浮桥的准确位置,为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在这里渡河做准备。

  果然,在随后的十多天后,86000余名中央红军先后秘密集结在于都河畔的八个渡口,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