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3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打响。在与巴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石家庄,许多媒体早早来到位于新华区的和平西路小学。这里是孙颖莎的母校,墙上挂有孙颖莎等多位从学校走出的乒乓球世界冠军照片。多年前,5岁的孙颖莎从这里练球起步,一步步走向世界。 


  源自母校的光荣梦想 

  巴黎奥运周期,孙颖莎竞技状态一路攀升,先后斩获世乒赛、世界杯单打金牌,还世界排名第一,以头号种子的身份出战奥运会。距离乒乓球大满贯,她仅仅差一枚奥运会单打金牌。 

  对此,她表示,这场比赛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而战斗,现在她和上届东京奥运会时已经不一样了。但巴黎赛场上,孙颖莎再次留下了冲金的遗憾。但相信,这绝不是她职业生涯的终点,终有一天,她会蜕变成为真正的“大魔王”。 

  河北石家庄新华区和平西路小学,门口挂着“乒乓摇篮”、“世界冠军培养学校”的展示牌,教学楼墙上“乒乓在手里  祖国在心中”几个红色大字尤为瞩目。这里是孙颖莎与乒乓球结缘的起点,也是她职业生涯起步的开始。 

  2000年11月,孙颖莎出生于石家庄,5岁进入和平西路小学接受乒乓球训练。曾任该校乒乓球管理中心主任的吕钊,用“很机灵”、“非常聪明”两个词来形容孙颖莎,“莎莎在训练中跟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因为年龄都很小,有的孩子在训练中会情绪浮躁,但是莎莎从来没有。” 


  送给教练的退休礼物   

  孙颖莎的启蒙教练陈晓琳清晰记得她5岁刚来学乒乓球时的样子:“肉嘟嘟的小脸,还梳着小辫子,很可爱!”   

  第一节课,陈晓琳教孙颖莎握拍颠球。课堂上,孙颖莎勉强完成“一次颠5个至10个球”的任务,而第二天上课却能在原地盯着球连续颠100多个。在陈晓琳眼中,莎莎从小就淡定沉稳、并不轻言放弃。   

  从学校训练到进省队、入选国家队,此后的孙颖莎开启了职业运动员生涯。她的另一位启蒙教练张春欣说,当年孙颖莎夺得世锦赛双打冠军后回到母校。“当莎莎得知我快退休时,就说这个冠军算是送给我的退休礼物。”   

  如今已退休的张春欣,依然关注着孙颖莎的每一次公开比赛,更注意到她在奥运周期中蜕变成长背后的情绪:今年奥运前备训的模拟赛,输给一名男队员后罕见蹲在场边用毛巾捂脸痛哭;2021年在多场重要比赛中失去金牌后,忍泪对媒体说“今年一年自己还是挺好的吧……”  

  孙颖莎昔日队友、河北省乒乓球女队教练许丛珊几日前就注意到,孙颖莎小腿有块淤青,这是因练发球跺脚导致,“她手上也有厚厚茧子”。   

  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孙颖莎最终以2:4负于队友陈梦。赛后两人长时间相拥。陈梦说:“今天比赛没有失败者,我们俩拼尽全力了。”   

  “莎莎没关系,继续努力,我会再来的。”孙颖莎则这样鼓励自己。她说,自己还算年轻,会规划好未来四年的训练、比赛,希望未来可以再次冲击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 

  在陈晓琳看来,过去莎莎是在“追赶别人”,未来还需要“突破自己”。“我相信、期待莎莎的再次绽放!”


  犹如“魔王”的璀璨新星 

  在启蒙教练陈晓琳看来,球感好是孙颖莎的最大天赋。她告诉记者,这是她从教多年来,遇到的唯一一个对球有如此之高掌控力的孩子。 

  在后来学习正手攻、反手攻、定板数等基本动作时,孙颖莎也学得比同龄人快很多,动作也很标准。用陈晓琳的话来说,“这孩子天赋很高,教起来不费劲、省事。” 

  跟着陈晓琳练了一年多基础后,孙颖莎升到田跃祥的组里,进一步学习实战内容。田跃祥回忆,孙颖莎的成绩一直很好,二年级就在河北省苗子调赛中夺得冠军,崭露头角。当时同场竞技的选手,要比孙颖莎大两三岁。 

  在三年多的相处中,田跃祥认为,除了天赋,孙颖莎身上最可贵的是那股认真劲儿。“这小孩儿练球特别认真,练不烦,你见不到她不认真的时候。”田跃祥说,莎莎具备了天赋和努力这两项要素,能有如今的成绩是必然的结果。 

  2010年,年仅10岁的孙颖莎被选拔进入河北省队。教练杨广弟回忆时提到,孙颖莎不像其他小姑娘那样爱玩,会百分之百地投入训练,训练结束后,还会重复练习新动作,“我从来没有见过像她这样的运动员。” 

  此后的多年间,孙颖莎在省队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2015年9月,她获得全国少年锦标赛女单冠军,进入国家二队。2017年1月,又从比赛中脱颖而出,跻身女子乒乓球一队。 

  而让孙颖莎在国际赛场上初露锋芒的,是2017年6月举行的日本公开赛。当时,16岁的她第一次参加公开赛成人组比赛,就拿下女双、女单双料冠军,并凭借优异的成绩“空降”世界排名第十位。  

  从当时的媒体报道里,不难看出外界对这位年轻选手的喜爱和期待,他们用“犹如一阵旋风横空出世”“16岁天才少女”来形容孙颖莎的出现。其中一篇报道写道:“孙颖莎这个名字在乒乓球界迅速升起,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 

  也有球迷注意到,孙颖莎攻击性强、利落的球风,与“大魔王”张怡宁的风格有些相似,自此孙颖莎也被称为“小魔王”。国乒总教练李隼也曾提到,孙颖莎的打法特点同张怡宁极为相似。对于这个称呼,孙颖莎曾谦虚回应称:“宁姐一直都是我的榜样。我看了她很多比赛,喜欢她在赛场中的那种霸气,也喜欢她在平时生活训练中的一种精神。” 


  最萌脸蛋的单打冠军 

  场上,她是“杀气腾腾”的小魔王;而场下,她则是可爱的萌妹,是当之无愧的团宠。孙颖莎个子不算太高,留着一头短发,圆圆的脸蛋。在与队友的合照里,她总是咧开嘴笑,露出两颗虎牙,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有网友开玩笑说,这是“用最萌的脸打最凶的球”。 

  赛场外,她也拥有年轻女孩的天真烂漫。2021年东京奥运会时,她脖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纪念徽章,还曾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交换了一枚珍贵的徽章。她在直播中向网友展示介绍自己的徽章时,脸上也会露出“骄傲”的小表情。

  在东京奥运赛场上,国乒混双失利后,单打和团体赛都面临着拿下金牌的巨大压力。当年7月29日,孙颖莎不负众望,以4比0碾压伊藤美诚,与陈梦携手挺进乒乓球女单决赛。时隔一周,乒乓球女子团体赛中,孙颖莎再次击败伊藤美诚,帮助中国队拿下女子团体金牌。 

  当时的孙颖莎才20岁,中国队年龄最小的队员击败了日本队“女一号”。时任教练李隼几乎泪目,“关键时刻总有人能站出来是国乒长盛不衰的秘诀,她(孙颖莎)的表现超乎我的想象,在奥运会这么大的压力下,发挥得非常完美。” 

  在后来的采访中,孙颖莎谈及东京奥运会时提到,单打比赛结束时,很多人问她作为00后运动员最希望让大家看到什么。“我觉得是勇敢和无畏吧,希望自己能一直带着这份‘莎气’继续前进,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真正的‘大魔王’。”她说。 

  在巴黎奥运周期里,孙颖莎迎来了爆发时期。2023年德班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她以4比2战胜队友陈梦夺冠,成为世乒赛历史上首位“00后”单打冠军。在2024年澳门国际乒联女子世界杯决赛中,孙颖莎再次以4比3战胜队友王曼昱,夺得世界杯女单冠军。 


  巴黎赛场的老少对决 

  孙颖莎身上的气质有些与众不同。赛场上,她少有夸张的表情和喊叫,更多的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淡定和成熟。张怡宁曾用“无法复制”来形容她,“给人的感觉就是用自己的节奏来打球,不是特别慌乱,说明她的心态非常好。” 

  正是拥有如此强的心态,孙颖莎和王楚钦组成的“莎头”组合,在巴黎赛场上一路过关斩将,在决赛中以4比2战胜“黑马”朝鲜组合获得冠军。当晚,陈晓琳、田跃祥在学校报告厅里观看了这场精彩的比赛。比赛结束时,陈晓琳几乎激动到落泪:“莎莎不愧是大心脏,局面控制得很好!”田跃祥丝毫不吝啬对学生孙颖莎的夸张,他用了十二个字来总结:“胆大心细,敢拼敢打,失误不多!” 

  巴黎奥运会,孙颖莎肩负着混双、女单、团体三项重任。在同步进行的女单1/16决赛中,现年23岁的孙颖莎对阵61岁华裔卢森堡选手倪夏莲,这场“世界第一”与“世界唯一”的对决,成为巴黎赛场上的一段佳话。 

  倪夏莲凭借着对乒乓球的无限热爱,在巴黎迎来了属于她的第六次奥运会,也创造了奥运会乒乓球的年龄纪录。比赛暂停时,她接过丈夫兼教练丹尼尔森递过来的可乐,喝上一口;即便是输球之后,也依然露出标志性笑容,热情拥抱对手,被网友赞为“快乐乒乓球”。 

  而在与孙颖莎单打前夕,倪夏莲还受邀给“莎头”组合当起了陪练。因为倪夏莲与朝鲜女选手金琴英的打法相似,混双决赛前,国乒特意邀请她帮忙练习,倪夏莲也是毫不犹豫答应,网友们直呼“大格局”。 

  最终,在这场年龄悬殊巨大的女单比赛里,孙颖莎以4比0战胜倪夏莲。赛后,孙颖莎主动上前握手致意,而倪夏莲也是满脸笑容地向孙颖莎表示了祝贺。有媒体评价称,这场比赛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输赢,在她们的人生中,自己早已是胜利者了。 


  意料之中的胜负常事 

  北京时间8月3日晚,在法国南巴黎竞技场4号馆迎来乒乓球女单决赛。这是东京奥运会后,时隔三年,孙颖莎和陈梦再度会师奥运决赛。 

  比赛一度十分胶着,双方大战六局后,23岁的孙颖莎不敌30岁的陈梦,以大比分2比4遗憾摘银,无缘实现乒乓球大满贯。而陈梦再次拿下女单金牌,卫冕成功。比赛结束后两人紧紧相拥,孙颖莎依旧没有太多表情,而陈梦则轻轻拍打着孙颖莎的后背。随后,两人一同举起国旗,向在场的观众、教练、裁判挥手致敬,现场响起阵阵欢呼声。 

  这是一场巅峰对决。陈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场比赛对于她和孙颖莎都存在不同的意义,她们从开局到最后拼尽了全力,这场比赛没有失败者。 

  赛前谈到和陈梦会师决赛,孙颖莎说道:“和梦姐会师决赛无比荣耀,决赛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而战斗,决赛的我跟上届东京的我肯定不一样。不管结果如何,希望不留遗憾。”而赛后接受采访时,孙颖莎表示,这场比赛遗憾肯定是有的,但失败打不倒她,下个四年她还会全力再去争取。 

  对于23岁的孙颖莎来说,距离乒乓球大满贯的荣耀仅差一枚奥运女单金牌,巴黎赛场留下了她的遗憾。但这并不会是她职业生涯的终点,四年后的她,期待着蜕变成为真正的“大魔王”。 


  淡定从容的良好心态 

  三年前女单决赛输球后无措挠头的小女孩,又一次倒在了女单决赛的舞台。奥运冠军、大满贯依然在远处招手。 

  北京时间8月3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接受采访时,孙颖莎说:“我觉得老天是公平的,不想让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而是要让我再去积累和沉淀。肯定会有遗憾,但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自己虽然不算很年轻,但希望自己未来还有机会。我也会好好规划未来的四年,希望洛杉矶奥运会自己能有机会再冲击金牌。” 

  当媒体将如何坚持的问题抛给孙颖莎,她说:“就再顶一顶熬一熬,这样就好。” 

  对于一个多次荣获大奖的运动员,失败究竟是什么?它应该是凿刻在生命的独特痕迹,也可能会是将来荣光的印记。但真正的伟大,永远知道如何重新出发。 

  这个巴黎周期,孙颖莎几乎是以单打、混双战无不胜的姿态在强势前行,一个属于孙颖莎的时代似乎掀开了一角。 

  这样的强势让很多人都忘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女单决赛是孙颖莎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2020年的女子世界杯和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孙颖莎都在女单决赛中不敌陈梦;随后的全运会和休斯敦世乒赛,孙颖莎又在女单决赛中输给王曼昱。 

  那段时间孙颖莎足够稳定,“三大赛”均闯入决赛便是最好的证明。但她同样痛苦,适应新球拍、缺少主管教练、决赛屡屡输球,都让孙颖莎感觉面前有道没迈过去的坎。 

  2021年休斯敦世乒赛,收获女单银牌的孙颖莎被问到如何总结这一整年,她嘴上虽然说着“都挺好的吧”,但颤抖的声音还是出卖了她。 

  仅仅两年,情况便截然不同。2023年WTT名古屋女子总决赛,媒体将类似的问题再次抛给孙颖莎,她却说出了“完美”二字:“这是2023年最后一个国际赛事,完美的收官,希望自己的2024年可以有更好的成绩。” 

  从“都挺好”到“完美”,孙颖莎的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10月的WTT新乡世界杯总决赛。 

  这场比赛,进入决赛的孙颖莎再次与陈梦相遇。大部分时刻,孙颖莎都处在领先状态,但她在手握三个赛点的情况下,被陈梦从7比10追到了10比10。 

  “那一刻脑子已经有点空白了,我在脑海里一直追问自己,真的跨越不了自己这道坎吗?真的战胜不了内心的自己吗?” 

  孙颖莎内心的追问得到了答案,事后回忆时她说:“可能就是一个闪念,一个恍惚,我就对自己放下了,感觉真的跨过这道坎了。” 

  后来,孙颖莎时常会想起这个瞬间,“现在的比赛,我在即将突破自己底线的时候,都会让自己想想当时在新乡的感觉。” 

  然而命运有时很残酷,在巴黎奥运会的女单决赛上,命运再次让她与陈梦隔网相对。一个是拼尽所有去争取大满贯;一个是早已云淡风轻的奥运冠军。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孙颖莎所期盼的,失败在关键的时刻到来。 


  烟消云散的球迷质疑 

  在最高的舞台上倒下,对孙颖莎来说格外残酷,但既然选择了成为冠军,那么注定与失败同行——无非是重走一次上山路。

  回到东京奥运周期,孙颖莎遭遇了不少质疑。 

  东京奥运会单打名单公布后,孙颖莎的微博评论区充斥着“你凭什么上奥运”、“输球你拿什么来还”的质疑,当时未满20的孙颖莎删除了许多不理智的质疑与谩骂,却留下一句“你凭什么上奥运?” 

  而她的答案则在赛场——女单比赛中,孙颖莎击败了刚拿到混双金牌的伊藤美诚,帮国乒锁定冠亚军;随后的女团决赛,孙颖莎再次击败伊藤美诚,帮国乒收获女团金牌。 

  一金一银,连胜国乒最大劲敌,这是孙颖莎奥运会首秀交出的答卷。 

  巴黎奥运周期,孙颖莎在2023年迎来全面爆发——德班世乒赛女单决赛,她以4比2的比分战胜陈梦夺得女单冠军,成为世乒赛历史上首位“00后”单打冠军;在国际乒联世界杯女单决赛中,孙颖莎以4比3的比分逆转王曼昱,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单冠军。

  2023年一整年,孙颖莎收获了7个女单冠军,包括三个积分最高的大赛冠军:新加坡大满贯、德班世乒赛、名古屋女子总决赛,剩下的四个女单冠军则分别来自杭州亚运会、新乡冠军赛、卢布尔雅纳球星挑战赛、兰州球星挑战赛。 

  这时的孙颖莎,世界积分早已登顶第一,断崖式领先众人。 

  位置的变化也意味着心态的改变,总教练李隼认为:“她小时候就是单纯地享受打球,赢了很开心,输了也没什么,调节很快。现在她是真的非常渴望拿到冠军,这个转换对她来说是一件挺难的事。” 

  接受《乒乓世界》采访时,孙颖莎曾这样形容:“回想上一个奥运周期,我们前面有昕哥和枣姐顶着,我们在赛场上就是去拼,心理上挺轻松的,在场上尽情发挥就好了。” 

  而本届巴黎奥运会,身兼三项的孙颖莎无疑背负了更多的责任与压力:团体赛,她是重要的火力点;混双,她肩负着“开疆拓土”与“收复失地”的双重使命;而单打,是她实现大满贯梦想最重要的一环。 


  开疆拓土的乒坛强者 

  在国乒拥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孙颖莎,备战中得到了教练组的“特殊关照”。为了让孙颖莎在技战术和心理方面都更加成熟,教练组往往会在训练中给她制造更大的困难。 

  李隼表示:“假如混双拿金牌了,她会不会泄劲?她释放过一次之后,怎么再聚气再发力?这对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纪录片《绽放巴黎》记录下了孙颖莎在训练场上的一次泪水。 

  奥运会备赛期间,结束了日常的一天三场奥运模拟赛后,孙颖莎和颗粒长胶打法的队员把永博加赛了一场五局三胜的团体赛单打比赛,打完最后一颗球,孙颖莎坐在场边,把头埋进毛巾里,流下了眼泪。 

  “突然间那一下顶上来了,最后一颗球打完也需要发泄,然后就哭了,确实也很委屈,感觉自己做得挺好的,但教练并没有那么满意。”孙颖莎坦言。 

  孙颖莎明白教练的良苦用心:“教练可以放过我一次,但在奥运会赛场,对手不会轻易放过我,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只有加大难度和挑战,才能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强大。”

  因此,高压下的孙颖莎虽然会流下眼泪,但更多时候选择哭完接着练,“我跟上个周期的心态不一样了,上个周期我会跟李指导说,‘这个练得可以了。’但现在不会再有这些词语出现在我们的对话里,我必须练到自己内心觉得有数才行。” 

  孙颖莎曾有过这样一个想法:“每个人都是无可复制的,不可能做到和前辈一样。我希望以后别人提起孙颖莎这个名字的时候,能够记住我的不一样。” 

  孙颖莎应该知道,两次倒在奥运决赛的舞台上,差了点运气,同样也意味着些许的不足。 

  哲学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曾经说过:“若想击倒一位国王,你就必须彻底杀死他。”孙颖莎在2021年曾被击倒过,但她并没有被“杀死”;现在这个问题又一次摆在她面前。 

  然而,既然选择了冠军,便只顾风雨兼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