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约定的时间,2021年10月19日上午十点半我大哥汤向前敲开了刘禄曾阿姨的家门,这是位于南京鼓楼区人和街的一栋高层住宅楼的八层。九十四岁的刘阿姨前段时间跌了一跤,股骨头受伤现在只能卧床休息。猛地见到我大哥一时没认出来。见到刘阿姨有些迟疑,我大哥赶紧上前问好并自我介绍了一下。听完一番介绍刘阿姨笑了,我大哥说当年你去南京火车站,公共汽车人多,你挤不上去是我骑自行车把你送去的,还记得吗,刘阿姨连声说:记得记得。

 

  刘阿姨是志愿军的老兵,抗美援朝时曾在“上甘岭”上展开对敌军的战地英文广播,而当年带她上前线的就是我父亲汤文林,时任军敌工科长。后来她也经常到我家来,所以我哥哥汤向前,弟弟汤向明都认识她,因为认识也就有了我大哥骑自行车送刘阿姨去火车站的一段。

 (父亲和朝鲜人民军的播音员)

  我父亲从朝鲜回来后便调到了总政工作,后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当首任总编。前一段我们看到刘阿姨的有关报道后便想着去看看刘阿姨,虽然老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但只要看到家里的两枚抗战纪念章,看到抗美援朝的有关报道就会想起老父亲老母亲,他们都是抗战老兵。

  虽然刘阿姨年事已高,但知道我大哥要去还是做了些准备,我大哥拿出了当年我父亲和朝鲜人民军两位男播音员的照片,她随即拿出了当年在朝鲜的很多照片,刘阿姨说这些照片当年“凤凰卫视”来我都没拿出来。看到这些泛黄的黑白照片我大哥眼角湿润了,这些照片不光真实地记录了当年我志愿军英勇作战的情景,更记录了我们当年在战俘营是怎么对待美军战俘的,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有些涉及美军残暴罪行的照片我大哥没翻拍。

  (美军战俘在战俘营)

  刘阿姨说七十年了,很多事虽然记不住了,但看到这些照片还能想起一些事,刘阿姨轻声说着,随即请人拿出了她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用过的专门用于练习英语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很工整地写满了英语单词,要知道当年她是志愿军在“上甘岭”上唯一用英语开展对敌广播的女播音员。

  随着时间的流淌刘阿姨的记忆慢慢打开,人也变得精神了点。看到刘阿姨的状态还不错,我大哥先是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建议他给陈辉也打一个电话,陈辉是新华社的军事记者,也是老兵的后代,跟我哥哥和我都是一个团的战友,给他打电话是想能记录这一段拜访,毕竟我们有很多共同的东西。

  向前把手机免提打开放在老人耳边,陈辉介绍了自己并问候了老人,刘阿姨含笑点头,轻声作答。她虽说话费力但很高兴,我们也很高兴,我们这些小辈虽然转眼间都已进七奔八,但心中那种不忘先烈,不忘父辈,忠于祖国忠于党,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传承,在延续。

  时光飞快,述说在穿越。我大哥知道应该告辞了,不能影响老人休息。告别时刘阿姨很清楚地说,慢走啊。她愿意和我们说过去,我们喜欢听他(她)们讲当年。因为那有我们的父辈,有我们国家、民族的骄傲。我们会再来的,保重啊,刘阿姨!

  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串门,没想到竟成永别!只好把原文的标题“拜访刘阿姨”改成了“最后的拜访”。

 

  陈辉记者写的报道

  2021、10、19


  注:一、很遗憾,刘阿姨已于2022年2月16日去世,没看得上这篇报道,但是她的家人把这篇报道的照片编入了怀念刘阿姨的视频中。

  二、有人对刘阿姨身着的服装感到不解,那是志愿军老战士演出团的演出服。

  三、最近有部电视剧提到的抗美援朝时对美军的战场英文播音就是以刘禄曾老人为原型的,真人真事。

  四、刘禄曾——名门后裔,曾祖父刘秉璋是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大学毕业后奔赴朝鲜战场,担任英文翻译。她被军中誉为战地夜莺。

  五、最早采集志愿军女战士的故事是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袁捷提出的,后编成一本书“志愿军中的女战士”,其中就有刘阿姨。

  六、刘阿姨在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时在江苏紫金杂志2003年第三期上撰文,记载了我父亲领她赴上甘岭的过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